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探“女神”扎基拉姆的前世今生


再探“女神”扎基拉姆的前世今生

导读标题

半年之前我曾写过一篇名为“你真的知道扎基拉姆的来历吗?”的文章,在文中提出扎基拉姆来源于宁玛派传承。虽简单提及了一些关于汉地由来的说法,但在文中并未将其视作主要的传承源流。在完成文章之后我又查阅大量的资料反复比对后,针对当时文中所表述的意见再做进一步的修正及拓展。



再探“女神”扎基拉姆的前世今生

No1.扎基寺的由来

谈及 扎基拉姆我们不得不谈论一下这座位于拉萨老城区以北的三层藏式庙宇由来以及名称的出现,关于“扎基寺”这种以地名命名寺庙的方式在想地区颇为常见,而“扎基”一词在检索后我们可以发现它最早出现在成书于18世纪的《颇罗鼐传》。关于该地名的由来,一般有两种说法:即由于在该地所建寺庙起初仅有4名僧人,而藏文中“扎”即僧人、“什”(后译为“基)为藏文的数字四,”札什“也就是“四位僧人”之意,此说法在拉萨民间较为普遍;而另一种说法则认为札什地方地形开阔,四周似四方形,且在《格西曲扎藏文辞典》中,对“札什”一词解释为“四角,四方形”故可以推断其名是以地形的特点为依据而取之的。在结合历史文献后,我最终发现许多汉、藏文献中,常常会以“札什城”或“札什塘”的名称出现,结合清朝驻藏的历史所出现的扎基兵营、扎基关帝庙、扎基寺都是清代驻军在札什塘建立兵营后才逐渐形成的,由此可知”札什“这个称谓应早于寺庙和兵营建立的时间,而且札什地方地形平坦、开阔,故可推断“札什”地名是以地形特点而取之,后由于在该地建立了兵营、寺庙,故被冠名“札什”(后改为扎基)。


再探“女神”扎基拉姆的前世今生

拉萨城区地图局部 北郊


No2.扎基寺的历史

关于札什方的早期历史,清代所立拉萨关帝庙石碑中有这样一段记载:

“ 举凡王师所向,靡不诚服。关帝圣君实默佑焉。唐古特在胜朝为乌斯藏,自圣祖仁皇帝时归入版图,驻兵札什城,旧建有关帝君庙,灵应异常,僧俗无不礼敬。”

再探“女神”扎基拉姆的前世今生

拉萨西郊关帝格萨

在引文中所提到的清兵驻扎于札什地方始于康熙年间,同时建造了供奉内地战神关帝的庙宇。蒙古准噶尔军队入侵西藏,也曾驻兵此地。直到公元1728年,清军平定西藏内乱设立颇罗鼐为郡王后清军开始长期驻军,而这批驻军当中有部份出现四川的回族士兵,因而在札什地方专门修建了清真寺进行礼拜。后因为驻军闹事将一部分的人员进行了裁撤并且将清真寺拆毁并且建立了万寿寺即扎基寺。关于扎基寺的修建历史,在该寺大殿门楼墙壁上保存着相对完整的寺志,其中记载着修建寺庙的经过,大致内容如下:


再探“女神”扎基拉姆的前世今生

扎基寺全景

“ 驻藏大臣积福和辅常与西藏地方摄政第穆呼图克图商议,在札什地方修建寺庙专供大皇帝举行佛事和析愿之所,故在甘丹颇章的设计和资助下得以修建,并从色拉寺吉扎仓迎请25位僧人常住于此,生活供给则由地方政府一カ承担。与此同时,寺庙为皇帝所举行之宗教仪轨则由格吴仓·强巴敏朗大师全权负贵。为了祈祷大皇帝常住人间,故在寺庙主要举行长寿九尊佛仪轨,同时还举行文殊阁摩敌等本尊护法神仪轨。后,皇帝赠题写有寺名之“万寿寺”木隔。”


在随后的文献中我们又发现在乾隆皇帝颁发给万寿庙和关帝的令牌中,获悉札什地方的关帝庙和万寿庙分属两庙,而至今在扎基寺墙壁中尚可发现记载着“万寿寺”字样的寺志,而那座代表着守护的关帝庙却消失在了历史长河中。


扎基拉姆护法神的由来

关于扎基拉姆护法神的由来,拉萨民间流传着一则生动的神话传说,其中还不乏乾隆皇帝和强巴敏朗大师的真实历史人物。关于这段传说在西尼崔臣先生的《拉萨扎其护法女神及其扎其寺》一文中说道:


再探“女神”扎基拉姆的前世今生

乾隆皇帝


“ 清乾隆皇帝拥有众多妃子,其中最小的一位既年轻又漂亮,且富怜悯之心,深得乾隆皇帝喜爱,每天与其相伴。故大妃子受到冷落,心生怨恨,不择手段,给小妃子套上莫须有罪名打入监牢,最后被毒死于狱中。由于含冤丧命,小妃子久久不能平息怨恨,化作厉鬼,每夜出现在皇宫附近,为以吓人,使皇宫内外人心惶惶。为了解决这一棘手问题,乾隆皇帝特下旨邀请藏传佛教高僧前往伏妖和为皇帝举行长寿仪轨,色拉寺吉扎仓堪布强巴敏郎应邀前往。大师一到北京就为女鬼举行酬补仪轨,使得其不得不现身跪拜,她将含冤入狱,后被毒死之事一五一十向大师道出,大师心生怜悯,停止仪轨,用佛法平息女鬼心中之怨恨,使其心生善念,立誓捍卫佛法,后女鬼小时,化为人脸鹏身。”

我们并未在《强巴敏郎大师文集》中发现任何关于扎基拉姆的记载,但文中确实提到他前往汉地的事实。也确实有过在皇宫为乾隆皇帝举行酬补仪轨,因此拉萨民间流传关于扎基拉姆和大师之间存在渊源并非空穴来风。

而在拉萨民间还流传着另一种说法,即便更敦群培先生所提及当地人的口碑资料中扎基拉姆的来源:

再探“女神”扎基拉姆的前世今生

根敦群培


“ 格吴仓第二世活佛强巴敏郎被汉地皇帝迎请事毕,在返回西藏的时候,有一位汉地女神紧随而来,到现在这基寺附近时,大师命其不能继续留在此地,这位汉地女神就是扎基拉姆。”


这里说明了藏族民间是接受女神来自汉地的说法的。神灵的形象逐渐被藏地化后发生了改变。鸡脚或许就是在这一过程中所形成的,故此民间也会流传出哈基拉姆双脚被藏地其他女神砍断而长出鸡脚的传说。

但这里有一个非常特别的现象需要我们注意,如果细心的人一定会在扎基寺中发现,扎基寺所用的祈愿文《欲界女神索吉布赤酬补即格萨尔地衹之供赞事业次第利刃断除锋迅霹雳》将扎基拉姆称呼为“玛摩”,即一种女鬼。在拉萨民俗专家恰日巴·洛桑郎杰撰写的〉拉萨历史文化》中提出:“扎基女神殿供养有等身高的关云长塑像和扎基女神索吉布赤(扎基拉姆)。” 文中将扎基拉姆称之为“女神索吉布赤”,而“索吉布赤”传统上一般都是称呼班丹拉姆一类的女神,因此,在拉萨民间,又将扎基拉姆视为拉姆央金玛的忿怒化身或者班丹玛索吉姆的侍从长寿五姊妹之翠颜仙女,也就是把扎基拉姆视为藏传佛教本来就拥有的护法神。

综合上述,我们似乎可以做出这样一个判断:女神扎基拉姆神衹的出现以及形象或许是出自于汉、藏文化交流之后的一种产物。


扎基拉姆的护法之路

扎基拉姆的信仰能够在拉萨得以传播,或许正是源于清代藏传佛教高僧所为。不论扎基拉姆是出自乾隆皇帝妃子的转世,还是班丹拉姆女神的侍从,只要在西藏的土地上存在,就必定收到本土文化,特别是藏传佛教神灵观的影响,而扎基拉姆要在藏传佛教神灵体系中寻找到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就必须吸纳藏传佛教护法神的特征,而这一过程就必须由藏传佛教高僧所推动。笔者认为这一过程正是由于色拉寺吉扎仓堪布强巴敏郎所主导的。

到了十三世达赖喇嘛土登嘉措时期,曾对扎基寺尽心过一次修缮,并对扎基拉姆像进行了细小的改动将其长舌绘成金色。可能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拉萨民间开始流传出扎基拉姆暗恋十三世达赖喇嘛,故被铁链套住双脚的故事。同时我们在一片简短的《扎基拉姆祈愿文》中也得到了一定的启示。内容如下:

祈愿文一:

“ 有寂一切自证原始之自性,

犹如支那阴暗空中之云朵,

随处显现稀有之乐声,

祈愿于大玛摩及诸位侍从。”


通过文中“支那”一词我们可以看出祈愿文的作者认为扎基拉姆来源于汉地无疑。而文中所出现用“玛摩”一词来称呼扎基拉姆,在《藏汉大词典》中解释为:女鬼或者天女。这也符合了扎基拉姆关于女鬼的传说。但在《欲界女神索吉布赤酬补即格萨尔地衹之供赞事业次第利刃断除锋迅霹雳》这个版本的扎基拉姆的祈愿文中,却将扎基拉姆的历史还原成与众多护法神一并被莲师所降伏的记载这恰巧印证了我在前一篇关于扎基拉姆由来的猜测。祈愿文的记载如下:


祈愿文二:

“ 就在某一时段的末日,

立誓捍卫佛法之拉姆,

向持明莲花生大师献上生命,

铭记守护众生利益之誓言。”


但上述所有的资料仅能让我们去分辨扎基拉姆究竟如何出现,而其与财富和商业毫无联系且不持有财神护法特征的存在又是如何变成一位财神天女的却并未阐明。这里我们需要回过头来再看其与关帝所带来的密切,甚至到最终出现信仰寄托转移可能性也未必不会存在。或许这也正是藏族民间经常将其视作汉族的财神的却不同于其他神衹被主流藏传佛教信仰所依止的原因。


参考文献:

张怡荪:《藏汉大词典》 北京民族出版社 1998年

阿底峡:《柱间史》 兰州甘肃民族出版社 1989年

阿汪罗桑嘉措:《西藏王臣记》 民族出版社 1988年

《欲界女神索吉布赤酬补即格萨尔地衹之供赞事业次第利刃断除锋迅霹雳》现今用于扎基寺专门供奉扎基拉姆的祈愿文,转引自《拉萨扎其护法女神及其扎其寺》

《西藏佛教》引(札什拉姆祈愿文)

强巴敏郎:《强巴敏郎文集四卷》 色昭佛教古籍收集整理 2010年

《中国藏学》1996年第1期( 藏传佛教中关公信仰 )才让教授

《西藏档案》2012年第2期 ( 关于札什城的几件历史档案 )何晓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