「原创首发」 我与陈金社战友的三次相聚

我和陈金社是同乡同学,同年入伍同在一个新兵连训练的战友。1973年4月新兵训练结束后,我被分到铁道兵二团勤务连警卫排,陈金社分到团卫生队。陈金社,瘦高的个子,聪明干练。在学校时,学习成绩屡列前茅,深受老师和同学们的喜欢。高中毕业时,正赶上征兵,那时农村的学生学习成绩再好也考不了大学(wg中,高校停招)。我和陈金社分别在各自的村里报了名,并都被批准入伍。在卫生队,陈金社先当卫生员,后又当文书。小伙子有文化,人又长的帅气,加上他肯学习,工作认真,份内份外的活儿都积极主动去干,使队领导和医生护士们对这个新兵都很赞赏。在卫生队工作的近两年时间里,多次受到嘉奖和表扬,成为卫生队的学习标兵。1975年2月,卫生队推选一名战士到武汉军区军医学校培训,陈金社幸运地被推荐选中。陈金社在卫生队时,因我们都在陕西白河县城,还能不断见面。自他上军校后,我们再没见过面,后来也就失去了联系。

「原创首发」 我与陈金社战友的三次相聚

1983年12月铁道兵改工前,我转业回原籍工作。有时战友们凑到一起,聊起部队时的一些轶闻趣事时,就会想到其他一些战友,也会想到唯一留在部队的陈金社。知道陈金社战友情况的说,金社从军医校毕业后,留在学校提了干,还当了学校政治部干部科干事,并且与同校的一名女军医结了婚。武汉军区撤编后,金社调到济南军区。他在部队干的不错,最后晋升为济南军区联勤部第九分部政委,大校军衔。有的战友说,2005年中俄举行首次联合军演时,陈金社任中方保障组组长。有的说,2008年汶川大地震时,他亲自率领一支救援医疗队和一支防疫队奔赴汶川参加抗震救灾工作。

我县1973年入伍到铁道兵一师一团、二团的总人数为468人。在铁道兵部队服役时间最短的两年多,最长的11年(到兵改工)。陈金社战友因留在军医学校,他从1972年12月入伍到2009年12月退休,在部队长达37年。在我们那批兵中,他在部队提干最早,军龄最长,军衔最高,成为我县战友中的佼佼者。

与陈金社分别后的第一次相见是2012年11月的一天。那天,我正在上班,忽然接到堂弟的电话说,你的战友陈金社回来了,想与你见个面。我忙问他在哪里?堂弟说,今天中午在供销大酒店二楼某号房间。闻听金社回来了,心中一阵激动,连忙说,好的,我过去。供销大酒店就在单位的大院里。上午11点,我到了酒店他们所在的房间。一进门,我和金社同时叫着对方的名字,两双手紧紧地握在一起。分别几十年,常在梦中想,就是未见面。今日一见,那种激动的心情真是无以言表啊!落坐后,堂弟介绍说,今天是大娘(金社母亲)80大寿,金社和嫂子特意回来给母亲过生日。我曾多次听战友和堂弟说金社是个孝子,时刻关心母亲的衣食冷暖,每年冬季来临之前,早早就给母亲买好过冬取暖的煤。有时接母亲到济南过冬,金社对自己的兄弟也是非常照顾,一家人幸福和睦。由于是给母亲过生日,金社没有告诉县里其他人,只约了几个知己和两三个战友。虽然人不多,但为老人庆寿的气氛很热烈,大家衷心祝愿老人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祝福老寿星生日快乐!几个战友互相畅谈分别后各自的情况,希望金社常回家看看。金社母亲对儿子儿媳回来为自己过生日,生日宴的气氛又是那么好,非常高兴!

在生日宴上,金社把他作的一首诗《又喊一声娘》的手写稿给我看,这首诗从他小时候放学回家喊一声娘起,一直写到参军直至退休后喊一声娘为止,字里行间表达了对娘的无限深情和挚爱。我拿着这首诗稿立即到单位复印了若干份,并连同我为金社战友回来而写的一首诗一并发给了大家。

我们的第二次相见是在2017年7月1日。那天,我堂弟的儿子结婚,陈金社夫妇专门从济南到达邢台参加婚礼,我也特意从老家鸡泽赶到邢台。我到达举办婚礼的酒店时,陈金社他们也已经到了酒店。时隔5年再次相见,我们自是非常地高兴。趁着婚礼还没开始,我们聊起了自上次分别后的情况。金社热情邀请我到济南去玩,我也诚恳地希望他再次回老家鸡泽相聚,与老战友们相聚。

「原创首发」 我与陈金社战友的三次相聚

2020年1月19日,农历腊月25日,雪后的冀南大地,多日阴霾之后,天气晴朗,气温回升。鸡泽县城置办年货的人们喜气洋洋。街上车水马龙,到处呈现出一派过年前的热烈、祥和、幸福气氛。傍晚时分,特意从济南回家陪母亲过年的陈金社与妻子呂卫蕴来到鸡泽遂园食府,与分别48年的家乡战友相聚。在金社到达之前,我通知的部分战友已经来到酒店等候。

陈金社来到后,战友们热情地与他握手拥抱,问候交谈。几十年不见,多年的思念,此刻梦想成真,老战友就在眼前,能不激动吗?想当年一群风华正茂的小伙子,同一时间入伍,同乘一列火车到达鄂西北的大山里,到达襄渝铁路建设工地。三个月的新兵训练后,分到各个连队。一晃近50年过去了,从未再谋面。当年的小伙子,都已成为老年人,茂密的青丝变成了稀疏的白发。今日相见,更感到亲切和不易了。

为表达对老战友回家的热情欢迎,我们制作了“鸡泽铁道兵战友欢迎陈金社夫妇回乡探亲"的横幅。入坐后,战友们纷纷畅谈在部队时的趣闻趣事和分别后的思念之情。鸡泽铁道兵战友协会副会长郝春学致辞,代表全县铁道兵战友对陈金社夫妇的到来表示热烈地欢迎。陈金社向战友们介绍了自己离开铁道兵到武汉军医学校学习及以后的军旅情况。陈金社说,他在部队工作了37年,虽然在铁道兵部队只有三年多,但对铁道兵的感情是最深的。铁道兵部队常年钻山沟修铁路,那种不怕苦不怕累不怕流血牺牲的精神,官兵之间那种亲密无间兄弟般的情谊,都是他感到崇尚和留恋的。虽然在野战部队几十年,结识了许许多多的官兵,但在他的心中最念念不忘的总是铁道兵和铁道兵战友。他说,铁道兵是他步入部队的第一步,是进入部队的第一道大门。铁道兵部队培养了他吃苦耐劳的精神,锻炼了他不惧困难敢于战胜困难的坚强性格,对他后来的军旅生涯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陈金社战友的话句句表达了对铁道兵部队和铁道兵战友的眷恋之情。席中,金社夫妇与战友们逐个碰杯,诚心地问候战友的情况,丝毫没有一点架子。他的言谈举止和低调作风一直都是战友们频频称道的。

「原创首发」 我与陈金社战友的三次相聚

为表达对战友和故乡的思念之情,陈金社作词一首《水调歌头•思故乡》:"猪年随月去,金鼠彩飞扬。江山万里如画,四九好时光。椒城花团锦簇,鸡泽仙气呈祥,伟人送佛光。从军千里外,故乡在心上。想战友,思同乡,念爹娘。不忘初心,少时家贫根基壮。正值青春年华,苦战白河渝襄,佳绩换新装。胜任三军后,最美是故乡。"这首词真诚地表达了金社对故乡、对战友的思念。我也为陈金社夫妇回乡与战友们相聚作诗一首《战友情谊地久天长》。诗的最后一段是:“我们当初的战友老乡/在分别了近半个世纪之后/又亲热地坐在一起/激情满怀地把战友之歌唱响/我们不忘初心/我们不忘理想/我们要把战友的情谊/凝聚成地久天长!”

这就是我和陈金社战友的三次相聚,这就是铁道兵战友们的情深谊长。

2020、3、9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