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河南沁阳“女主男仆私通冤案”原委

河南省河内县(今沁阳市)一刘姓富翁去世,留下孤儿寡母,有位族人图谋遗孀的家财,向县衙的看门人讨得锦囊妙计,向刘夫人谎称其母重病,在她带领仆人回娘家时,以通奸逃跑为由半路抓住她们,然后诉诸官府。收受钱财的县衙是非不分,刘夫人不堪冤枉,自杀身亡。

刘夫人娘家人喊冤无门,幸好诸多生员给予声援,案件得到巡抚、按察使的关注,指令河北道台亲自审理。但衙门看门人最终花巨资买通诸多官府衙门,导致案子不了了之。然而人算不如天算,恶人终恶报。清朝的齐学裘在其《见闻续录》中记载了这桩案件。

清代河南沁阳“女主男仆私通冤案”原委

>>锦囊妙计

河南省河内县有刘姓大户,富甲一方,不幸身故,留下孤儿寡母,妻子尚不到三十岁,儿子刚刚七岁。同族刘某觊觎刘家产业,又不知如何弄到,就跑去请教在县衙看门的邱某。邱某笑说自己有条锦囊妙计,但刘某必须支付一万两银子。刘某痛快答应,如愿得到邱某的锦囊。打开一看,他不禁大声疾呼,真是条诸葛妙计。

某天,刘夫人的娘家来人,慌慌张张告诉她说,其母突然中风,想看就得抓紧时间,否则可能见不到最后一眼,建议她带着儿子去看老娘。刘夫人一听母亲突发重病,立即让家仆收拾行李,动身回娘家,刚出发不久,刘某竟带领十几个无赖挡住去路。刘夫人不知何故。刘某则义愤填膺地质问刘夫人去干什么。

刘夫人虽然莫名其妙,但还是如实告知。不想刘某声色俱厉地呵斥道:“什么回娘家?一个寡妇和年轻壮丁上路,必是通奸逃跑!”将刘夫人放在一边,他无中生有地质问那个仆役,是不是和寡妇主母通奸逃跑?让刘夫人做梦也没想到的是,身旁的仆役居然承认是通奸逃跑。有了家仆的供词,刘某立刻将刘夫人和奸夫仆役诉诸县衙。

清代河南沁阳“女主男仆私通冤案”原委

公堂之上,知县也是一边倒地同意刘某所述,认定刘夫人就是和仆人通奸逃跑。眼看自己的清白受到玷污,即便跳进黄河也难以洗清。刘夫人彻底绝望,她拿出随身携带的织布刀尺自杀身亡。刘夫人死了,为防止案子反复,刘某悄悄塞给仆役一千两银子,让他逃之夭夭,导致案件没有对证。

>>鸣屈喊冤

原来,这就是邱某给刘某的锦囊妙计。其实,所谓的通奸仆役是刘某事先安排好的,这都是刘某按照邱某的计策按部就班进行的运作,县衙也被刘某买通,因此刘夫人有苦难言,自杀身亡。刘夫人死后,其财产被刘某和邱某平分,县衙包括知县在内都人人有份。

事实则是,刘夫人的母亲压根就没病,通知刘夫人其母突然病危、要她回家的根本就不是她娘家人。刘夫人抱屈身亡,财产被人瓜分,娘家人得知后,当然不愿接受,到官府喊冤。由于县官等人收了贿赂,自是雷声大雨点小。可刘夫人的娘家人不屈不挠,继续喊冤,引起许多生员的公愤,他们联名向河南按察使、巡抚反映,终于受到省里重视,下令由河北道台亲审此案。

清代河南沁阳“女主男仆私通冤案”原委

>>花钱摆平

看到此案风起云涌,刘某坐不住了,立刻又找邱某要他想办法。邱某神情自若,毫不在意,表示只要使出一万两银子,此案就稳如泰山。为了摆平案件,刘某如数交给邱某一万两白银。因提刑按察使、巡抚大人过问,河北道台亲自督办,河内知县也坐卧不安。邱某不慌不忙地站出来,说只要给自己三个月时间,一切都会安然无恙。

原来,邱某早就了解到,河南巡抚和道台大人都是爱好裘皮的花花公子,所以拿出一万两银子到泾阳皮楼,置办大量高档裘皮大衣,然后扮作毛皮商人,到大梁、武陟等地,将昂贵的裘皮大衣以三折的便宜价格出售给巡抚、道台和他们的亲属随从,因此和巡抚、道台以及他们的手下混得很熟。

等到三个月后,案件开堂复审,河北道台传的第一位被告,竟就是卖给他便宜裘皮大衣的邱某。道台大人大惊失色,但吃了人家的嘴软,拿了人家的手软,得知兴风作浪的是关系户,也就只能睁只眼,闭只眼,提出刘夫人因羞惭自杀身亡,死无对证,无法继续审理。同时,他私下告诫河内知县,让刘某拿一万两银子出来修缮学宫。生员们因为自己沾到好处,也就不再坚持为刘夫人声援,案子以此上报。邱某随后又到上面活动,案子最终以刘夫人已死,原模照旧,不了了之。

清代河南沁阳“女主男仆私通冤案”原委

>>苍天有眼

案子虽已掩盖过去,但刘某所霸占刘夫人的家财,也耗费了六七成。经办此案的知县总觉内心有愧,整日坐卧不安,因此身患重病,不治而亡。祸不单行,他的两个儿子竟也接二连三地死去。知县一家死后,邱某将其家财据为己有,足足装载十八车,他召集人手准备远走高飞,回到陕西老家,坐享清福。没想到,人算不如天算,途经巩县老楗坡山沟,突遇山洪暴发,邱家老少十六人、随从八人,没一个存活的。洪水退去,邱某的尸首挂在树上,好像枭首示众一般。

不知案子的结局是否真实,是否作者出于义愤,而给予的舆论审判。令人深思的是,在封建社会,天下衙门朝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老百姓想要得到公平正义是何等困难。这对于我们今天的社会,无论是行政,还是司法,都有十分发人深省的地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