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水稻拔節後,返青?

用戶2571893725056


水稻拔節後返青?你是指水稻拔節後葉色沒有出現落黃,葉色群體褪淡,反而是葉片暗綠或濃綠封行生長了吧,若是這樣就是因為氮肥偏多,生長過旺引起。

水稻進入拔節長穗前,會由於曬田控制後生分櫱影響,田間葉片顏色會出現褪淡現象,加之一般新生葉也比已經成長的葉色淡,出現拔節黃。此時一般也是要追施拔節肥的時期。但如果曬田後沒有出現拔節黃,表明氮肥偏多,營養生長過旺,並會造成封行過早,對莖稈拔節生長不利,也是水稻高產栽培中千萬要避免的。高產栽培一般要求在水稻最上面葉片露尖時封行最為適宜,因為上部節間基本定長,封行對壯稈已無多大影響,但是封行過遲,也會因田間葉面積不足,植株積累光合物質少不利於高產。

水稻曬田覆水以後,新生葉葉色由淡變濃,由黃變綠,標誌著葉片光合能力的提高和根系吸收能力的增強,有利於壯稈大穗,抽穗前10-15天,一般因為幼穗分化對養分需求大,葉色也會略有褪淡,出現所謂的二黃,標誌著體內氮素水平適當,對下一步的灌漿結實有利。此時一般也是追施穗肥的關鍵時期。但是對於抽穗前,葉色濃,葉片暗綠或披散生長田塊,表明氮肥偏多,則一般穗肥要少施、遲施或不施。反而還要在抽穗的前幾天進行一次落幹輕曬,以控制營養生長,促使生長中心轉移,以利後一個生育時期的了灌漿結實。也可以通過及時畝用200-300克磷酸二氫鉀葉面肥葉面噴施補充,也可以有效延緩控制生長,促進其向抽穗結實生長中心轉化。

總之,水稻生長髮育過程中,葉色的黃綠變化,實質是反應生長中心的旺盛生長和生長中心的順利轉換,有節奏的黃綠變化,表示個體健壯,群體協調,植株生長正常,也有利於高產,如果不是有節奏的變化,該黃或該綠時不黃不綠,表明群體生長間已經不協調了,宜及時通過人為施肥、排水曬田等管理措施,以促進生長中心轉移,保障生長正常,以利提高產量。


農業植保管理技術110


水稻拔節期葉色轉淡是正常的生長規律。如果水稻進入拔節期葉色應然濃綠,是氮肥過多的表現。對水稻的後期生長存在不利的影響。

水稻葉色在其一生中會有三黃三綠的表現。

鍵壯的水稻秧苗為淡綠色而非濃綠色。這樣的秧苗幹物質較多,能夠更好地適應外部不利環境。

插秧後,水稻根系受到損傷,吸收營養受阻,葉片落黃。

緩苗後,根系迅速生長,吸收養份的能力加強。水稻葉色變綠。

到分蘗盛期,水稻葉色達到一生中最綠的時期。

水稻分櫱末期後進入拔節孕穗期。此時是水稻營養生長向生殖生長的轉換時期。技節、孕穗、長葉同時進行。拔節孕穗期是水稻營養吸收的高峰期,也是肥料的最大效益期,更是決定水稻產量的關健時期。

此時水稻缺肥會影響水稻有效分櫱的成活,也會減少稻穗的粒數。

此時由於營養生長向生殖生長轉換,水稻的葉片顏色會明顯退淡,這是正常的生理現象。如果此時葉色仍生濃綠,會影響水稻的生理轉換,使無效分櫱增多,延遲水稻的生殖生長,造成水稻貪青晚熟、葉片柔弱鬱閉、幹物質減少,抗逆性減弱,易倒伏、易感病蟲害、空癟 率增多,品質下降。

水稻孕穗後期開始進入生殖生長期。這時水稻的葉片會自然轉綠。

灌漿後水稻的根系逐淺老化,吸收營養的能力逐漸轉弱,水稻植株的養分逐漸向穗粒轉移,水稻葉片逐漸由綠變黃。

以上就是水稻一生三黃三綠的自然規律。

在種植水稻時我們應該根據水稻的生長規律加以人為干預和管理。

比如水稻移栽後追肥促櫱、分櫱後期曬田控氮,減少無效分櫱,促進生理轉換,拔節孕穗期巧施穗肥,灌漿期噴施葉面肥等。

需要提醒的是,水稻拔節期葉色淡黃色是水稻生長的自然現象。不要見黃就追施氮肥。水稻穗肥要到倒二葉伸出一半後施用。時間點在水稻始穗前18天左右。扒開主頸見幼穗米粒大小時為最佳時期。水稻穗肥具有兩刃刀的作用。用得好能夠增產,用不好會造成減產。要嚴格掌握好施用的時間、數量和化肥總類。可全田施用鉀肥5至10千克,氮肥要看田、著天氣、看苗情。葉色淡黃(而不是淡綠)可施尿素2~4千克,不黃不施或者少施,肥田少施或不施,陰雨連綿慎施。葉色較綠不施。生長期短的品種少施。

水稻管理講白了就是要順應它的生長規律。

拔節期葉色退淡就是水稻三黃三綠中的二黃時期。要正確看待這一生理現象,正確地加以管理。


盤錦陽哥


乾貨分享,水稻拔節階段是長穗期穎花分化同步生長階段,以早熟粳稻12葉品種為例,該階段為倒二葉露尖到定長,(即水稻穎花分化期,距出穗2.3~3個葉齡期),大約為16~22天,此階段莖基底部倒四節間同步伸長期,開始進入拔節期。以致果穗長出定長,水稻植株拔節完成。

該階段為長穗期,穗肥施用的最佳時期,功效,保花,防止穎花退化,並擴大穎殼容積,為增加粒重奠定基礎。

為什麼水稻會出現拔節黃?


水稻拔節後返青,這說明你的水稻,拔節階段出現過褪綠過程。屬於正常生殖生長階段,肥水管理,病蟲害防控得當。田間個體和群體關係相對協調,植株健壯,葉片寬厚,光合速率高,前期水稻源庫關係處理的好,空間養分積累的多。加之我們田間所施肥料總量適宜,氮,磷,鉀搭配合理,由其是氮肥施用適時適量。符合水稻前期生長快,需求肥料多,中後期需肥相對較弱的吸肥規律特點。使田間稻株在拔節階段出現正常的生長現象,所謂的拔節黃,也就是葉片顏色褪為淡綠。

為什麼水稻拔節後,返青?

拔節後返青,葉面表現褪綠部分由下至上逐步復為濃綠或淡綠。那麼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一,穗肥的施用:水稻種植戶,一般施用穗肥都是在此階段,選用氮鉀混合肥料做為穗肥施用。多以鉀肥為主氮肥為輔,一般中等肥力地塊,拔節階段田間葉色出現褪綠現象。施用氮肥總量的10~20%+鉀肥總量的40~50%混拌後施用(氮肥建議使用速效氮為宜)。或施用35%氮鉀追。

穗肥施用不僅夠起到保花,防止穎花退化,擴大穎殼的作用,還能保證水稻中後期因脫肥,而造成植株早衰。所以在穗肥施用後,在相應的肥水,溫度協調下,水稻植株能夠高效率吸肥,快速轉化,使葉片葉鞘含量增加,葉色轉綠,變深。


二,土壤釋放氮肥量:按照寒地水稻土壤氮肥釋放規律看,水稻生長所需要的養主要是土壤供給,土壤養分釋放均與溫度有密切關係。

總體看我們所在區域的氣候特點前期溫度低,肥料投入量大利用率低,進入7月份,隨著溫度升高,以至於翻耕土壤裡的秸稈隨著氣溫升高腐爛轉化成有機養分,加之該階段合理的水層管理,使植株根系活力增強,吸收養分面積逐漸延伸擴大,使土壤釋放養分得已充吸收分利用。和養分反應。這也是為什麼在肥力較高的田塊,會出現拔節前葉色淡綠,拔節後葉色濃綠。或施肥水平過高時,拔節期一路青,拔節後出現濃綠或葉片顏色更深。

以上淺析,對此您有哪些不同觀點歡迎一同探討交流。


神農35


水稻拔節後返青?這是我們老家對水稻穗期出現旺長的一種說法,意思就是水稻沒有正常的往生殖生長轉變,反而在應該孕育稻穀籽粒的時候,植株還在猛長,這到底又是什麼原因呢?


水稻返青旺長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氮肥施加過量引起的。這樣的現象本來就已經不多了,因為現在種水稻的都是一些種莊稼的老把式,在施肥管理上還是會很少犯這樣的錯誤。但是在今年我們這裡我卻見到了好多,我來給大家仔細說說怎麼回事。

原來我們這裡去年新建了一家養豬場,在水稻還沒有插秧前大量的往水田裡倒新鮮的豬糞,而大家也並不知道養豬場的豬糞,跟自己家豬圈裡墊了稻草的那些豬糞有什麼不同。所以一見到有免費的豬糞,大家開心的很。


誰知道等到犁田把水稻秧苗插下去之後,才知道上當了。剛剛插下去的半個月時間,水稻幾乎都是奄奄一息的狀態,可是到了現在,其他的水稻都已經完全抽穗了,而這些水田裡的水稻又在猛長個了。

這就是先期因為豬糞沒經過腐熟,造成燒苗燒根導致僵苗,後期豬糞腐熟了,又因為吸收到了大量的氮素,出現了旺長。

不過是自己施加氮肥過量,還是剛剛我說的這種情況,只要水稻出現了旺長,就得趕緊採取措施,控制水稻植株的生長。在我們老家,莊稼把式碰到了這樣的情況,就是採取兩種措施。

首先就是適度的擱田晾曬。把稻田裡的水放幹晾曬幾天,這樣可以控制水稻對營養成分的吸收,來控制水稻的生理生長,及時往生殖生長轉變。其次就是使用磷酸二氫鉀葉面肥,同樣也可以達到控制旺長的效果。

總而言之,如果不是我前面所說的意外情況,那麼我們種植水稻的時候,在穗期必須控制氮肥的用量,儘量的少用或者不用,有必要的時候也可以推遲施用時間,來避免水稻穗期的返青旺長。

我是【農民也優雅】,歡迎大家留言交流。(圖片來自網絡)


農民也優雅


水稻返青分櫱期是指栽秧至拔節孕穗之前的這段時期。這個時期是決定穗數,併為穗粒發育奠定基礎的重要時期,田間管理的主要目標是促進水稻髮根好,返青快,分櫱早,形成足夠壯櫱、防止僵苗。

 田間管理的主要措施是:   

1、科學灌水   為滿足水稻生理需水要求,要利用水來調節稻株的生長髮育,達到高產的長勢長相。返青分櫱期水漿管理應做到“寸水返青”、“薄水促櫱”、“夠櫱曬田”。   (1)“寸水返青”。因秧苗移栽時根部損傷,吸水力弱,而葉面蒸騰並未減少,容易失去水分平衡。如果秧苗淹水過深,又容易引起缺氧死苗或延遲返青,所以田間保持1寸左右的水層,可營造一個比較保溫、保溼的溫溼環境,緩和失水和供水的矛盾,以促進新根發生,迅速返青活棵。   (2)“薄水促櫱”。稻田在分櫱期宜淺水勤灌,保持薄層水。其作用,一是能夠滿足稻株葉面蒸騰的需要,使代謝作用正常進行,促進分櫱和葉片的生長;二是能夠使稻株基部和土壤接受陽光照射,提高土溫和水溫,增加土壤含氧量和有效養分,有利於根的生長和分櫱的產生;三是有利於低位櫱芽萌發,降低分櫱節位,使葉鞘變短,分櫱能迅速伸出,提早抽穗,提高成穗率。   (3)“夠櫱曬田”。通過田間分櫱動態調查,當全田總莖櫱數達到穗數苗時,及時撤水曬田。曬田的主要作用,一是更新土壤環境,增強根系活力,加強微生物的活動;二是控制無效分櫱,鞏固有效分櫱,提高分櫱成穗率;三是有利於壯杆,增強抗倒伏力;四是調節長相,改善體質,減少病蟲害。   

2、科學追施分櫱肥   水稻分櫱期是水稻一生中氮代謝最旺盛的時期,若肥力不足,稻株出葉慢,分櫱少,根系生長不良。所以要科學追施分櫱肥。追施分櫱肥要根據稻田土壤肥力狀況,基肥(中層肥)施用量以及田間稻株的長勢長相等等,進行綜合分析、全面考慮,再決定施與不施,施什麼肥,施多少肥。分櫱肥一般在栽後7-10天追施。如土壤肥力高,基肥(中層肥)施用量足的田塊,可少施或者不施分櫱肥。反之要早施多施分櫱肥。分櫱肥用量一般為畝施5-7公斤尿素。到分櫱中後期,如發現秧苗長勢差,苗棵發黃,有脫肥現象,可少量施用調整肥或保櫱肥,一般畝施尿素3-5公斤。對冷浸坐秋、易發赤枯病的田塊,除追施速效氮肥外,還應增施磷鉀肥,同時要及時噴施0.2%硫酸鋅溶液2-3次,7-10天一次,防止僵苗。總之,要通過科學追施分櫱肥,確保水稻栽後35天左右,最高莖櫱數達到預施指標的80-90%(35-40萬)。  

 3、中耕除草   水稻中耕除草,以前靠人工薅除,後來採用化學除草,現在大理市為控制農田面源汙染,保護洱海,提出“取消化學除草,提倡採用人工薅除”。鑑於水稻大面積全面“取消化學除草”的條件尚未完全具備,建議水稻中耕除草,可選用安全、高效、低毒、低殘留的新型除草劑進行化學除草,一般在栽後10-15天進行,可畝用60%丁草胺100-150ml加10%農得時(苄嘧磺隆)可溼性粉劑15g,毒土法施用,施後保水層3-5釐米一週,除草效果較好,不僅殺草廣而且藥效長。  

 4、及時防治病蟲鼠害   水稻返青分櫱期主要病害有葉瘟、條紋葉枯病,蟲害主要有粘蟲、螟蟲,鼠害主要是田鼠。要根據測報及田間調查情況及時進行防治。葉瘟可用硫磺唑進行防治,條紋葉枯病要結合統防稻飛蝨,同時可用菌克毒克進行防治,粘蟲可用功夫進行防治,螟蟲可用殺蟲雙進行防治,鼠害可採取投放敵鼠鈉鹽“毒餌”進行防治


桂林小左


水稻拔節之後還是綠色?這也是很正常的,不一定就是肥料施用過量。而且,拔節黃對於現在的水稻來說,也是很少見了。

對於水稻種植來說,返青黃、拔節黃是水稻生長過程中的兩種生理現象。但是,現在的水稻種植中因為化學肥料的施用,返青黃似乎看不到了。

水稻種植需要施用肥料,而且一般都是分段施肥,底肥、分櫱肥和穗肥。其中穗肥就是在孕穗、拔節之前施用的滿足水稻生殖生長所需的肥料,既滿足水稻孕穗、拔節和灌漿所需的養分,一般是以尿素和鉀肥為主,以及葉面追施磷酸二氫鉀的方式。所以,從養分的供給角度來說,現在的肥料完全可以滿足水稻生殖生長的需求,只要正常的施用肥料,基本不會出現拔節黃的情況。



但是也不排除肥料施用過量、特別是氮肥施用過量的情況引起的拔節之後水稻葉片還是深綠色的情況。特別是分櫱肥和穗肥施用過量,出現這樣的情況更為明顯。


以上是我對這個問題的一些看法,如有不當之處請海涵。


寒地水稻種植技術


沒聽說過拔苗助長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