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書法幾十年,你覺得書法越來越難,還是越來越輕鬆?

千千千里馬


練習書法並沒有難易輕鬆之說,書法是文字創作的藝術,集氣、韻、神於一體。說說我自己對練習書法的理解和步驟:

第一步:初練一般都是從正書開始(篆、隸、楷),一點一畫以工整為準,務求掌握字體架構和用筆的基礎要領。這是基本功,越紮實對後面的創作越大。

第二步:每種字體的用筆和結字風格不盡相同,楷和篆、隸的筆法都不同;同樣是楷書,柳、顏、趙等體的架構和筆法也有很大的變化,多多練習不同風格的字體,拓寬書風,避免用筆太板正。

第三步:可過度到練習行書、草書。到此階段就避免不了二王了,多加練習《蘭亭序》《聖教序》務求掌握其中的用筆精髓,二王之後的書法家無不是領悟了其中的真諦,才有所成就的。也為以後研究顏真卿、智永、張旭、蘇軾、黃庭堅、米芾、趙孟府、董其昌、文證明、王鐸…等書法大家的風格提供技術支持。

第四步:這個時候會感覺比較迷茫。對結字和用筆有了一定的造詣,但創作起來又很吃力也總覺得不夠好,這跟自己的文化底蘊有關,多讀帖瞭解其創作的背景,要多讀文學作品,甚至多瞭解音樂、繪畫等藝術,取法自然,隨著時間的沉澱,一定會有長足的進步。

書法藝術的成就因人而異,有天賦異稟的,也有後天努力的,切記生搬硬套匠氣十足。氣韻生動的作品才是好書法。








鳴謙胡鴻


我從06年開始學習書法到現在已經有13年了,隨著學習的不斷深入,感覺自己要學的東西實在太多了,自己不知道的也太多了。剛開始學習時,喜歡通篇臨摹,臨摹完一遍,感覺很清爽,感覺這麼快就臨的這麼像。但是現在回頭看看自己以前臨摹的和自己寫的,感覺很稚嫩(從開始學習書法到現在,一直堅持拍照保存,上傳到Q空間,現在已經存了快1000張了)!現在臨摹字帖,已經不喜歡通篇臨摹,喜歡去關注細節,有時候可能會盯住某一個字,某一個筆畫反覆練習很久,越來越喜歡關注細節。但是,我的整體感覺是,書法越學越輕鬆起來,在以前,臨摹自己經常臨的字帖,還能寫好,但是換個字帖,換種書體,就寫不起來了。而現在,換個字帖,換個書體,很快就能適應,就能臨摹的很像,這也許是我寫的多了,臨摹的多了,眼力提高了,找到了書寫規律,毛筆的駕馭能力更強了。記得我剛學習書法時,學習的是《九成宮醴泉銘》,學了不到兩年,感覺越寫越死板,越寫越感覺寫不像,後來一個老師建議我去學習趙體書法,結果,很快適應,一堅持就是10年,這十年來,很少去寫歐體字。感覺好像把歐體忘了一樣。直到有一天,我在朋友的辦公室看到一本《九成宮醴泉銘》,我就拿毛筆臨寫起來,結果發現,輕輕鬆鬆的就適應了字帖,短時間內就可以臨摹的很像,以前臨摹《九成宮》時怎麼寫也寫不像的筆畫和一些字,現在居然可以寫出來,寫的很像,感覺很神奇,看來在學習書法上,也可以舉一反三,也可以觸類旁通。印象最深刻的是,在剛學趙體楷書時,無意中看到趙孟頫寫的行書《洛神賦》,《吳興賦》,感覺字形實在是太漂亮了,當時臨摹了一段,感覺寫起了很不順暢,找不到那種隨意揮灑的感覺,所以就放棄了,老老實實的學習趙體楷書,而現在,經過這十幾年的趙體楷書學習,現在再去臨摹《洛神賦》,《吳興賦》,感覺可以很輕鬆的上手,同時,再去臨摹蘇軾的,黃庭堅的字帖,發現也可以很輕鬆上手,雖然自己以前從沒臨摹過他們的字帖。還有就是那些古代書論,在剛學書法時也看過一些,但是不是太理解,而現在,都能理解了,並且可以用到自己的書法學習當中。所以說,書法學習,是越學越輕鬆,越學越想學。以前只想把楷書練好,而現在,其他書體我也想去學好,而且信心十足。這也許是我找到了學習書法的一些規律和方法。附上一張我Q空間的截圖,已經快1000張了,

從我學習書法開始到現在,只要有時間,只要是當時自己感覺滿意的字,都會拍照保存下來,上傳到Q空間,以方便自己日後做對比,這是日積月累的結果,同時我也相信量變可以引起質變。


趙子方書法


我感覺越練越難,剛開始的時候還在讀書,現在回想起來,那個時候感覺就像在玩玩,不臨帖不交流,當然那個時候還沒那麼發達的網絡,你就是想學也沒那個條件,我的一個同桌和我說,課本里的字其實挺好看的,我就對著來練,可以說廢寢忘食吧,那時候的字進步神速,看著一個個曾經寫得比我好的人都被我比下去,很有成就感,那時覺得挺容易的,不知不覺的就沉迷其中。轉眼出來工作二十年了,三四年前才真正的找到一份相當清閒的職務,才又開始了重拾舊愛。我每天都看很多的書法視頻,買了很多字帖,自己慢慢摸索,沒人指點我就上網查詢,剛開始我就對著蘭亭下手,怎麼練也練不好,才發現蘭亭太難不適合初學者。後來我又找來了聖教序,一年後到了瓶頸期,一種無力感,這就是無明師指點的缺憾吧。又查詢了很多資料,才又發現,原來基本功不行,兩年前我又找來九成宮從頭開始,到現在還在打九成宮的基礎,我想把九成宮練成一種本能,有一個時期我竟然只會寫正楷了。網絡時代的好處就體現出來了,多方求證對比,我現在九成宮和聖教序同時練習,才開始有點穩定發展。但是越練越是發現自己的不足,越是發現書法的難度,但已深陷其中無法自拔,因為我已愛上書法。





緣來斌哥


沒有覺得越來越難,我說過我在20歲之前不知道寫毛筆字叫書法,只是喜歡寫字,不管是毛筆還是鋼筆字,上世紀70年代中期還曾經抄寫手抄本的小說,聽廣播記錄等等,寫春聯,寫標語。工作了之後不經意間發現有寫毛筆字的雜誌叫《書法》,經研究一番方知寫字好了還叫書法藝術,從此開了眼界。

後來,倒是也練習了不少,還參加過函授學習,也參加過書法比賽,可能還是功夫不到家,偶爾也得個優秀獎什麼的,當然也想得大獎啊,參加什麼書法協會啊,但是直到2013年吧,參加一個什麼好像是國際性書法大賽,得了個一等獎,加入他們的協會吧還要交不少錢了,我覺得沒什麼用,也就沒加入。以前也曾入編過書法集子,比較入編作品,覺得與那些江湖書法放在一起,真是沒勁。這些年也沒能加入到正規的國家各級書協,還經常有各種媒介宣傳、書法作品收藏集入編的邀請,倒也沒煩過,都要找錢掙、找飯吃嘛,不容易。

我還是照樣不斷學習練字,熱情不減。


hanxiang58


學習書法幾十年,是覺得越來越難,還是越來越簡單?

首先,本人學習書法的時間斷斷續續也就十年左右。從一九八八年進入師範學校第一次拿起毛筆,堅持練習書法到一九九一年師範畢業。那期間,自我感覺良好,至少使自己由一個不懂書法藝術的毛孩子變成一個多少知道點書法常識的人了。間或還能為單位或個人寫幾筆,也算是一種能力的體現。工作以後,由於工作的壓力生活的壓力和許許多多的事,我的書法之路擱淺了許久,一晃就是二十年。

二零一四年的一天,一個偶爾的機會,我們單位一同事,嫌別人送他的一套毛筆不順手要丟棄,我試了一下,我覺得挺好。於是,我就按照那位同事的意見,替他買了幾支毛筆,他就把這套自認為不順手的筆送我了,這時候,我家孩子在讀初二,利用夜間陪讀的時間,我又開始了我的書法探索之路了。就這樣,從停停寫寫,到每天堅持練習,一晃又是五年。

根據我的書寫經歷來看,開始抓筆時,只要取得一點進步,就覺得是收穫,那種喜悅感收穫感,會讓自己興奮好久,甚至自我認為,按照這樣進步,不出幾年,自己肯定能取得巨大的成功。後來,隨著自己書法練習的不斷深入,書法知識的不斷積累,書法視野的不斷擴張,自己對自己的要求的不斷提高,才發現,原來,先前那個年少輕狂的我的那些個”自我感覺“是多麼無知和幼稚啊!中國書法海大源深,充其量,自己就是個站在書法藝術海岸邊瞪著大眼盲看的毛孩子,偶爾撿塊石子投如海中,傻傻的站在那裡聽聲音而已。

不論是練習書法十年二十年,還是更久,隨著你書法之路的不斷深入,練習者的對書法藝術的品味和追求也會越來越高,有可能別人看到的你已是書法大師了,而自己始終還覺得距離書法藝術頂層的那個夢還很遙遠,就像爬山一樣,越往高處,道路越崎嶇,空氣越稀薄,步履越困難。書法藝術追求之路是艱辛的,正是因為的艱辛的探索和追求,才使諸多書法藝術的結晶成為無價之寶。

愚生以為:書法藝術之路,越往高處越困難!願書法界的尊長先輩們,愛好書法的友友們,不懼艱辛,持之以恆,踏實耕耘,默默守護著中華民族的瑰麗藝寶!

愚知拙見,懇請指正!


8306385958304


學習書法幾十年,你覺得是越來越感覺難,還是越來越輕鬆?

先說越來越輕鬆的問題。學書幾十年感覺越來越輕鬆,首先是這個人在學書之路上站位正確。面對博大精深的書法藝術,他有自知之明,在具體實踐上能夠量力而行。只把學書當做自己的興趣愛好而樂於其中。也因為對書法沒有以外的貪圖,他能把精力集中到學書上,既使遇到些許困難,他總能淡然而從容應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可能對技法和書理悟得更深。而悟的深,也不時啟迪著他人生的更多思考,洗滌著思想的靈魂,反而對學書有了更通透的認識,所以在學書法生涯中,他會越來越輕鬆。古人云,有心栽花花不發,無心插柳柳成蔭。正因為無心,他極有可能在書法之路上走的更遠。

再說學書越來越難的問題。學書幾十年,感覺學書越來越難的人,從好的方面來說,除了心中對書法有追求擔當、有責任使命感外,還是沒有把自己的能力與追求的目標掛鉤,往往出現的癥結是心有餘而力不足,面對眾多的書法難題不能解決而徒生浩嘆和煩惱!從不好的方面說,那些把書法當作敲門磚和搖錢樹的學書者,因與國展無緣、因與書協位子沒沾邊,寫的作品又變不成錢等窮其精力而未能達到目的者,更會感覺到學書法的窮途末路。學書幾十年後的此時,面對書法還不能皤然省悟,調整好心態,從而甩開身上的包伏,輕裝踏上學書之路,恐怕就會煩惱終生,遺恨一世。

總之,學書幾十年,是越來越輕鬆還是越來越難,除其天賦及付出多少等因素外,主要取決於學書心態的問題,擺正了就會越來越輕鬆,擺不正,就會感覺越來越難。但願大家都能以輕鬆快樂的心情去學好書法!

我是晉風,如果覺得我回答滿意的話,請給我一個關注。也歡迎師友們贈墨留香,提出寶貴意見,我會與大家及時互動。願與大家在書法藝術,詩詞楹聯及人文知識等方面,同學習,互交流,共進步!





晉風


書法這門藝術很奇怪,學得越久,越覺得與古人差距越大,當然感覺越來越難。書法學習是這樣幾個階段,一開始“見山是山,見水是水”,學得點皮毛了就覺得自己已經能媲美古人了。這個時候如果還能繼續學下去了,就能達到第二個境界“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明明還是那個帖子,卻能溫故知新,這個時候就能真的發現自己不足了。第三個境界往往是到了老的時候才發現“山還是那座山,水還是那條水”,如果真正能達到發璞歸真的境界,也許就真的能成大師了吧,反正我還差了很遠,高人的世界我還不懂。

學習書法我們會不自然地與古人比較,比來比去,越比越覺得有距離,那麼與古人相比我們書法提升難在哪裡呢?我個人認為,到了最後難在兩點:境界與學識。

境界

古人相對生活的環境比現在簡單了很多,更多的是與大自然融合,業餘生活就是讀書、寫字。我們的生活要複雜的多,住在鋼筋混凝土的森林裡,周圍是喧囂的城市生活與車水馬龍。

古人除了讀書、寫字還有詩與遠方,而我們天天被柴米油鹽所困擾,有的只是鍋碗瓢盆交響曲。我想去桂林,有錢的時候沒時間,有時間的時候沒有錢。

即使有一天我們身下點銀子,在小長假中帶著老婆孩子出門旅遊了,我們看到的不是“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而是“哇靠,人好多啊!”。古人能拋下孩子和老婆不管,出去遠遊一去幾個月甚至幾年,而我們晚上回去晚點,你的電話就會被老婆打爆。

王羲之與上手領導發生了矛盾,一著急老子不幹了,拋去搞了個蘭亭雅集,寫了一個《蘭亭序》傳頌千年。我們能嗎?絕大多數都是一個字“忍”,讓一下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

所以於性情之上,古人至真至性,我們已經磨滅了性格。

學識

書法這門藝術與古文學的相關性非常高,聯繫非常緊密。古人從小讀諸子百家,詩經楚辭,唐詩宋詞,我年輕那會愛好的是四大名著《射鵰英雄傳》《笑傲江湖》《倚天屠龍記》《天龍八部》,古龍的楚留香、李尋歡、西門吹雪、葉孤城。歲數大點了想靜心去讀點詩書的時候,又發現沒有時間了,白天工作,晚上回來還想搞點自媒體賺點外快。

古人的書法是寫的自己的詩,直抒心意,我們的書法是抄寫古人的詩詞,為了參展,這個境界之比就相去甚遠了。

這就是我覺得學了這麼多年書法,越來越難的原因了,牢騷半天了,該工作了。


翰墨今香


對於書法的學習,和學習其他東西一樣,同樣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同時,在不同時期取得的效果而言,也是因人而異,每個人的情況不同,過程也不是完全相同,下邊咱們放在特定的條件下討論這個問題:

假如某人接觸書法,能夠時刻保持理論知識充分,有人指點迷津,一路不被誤入歧途。

當然,剛開始學習書法還是比較難的,就算適應較快的人,這也是一個進步相對緩慢的時期,剛開始接觸書法,排除大量的理論知識需要掌握,就手上的功夫,什麼姿勢啊,什麼懸腕啊,基本技法啊等等,都需要一個過程才能適應,所以,入門起較慢。

其次,進步期就完全不一樣了,通常而言這就是臨帖的過程,掌握了基本方法,通曉相關理論,臨帖還是進步非常之快的,當然,一種貼是遠遠不夠的,需要大量臨帖,為自己儲備能量,為後邊的出貼做好準備。

另外,成長期是相對進步期要費事的多,臨了好多貼,出貼就成最大的突破,這裡的出貼,要求形成自己的體系,不管基於什麼路線,魏碑,二王等,都要求要拿出自己的東西,這個是比較費事的,很多人都死在了這個環節,一輩子也沒出貼,當然,沒臨帖的就談不上出貼了。

最後,突破期是最為難的一關,也是想要成為大家最為重要的一關,也就是自成一派,人筆合一。這個不僅要求書法走出一條路子,而且在書法研究方面也要有相當好的造詣,這樣才能有思想,有路子,有情感,有表達。

壹庸硬筆附圖。





壹庸詩書文


講三種情況。一是越寫越懶,二是越寫越恐懼,三是越寫越有趣。第一種,是寫了一輩子,也不見成效。要名沒名,要利無利,雖也自視其高,卻到老一無所得。一輩子的興趣隨著年齡增長,漸生懶意,年事越高,越不想書法這回事了。一生的愛好,也只作昔曰的暢想,偶而提起還是感概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門之難入,至此方知其一二。也有終生不知者。

。。第二種,雖為名家,逐利巳不是目標,目標乃為留世之名。面對書法,書寫熟練,卻不知古人秘法。無論如何奮力,總是難以比肩古人。或自許佳境,卻難為學術,故為名所累。所謂恐懼,是時時不解書法究竟真諦,左也不是,右也不對,橫直為人誹謗。書法竟然一輩子,到老卻面對素紙,無從下筆。唯恐世人不認可而無可奈何。恐懼徬徨直透胸臆。。。。世間好書者,終身為此所囿,無法突破,實是缺乏功力所至。終其一生,不知功力為何,是難入書法真境界的最大障礙。任何時代,能入書法之門,唯功力方可相助,缺乏功力將迷茫一生。雖好,也只有難與懶意相伴。

。。第三種,入得書法之門,書寫之時,筆落見意,韻從形體而見,自覺傳達所思所想,無意之間,書體巳成,卻又時時變動,不為形體所囿,唯書寫暢懷,落墨見筆,筆動而心隨。此是書寫之趣。能得此趣者,雖幾月不書,而心中一刻未忘。心中所思,一任暢想。一旦捉筆落紙又見新意。是越寫趣越濃。

。。書法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精神的經典,其本質既以功力深厚,法則嚴謹,筆意精妙為崇尚。需知入得其中,非旦不難,且而有趣。不知閱此文而好書者,有作何感?(書法自寫)。




乾得堂


學書法幾十載,你覺得越來越難,抑或愈加輕鬆?

學習書法一如攀登高山,愈加困難,一如駕馭汽車,時間長了,技術高了,反而更加愈加害怕了。

書法學習幾十載,感覺自己的書墨愈加不好了,何因如此,一如開車久了愈加感覺自己的技術有待提高。

書法底蘊深厚,一如開車技術一樣無止境,

當你懂得很多,才知道自己年輕狂妄,年幼無知,無知者無畏,是也。

謙虛是因為自己的學問需要繼續學習,因了懂得一個道理,越有學識,境界視野愈加久遠遙遙在望,故,不敢造次妄言自己學文大。謹慎駕駛自己的學車。

因為遇到了好多未知的東西太多。學書法的水平越提高,愈加發現自己不足,更不敢隨意展示自己的作品,因為過不了自己的法眼,自己說不過去。辯證的說就是否定自己,意味著自己進步了。

所以學書存在矛盾體――愁緒與歡樂,交織著痛苦掙扎與歡樂興奮激情爛漫。

因此交織著苦辣酸甜,時有輕鬆加愉快,時有因為困難重重疊疊,而不進步,則有痛苦自卑。

總之學書之路,積極向上者,路愈加明亮,消極者則有悲觀失望。

學書,愈加難度,自然而然。一如爬山……

題外話很多,體驗心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