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山河无恙,醉游大横阳之坡南

待山河无恙,醉游大横阳之坡南


待山河无恙,醉游大横阳之坡南

文 王建款 制作傲剑凌风


待山河无恙,醉游大横阳之坡南


通福门东西两侧,分别是仙坛山和九凰山。仙坛公园入口建有凉亭、观景台、停车场等设施,可供人们休憩散步。仙坛山上建成3条石板大岭,12座亭阁,山间翠竹茂密、树木挺拔、空气清新、甘泉长流,是登山纳凉的好去处。仙坛山麓建有仙坛寺,占地20 余亩,3进30余间,天王殿、大雄宝殿巍峨耸立,气势恢宏。山顶建有炮台,站在炮台上极目远望,不仅可俯视昆阳全城,还可见鳌江如青龙般蜿蜒游动。


待山河无恙,醉游大横阳之坡南


美观而端庄的通福门,是平阳现存唯一的古城楼式建筑物,也是平阳古城的象征。通福门是坡南街的起点,这里曾是“星垣连北斗,驿路达南闽”的古驿道。


待山河无恙,醉游大横阳之坡南


据史料记载,南宋诗人陆游曾沿着这条古驿道赴福建宁德上任,途经平阳时,应县令卢炎之请,写下诗作《平阳驿舍梅花》:“江路轻阴未成雨,梅花欲过半沾泥。远来不负东皇意,一绝清诗手自题。”


待山河无恙,醉游大横阳之坡南


南宋政治家王十朋,曾经过这条古道游历雁荡山。清军总兵秦如虎所率镇压金钱会起义的清军,也顺这条路经萧家渡、钱仓再到平阳。


待山河无恙,醉游大横阳之坡南


坡南街汇聚了师儒侍养牌坊、东岳道观、茶亭遗址、石板古桥、烈士公墓以及古宅、古庙、古井、古门台、古戏台、古樟树等众多人文景观和历史遗迹,是一条有着深厚历史文化积淀的老街。古街西面依山,东面傍水,四周树木葱郁,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有机融合,相得益彰。2006年,坡南街被评为温州市第一批历史文化街区。2012年,李炜编撰的《古道坡南》,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对坡南街的人文历史作了较为详实的介绍。


待山河无恙,醉游大横阳之坡南


古街路面宽4米,均由青花岗岩石板铺砌而成。全街紧依东侧坡南河,河面宽3至9米不等,河上有多座平桥、拱桥。坡南河是温州至福建水陆交通线的关键节点,人们依傍着坡南河生活,两旁建有二三层的木结构古建筑民居,有古街巷、寺庙、牌坊、码头、古塔等各种形式的建筑。民居临河而建,一面又紧靠驿道,平面布局紧凑,建筑形式自由灵活,依形就势,高低错落。宗教信仰的寺观梵音悠扬,反映礼制的塔、坊耸立,成为景观视廊的中心,各种类型的建筑及构筑物具有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 的江南水乡地方特色,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生活形态完整的历史文化古街区。目前,坡南历史文化名街保护工作已经启动,坡南街将在历史和文化的内涵中注入现代和生态的元素,成为人们了解历史、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待山河无恙,醉游大横阳之坡南


坡南街南端有两条塘河——东塘河和西塘河,西塘河通往钱仓,东塘河连着鳌江。早时平阳南来北往的客与货,均由坡南街南端的河埠头启运或上岸,其中一条走向就是从坡南街河埠头下水,经西塘河往钱仓、萧江、灵溪到达桥墩,再由桥墩经分水关进入福建境内。塘河作为平阳古代水陆交通的要道,正是农耕社会的一个缩影。


待山河无恙,醉游大横阳之坡南


文明塔在昆阳镇城南公路旁山上,山势低缓、蜿蜒数百米形似龙,故名龙山。塔建龙山头,附近村庄因此塔而名“平塔”。

文明塔建于清朝光绪十年(1884),楼阁式空心六角七层青砖结构,高三十五米,逐层向上收缩,前人称“文笔峰”。塔内原有木梯盘旋而上,惜于民国期间火毁,至今塔内可依稀辩认火劫痕迹。文明塔是浙南地区清代仿木结构砖塔典型代表,二千零五年被列为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民国时期《平阳日报》曾以它作副刊名


塔边原有《新建文明塔碑》,碑记系当时建造此塔的平阳县令汤肇熙撰书。此塔建成和名称由来,还有一段故事:
龙山原曾有塔,建于南宋时期,毁于清乾隆二年。乾隆以后一百多年,平阳县科场不振,文风日下,百余年间,竟无一人中第。而明代以前文风昌盛,人才辈出,仅南宋建炎至咸淳年间一百四十多年内,考中文武进士就达六百零八人,其中状元十一人,素有“小邹鲁”之称。前后两个时期,差距如此之大,故牵强附会引出风水迷信。科举不以达,就归咎塔毁没重建,于是建塔。塔建成取名“文明”,同时塔旁建文明书院十余间,作“诸生肄业之所”,现已毁无存。据说在文明塔完工庆典时,汤县令出“文笔倒竖天作纸”联征对,至今尚未理想下联。


待山河无恙,醉游大横阳之坡南

待山河无恙,醉游大横阳之坡南


对于昆阳来讲,能与文昌阁、通福门齐名成为地标性建筑的,非文明塔莫属。文明塔位于平塔村龙山,建于清朝光绪十年(1884),俗称“平塔”,因形状如笔,前人称其为“文笔峰”。宋至明代年间,平阳文风昌隆,人才荟萃,素有“东南小邹鲁” 美誉。因清时科第不振,为振兴文风而建, 是属于祈福塔(风水塔)。该塔为阁楼式砖塔,塔分7层,平面呈六边形,塔身仿木造。每间设壶门,腰檐檐角起翘设龙头吻,塔顶为六角攒尖顶,置宝瓶,套托铁质塔刹,并用铁链与翼角相接。文明塔结构严谨,造型挺拔庄严,古朴大方,是浙南地区仿木结构砖塔的典型代表。2005年,被列为第五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待山河无恙,醉游大横阳之坡南

待山河无恙,醉游大横阳之坡南


塔下有净明寺, 建于南宋乾道元年(1165)。宋时高僧道隆禅师和光禄禅师曾先后在净明寺静修,所以净明寺在平阳历史上有较高的地位和声望。元代的平阳县学教谕黄允高在乘兴游览净明寺后,还挥毫写下了一首诗:“闭门流水净,一径入云间。高树欲无塔,平田却有山。鸟啼游客去,花落定僧闲。寂寞棠荫院,孤舟载月还。”文明塔和净明寺所在的龙山,将建成一个集生态、文化、休闲、娱乐于一体的中心公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