琺琅彩鑑定評估技巧

琺琅彩瓷器是由景泰藍演變而來。景泰藍是銅胎上飾琺琅釉彩而成,若改為瓷胎上繪琺琅釉彩則叫琺琅彩。

琺琅彩鑑定評估技巧

琺琅器是13世紀由陸路傳入中國,在明代就有大量的掐絲琺琅產品出現。而一種叫做銅胎畫琺琅的器物,則是由歐洲傳教士或商人在清朝康熙年間從海上帶入中國的。康熙皇帝對這些從遙遠的法蘭西運來的精美鮮亮的銅胎畫琺琅器物非常喜愛。他邀請法國的畫琺琅藝人進入內廷造辦處,並要求他們傳授畫琺琅的技藝。 意大利耶穌會士郎世寧於康熙五十四年來中國時就攜帶一批畫琺琅器物作為贈禮。由於康熙時期銅料緊缺,康熙要求研製以瓷胎代替銅胎的畫琺琅器。這項革新於康熙三十五年初試成功。雍正七年,另一項革新得以完成,那就是雍正時期研製出了中國自己的琺琅彩料,並起用了頂尖的宮廷畫師和文人官吏繪圖題詩。這使得雍正一朝的琺琅瓷器無論在瓷胎的製造和色彩的調和以及構圖的藝術上都達到頂峰。乾隆時期,琺琅顏料的研製更加細緻多樣,紋飾圖樣和器物形制更加豐富,製作工藝更加精巧別緻。乾隆以後,則沒有了嚴格意義的琺琅彩瓷器的宮廷製作。大體上講,康、雍、乾三代的琺琅彩瓷器都具有鮮明的特點,非常明晰地反映了琺琅彩瓷器在中國的興起、發展到式微的過程。

琺琅彩鑑定評估技巧

琺琅彩瓷器是一種極名貴的宮廷御用瓷,產量極少。清代所有的瓷器都在景德鎮燒製,惟有琺琅彩瓷器是在故宮內造辦處燒製,是皇室御賞器,當時都由景德鎮官窯精挑出最潔白細膩之瓷胎,再送往宮中造辦處,由如意館宮廷畫師再加繪琺琅彩飾,在爐中以低溫燒成。所以,在歷代瓷器中,琺琅彩瓷造價最貴,藝術水平最高,被喻為“官窯中的官窯”。

琺琅彩鑑定評估技巧

琺琅彩瓷在所有瓷器品種中,歷來都是瓷器收藏家夢寐以求的收藏珍品。琺琅彩這種原本立足於西方的裝飾藝術豐富了中國彩瓷藝術的表現形式,反映了中西文化交流的歷史淵源,工藝的極高要求與生產過程的特殊性也成為這種只在紫禁城燒造的皇家御用瓷存世量少、市場流通性低的重要原因。

琺琅彩鑑定評估技巧

康熙時期的琺琅彩瓷器為素胎,所以必須用黃、胭脂紅等作地子,然後再繪製紋樣。其畫法也是從銅胎畫琺琅移植而來。雍正時期則解決了高度白色釉上著色繪畫的問題,並有了更細膩多樣的國產琺琅顏料,造型雅緻,構圖清麗,極具藝術感。乾隆則是將琺琅彩顏色發展到十幾種,並明顯受西方“洛可可”藝術風格的影響,器物造型多種多樣,紋飾構圖繁複華美,繪製工藝極盡巧妙。康雍乾三朝琺琅瓷器的共同點就是工藝極其精緻,顏色沉著鮮亮,造型規整疏朗。

琺琅彩鑑定評估技巧

琺琅彩瓷器可以說秉承了歷史上中國陶瓷發展以來的各種優點,從拉坯、成型、畫工、用料、施釉、色彩、燒製的技術上幾乎是最精湛的。在乾隆時期出現了很多極其優秀的陶瓷作品,但琺琅彩在製作程序和用料上是其他眾多品種無法比擬的。繪畫也成為琺琅彩瓷的精華所在,畫工並非一般的窯工,而是皇宮裡面頂尖的專業畫師,所以這些器物可以代表當時最高的藝術水平、最高的工藝水準。

琺琅彩鑑定評估技巧

琺琅彩瓷最突出的特點,是繪畫時是什麼顏色,燒出來仍是什麼顏色。施彩雖較薄,但看起來卻有凹凸不平的立體感,繪畫層次鮮明,色彩瑰麗,精美異常。它採用中國畫的章法佈局,勾勒填色、沒骨敷彩,並利用畫面中的空白,配以書法雋秀的題詩;詩的引首、句後還加以硃砂印章,成為集瓷、畫、詩、書、印於一身的高雅藝術品。琺琅彩瓷以其潔白細膩的胎質、瑩潤如玉的釉面、明快豔麗的色調、精湛絕倫的繪畫技巧,成為紫禁城內皇帝、后妃們賞玩的御用瓷,在清宮內獨領風騷近百年。

琺琅彩鑑定評估技巧

雍正的琺琅彩比較成熟,工藝上有所突破,彩料更為豐富,有色地彩繪,但更多的採用了白地彩繪。白地彩繪能更好地突出琺琅彩釉的豔麗鮮亮。雍正琺琅彩紋飾多為山水、竹石、花鳥等景物,同時在繪畫中配以相應的詩句,溶詩、書、畫於一體,別有風味,顯得更加高雅。雍正時期還盛行單色作畫,如用胭脂紅、深蘭、墨彩……任選一色成畫,頗有中國畫風格。這是獨創,特別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