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個影響獼猴桃豐產的環境因素!優質高產獼猴桃園都具備這些條件

獼猴桃在長期的進化過程中,形成了與環境條件相適應、相依存的特性。當環境條件能充分滿足其需要時,能健康良好的生長髮育;當環境條件有所變化時,也能通過自身的調節機制去適應,從而完成生長髮育過程;當環境條件的變化超過了它的適應能力時,其生長髮育就會受到傷害甚至死亡。

人工栽培獼猴桃的主要作用就是要充分滿足並優化它所需要的環境條件,讓其健康生長,提高產量和效益。

紅肉獼猴桃是中華獼猴桃的一個變種,屬於亞熱帶型果樹種類,主要分佈於淮河以南地區,如江西、浙江、河南、湖北、湖南、四川等地,並且這些地區都具有氣候溫暖、陽光充足、雨量豐沛、土壤肥沃、富含腐殖質等共同環境特點

影響獼猴桃生長髮育的主要生態因素有溫度、溼度、降雨、陽光、風及土壤等環境條件。因此,種植獼猴桃要達到年年豐產的效果,就要選擇一個儘量能夠滿足這些環境條件的地區建園,再加上後期的人為改善,做到優質高產也就不是難事了。

六個影響獼猴桃豐產的環境因素!優質高產獼猴桃園都具備這些條件

一、影響獼猴桃生長髮育的環境條件——溫度

獼猴桃對溫度的適應範圍較廣,不同的種群對溫度有不同的要求和適應範圍。獼猴桃的大多數種類分佈在亞熱帶、暖溫帶和溫帶地區,由於地形、地貌的複雜多樣性,在同一地區也有不同的小氣候。

根據野生資源考察獲知,一般而言,獼猴桃能生長在年平均氣溫11.3~16.9℃、極端最高溫42.6℃、極端最低溫-20.4℃、≥10℃的有效積溫4500~5200℃、無霜期160~270天的溫度條件裡。

但這不是所有種類都能適應這樣的溫度條件,種類不同適應範圍也不一樣。紅肉獼猴桃在年均溫度14~20℃之間,無霜期270~300天之間生長髮育最佳。

根據四川等地觀測紅肉獼猴桃資料顯示,當日均溫度達6℃以上時樹液開始流動,8.5℃以上時萌芽,低於8℃時就會受到影響。10℃以上時展葉,開花時溫度13℃以上,花期日均溫度20℃左右。

六個影響獼猴桃豐產的環境因素!優質高產獼猴桃園都具備這些條件

從萌芽到開花的有效積溫為250~280℃。新梢生長和果實發育的最佳溫度為20~25℃,15℃左右時生長緩慢,當溫度下降至12℃左右時開始落葉並進入冬季休眠。休眠期需要一定的低溫,4~10℃的低溫就可以自然休眠,而5~7℃的低溫最有效,低於0℃時作用不理想,冬季經950~1000小時4℃的低溫積累,就可以滿足解除休眠的需要。

溫度對獼猴桃根系活動的影響也很大,當土壤溫度達8℃時根系開始活動,20.5℃時新根生長旺盛,29.5℃時基本停止生長。

而極端溫度會對紅肉獼猴桃造成危害。紅肉獼猴桃不耐低溫,春季的溫度≤1℃的條件下,春季抽生的枝條就會遭受凍害,剛萌的芽大部凍死。當溫度為-1.5℃持續30分鐘,就會使花芽、花和嫩枝受到嚴重凍害,甚至死亡脫落。

若春季的倒春寒和晚霜突然來臨,也會嚴重傷害枝、葉、芽和花,或推遲萌芽期,或使萌芽不整齊,或使花延遲開放,授粉不良,甚至使花芽和花脫落,嚴重低溫還會使枝幹死亡。

都江堰海拔660米處平地,2009年3月14日、15日氣溫驟降至平均0.7℃和1.8℃,並伴有薄霜,使獼猴桃的嫩葉、枝頂和花蕾受到較重凍害。

紅肉獼猴桃不耐高溫,夏季氣溫達30℃以上時,其枝、葉、果的生長量顯著下降。氣溫達33℃以上時,就會造成“日灼”,對葉、果、枝和主幹造成灼傷,尤其果實陽面灼傷更重,提早落葉,影響樹勢,影響果實品質,降低商品果率。

六個影響獼猴桃豐產的環境因素!優質高產獼猴桃園都具備這些條件

遭受日灼的獼猴桃

日灼對紅肉獼猴桃比其它任何品種的傷害都要重,在沒有防護林和遮蔭的情況下,高溫會造成嚴重日灼,果皮由綠色曬成黑色,形成褐色至黑色幹疤,耐貯性降低,失去品相和品質。在低海拔栽培的紅肉獼猴桃幾乎年年發生這種情況。如果高溫伴隨著低溼和大風(乾熱風),可使樹葉撕裂,變褐、乾枯、反捲,使葉失去光合生產功能。

秋季的晚秋進入休眠後,耐寒能力不斷提高。而晚秋的突然降溫和早霜,對於海拔較高、採摘較遲或晚熟品種的紅肉獼猴桃,首先受危害的是果實,不能完成生理成熟,風味品質受影響;其次,中斷葉中養分向枝蔓和根部迴流,減少養分存貯,影響來年春梢生長。

冬季是紅肉獼猴桃最耐寒冷的時期,但溫度過低也會受到傷害。當冬季出現-4℃時就會受到凍害,當在-10℃低溫下持續1小時以上,可使休眠中的樹幹和芽發生嚴重凍害,能將樹幹凍裂,芽凍死,並可在來年春季出現併發病害。

六個影響獼猴桃豐產的環境因素!優質高產獼猴桃園都具備這些條件

遭受倒春寒凍害的獼猴桃

凍傷處也是病菌滋生之處,如危害嚴重的潰瘍病往往發生在冬季或春季嚴寒之後。因此,紅肉品種在選擇栽培地區時,溫度應是首選條件,具體來講就是不要選擇極端最低氣溫超過-4℃以下的地方種植。

優質高產園區溫度控制技巧:雖然獼猴桃對溫度的要求不是十分嚴格,但是就紅肉獼猴桃而言,在年均溫度14~20℃之間,夏季最高溫度在30℃以下,冬季最低溫度在-4℃以上,無霜期270~300天之間生長髮育最佳。

二、影響獼猴桃生長髮育的環境條件——光照

紅肉獼猴桃喜光耐陰、喜半陽半陰環境,對強光直射比較敏感。發育階段不同,對光照的要求也不同,幼苗期喜陰涼,忌陽光直射,移植的幼苗更需遮蔭保溼。進入開花結實的成年植株期,需要光照,在野生狀態下,為爭取陽光,植株常攀緣到共生植物的樹冠頂上,樹有多高,藤蔓就有多長。

生產中葉幕上層果實的種子數量、澱粉含量及可溶性固形物都比樹冠鬱閉部位的果實高,可見陽光對品質是重要的。

六個影響獼猴桃豐產的環境因素!優質高產獼猴桃園都具備這些條件

正常年日照的紅心獼猴桃

紅肉獼猴桃是中等喜光性果樹,散射光是有利的,能促進光合作用,提高光合生產效率;強光暴曬是有害的,能造成“日灼”,使葉緣焦枯,果面灼傷,形成傷疤,失去商品品質。

優質高產園區光照控制技巧:在自然分佈區的年日照時數為1300~2600小時,在栽培條件下日照時數1000小時以上(成都地區1152小時)就能滿足生長髮育的需要,自然光照強度以40%~45%為宜。

三、影響獼猴桃生長髮育的環境條件——水分

水是生命之源,水在獼猴桃體內的功能有四個。一是為植物體內生命活動提供一個良好環境;二是維持滲透壓和植物的體溫;三是運輸營養物質和代謝產物;四是參與植物體生命活動。水分不足或過多,都會妨礙其正常的生長髮育。

紅肉獼猴桃喜潮溼,怕乾旱,不耐澇,對土壤水分和空氣溼度要求嚴格。由於各個器官都含有充滿水分的大型異細胞,加之葉面積大,蒸騰作用強,所以水分不足會對生命活動造成不良影響。在自然生境裡,年降雨量為1000毫米左右,空氣相對溼度75%以上。在南方雨水充足和空氣溼潤的4~6月枝梢生長量大,新梢生長量約佔全年總生長量的70%左右。在水分不足的季節,枝梢生長明顯受阻。

在沒有灌溉條件的人工栽培果園裡,如遇乾旱、缺水和高溫,植株生長髮育嚴重失調,表現為枝梢生長緩慢甚至停長,葉面積變小,葉緣枯萎、黃化、凋落,落葉率可達50%~80%,落果率可達45%以上。

六個影響獼猴桃豐產的環境因素!優質高產獼猴桃園都具備這些條件

乾旱造成獼猴桃枯萎死亡

在四川北部低海拔的地區栽種紅肉獼猴桃,最大的限制因素就是高溫乾旱而又無灌溉設施,往往在7月底就開始掉葉,到8月中旬有80%的葉脫落,甚至整樹脫光,然後抽發大量新梢。樹上果實不掉即蔫,果面變黑,果實變軟,有明顯“手感”,完全失去商品價值。這種情況嚴重影響翌年開花結果及樹體健康生長,甚至造成全株死亡。

獼猴桃為淺根系,肉質根,根皮層厚,對土壤缺氧反映很敏感,特別怕澇漬,在排水不暢的漬水地區無法生存。由於土壤通氣不良,影響根系呼吸和對水分、養分的吸收,阻礙地上部分生長,時間長了,就會出現根系腐爛甚至植株死亡的現象。

六個影響獼猴桃豐產的環境因素!優質高產獼猴桃園都具備這些條件

排水不良的獼猴桃園區損失慘重

據在成都市都江堰市觀察,一年生樹在生長旺盛的季節淹水1天后,立即萎蔫,在1個月內相繼死亡;淹水6小時以內,雖不死樹,但也要經過一段較長的緩苗期。成年植株在淹水3天左右,枝、葉先萎蔫,然後相繼死亡。

優質高產園區水分控制技巧:由於獼猴桃是淺根系,肉質根,喜潮溼,怕乾旱,但是不耐澇的特性,對於園區的土壤水分與空氣溼度要求較為嚴格。建園時要求做到排灌有序,乾旱有灌、下雨能排(雨停即幹)的效果即為最佳。

四、影響獼猴桃生長髮育的環境條件——土壤

土壤是獼猴桃生長的基礎,土壤的理化性質直接影響獼猴桃的生長髮育。從自然分佈區看,對土壤的適應範圍較廣,有山地森林土、紅壤、黃壤、棕壤、火山灰土和黑土。但在土層深厚、疏鬆肥沃、排水良好、腐殖質含量高、pH值5.5~6.5的輕質壤土中生長最好。

獼猴桃對礦質營養元素的需要量很高,栽培時應選擇無機營養豐富的土壤建園。能讓獼猴桃生長髮育良好的土壤無機營養成分含量應為:全氮大於1克/千克,有效磷大於10毫克/千克,有效鉀大於100毫克/千克,氧化鈣0.86%,氧化鎂0.75%,三氧化二鐵4.19%。

獼猴桃對鐵的需求量高於其它果樹,要求土壤有效鐵的臨界值為11.9毫克/千克,高於蘋果(9.8毫克/千克)和梨(6.3毫克/千克)。獼猴桃葉片鐵元素的含量高達169毫克/千克,比柑橘、葡萄和桃等果樹葉片的含鐵量均高。鐵在土壤pH值7.5以上時,有效值很低,所以在偏鹼性土壤種植獼猴桃極易出現缺鐵性黃化現象,要注重施鐵肥。

六個影響獼猴桃豐產的環境因素!優質高產獼猴桃園都具備這些條件

ph6.5微酸性土壤最適合獼猴桃生長

優質高產園區土壤選擇技巧:建立獼猴桃園時應選擇腐殖質含量高、有機質大於20克/千克、團粒結構好、土壤持水力強、通透性良好、土層深厚、pH值5.5~6.8、地下水位在1米以下的土壤。如果在土質黏重、貧瘠、易漬水的土壤中建園,必須進行土壤改良。

五、影響獼猴桃生長髮育的環境條件——風

微風能調節大氣溫度和溼度,降低高溫,吹走溼熱,調節園地局部小氣候,將天氣變得涼爽,改變葉的受光角度和強度,增加架面下葉片的受光機會,有利於獼猴桃的生長髮育,在花期還有利於風媒傳粉。

但因獼猴桃新梢幼嫩,葉大而薄,易受風害。春季大風使嫩梢折斷,幼葉破碎,花器受損,花期縮短,影響傳粉和受精;吹斷花枝,吹傷吹落花朵和幼果;若遇乾熱風還會使枝梢萎蔫,造成死亡;夏季大風撕破葉片,碰傷果實;晚秋葉內養分尚未完全輸入樹體,葉柄還未形成離層,若遇大風可吹掉葉片,影響養分積累;冬季若遇寒風低溫,使枝蔓失水,越冬芽死亡。總之,大風能使獼猴桃折枝碎葉,損花傷果,死芽毀樹,減少產量,降低商品果率。

紅肉獼猴桃枝葉比較脆弱,果皮光滑無毛,極易遭受風害。春季抽生嫩枝後,稍有大風就可以折斷新梢或者新梢從萌生的葉腋處脫落。

六個影響獼猴桃豐產的環境因素!優質高產獼猴桃園都具備這些條件

大風來襲時防護林起到至關重要的保護作用

優質高產園區避風選擇技巧:獼猴桃果實是最易被風傷害的,因皮薄無毛,樹葉、枝蔓和果實之間都能因風而相互摩擦受傷,形成“花皮果”。果面受傷處木栓化,形成褐色凹陷傷疤,大大降低甚至喪失果實的商品價值。因此,在建立紅肉獼猴桃園區時,應選擇避風向陽的地區建園,同時還應建立防護林,既防風,又防強烈陽光輻射。在果園管理上,受粉後15天左右應及時套上果袋,這是防風、防曬、防蟲、防藥害,提高果實品質和商品價值的有效措施。

六、其它生態環境條件

局部生態環境條件對獼猴桃的影響也是不可忽視的,有時還可能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紅肉獼猴桃的栽培在小生境的選擇上,首先應考慮海拔高度,雖然野生資源的垂直分佈海拔高度在200~1900米之間,但在建立生產園地時,顯然不宜這麼大的海拔跨度。在四川地區最適海拔高度為450~800米之間。海拔過低,氣溫太高,陽光輻射過強,增加管理難度;海拔太高,極端最低氣溫過低,容易引起凍害,從而導致病害,甚至可能因大面積發生而造成毀園的風險。

第二應考慮坡向和坡度:陽坡不僅日照強度強,而且日照時間也長,蒸發量大,易受乾旱和日灼,不宜生長。半陰半陽坡,光照適宜,生長好,結果多,栽培中選擇東、西坡向。坡度不宜過大,應在25°以下的緩坡地帶建園為宜。如果是平地建園,行嚮應南北向,避免植株從早曬到晚。

六個影響獼猴桃豐產的環境因素!優質高產獼猴桃園都具備這些條件

帶緩坡的獼猴桃示範基地

第三應考慮自然植物與獼猴桃的伴生關係,野生獼猴桃在松、杉和蕨類植物分佈的地方生長良好,數量較多,而這些植物喜歡微酸性土壤,正好與獼猴桃要求的微酸性環境一致,人工栽培時應選擇這樣的環境。

在四川凡是馬尾松和蕨類植物生長良好的土壤,均為紅肉獼猴桃要求的微酸性土壤,能正常生長髮育並獲得高產。

凡是以柏木植被為主的地區,土壤鹼性,紅肉獼猴桃生長很差,若要栽培,應深度改良土壤。

結語:溫度、光照、水分、土壤、風以及局部生態環境等六個條件對獼猴桃能否優質高產有著決定性的作用。至少從目前的豐產獼猴桃園區可以看出,這些園區基本都具備這樣的環境條件,加上管理人員的人為改善環境,都在向標準的生態環境指標靠攏。所以正打算髮展獼猴桃的果農朋友有福了,此篇文章可以讓你少走幾年甚至十年的彎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