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此一心即是佛

黃檗希運禪師說:“諸佛與一切眾生唯是一心造,更無別法。此心無始已來,不曾生、不曾滅,不青不黃,無形無相,不屬有無,不計新舊,非長非短,非大非小,超過一切限量、名言、蹤跡、對待,當體便是,動念即乖,猶如虛空,無有邊際,不可測度。唯此一心即是佛”。

一切學人當知道:我們的真心即是佛,正所謂“即心是佛”,更不可“以佛覓佛,將心覓心”。那麼,什麼是真心?它又在哪裡?所謂真心者,歇下狂心,當體即是。所以動念即乖,凡有所念,即與道相去甚遠。它在哪裡?此佛性無有方所,遍是方所,猶如虛空,無有邊際。凡有言說,即與道相悖。這裡所說的“凡有所念”,即是有求之心,即是法見、情見。不可錯誤理解。

佛陀之言教已存世兩千餘年,各方大德苦口婆心,仍不能糾眾生之偏。君不見,所謂廣大“佛教人士”東求西尋,見之有相之祥瑞頂禮跪拜,要麼求道,要麼求福,終日尋覓,慌張忙碌。殊不知,放下一切即是道,歇下狂心即是福。如果問:你的攀緣心在哪裡?覓心了不可得,當下便是,為何不在此處薦得,非要向外馳求?

其實,這就是眾生之習性,總要將心尋個落處。沒有個落處,就會慌亂焦慮,無所適從。古來大德分明指出:歇下狂心、歇下分別,當下便是。用現在的語言就是一念斷處、當體即空,在後念還未升起之時,空空蕩蕩,猶如虛空。此時,你什麼都不知道嗎?顯然不是,而是一切盡知,了了分明,此一靈覺是什麼?不是佛又是什麼?因此,我們的佛性

“無始已來,不曾生、不曾滅,不青不黃,無形無相,不屬有無,不計新舊,非長非短,非大非小,超過一切限量、名言、蹤跡、對待,當體便是,動念即乖,猶如虛空,無有邊際,不可測度”。

因此,佛性不在別處,就在一念斷處。一念斷處在何處?猶如虛空,無處之處。沒有方位,不離方位,在在處處,皆是法身。試問:在一念斷處之空寂中,還有長短大小、善惡好壞嗎?盡是妄想分別。凡有測度就不是了,所以叫“動念即乖”。

好了,既然直接指示給你什麼是佛,為何不好好守護,還要向外馳求呢?有人說:我要修行、我要成佛。須知,我們的真心即是佛,萬法皆由此出,你不好好守護這個大寶貝,抱著金磚尋金磚,抱著明珠尋明珠,冤枉死了。回頭看一看,正在此處,離此還有什麼寶貝?如果離此以求佛,縱使你窮此一生,乃至千生萬生,也是毫無結果,無非搪塞光陰、被業力所牽,輪迴不止。

既然我們知道什麼是佛性,再說修行,你究竟還要修個什麼?你究竟還要求個什麼?安住空性,了了覺知,時時不忘記,處處不忘失,因緣時節到來,一下脫盡歷劫苦,則與諸佛比肩。此時,得無所得,一切拘不得,還要說個什麼去處嗎?凡有個去處,盡是落入階級之說。釋迦老子、閻王大鬼統統貶向無生國。到此,方為究竟。說是究竟,實無究竟,一落究竟,即中圈套。請問:我是否圈到你?你若落入圈子,跳出圈子,總是無蹤無跡,我亦無計可施,老夫慧命已被你奪去一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