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日本百年以上的企業最多?

姜建強在東京


根據之前的調查,日本的百年企業大概有3萬多家,而這還是2017年的數據,隨著時間的增加或許這個數字也不斷的擴大。說實話,我也不知道百年企業多,對於一個國家而言,是好還是壞,這裡我們就分析分析日本為何有那麼多百年企業吧!

日本的百年企業

日本不僅僅有百年企業,也有幾個千年企業:

上圖是日本最古老企業TOP10,金剛組靠著1439年(2017年)的歷史,成為日本最古老的企業。我們可以看出,超過1000年的企業,日本有7家。在TOP10中,最多的就是旅店酒店行業,可見這個行業在日本屬於“傳代事業”呀!

從地區來看,關東和近畿地區,是日本百年企業最多的地方。不過也是可以想象,日本古代靠著關東平原的農糧畜牧業的發展,成為了經濟中心,也是日本兵家必爭之地。

許多人認為日本的百年企業都是很小的,其實則不然,很多百年企業也都選擇了上市。比如松井建設、住友金屬礦山等,這些企業並非是一塵不變的,比如岡谷鋼機公司,現在範圍涉及房地產、鑄鋼、汽車、電子等方方面面。

為何日本有那麼多百年企業?

當了解了日本百年企業的大致情況以後,我們就分析一下,為何日本會有那麼多百年企業。從全世界來看,超過2個世紀以上的企業中,日本佔據了50%以上。那麼從這個方向去思考,我們就可以得出第一個原因。

  • 日本與大陸地區相比,戰亂較少

歐洲大陸以及中國大陸地區,由於歷史原因,戰亂較多。相比之下,日本地處島國,而且又災害較多,在古代,人們對日本的理解就是災難較多的島嶼,就連元王朝東征都因為風災的原因敗走東瀛。所以,外國入侵幾乎沒有。企業的維持,和和平的環境有著至關重要的關聯。文章開頭的數據各位也都看到了,日本的旅館酒店歷史延續十分綿長,是因為這些旅館往往地處山區,無論外憂還是內患都不會涉及到這些地方。

  • 長壽企業的理念

當然,除了一些客觀原因,我想還有一些“內在”,那就是日本對於長壽企業經營的理念。許多日本百年企業,其經營業務並非完全是為了掙錢,而是擁有一種社會意識,而不是自己好了就很好,他們想要達到的是:社會好,自己才能夠好。日本有名的近江商人,有三個心得:買方好,賣方好,社會好!簡單的三個詞語,道盡了日本人經商的精髓,其所追求的是與世間共生共存。

結束語

上述兩點是我認為最為重要的原因,當然其中也有很多可以作為參考的原因。比如日本歷來多災多難,早就了日本人對於自然的敬畏,遵循自然的規律,對於“神”的信仰十分敬畏,這也就早就了契約精神。或許這些綜合起來,就是日本長壽企業較多的原因吧!

部分文章介紹:

《日本人為何執著於“現金支付”?日本政府都著急了!》

《在日本生孩子的中國媽媽講述:日本的好與壞!》

《中國排第幾?世界上消費稅最高的國家要交27%!》


日本二三事


百年企業百年老店日本最多,這是有數據的。

據日本帝國數據和日本商工的最新統計,100年以上的企業日本有25321家。200年以上的企業日本有3939家,300年以上的企業日本有1938家,500年以上的企業日本有147家,超過千年的企業日本有21家。

這是個什麼概念呢?我們來看看歐美國家。百年以上的企業美國是11735家。200年以上的企業德國是837家,荷蘭是222家,法國是196家。百年以上企業中國有幾家?5家。包括1538年創業的六比居,包括1663年創業的張小泉剪刀。

全球前三的長壽企業,日本佔了三家:

578年創立的金剛組(從事土木建造的),587年創建的池坊華道會(從事插花的),705年創建的慶雲館(從事溫泉旅館業的)。

老企業,老店鋪為什麼日本最多呢?固然原因很多。但最主要的筆者以為是以下二個原因。

一個是日本人能安心本分,不擴張不重組不上市。這樣帶來企業興旺的潛在的風險就幾乎為零了。雖然表面看企業不太興旺不太風光,但絕對超穩定。你看,日本有中小企業460萬家之多,但資本金在1億日元(600萬人民幣),從業員在100人以上的大企業,只有16653家。這表明什麼問題呢?表明日本人的公司大量的是中小企業。30人以下,10人以下的家族企業,日本最多。但恰恰是這樣的企業,生命力最強,最抗“震”。而最先倒下的往往是往昔業績顯赫的大企業。名古屋是日本汽車豐田的故鄉。圍繞這家超大企業,名古屋周邊到處都是為豐田提供零部件的家族企業。非常的不顯眼,但非常的賺錢。所以,富不過三代這個說法,在日本並非普遍有效。看來是日本人特有的精神情性,化解了這種有效性。

一是日本人比我們儒家還儒家,他們深深懂得所謂《論語》與算盤的道理。在日本有“資本主義教父”之稱的涉澤榮一,就提出過著名的“一手拿論語,一手拿算盤”口號。所謂一手拿論語,就是說不是你的,你一分一釐也不能拿;所謂一手拿算盤,就是說是你的,你一分一釐也不能少拿。這樣來看,算盤靠論語來撥準校正;論語靠算盤生出物質財富。索尼的創始人盛田昭夫,就出生在有200年家族企業的家庭裡,從小薰陶的就是論語與算盤的“二手論”。後來自己做老闆了,也就把“二手論”化作了企業精髓。他常說的一句話就是出自《墨子》的“輪人之有規,匠人之有矩”。這就是全部問題的正解了。


姜建強在東京


全日本,到2018年為止,150年以上的企業有26516家。

產品的質量和企業的壽命是緊密相連的。

世人都說日本產品質量上乘,但卻很少有人會把日本的產品質量好的因素,與企業的年數多,壽命長聯繫起來。

技術的提高,對產品的質量有很大的作用,但它是在原來產品質量的基體上來做到的。而不是憑空而來;脫離了原件的存在而得來的。因此,產品的連續性,企業的長久性,是國家經濟穩定的重要方面。日本在維持企業的生命這方面的作法,值得我們借鑑。

社會的變化日新月異,經濟形勢的變化則更是變化莫測,在產品滯銷,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如何在這樣的環境中使企業生存下去,是以後企業能否發展提高的關鍵。日本的做法一般是:暫時解僱人員,減少產量。度過難關。很少推行企業倒閉的做法。而是維持企業存在。這就是日本現在仍有26516家150年企業存在的原因,可想而知,100年、50年的企業又有多少!

而我們,不單解僱員工,動輒企業倒閉。據統計,我國的中、小企業的平均壽命僅為2.5年,集團企業的平均壽命也只有7—8年。而中國每年倒閉的企業競有100萬家之多!難道我們的產品質量問題多,偽劣產品層出不窮;和這種現象沒有關係嗎?答案是肯定的。


山裡人8903


在日本,擁有百年以上歷史的企業被稱為老鋪。截止2016年12月,日本的老鋪企業數量達到3萬家,年銷售額卻佔到日本總體企業銷售額的22.05%。

在老鋪企業長壽基因中,日本政府扮演著重要的角色。2008年日本政府制定了“順利繼承事業法”(即日本政府針對性地出臺的鼓勵企業平穩傳承的指導政策),幫助企業存續。這是日本政府的所有支持企業的措施中,最直接促進企業傳承的政策,而且事業繼承政策的支持對象主要是中小企業。該制度的草案由日本經濟產業省下屬的政府部門、中小企業廳起草,且所有的中小企業扶持政策都由中小企業廳負責管轄。經濟產業省的總預算1萬1千億日元中,中小企業廳所分配的預算是2000億日元(2017年),中小企業的扶持資金佔比高達20%。

“順利繼承事業法”主要有兩個舉措。第一是稅收優惠和金融支持。需要扶持的企業先向中小機構進行申請,中小機構審查通過之後,需要以“稅收優惠”形式扶持的企業就轉交給當地的財務省地方局,需要金融支持的就聯繫金融廳的地方機構或者投資公司。第二是事業繼承的支持服務。這是幫助沒有繼承人的企業設法長期持續經營下去,避免它們破產倒閉。他們把繼承分為三類:親屬繼承,董事繼承或員工繼承,以及第三者(外人)繼承。繼承方法包括:股權轉讓、事業轉讓,以及公司分割等。

對於老鋪企業而言,“順利繼承事業法”最主要的影響是繼承人選擇和企業延續。從日本企業的調查可以發現,2004~2006年企業的停業率是6.4%,但這些停業的企業中有40%是盈利的,停業的根本原因是沒有繼承人。基於這一事實,政府成立了研究會和審議會等,經過研討得出的結論是政府必須要完善法律來阻止這一事態繼續發展下去,幫助企業找到繼承人,阻止“健康的企業不得不停業”的狀況發生。因此,2008年政府制定了“順利繼承事業法”。如果企業有繼承人,會得到“繼承稅收優惠”,也給予繼承者“金融支持”。針對企業沒有繼承人的情況,2011年政府開始了事業繼承以及事業支持服務。這一法案有效地防止了一些老鋪企業因缺少繼承人而無法傳承下去的情況發生。


家族企業雜誌


他們都規劃完了,沒有變動了,政策穩定吧


時時發財5739



據統計,歷史上百年企業最多的國家是日本。日本創業1百年以上的企業有5萬多家,創業200年以上的企業也超過了3000餘家,其中歷史最悠久的公司金剛組,至今已有1400多年。那麼為什麼日本的老字號企業能夠做到經久不衰的呢? 通過大數據分析,主要有以下3點:


一是日本企業選擇接班人的特有繼承製度。與我國多數家族企業持續經營的困難性相對應,日本家族企業大多都有很長的生命週期。日本的長壽企業多為家族企業,這些家族企業大多實行“單子繼承製”,即家族事業只傳給後代中的一位優秀成員。當自己的子女沒有能力發展壯大企業時,他們會在家族其他成員中尋找有才能的繼承者,如選擇女婿或家族旁系中有能力接班的人,這已成為日本企業一種自然的默契。松下電器,豐田汽車這樣的大公司掌門人都是由入贅女婿出身。 日本淡化血緣關係的家族文化與養子制度,使日本家族企業形成了一元化的家族企業結構,不僅保證了家族企業的延續,也培養起員工對企業的高度忠誠度,只要有能力素質,就有可能進入企業高層。另一方面,單獨繼承製選擇優秀人才作為繼承人,保證了企業財產的集中性,有利於企業擴大規模,也避免了子女平均分配企業財產帶來的財產歸屬權不明的問題。


二是日本企業的工匠精神。日本有很多企業祖祖輩輩做一件工作,他能夠靜下心去認認真真,兢兢業業地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在繼承家業中創新發展,垂直髮展。 日本人把企業傳給自己的後代,後代會把自己看成一個企業管家,堅持公司最基本的核心業務去深耕。無論是經濟繁榮還是衰退時期,他們都會專一於自己的核心業務永遠是生存之道。 這樣的企業理念在日本比比皆是。在我國古代很多行業巧奪天工的技法是密不外傳的,甚至傳男不傳女。有些為了保密,只有心法,不入典籍,這容易造成失傳。日本匠人家族非常注重技法的完整傳承和發展,家族中都有非常詳細具體的典籍紀錄,家傳的秘方技法都能傳下去。另外還有,日本幾千年來幾乎沒有外族大舉侵入,雖然內戰也有,但是對於工匠行業都是保護尊重的,所以傳承得完整。



第三個是日本特有的企業文化。二戰後,日本創造了不同於歐美企業的新管理模式。主要有團結和諧,終身僱傭,功勞序列,企業參與等制度。


日本企業比較看重公司內部和諧一致,團結協作的環境氛圍,所謂家和萬事興嘛。

日本企業的終身僱傭制並不等於我們所認為的鐵飯碗,它只是勞資雙方形成的一種不成文的默契,一種雙方終身承擔的義務,作為僱主一般不到萬不得已不會輕易解僱員工。這種制度會給員工一種很強的安全感。著名的松下公司在大蕭條期間,寧可減產一半,工人只做半天活,也不隨意解僱員工。 因此,員工會感恩戴德地將企業視為自己的家庭,齊心協力與企業共渡難關。另外日本人對老企業家族的信譽保護的也非常到位。


日本企業年功序列制,主要是按照員工的年齡,工齡,學歷,經歷,貢獻等要素來確定工資標準,與終身僱傭制相關聯。


日本的企業參與制,是指集體參與管理的制度,主要表現在集體決策,會議決策不是少數人說了算,必須經多數人同意。


綜上所述,這些企業文化致使日本的家族企業打破了富不過三代的魔咒,推動著日本經濟的快速發展。知己知彼,方能百戰百勝。希望中國能早日在汽車產業上超過小日本!


分享悅動一路有你


日本百年以上的企業最多,有很多因素,政治背景不談,胡適說過,少談些主義,多講些問題。從歷史和文化背景來講,日本從來就很富有,也就是說日本沒過過窮日子,沒有被一日三餐拖累過,思維比較正常,能夠把自己的格局放大,不為蠅頭小利去殘酷競爭。他們經常考慮的問題是自己怎麼才能做大做強,做的長久。而國人正好相反,自古以來,我們被窮怕了,我們的思維就是趕緊解決溫飽問題,這種短視行為也是可以理解的,畢竟活著才是最重要的,是一切的根本。在這種前提下就產生了自私狹隘的理念,總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裡畫圈圈。網上有個段子說,在從前有一箇中國人在一個新的比較荒涼地方開了一個加油站,掙錢了,慢慢的好多中國人到這裡開加油站,就不賺錢了。這個人如果換成了日本人,也開了一個加油站,也賺錢了,慢慢的其他的日本人來了,但是他們不開加油站,而是做飯店,副食店,圍繞加油站做其他服務,這就是拓展思維,這是冒風險的,自己沒幹過其它行業,就看到人家做加油站能賺錢,把自己那點棺材本錢都拿出來了,不敢去冒別的風險,所以只能戰戰兢兢去做加油站了,他沒有試錯的資本。第二點是契約精神。從2000多年的歷史來看,我們始終是儒家文化在統治著我們的思維。這種思維說白了就是慫奸壞。都想讓別人去幹壞事,自己撈好處,卻不擔風險。更沒有責任,而沒有責任就意味著沒有約束,也就沒有契約精神。儒家所說的仁義禮智信,那都是說給別人聽的。那都是口頭上的,說過就算了,對於任何人都沒有約束力。因為法家從來沒有勝利過,都讓儒家打敗了。從商鞅到王安石,莫不如此。契約是需要法家來作為保證的,如果違約是零成本的或者沒有風險的,那等於沒有。


千村信息


這是日本整個社會體系決定的。日本很多企業背後有協會與財團,關係千絲萬縷。一個企業的倒閉會影響整個行業,也會讓很多家庭失去生活來源,因為日本很多企業的僱傭制度是終身制的。到現在仍有約50%左右的企業實行終身僱傭的方式。所以,往往是不允許企業隨便倒閉的。到目前為止,日本留下的很多所謂的百年、千年老企業,其實很多都是掛個名的殭屍企業,有的只是苦撐著,靠財團輸血,或已經改變了原來的所有權性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