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鸢都录昌乐志


故事:鸢都录昌乐志

情连昌乐

昌乐县,隶属山东潍坊市,位于山东半岛中部。昌乐县先后被评为“中国平安建设先进县”、中国“五五”普法中期工作先进县、“中国科技进步先进县”、“中国魅力名县”、“中国最令人向往的地方”、“中华文化国际旅游名城”、山东最佳投资城市和山东旅游强县。在我们的印象中昌乐最为出名的还是他们的宝石。

昌乐历史沿革


故事:鸢都录昌乐志

昌乐县古称营丘。

商归诸侯逢伯陵管辖。

秦属齐郡。

西汉设剧(侯国)和剧魁(侯国)。

东汉为营陵县,属北海国。

晋时营陵先属东莞郡,后归高密国。

隋朝改为营丘,属北海郡。

北宋建隆三年(962年),设安仁县,不久改为昌乐县,隶属潍州。

乾德三年(965年)析寿光县长寿乡置安仁县,寻改昌乐县,故治在今县北10里。

明初移今治。

元至元三年(1266年),改为巡检司,并入北海县。

明复置昌乐县,隶属青州府。

民国初年,属胶东道,后改淄青道;民国十七年(1928年)裁道,直属山东省。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9月),昌乐县民主政府在临朐县尧山区大桃花村成立;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5月),解放,县政府进驻昌乐城,隶属鲁中区第三行政公署

地理昌乐

故事:鸢都录昌乐志

一、位置境域

昌乐县位于北纬36°11′-36°46′、东经118°43′-119°10′,环渤海经济圈与山东半岛城市群的交汇点,是山东半岛的交通枢纽和出入口,东距海滨城市青岛150公里,西距山东省会济南180公里。土地面积110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626平方公里。

二、地形

昌乐地势南高北低,西高东低。海拔最高381米,最低25.6米大部分区域在海拔40-150米之间。地貌为低山、丘陵、平原相间。中西部、中北部多低山。东部多丘陵。南北两端系平原。

三、水文

昌乐县河流分属潍河、白浪河、弥河三大河流,汶、白、丹、于、桂五条水系,在中西部呈辐射状流入区外。水面面积20.6平方公里,分布在水库、塘坝、河道。有32条河流(超过5公里)。

四、气候

昌乐属北温带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分,雨量充沛。温和湿润,春秋较短,冬夏较长。2011年,全县平均气温12.7℃,日照2339.1小时,降水量907.3毫米。全年80%以上的雨量集中在5月至9月的汛期。

昌乐自然资源

故事:鸢都录昌乐志

一、矿产资源

昌乐矿产资源现已探明和开采的有有蓝宝石、油页岩、石灰石、地热、膨润土、玄武岩、煤等26个矿种。其中蓝宝石有矿面积450平方公里,储量数亿克拉,是世界上罕见的大型蓝宝石矿床之一。石灰石矿区集中,品位高,约有120亿立方米。油页岩总储量10.5亿吨,含油量平均10%,最高达16.25%,发热量在2300-2500大卡之间,储量居中国首位。

二、地热资源

昌乐地热资源丰富,储量大、温度高。

三、水利资源

昌乐县是一个资源型缺水县,多年平均水资源量16185万立方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268立方米,昌乐县占中国人均占有水资源量2200立方米的八分之一。截止2011年,全县建起了大中型水库3座,小型水库103座,塘坝407座,扬水站560处,机电井7550眼。

故事:鸢都录昌乐志

人口民族

1、人口

1986年,昌乐县总人口516299人。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全县总人口556592人。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全县常住人口为61.59万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59.30万人相比,10年共增加了2.29万人。其中,男性为31.23万人;女性为30.36万人。

2、民族

少数民族有蒙古族、回族、拉祜族、东乡族、纳西族、僳僳族、佤族、哈尼族、傣族、黎族、侗族、白族、土家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布朗族、普米族、怒族、独龙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