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感觉老挝没有什么存在感?

暴风与大地


在东南亚10个国家中,新加坡,泰国,越南,缅甸,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文莱,柬埔寨,东帝汶9国虽然发展水平各有不同,但也称得上是各有特色。但是有一个国家却几乎没有啥存在感,平时在国际上也属于默默无闻。这个国家就是老挝。



老挝位于东南亚的中南半岛北端,与中国、柬埔寨、越南、缅甸、泰国相邻,国土面积为23.68万平方公里。

有人说,老挝是东南亚国家中最没有存在感的国家了。不要说与印尼、泰国、越南相比,就连缅甸、文莱这些国家在国际上的知名度都比老挝要高。

发展缓慢

这是因为老挝是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工业基础薄弱,仍然以农业经济为主。从上世纪80年代老挝政府宣布对外开放至今,全国经济总量还没有超过200亿美元,人均GDP更是少得可怜,甚至不如我国一个县城。

在中南半岛上、老挝的那几个邻国之中,混得最好的是泰国。泰国是中南半岛上经济总量最高的,在东南亚则仅次于印尼。

另外,越南的经济虽然不如泰国,但军事力量在中南半岛上属于中上水平,而且以越南战争而闻名于世界。只有老挝长期默默无闻,在东盟内部也没有什么太高的存在感。


没有海岸线和海港

同时,老挝是一个贫穷的内陆国家,没有自己的海岸线,所以发展得非常慢。老挝的邻国缅甸虽然也十分穷困,但缅北的少数民族战事时不时也能够引起国际社会的注目。

而且,越南、泰国都有较长的经济海岸线,就连柬埔寨也有一条短短的海岸线,只有内陆国家老挝连一个海岸港口都没有,更别说海岸线了。

这俗话说得好,“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而老挝就是属于又小又穷又没有出海口的“深山穷困”了。

所以老挝在世界上的存在感几乎没有,在东南亚影响力甚至不如小国文莱。老挝的人口是文莱的15倍还多,但其经济总量还不到文莱的1.5倍。人家文莱虽然小,但人均gdp高,在东南亚也是说得上话的。


世界人文通史


在东南亚11国中,老挝是唯一的内陆国家。地理环境封闭,人文基础不厚,经济发展滞后,域外影响不深。以上因素叠加,使得老挝在东盟内就是个“不发声者”,在亚洲乃至世界几无存在感。

老挝国土面积不小,为23.68万平方公里,人口685.8万(2017),同年实现GDP168.5亿美元,预期寿命66.6岁。截止2015年末,它仍为最不发达国家。

一、地理环境:国土的80%是陡峭和连绵的山地、高原。全境北高南低,依次分为上、中、下寮。湄公河蜿蜒于中缅老三国边界,自北向南贯穿老挝全境,连同境内众多支流,蓄积了丰沛的水力资源,成为东南亚的“蓄电池”。

从地区视角看,它地处中南半岛腹地,东接越南,南邻柬埔寨,西濒泰国,西北交缅甸,北部与中国以505公里边界毗邻。历史上一直是5个邻国间之缓冲,新世纪正在发挥桥梁作用。

境内矿产资源丰富,大多数未探明储量。自然和人文景观多姿多彩,因为地理环境封闭隔绝、人口较少和自身发展阶段的限制,老挝农、林、矿、水力和旅游等资源大多处于休眠期,被称作“沉睡的小地方”。

二、人文因素:境内生活着三大类68个族群,老龙人最多,他们讲老—泰语言,占全国人口近2/3,多居住在湄公河流域平原地区,以种植水稻为主;老听人次之,为最早居住的土著,讲孟—高棉语,占23%,种植坡地旱稻;老松人为北方各族,操与中缅边境民族相近的语言,约占9%,种植旱稻。后两类为山地族群,或称“高地人”,被占主流的老龙人视为“后进”族群。

老挝语是该国通用语,流行于2/3的人口中,由于民族众多且各自集中居住,老听和老松人仍使用本民族语言。老挝文字与宗教密切相关,它从7世纪传入的婆罗门教梵文和14世纪起广为传播的小乘佛教中的巴利文借词,加上老龙人的本族词语,构成现今通行文字。在宗教信仰上,佛教徒占85%,其他为原始拜物教和基督教等。

三、历史沿革:14世纪中叶,澜沧王国成为该地第一个集权制国家,17世纪中后期为黄金时期。18世纪初分裂为以万象和琅勃拉邦为中心的两个王国,暹罗是它们的宗主国。

1890—1900年,法国从暹罗和安南手中划回老挝先前失去的领土,法国人既为老挝奠定现代国家根基,同样要为“金三角”鸦片种植承担历史责任。在法属印支殖民地,政府鼓励鸦片种植,将其贩卖给旧中国云南的商人,鸦片为殖民当局积累了大量财富,一直占该地预算收入的一半以上。

老挝的独立与解放之路:先是日本人清除法国势力,胁迫老挝国王宣布独立。1954年《日内瓦协议》定老挝为中立国;法国势力退出后,美国和越南接踵而至,前者支持右派亲王,后者是老挝人民革命党和巴特寮(武装力量)的直接支持者。1973年,美军撤离印度支那。1975年12月老挝废除君主制,成为社会主义国家。

四、经济发展:它一直有“躲在越南背后穷乡僻壤”的称号。1997年加入东盟。得益于外资投入水电、黄金和铜矿开采和旅游业发展,老挝经济在21世纪第一个10年保持年均6%以上的增速,服装、木材、园艺等行业也有可观发展。旅游业连续数年年均增长25%,成为财政最大支柱。

近年来,该国变身中南半岛的“电源”。2012年24座水电站运转把电力输往泰国和柬埔寨,创汇5亿元,占出口总额20%。尝到甜头的老挝正在勾勒宏伟蓝图,规划2020年达到1250万千瓦,电力输出涵盖泰、柬、越、缅等国。

五、国民性格:老挝人秉持“凡事无关紧要”的生活态度,封闭、散漫、内敛和懦弱,“与世无争的闲适之美”洋溢全境。

外媒认为,老挝人对自己有着浪漫化的想象,“最不发达”的阴影眉头不见,心底更无。他们性格善良,自由散漫,(农民)每天只劳作两三个小时,生活节奏缓慢,“没关系”是人们的口头禅,淡定悠闲,知足常乐的佛性特征无处不在。

2009年万象东南亚运动会的成功举办给人两点启示:老挝在获得区域援助时的娴熟技巧,中、越、泰斥资建起比赛场馆等设施,日、韩对老体育援助;运动会期间老挝人表现出的旺盛民族主义情绪,特别是年青一代(1975年后出生者占全国人口70%)第一次为自己的国家感到如此自豪。这届运动会成为老挝发展的分水岭,它表明这个国家已经走向成熟。


ruixuezhaofeng


打开地图你就可以看到,老挝的地理位置何其不幸,南边紧邻举世闻名的吴哥王朝柬埔寨,北上是上下五千年的中国,东靠自居小中华的越南,西连度假天堂泰国。

1.文化输出

如果生活在古代,领土则是一个国家的首要要素。

土地大的叫大国,土地小的叫弹丸国,

没土地的叫灭国,当然灭了的也有机会复国。

但在和平的现代,

文化才是一个国家存在的根本。

一个国家想要国际影响力,必然要对外做文化输出,只是影响程度不管好坏内容方向各不相同。

比如提到5G,旗袍,火锅,你首先会想到中国;

提到动漫,校服,三文鱼,你首先会想到日本;

提到人妖,电视剧,你会想到泰国;

提到实木家具,胡志明,你会想到越南;

那老挝有什么?

我相信大家连它的首都叫什么都不知道。

大概也只能提提湄公河。

在文化输出方面,老挝一直与世无争,自得其乐。

就好比她的的确确存在于东南亚版图之上,但又像是一张彩色照片被做了黑白处理。

及其容易被忽略。


2.地理因素

所有贫困国家的共同点,那就是以农业发展为主。

老挝也是如此,目前还是以农业为主,并且工业基础设施落后。

这其中地理条件限制也有一定的原因:

论国土面积的话,老挝与邻居越南差不了多少,有23.68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但不容乐观的是,老挝承包了大部分的山区,80%的地是山地和高原,交通不发达,这也无形中形成了工业发展的屏障。

反观越南,则占了山脉东部富饶的沿海平原。光平原多就够老挝羡慕的了,再加上越南还靠海。


出海口往往是决定了国家对外的经济贸易发展,历史上也有不少国家为了抢夺出海口而发生的战争。

而内陆国老挝悲剧的连一寸出海口都没有,这也就意味着如果想把自己国的好东西卖到世界各地,光靠自己是没办法展开的,只能从越南或泰国或缅甸借道。

无形中又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成本。

换句话说,周边这几个有出海口的老大,老挝谁也不敢得罪,只能做小弟了。

此外,老挝除了群山起伏,还有一这条河,它发源于西藏,从中国流入老挝,自北向南贯穿老挝全境,全长1800多公里,这就是湄公河。

湄公河河水充沛,支流众多,养育了老挝一方人,并且靠着拦河筑坝,水利电力得到了发展,老挝甚至还把电力卖到了泰国,为国家增加了外汇。

但是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老挝每年都会因雨水充沛造成河水泛滥,数千亩良田被淹,几十个村庄的房屋倒塌。甚至连首都万象也曾有一半被淹的时候。

中国有句宣传标语: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但依山傍水的老挝真的笑不出来。



3.经济发展仍缓慢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再来看看老挝的人均GDP,这往往反映了当地人民生活的水平。

2009年-2018年老挝的人均GDP增长迅速,到2018年更达到了是2567美元。但是我国云南省的人均GDP是3.71万RMB。整整相差了一倍。

如果哪天老挝的人均GDP干过了迪拜,

连街边的乞丐都比中国人有钱,

还会没有存在感吗?



我是大事君,每天分享一件大事,带你了解世界变化。


大事件儿


老挝在地理位置上北高南低,北面是云贵高原,南面是湄公河冲刷形成的平原。由于全境都处于北回归线以南,老挝是热带雨林和热带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北方还是有点凉爽。这些年老挝政府的一些开放政策,老挝在近几年的发展明显加快了速度,越来越多外国人前往老挝观光,近年来也有许多中国游客前往老挝进行自驾游。不过由于人口稀少,而且老挝也没有什么战争,没啥热点,导致老挝成为东南亚地区最没有存在感的国家。


喜欢到处去看看


第一,国际政治中,大国或者动乱地区国家才有存在感,其余的大部分中小国家,都没什么存在感。老挝正是属于大部分国家中的一员,没啥动乱,又不是大国,自然就没什么人关注。这也是好事,真出了大事的那种存在感,不要也罢。

第二,越南这个“地区小霸”的“强大”影响。越南虽然不大,但是比老挝大,由于历史上的原因,越南在政治经济乃至安全上对老挝都有着很强的影响力,不会让老挝太多展现自己,不然不好控制。

第三,老挝国力弱小,没那么大的国力去刷存在感。老挝是个内陆国家,经历过长期战乱,人民生活贫困,根本就没有财力去展现自己。不仅政治层面,就连发展旅游这种好事,也没太多的资金在国际上“打广告”展现老挝的旅游资源。


北玄武


除了联合国五常这种有国际话语权的世界性大国和一些有自然资源的土豪国家、或者曾经阔过的地区,有存在感的国家要么扼守重要出海口(比如伊朗同霍尔木兹海峡的关系),要么就是重要的海路交通线上的国家,或者长期内乱,以负面形象上了新闻而享誉海内外的(比如老挝的邻居,各民族间整日打打杀杀得缅甸)。貌似以上的几点,老挝一个也没挨上,甚至有些人连这个“挝”字怎么发音都说不准。

我在泰国孔子学院任教的时候,曾经去过泰东北地区的廊开府,在泰国、老挝的边境集市上逛过。感觉,泰国人看老挝人,就跟咱们在中缅边界看缅甸的“老缅”一样,感觉对方落后且索然无味。

老挝是东南亚唯一的内陆国,完全被越南,柬埔寨,泰国,和我国四面围住。虽然国土面积也有20多万平方公里,但人口只有600多万,国内除了首都万象,也没有其他知名的城市,在世界范围内更是缺少家喻户晓的国家名片。

老挝除了以糯米为主的农产品,并没有什么重要的世界性资源产出,还是个被团团围住的内陆国,又老实又低调,要非说哪里出名,那就是穷的出名。

不过,除了老挝自身不太给力外,也跟它的一位邻居太高调,抢了风头有关。这位“强悍”的邻居(当然是相对而言,看跟谁比),就是东南亚“军事大国”——越南。

然而,老挝这边心态好,看得很开。

客观讲,两国曾经给强行捆绑过,有一定的历史渊源。近代老挝和越南都曾被法国殖民统治了100多年,从开始的抗法的同盟,一起并肩作战,到后来抗击日本,同北越抗击美国,两国的立场都比较一致。现代时期,老挝执政的人民党,也是来自于越共。

更要命的是,越南战争中,老挝作为越南和北越关系亲密,鉴于两国特殊的地理位置,美国非常害怕他们联合在一起,于是开始不停往老挝投掷炸弹。据统计,10年里大概投下了2.6亿枚炸弹,到现在老挝的领土上大概还存在着超过8000枚炸弹,尤其是老挝琅勃拉邦,号称史上遭受轰炸最多的地方。因此,越南战争中被轰炸得最惨的其实不是越南,而是他的好邻居老挝。

结果呢,即便在“卖惨”方面,风头也被邻居“大国”越南抢了。不过老挝心态好,并未怎么计较。

老挝人民党执政后,一直把越南看做老大哥和学习对象。比如,越南效仿中国,在1986年搞了改革开放,老挝这边马上同年跟进。

然而,即便开放国门后老挝大兴旅游业,但无奈周边全是世界级别的知名旅游国家,和各色旅游胜地,自己被夹在中间,很难吸引游客慕名而来,也几乎不具备娱乐业行业输出的能力,在国际上难以主动宣传自己。

目前,老挝在咱们中国这边,最有存在感的,估计是老挝新娘了,但要论知名度,风头还是被越南新娘给抢了......

本人文章一律原创,拒绝他人抄袭、任意转载,如遇到类似“白鹿野史”、“坚持不懈创作的人”这种全部照抄者,一定投诉到底!


大学军事理论教师


我的回答和其他很多答主可能不一样,也对题主的这个问题本身稍微有一些质疑。原因在于,虽然在新闻报导中老挝出现的概率不是很高,但绝非没有存在感。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老挝是中国邻国,同时和中国、越南一起,都属于社会主义国家,因此,老挝长期以来都被西方部分大国盯着,成为对华实施某种计划其中的一部分。由此,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对老挝内部的所谓精英有相当多的扶持,以期实现老挝内部的某种演变。

所以,虽然我们看上去,老挝局势很平静,但近三十年来,老挝一直都处在各种斗争的前沿。所以题主所说老挝没有存在感完全并非如此。


张杰谈史


老挝没有什么存在感。这的确是一个事实。

我来简要说明一下原因,首先,老挝的面积太小,偌大的世界地图,如果不仔细看,很多人都不会发现老挝这个地方。

其次,老挝的人口太少,人口是衡量一个国家潜力最重要的指标,毕竟人是一切经济活动最初的原动力。没有充足的人力资源,国家的经济互动便无从开展,经济军事与科技实力从一开始便被限定在了一个很小的范围。而面对几百万人口的老挝,处理起经济问题便力不从心。

最后,老挝是一个内陆国,这也严重限制了老挝经济的发展,对外贸易没有海运的加持,发展起来便是难上加难。

以上几点,共同构成了老挝的现实困境。

事实就是如此,虽然艰难,但在现如今物联网,万物互联的科技加持下,依靠一带一路的东风,老挝走上经济发展的快车道,实现弯道超车也不是没有可能,就看老挝政府如何抉择了。


南柯396


凉皮认为老挝现在没有存在感,那是因为国力弱小,而且长期的战乱让他们无法发展经济,只能依靠地域旅游。但是发展旅游的话,又没法在国际上打广告,所以说处于很尴尬的局面。这也就是没有存在感的原因。


爱玩的凉皮儿君


国际地位以及影响力,最重要的考量因素莫过于经济,人口,面积。现如今整个世界格局大局已定,国土面积的变动基本不大,所以在国土这个硬性考量因素上,老挝显然不具备核心竞争力,毕竟才仅仅23.68万平方公里,而且人口也不过才区区700万左右,就拿众所周知的二八定律来说,老挝显然处于那80%。


至于老挝为什么没有存在感,我们可以从它的历史根源,来进行深入剖析,作为曾经无我国的附属国之一,在历史上被其他国家觊觎侵占的时间不在少数,由于整个老挝北部与我国国土毗邻,老挝与我国最早的关系始于清朝雍正年间建立,随后随着清朝末年清政府的没落,整个老挝也饱经沧桑,先是被越南欺负,后来又被法国殖民统治,好在最终于1945年独立。

首先从地理位置方面考量



老挝国旗

总体而言,老挝的邻国不仅仅包括中国,当然也还与柬埔寨、越南、缅甸接壤,整个西南地区也与泰国相连接,作为一个内陆国家,自然也少了港口与其他国家地区直接对外连接,在隔绝了大部分安全隐患的同时,也为整个老挝的发展添加了上限条件。何况就整个老挝境内的地貌地形来说,多以高原山地为主,即使有平原,也被分裂成小块的,显然对于经济发展不太友好。

其次再从经济结构来分析



没有了国土资源的优势,但也并非一无是处,就拿整个老挝的首都万象来说,这里在历史上有着“檀木之城”的美誉,但也正是由于这种资源的稀缺性,尽管短期内有一定的优势,但是长期来说,并不利于经济发展,远远不如工业时代的刚需,各种矿产资源来的直接,所以也就进一步制约了老挝经济发展,没有强大有力的经济支柱支撑,自然就无法建立起影响力巨大的国际声誉。最终工业基础薄弱的老挝,只能通过农业,来发展和维系系整个国内经济运转。再加上越南对于老挝的制约,显然老挝更加无法脱颖而出。

最后来剖析老挝对外关系



尽管处于内陆地区,但是丝毫不会影响老挝走出去的美好愿景,而且战绩也还不错,同老挝建交的国家高达138个之多,发生贸易关系的也有50多个,老挝最终也于2012年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当然能有这样的成效,也离不开东南亚国家联盟的栽培与扶植,按照老挝自身的客观条件来说,取得这样的成就也属实引人瞩目,但是只能说整个世界舞台太大了,以目前老挝的影响力只能谋求一小束光线的照耀,离万众瞩目的新星还相距甚远。



老挝首都万象

没有了先天优势的依仗,对于发展本国经济和解困难,当然也不是说少了这些客观因素,老挝就不会有长足的发展,就拿日本而言,仅仅只有37.8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但却足足养育了一个多亿的人口,这一点毫无疑问给老挝树立了极其良好的榜样,究其根本,无非就是日本拥有更好的文化基因,当然日本作为一个岛国,确实也占有一定优势,但是对于老挝而言,也有相当强的借鉴意义。

至少也不至于彻底失去希望,日本的发展也时刻告诉我们,国土面积显然不是最主要的影响制约因素,增强国际地位,还可以从其他方面弯道超车,既然有些客观因素无法改变,但从主观方面来说,还是有许多可变的变量,值得努力,充分发掘自身优势,自然也能在将来的国际社会谋求一席之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