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用歐萊雅霜會搓出“泥”來?

老式戰機


使用歐萊雅的面霜搓泥是很正常的事情,跟什麼膚質、皮膚狀態怎麼樣、去不去角質沒什麼關係。這是由歐萊雅一向的配方喜好決定的,多少年了也沒改掉這問題。

仔細對比產品和配料表,會發現歐萊雅的很多面霜裡面含有卡波姆這種成分。卡姆波是一種黏度控制劑,高分子聚合物,透明狀態,像果凍一樣,主打清爽質地的面霜都喜歡添加。卡波姆對護膚沒有任何幫助,也不會提高產品使用感,唯一的優勢就是讓產品乳霜看起來晶瑩剔透,讓面霜流動性弱一點。

作為一種具有吸水性的高分子聚合物,不僅無法滲透進入皮膚,而且無法與皮膚表面緊密貼合,所以含卡波姆較多的面霜用在臉上會有一種浮在臉上無法吸收的感覺。歐萊雅停產的很多面霜就普遍存在搓泥的現象,如今在售的,也有幾款產品只是上手很滋潤清透,但上臉就像變了質地,多用點就容易搓泥。

歐萊雅零點霜,曾經還有日霜晚霜之分,至少兩種質地,英文標識分別是REPLUMPING CUSHION與REVOLUMIZING MOISTURIZING。前者慕斯質地,比較容易搓泥;後者滋潤質地,不會搓泥。目前官網和旗艦店只有REPLUMPING CUSHION版本,暫時不知道專櫃有沒有REVOLUMIZING MOISTURIZING版本。

歐萊雅的新品小蜜罐,分日霜和晚霜,晚霜質地更為滋潤,不搓泥,日霜比零點霜的質地更偏油一點,比晚霜差一點,搓泥情況輕很多,只要用量不是很多的話,一般不會出現搓泥的情況,不過,還是有點卡波姆的悶感存在,上妝搓泥的可能性很大。另外,個人並不太喜歡小蜜罐。


魔女心經


化妝品使用出現搓泥現象,是指使用護膚品時,臉上搓出或白色、或灰黑色等不同顏色,且偏幹或偏溼的條狀或坨狀的東西,稱為搓泥。

搓泥是由於護膚品配方中為了調節粘度或者膚感問題而加入了一些固體粉末或者是一些增稠劑造成的問題,以及肌膚自身狀況及使用方法不當的協同作用下可能會發生。而且分成“自搓泥”和“交叉搓泥”兩種情況——同時和皮膚自身狀況有關。

一、護膚品配方

從配方的角度來劃分的話,搓泥可分為“自搓泥”和“交叉搓泥”兩種。

1、自搓泥顧名思義就是產品自己能跟自己搓出泥來。

比如有些高分子成分,像被大家熟知用於保溼的玻尿酸,其原料是大分子結構,在無水的情況下是固體粉末,因本身具有很好的抓水吸溼能力,而用於護膚品中。在較高濃度下的玻尿酸,水乾了後會在皮膚上慢慢形成一層膜,搓一搓就可能會出現泥或屑屑的現象。

除了玻尿酸這類高分子成分,還有很多其他高分子聚合物,比如卡波姆、黃原膠,這些配方師會在配方中加入的“增稠劑”,能夠把護膚品中所有的水都牢牢固定住,從而不會讓產品表面出現一顆顆的小水珠而影響護膚品的體驗感,但是添加過量的話,上臉之後,水乾了之後,也可能會出現搓泥現象。

2、交叉搓泥指的是當一個有搓泥傾向的產品,在單獨使用的時候,它是不大可能產生搓泥現象,但是和其他護膚品使用的時候,就搓泥了。

一般這種情況的話,要結合皮膚來說了,細看我們皮膚的表面其實是有紋理,當單獨使用一款可能有搓泥傾向的產品時,皮膚上會形成一層產品膜,並且佔據皮膚的紋理結構,而後面使用的產品,可能無法被皮膚“吸收”,也無法與前一款產品很好的兼容,然後加上外力揉搓,就出現了搓泥現象。

二、肌膚自身狀況

在夏天的時候,使用產品不會有搓泥現象,但是到了秋冬季節,就同一款護膚品出現了搓泥現象。這應該和皮膚老舊角質層太厚有關。在乾燥的天氣,皮膚嚴重缺水後,會產生皮屑,當塗抹護膚品時,皮屑混合護膚品就形成了泥的現象。

三、使用方法不當

就是使用護膚品的程序和時間上有誤。比如,在擦上保溼霜、精華液等含高分子聚合物及水溶性增稠劑的產品後,馬上又塗抹粉底或者防曬產品,就可能會產生白色屑屑。


飛宇之羽


可能的原因有三:

1、可能皮膚比較乾燥,使用到深度滋潤的產品,一下子吸收不了,就容易搓泥。

2、所用的護膚品不適合(產品配方中大分子成分或是膠質成分過多),導致不吸收,無法上妝;

3、可能是護膚品用的順序,疊加的產品太多或者使用手法不對,因為疊加過多,增稠劑量就會比較大,會引發搓泥,還有一種是濃度高的大分子透明質酸,會在皮膚表層形成一個透氣膜,防止水分蒸發,如果後面用粉劑的化妝品,也會容易搓泥。

還有一種情況,當卡波姆、黃原膠這些增稠劑,遇到“陽離子表面活性劑”,會發生反應,產生沉澱,外在表現就是“搓泥”。


小咖看電影1


可能的原因有三:

1、可能皮膚比較乾燥,使用到深度滋潤的產品,一下子吸收不了,就容易搓泥。

2、所用的護膚品不適合(產品配方中大分子成分或是膠質成分過多),導致不吸收,無法上妝;

3、可能是護膚品用的順序,疊加的產品太多或者使用手法不對,因為疊加過多,增稠劑量就會比較大,會引發搓泥,還有一種是濃度高的大分子透明質酸,會在皮膚表層形成一個透氣膜,防止水分蒸發,如果後面用粉劑的化妝品,也會容易搓泥。

還有一種情況,當卡波姆、黃原膠這些增稠劑,遇到“陽離子表面活性劑”,會發生反應,產生沉澱,外在表現就是“搓泥”。

避免護膚品搓泥現象

1、簡單護理

減少護膚程序。不要過多的在臉部塗抹太多的營養成分,反覆疊加。

2、注意先後使用順序

護膚品都是分小分子結構和大分子結構的,越小的分子結構越先用,如精華液等,大的分子結構,不易被皮膚吸收的,如CC霜,防曬霜等,放在後面用。

3、注意塗抹的手法

不要來回的塗抹,拉扯皮膚,這樣產品是不能很好的吸收的,除了可能產生搓泥現象外,還容易冒小細紋。


皇家GASCONY


你好,出現這種情況首先證明你皮膚應該是乾性或油性的!

還有就是一般霜裡面都有很多礦物油的成分!如果你皮膚幹,角質層就會厚,在用了霜之後就會出現那種搓出泥的現象!建議每週做一次去角質的保養。

乾性和油性皮膚一定注意定期做去角質護理,注意補水,面膜一週最少做兩次!

在選擇護膚品時選擇適合自己膚質的護膚品,其實油性皮膚不適合用霜的,用一些清爽的護膚乳就可以了!








時尚說雜誌


很高興回答問題!皮膚出現搓泥現象可能因為皮膚屬於乾性皮膚,在皮膚乾燥導致產品吸收不好,堆積在皮膚表層,就很容易有皮膚搓泥的現象。

或者護膚品塗抹用的順序,疊加的產品太多或者使用手法不對,也會引發搓泥。

經常使用一些去角質的產品或者去角質面膜,去角質建議一個星期去一次就夠了,不需要太頻繁,否則會導致角質層太薄,降低皮膚的抵抗力。

使用護膚品要一步一步慢慢來,塗抹完一種護膚品要使用正缺手法輕輕拍打按摩到完全吸收,再按順序塗抹下一層產品,有的護膚品品質地太過水潤、厚重,或者帶有蛋白質的護膚品,營養物質過多質地更加潤,皮膚吸收不好也會產生搓泥的現象。

護膚品保存不要太陽照曬,陽光照射會導致化妝品水分蒸發,某些成分會失去活力,以致引起變質。高溫會造成化妝品水油分離,膏體幹縮,引起變質。油水分離現象也會搓泥。




Ni霓


搓泥原因:

當表皮層的滋潤度與油脂不足時,保養品的吸收滲透速度會降低,其中保養品當中的高分子膠在反覆的按摩當中與老廢鬆動的角質或產品所含的金屬礦物離子結合形成了碎屑。經過反覆按摩混合,搓泥現象也就這樣出現了。以下幾種情況會導致搓泥現象:

1、老舊角質層太厚.當皮膚處於嚴重缺水狀態時,就會產生更多的皮屑,當遇到護膚品時,兩者就會產生“搓泥”現象。此外,皮膚在“好轉”的修復期,由於皮膚代謝過程中也會產生一定量的皮屑,因此也會產生“搓泥”現象。

2、天然有機高分子化合物(例如:蛋白質、玻尿酸等)此類物質的相對分子質量少則上萬,多則數百萬甚至更多,它們在特定的環境下會產生分離或變異,所以就易產生“搓泥”現象,因此:(1)凝膠類產品最有可能出現“搓泥”現象。這是因為卡波(凝膠類產品的一種原料)是一種高分子聚合物,用它做出的護膚品就易出現“搓泥”現象;(2)帶有蛋白質的護膚品(例如:添加了膠原蛋白的霜)也很容易出現“搓泥”現象。

3、不同乳化體系出來的護膚品有可能因為相互反應而出現“搓泥”現象。一些含有甘油的水和某些護膚品同用時就會出現“搓泥”現象。所以,有時當突然換了一種偏水的霜擦塗後,就有可能出現“搓泥”現象。(1)防曬隔離霜中通常含有鈦白粉或二氧化鈦水溶液,這些和油都不太相容,因此容易產生“搓泥”現象。(2)當化妝品的水油不相容時就易產生“搓泥”現象。4、與使用方法有關.(1)在擦塗精華、保溼霜等含高分子膠及水溶性增稠劑的產品後,馬上又擦上粉底或防曬乳,就會產生鹽類物質,出現我們肉眼所能看到的“白屑”。(2)乳液、乳霜等產品大多含有親水性強的乳化劑,在擦塗此類產品後,若馬上擦上粉底、隔離等含有金屬離子的產品,就會將水溶性的成分置換成非水溶性的鹽類,進而產生“搓泥”現象。(3)在擦塗含有酸、水楊酸的抗痘產品後,再擦上帶有氧化鋅粉末的隔離乳或防曬,就會產生沉澱物。這樣不僅會出現影響美觀的“泥”,還會直接影響隔離、防曬的效果。


白骨生花


你好,很高興可以回答你這個問題
第一:歐萊雅霜沒有被皮膚所吸收,覆蓋於皮膚表面,同時皮膚脫落的角質和霜一起形成搓泥。
第二:在使用霜之前水,精華沒有使用好,導致毛孔沒有充分打開,造成吸收不了
第三:建議要根據自己的肌膚狀況,定期做皮膚清潔,選擇自己適合的護膚品,同時再塗抹霜之前水,精華一定要使用好,再進行霜的使用
謝謝,我是山東黑哥,希望可以幫到你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288,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i-0022/b3ccc3a7e6e04209844b8cf909e241b3\

山東黑哥


等面霜在臉上完全吸收了,再後續塗面霜啊或者乳液之類,就完全不會搓泥了!


好shai大姐你周阿姨


臉部沒清潔乾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