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试1次,就让人彻底爱上它的好方法。“刻意练习”来拯救我了

01人生不设限,你去做,便能成

《奇葩说》里“金句爆出”,“逻辑连环”的傅首尔让人印象极其深刻。

有一次在《奇葩说》上傅首尔却爆料,自己从开始写博客没人看,直到现在已经有10多个年头了。不管有没有人看,不管下班后多累,不管带娃多晚,她每天坚持写。

终于在有一次《如何处理和前男友的关系》这篇文章发布后,戳中了大众内心普遍痛点,从那开始傅首尔的博客一夜爆红。接下来各个编辑社找他写文章,节目组开始邀请她参加节目。

她在辩论赛上游刃有余又幽默的样子,曾经我还单纯的以为是天赋。我想,一定上帝给了她幽默又智慧的大脑。

真是试1次,就让人彻底爱上它的好方法。“刻意练习”来拯救我了


最近待在家,拿起书架上的书,回看《十万小时法则》和《刻意练习》时,我有了极大感触。

《十万小时法则》大致意思是:一个职业只要做足够一万小时,就能够在这个领域里成为顶尖人才。《刻意练习》大概意思就是”世界上没有天才,一件事只要通过刻意练习就可以成为卓越人才。”

当我看第一本书《十万小时法则》时内心产生了很多疑问。比如说那些看大门的爷爷即使看门一万小时以上,就能成为一个看门的人才?一个总是心不在焉教课的老师讲了一万小时课以后,就变成授课专家?还有为什么一定是一万小时呢?

《刻意练习》这本书解答了我所有的疑问。我们都知道莫扎特这个杰出的大音乐家。可是他的杰出却是源于他父亲的培养,父亲对他从未停止的刻意练习。他的父亲甚至放弃了宫廷音乐教师的职务。

就连在外人看来是天才的帕格尼尼断弦演奏,也是来自事前的联系和策划。帕格尼尼曾经追求一个女孩时,尝试了两根琴弦演奏为男女对话的音乐。成功后,他又开始尝试一根琴弦演奏。

在表演过程中,帕格尼尼故意用力拉断琴弦,让自己最后在一根琴弦的情况下,顺利演奏完整首乐曲。

这些都是《刻意练习》里告诉我们的实际例子,就是用来告诉我们,所有的天才般的技能都是可以通过刻意练习得到的。

当然,这个技能包括换言之就是你想做什么事,只要足够想,刻意练习它,便一定能成功。

但是问题是我们如何刻意练习呢?

这里书中给出一个3F刻意练习的实践原则

1,Focus 专注

我们会发现自闭症的人会在某项领域极其擅长。不是因为天赋,是因为自闭症患者比起常人更容易专注。在现在碎片化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反而更不擅长专注了。电视剧《良医》里男主角就是一个优秀至极的“自闭症”医生。但是当他处理病人病情时的专注却让他走向成功。


练习专注的方法有许多,我们可以通过下载时间管理的APP,冥想法等等。

但想要刻意练习,做好一件事。第一步,管好自己,沉下去。专注起来。

2,Feedback 反馈

在我们每个阶段的学习结束后最好都能有一个反馈。像大学的导师,健身房的私教,这些会给你带来定时反馈和指导的人。如果没有外人,我们可以靠工具来帮我们更好的反馈。

有一个马戏团举行表演时,一场下来到下一场开始有十分钟的中场休息时间。为了尽可能留住观众,他们决定派一个小丑在休息十分钟时上场讲笑话。这个小丑在后来的博得了大批观众好感。

后来采访到小丑是怎样做到到一开口说话,便能以幽默吸引到人的。原来是他曾经无数次站在人来人往的街上,随意找到一个人就上前聊天。聊天一结束就开始按下秒表。记录每次聊天时长。

坚持时间后,他做到了不管和谁随机聊天都能保持幽默几钟的时间。这里用到的反馈工具就是秒表。

真是试1次,就让人彻底爱上它的好方法。“刻意练习”来拯救我了


3Fix it 改正差异,调整舒适区

“你见过凌晨四点中的洛杉矶吗?”说这句话的科比和我们普通人打球是完全不一样的。科比能做到自己在篮球场上对着球篮重复一个动作上万次,和我们娱乐放松的打打球是完全不一样的。这就需要我们FIX IT 调整舒适区。从每一天的生活,工作中去尝试进步一点点,调整一点点。

书中说运用刻意练习的原则有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产生兴趣;第二阶段:变得认真;第三阶段:全力投入;第四阶段:开拓创新。

高中时,有一个朋友深得班级所有女生喜爱。一群人说话,只要他一开口,大家都能笑上很久。他说话也不是很大声,也不是哗众取宠。但却给周围人带来很多快乐。

上了大学后,我发现我害怕和别人沟通,嘴里的话也不幽默。我发信息问他“高中那时候你是怎么做到一开口就能让大家笑的呢?”

他给我寄过来一个“宝典“。我翻看着“宝典”上的每一页,看着他搜集的笑话和总结的幽默经验我才知道,原来他很早就用了刻意练习的原则。

真是试1次,就让人彻底爱上它的好方法。“刻意练习”来拯救我了


先是对幽默产生兴趣,然后变得认真起来,收集素材,不断锻炼。最后全力投入,想更多新的点子。

他依旧用幽默的语气告诉我“这本宝典就送给你啦,因为本尊已经修得最高境界”。

原来,只要你想,你便能。你去做,便能成。你有特别想做但没有做成的事吗?那么,刻意练习起来吧朋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