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符号:兵营中的小学习巷营里寺

营里清真寺,顾名思义就是“兵营中的清真寺”,位于陕西省西安市莲湖区小学习巷。前院是个封闭小院,但由于四周被各类民居楼房所包围,因此无法在北侧开门,只好在西北角面东开立大门楼。寺院中央是一条石砌长廊,上面缠绕着花草。

西安符号:兵营中的小学习巷营里寺

对于营里清真寺最早记载是在唐代,唐代宗年间随郭子仪平定安史之乱侨居长安的一些阿拉伯或波斯官兵就被安置在学习巷,而且他们的兵营就驻扎在巷内,为了方便这些外籍军人的宗教活动建立了一座专供官兵使用的清真寺,由于该寺在军营区域内因此取名“营里清真寺”。

西安符号:兵营中的小学习巷营里寺

但现在比较流行的说法是元代回回军驻在了长安,元政府专门为驻扎在军营里的穆斯林官兵建造的清真寺,但是否建于元代待考。有据可查的年代应该是山门楼上牌匾标出的清乾隆甲午年间建制年代,当时这里驻扎的军队中多为穆斯林官兵。为方便宗教生活而建造的此寺,至今小学习巷向北段仍有一条笔直的狭窄小巷,据传是当时兵营中的军械库为方便运送箭支而开辟的专用通道,俗称“箭道”。

西安符号:兵营中的小学习巷营里寺

小学习巷是条僻静幽深的小巷,营里清真寺就在巷子深处,因为地处偏僻之所,和小皮院清真寺一样很少为外人所关注。虽然营里寺前院也是个封闭小院,但由于四周被各类民居楼房所包围,因此无法在北侧开门,只好在西北角面东开立大门楼。和大皮院清真寺类似,营里寺更像是小皮院清真北大寺的迷你版,寺院中央也是一条石砌长廊,不过比小皮院寺短很多,上面缠绕着花草想必夏日坐在长廊下十分凉爽,还有山门楼两侧的月亮门以及月台上三连石牌坊门

西安符号:兵营中的小学习巷营里寺

在西安,说起大、小学习巷,怕是无人不知。从钟楼顺着西大街溜达上十来分钟,看到街北一座古朴庄严的牌楼,便到了大学习巷。大学习巷呈南北走向,南至西大街,北至庙后街,全长不超过五百米;小学习巷则在大学习巷以西,大麦市街以东,是若干条小巷的总称。

“以前统称‘学习巷’,后来为了好区分才有了大小之分。”大学习巷不大,小学习巷可不小,大和小是按街道宽窄分着叫的。

西安符号:兵营中的小学习巷营里寺

大、小学习巷,听说是中国最古老的巷子。早在盛唐时期,那里曾住着几万胡人,来长安觐见皇帝的胡人,都在那里学习汉语和礼仪,所以叫做大、小学习巷。学习巷这个名字相传来源于唐朝。因为当时长安作为世界文化的中心,西方很多国家对此充满了向往,因此往来商贩不断。有些人甚至在长安定居,他们在回坊周围形成一个聚集的外交社区,学习汉语和唐朝的习俗。时间久了,就称这里为学习巷。学习巷的第二种说法依然发生在唐朝。伊斯兰教徒从西边传教而来,经过新疆、甘肃、河西走廊等地方来到长安,并在这里定居,他们把居住的地方叫作河西巷,后来经过时间的演变,河西巷被人误读为学习巷。根据街道的宽度分为大学习巷和小学习巷。

西安符号:兵营中的小学习巷营里寺

小学习巷由一条与大学习巷平行的南北走向的主巷,和两条连通大学习巷与大麦市街的东西方向的狭窄支巷组成。主巷的入口在与庙后街的交会处,门洞式的入口不加注意便极有可能错过。

西安符号:兵营中的小学习巷营里寺

属于居民区的小学习巷远不如大学习巷热闹,常能见着老人们坐在荫凉处拉着家常,小商店门口睡梦中的小猫把四肢伸了又伸,每走三两步就能看到墙上贴着文明宣传语……这里的清闲舒心绘出了另一种不急不缓的岁月静好。

西安符号:兵营中的小学习巷营里寺

小学习巷是个片区,当地住户有“小学习巷不小”的说法。巷中营里寺中有一块叶护碑,记录了回纥太子叶护率兵助唐平定安史之乱的事迹,很有价值。

西安符号:兵营中的小学习巷营里寺

当地一直有个口头禅,“大学习巷不大,小学习巷不小”。老住户贾少容说:“大学习巷看起来街面宽阔,也是邻近西大街的一条坊上的主街,不过大学习巷的住户并没有小学习巷多,粗略估算,小学习巷的住户大概是大学习巷的3倍还多。小学习巷巷子窄,但其实小学习巷是个片区,像个葫芦,口小里边大。”小学习巷内支巷很多,死胡同也很多,初来此地的人还真有些摸不清方向。总体来说,小学习巷被当地的住户以中心的十字路口为标准,划分为东西南北4条巷子。贾少容说,小学习巷与外面连接的总共有6个出口,东巷连接大学习巷,北巷通往庙后街,西巷接着大麦市,而南巷则有两个出口,一个通往西大街,另一个通往大麦市,此外,北巷的箭道巷(也叫上寺巷),也通往大学习巷,箭道巷就位于大学习巷清真寺南墙外,这条小巷的西半段属于小学习巷,而东半段则属于大学习巷。贾少容说:“箭道巷也是个葫芦形,口小里边大,两边的巷口非常狭窄,最多只能容两人并肩走过,但往中间走就越来越宽,里面还分出来一个不通的小巷子,住户也不少。”

西安符号:兵营中的小学习巷营里寺

营里寺现在占地3023平方米,在西安是一座面积比较小的清真寺,所以很多坊外的人都不知道。当地居民世代相传,有说营里寺建于元代的,也有说建于清代的,不过都认为这里是穆斯林官兵礼拜的地方,所以简称“营里寺”,取“兵营”之意。在营里寺内的牌匾和石牌坊上,均有“乾隆岁次甲午菊月谷旦”等字样,可知该寺至少在清乾隆时就有。在清光绪十九年十月中浣舆图馆测绘的《清西安府图》上,准确标明了清真营里寺的位置,而有些与之规模和年代相当甚至更大更早的清真寺却未在地图上标出,可见该寺在当时的影响和知名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