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一座純粹的石築土樓,也是最獨特的一座,福建泉州黃素石樓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區前黃鎮前黃村西南面有個村落名叫土樓,村名取之一座雄偉奇特的古民居大樓。這座大樓俗稱“土樓”,又名“定樓”、“黃素石樓”,建於清乾隆六年(公元1741年),系黃素、黃堂官父子歷時30多年建成的。黃素石樓總體結構主次有別,統率有序,恢宏壯觀,形成一個取象"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的宏偉建築群。2005年福建省人民政府公佈為第六批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唯一一座純粹的石築土樓,也是最獨特的一座,福建泉州黃素石樓


黃素石樓高9.4米,長、寬各20.8米,為石構方形平頂四合式三層樓閣。樓內構房36間,樓外建72間環屋,共108間正輔房屋,連庭院總長75.1米,寬73.5米,佔地約5400平方米。大樓牆壁的厚度,最寬達1.4米,窄者也達0.73米。三層上的糯米糖水灰牆壁,四面各設有三個大、小窗門,二三層樓內彩棟畫壁,共有24格欄杆,雕飾花鳥,堂皇別緻。三層頂樓的四面牆角,各伸出一個設有射擊孔的哨樓,長寬各2.8米,高3.6米。樓下四壁僅在西面設一拱形石大門,外門之內再設兩重門,中門為大鐵閘,內外兩重則用優質堅固的檜木做門板,外門板包鐵皮,以防備盜賊火攻,門框上方還設有水槽,從樓內水井可隨時汲水澆灌滅火,足見其防禦措施周密嚴謹。

唯一一座純粹的石築土樓,也是最獨特的一座,福建泉州黃素石樓


大樓前面有石埕,分三層鋪以石板,佔地453.6平方米。埕北有一木構的埕門,埕門外又一石埕,也鋪石板三層。此埕的西面又有兩個高低不同的大磚埕。這三個石、磚埕的北面,即72環屋中的外北廂房。外石埕與外北廂房的東面,隔一道磚圍牆和一大磚埕之後,即是紅磚白石牆體"二進五間張"皇宮式建築--"北大館"。大樓與樓埕的正面(即西面),有一道磚屏牆,兩旁各有一個拱形的小磚門;屏牆的邊沿各敞開一個缺口,作為通道。通道的對面,各有一個長方形石大門。石大門與圍繞大樓的東西南北廂房連成一體。西南石大門的南側,自西往東有一長列配有天井、庭院的外南廂房。西廂房的面前,又是一個大磚埕。由大磚埕向北走下幾級石臺階,即是北面最低的一個磚埕,彼此勾連,形成大樓與四面環繞的廂房(包括外南、北廂房、北大館)面前皆有走廊或石、磚埕相通,出入十分方便。

唯一一座純粹的石築土樓,也是最獨特的一座,福建泉州黃素石樓


黃素石樓以其獨特的建築特色聞名遐邇,當年曾吸引不少遊客。如今,許多華僑、港澳臺同胞及海內外旅遊者也紛紛慕名前來遊覽觀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