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離石安國寺,國保單位,史上與唐皇族有關,和清於氏家族有緣

漫步烏崖賞雲峰,

滿目翠柏似蔥蘢。

幽谷飄來叮叮聲,

泉水粼粼池潭中。

千年安國留唐風,

絕壁古寺廟遺存。

昔日於公書六載,

一代廉吏天下聞。

這是2011年我遊歷山西離石縣安國寺後所寫的一首《遊歷感懷》詩,曾當年發表于山西省呂梁日報。

山西省呂梁市離石區安國寺,是我曾多次去過地方,這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給我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在我的記憶中,安國寺是永恆的,其活著的靈魂就在於人傑;安國寺是美好的,其抹不去的精髓就在於地靈。

安國寺,位於山西省呂梁市離石區西10公里的烏崖山麓的一個石窪之中,它是呂梁市一顆璀璨奪目的明珠,為全國第五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山西離石安國寺,國保單位,史上與唐皇族有關,和清於氏家族有緣

一,一個歷史悠久傳奇的地方

祖國的大好河山有很多,但真正能給人留下印象的地方卻並不多。而山西離石安國寺就是一個能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地方。

1.唐朝皇家公主食邑地,

安國寺原名安吉寺,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據碑記創建於唐貞觀十一年,曾為唐代宗女昌化公主食邑地。代宗以佛牙二枚賜予昌化,置銅塔貯之,今寺中銅塔樓就是當年供奉、貯放佛牙之處。當地還流傳有昌化公主迎佛骨的故事。現在距安國寺相近的王家塔村山樑上有一古石砌臺基,為昌化公主的點將臺。宋嘉祐三年, 鎮西人王公佐在該寺做寨,稱“安國王”,之後“安吉寺”改名“安國寺”。

山西離石安國寺,國保單位,史上與唐皇族有關,和清於氏家族有緣

2.清朝著名廉吏于成龍家族成長地

安國寺與清朝第一廉吏于成龍家族緣分很深,歷經於家四代人之久,可以這樣說,是安國寺成就了於氏家族,也是於氏家族光大了安國寺。兩者互相影響,互相成就,情緣之深是前所未有的,留下了許多美好的佳話。

被康熙帝譽為“天下廉吏第一,不結交權貴、“天性忠直”的耿介之人于成龍,他青年時代曾經在安國寺隱居讀書達六年之久,那時恰好正值改朝換代的亂世中,在寺院佛門聖地的偏僻清淨中從容讀書,深受寺內高僧的教導,這也算一種隱居山林、靜觀待變的政治態潛心修讀,為自己的人生做了思考和鋪墊

隨後于成龍明崇禎十二年舉副員,清順治十八年出仕,歷任知縣、知州、知府、道員、按察使、布政使、巡撫和總督、加兵部尚書、大學士等職,在20餘年的宦海生涯中,三次被舉“卓異”,以卓著的政績和廉潔刻苦的一生,深得百姓愛戴和康熙帝讚譽,蜚聲朝野,死後被諡贈光祿大夫,太子太保,安國寺現有讀書樓碑記可考。

山西離石安國寺,國保單位,史上與唐皇族有關,和清於氏家族有緣

于成龍共生三子,其長子為於廷翼,字右之,歲貢生,生前曾任山西曲沃縣訓導。他是于成龍三子中最引人注目的人,幼年時他也曾在安國寺讀書,還留下了當時供讀書用的、他本人動手鑿出的石窟。當父親壯年出仕後,他作為長子,代替父親贍養祖母和母親,撫養兩個弟弟。他不僅和父親一樣節儉清貧,而且在家鄉築路修橋從不吝嗇。康熙二十五年,於廷翼捐出家中的五畝土地,用以修築養濟院;康熙三十四至三十六年,呂梁連續三年遭遇災害,之後又發生了瘟疫,米價大漲。於廷翼將家裡的存糧慷慨地接濟了鄉人。名義上是借,卻在之後燒燬了借據,贏得美名。

而於廷翼之後,他的獨子於準再次出仕,並且重現了祖父于成龍的輝煌和美名。

於準 字子繩,號萊公。自廕生授山東臨清知州,有清操。舉卓異,入為刑部員外郎,遷戶部郎中。出為江南驛鹽道,再遷浙江按察使,居成龍喪歸,起四川布政使。康熙四十三年,授貴州巡撫。飭州縣立義學,令土司子弟及苗民俊秀者悉入肄業,送督學考試。調江蘇,歲飢,請發帑賑濟上元等十五縣及太倉、鎮海二衛。濱江海田畝被潮汐衝擊,多坍沒,疏請豁免錢糧,詔允行。以布政使宜思恭為總督噶禮所劾,準坐失察,罷歸。雍正三年,復職銜。尋卒。

和在安國寺讀書六年的祖父、在安國寺後山石崖壁上開鑿讀書用石窟的父親一樣,於準也與安國寺有莫大的關係。而且更進一步,幼年於準出家,在安國寺的修行成為了他仕宦生涯開始之前的全部。他重修了父親留下的石窟,並加以增修,成為今日我們看到的石壁上的讀書樓;出仕之後,他又委託他人,代替自己入寺為僧,繼續修行。並在飛黃騰達,功成名就之後榮歸故里,將後山闢為“萊公別墅”,成為一處難得的名為別墅,實為苦修苦讀之所的所在。

山西離石安國寺,國保單位,史上與唐皇族有關,和清於氏家族有緣

二,一個生態環境絕美的佳地

安國寺,深藏於離石烏崖山麓的一個石窪之中。周圍山巒聳立,絕壁懸崖,群山環抱,松柏叢生,鬱鬱蔥蔥。尤使人驚歎的是突兀石上,忽生怪柏,盤根外露。那林中異狀萬千的嶙嶙怪石,如伏如蹲,如走如奔。在石林之間又有遍生的野草山花,如錦似繡,競相爭豔。寺內水源豐富,清泉長流不息,在北方廟宇中實屬罕見。

山西離石安國寺,國保單位,史上與唐皇族有關,和清於氏家族有緣

之外古剎安國寺,魅力四射,以其形勝殊異,風景優美著稱。內有三十二景可供遊人觀賞,若逢夏季,氣候清爽,真乃避暑勝地。多少年來有不少仕宦達官、顯赫名流、墨客騷人彙集於此,難怪歷史清官于成龍在這裡讀書習文,在此為日後騰達打好基詘。這座清雅古寺,四季鳥語花香,遊人、香客絡繹不絕。這處融自然風景與古建為一體的名勝,已成為北方革命老區的一顆晶瑩奪目的明珠

山西離石安國寺,國保單位,史上與唐皇族有關,和清於氏家族有緣

三,一個別具一格嚴謹的古寺

安國寺先是省級、後於2001年06月25日,作為以明代為主的古建築,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1.建築佈局遵循風水原理,合符情理

隨彎就勢,依山而建就是其鮮明特點。整體佈局錯落有致,亭臺樓閣、殿宇禪房比比相連。寺主院分上下兩層,偏院分內外兩進,共四處院落。主要建築有大雄寶殿、銅塔樓、鐘鼓樓、萬佛閣、關帝閣、觀音樓、十王殿、洞賓樓,又有於清端公祠、於萊公祠、于成龍讀書樓,還有萊公別墅、石牌坊、磚塔等。

山西離石安國寺,國保單位,史上與唐皇族有關,和清於氏家族有緣

2.許多建築兼顧傳統文化,古為今用

大雄寶殿為元代建築,多處留有唐代遺風。面闊五間,進深三間,布瓦,雙翹單下昂,五踩斗拱,中間花拱,單簷懸山式木結構建築。殿內供奉著三尊高大精美的三身佛,高達4.8米,造型獨特,栩栩如生。殿左右有60平方米的明代佛傳壁畫,採用傳統的工筆重彩畫法,色彩明快,形象生動。銅塔樓為重簷歇山頂,二層木構建築,上下層四周有圍欄設木梯可攀登上樓,下又有暗室三間。

鐘鼓樓為單簷歇山式建築。磚塔為宋式須彌座密簷塔,平面呈八角形,共八層,束腰部分有磚雕圖案,塔身全部採用磨磚對縫仿木構築。

山西離石安國寺,國保單位,史上與唐皇族有關,和清於氏家族有緣

3.構築寺廟獨特精巧細緻,名人推動

安國寺偏院又稱清靜處,有於清端公祠,樓上是關帝閣。後院剎禪院,環境幽雅,建有于成龍讀書樓

山西離石安國寺,國保單位,史上與唐皇族有關,和清於氏家族有緣

寺後百米石崖下是萊公別墅,是于成龍之孫於準在雍正丙午年(1725),就半山石壁天然形成的龐大石崖下修築而成。其地勢險要,景色奇特,構築精巧。前臨深谷曰“瞑之谷”,清泉汩汩匯為細流;下有“八角琉璃井”;上有千仞絕壁,懸崖飛瀑,遇雨天則水簾垂掛,其景十分壯觀。絕壁半腰有20平方米人工鑿成的石室,石壁上有“龍”、“虎”、“山林”、“野趣”等石刻大字及道光年間永寧州知州王繼賢親筆書寫的山寺石室文。石室為于成龍之子於廷翼築,又鑿通石壁為石窗,依窗眺望,遠視中陽縣城,近視寺周美景,南川風光,一覽無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