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寻觅觅,千古才女在失意中找回遗落的词句

在写诗填词的古代文豪中,有一位北宋婉约派的著名女词人李清照,其词清丽典雅、流畅碗转、节奏韵律协调;如行雲流水般涓涓细流,流淌进观众的心扉之中。请看:

寻寻觅觅,千古才女在失意中找回遗落的词句

李清照词作赏析

声声慢-寻寻觅觅

【宋】-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寻找在清冷中,更加凄凉伤痛,在冷暖交替的时候,是最难调养好身体的。三杯二盏清淡的酒、喝了也不觉暖意,却怎么能够抵御这呼啸而来的大风!南飞的大雁鸣叫声,叫人伤心落泪,哪身影、音声,却是旧时相识中所熟悉的。大风过处,菊花枯黄落满地、被吹的堆积在一起,伤感乏力,面容憔悴也无意赏花,谁还有心再去采摘这衰败的花儿。打落到梧桐叶中的细雨,一直到黄昏时分,还发出滴滴嗒嗒的声响,看到此情此景,只用一个愁字,怎么能够说得尽呀!

寻寻觅觅,千古才女在失意中找回遗落的词句

作者在填写这首词的时候,也跟当时的环境心情有关,北宋时期战乱频繁、国破家亡,流连失所、居无定处。词人当时的心境可谓伤痛到极点,她只好慢慢寻找,在失意、失落中低眉浅唱吟颂,寻觅回不知何时曾遗失在外的词语诗句,以排解、发泄、灰暗、烦闷,痛苦不堪的心情;一连用了三句排比叠加词组,前二句用四字二词相连,接着第三句用六字排比相层叠的词语串联到一起,使得语气更为凝重、强大;声调也逐渐从低落走向昂扬,把读者的心弦,拨动的波澜起伏,难以制抑。特别是秋天反复无常的气候,冷暖相交替的时节。你就是喝再多的酒也难以抒发排遣心中的痛处,况且还是哪种清谈没有温度的酒,绝对抵当不了这种强大冷风的吹袭。后面再用大雁、黄花、梧桐,细雨的环境描绘对作者愁情满怀的心境抒写的越发淋漓尽致!最后是这个愁字如何贯穿全文始末?如何述说得了,又如何向人倾诉?

这里的黄花自然是指一种花,古代有多种释意,黄花闺女:指没有出嫁,待在家中的年轻女子;昨日黄花:指逝去容颜、衰老的妇女。

李清照词作的创作时代背景

李清照(1084~1155年)是北宋婉约派著名女词人,有千古第一才女的号称,别号易安居士(汉族),齐州府济南市章丘区人氏。其父李格非(1045~1105年),济南历下人,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进士,苏轼的学生,官至提点刑狱、礼部员外郎。家中典籍收藏丰富,工于词章。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年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自幼好学,家庭环境氛围浓郁,文学基础扎实。出嫁后与丈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侵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韵律协调,崇尚典雅,能写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寻寻觅觅,千古才女在失意中找回遗落的词句

李清照能够成为一个出类拔萃的北宋大词人,这跟他的家庭环境氛围是分不开的。自小敏捷聪慧过人,就是头脑灵通活络,这是与生俱来的先天条件;在这种家学氛围浓烈的熏陶下,耳濡目染,早已在幼小的心灵中置入极其丰富的学术种子。父亲是大宋提刑官,母亲是名家子女,家中的藏书典籍非常丰富,读书学习信手拈来,并且好学、肯钻研!从年少的时候便崭露头角,直追前期名人,有长江后浪推前浪的气势,并得到名家的赞赏及好评。

在各大名家荟萃的词坛显露头角、初试锋芒,创作自成体系名章好词佳句《如梦令》、《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等;在宋朝都城、汴京引起较大轰动。整个大唐基业,三百年的历史上政治、经济、军事、商贸,外邦交往使臣上都进入了繁荣鼎盛时代。但是极盛而衰、在安史之乱之后,大唐盛世走向衰败!其中的原因复杂多变,令人深思。而这时的词坛新秀李清照写诗对其中敝政提出针对性批驳、贬刺朝皇唐明皇李隆基,填出名词《浯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潜》等,这是区区一个女词人对国家社稷走向的关切和担忧;真正有“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大家风范。

寻寻觅觅,千古才女在失意中找回遗落的词句

女词人在两情相悦中享受沉醉不已

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李清照十八岁,与时年二十一岁的太学生赵明诚在汴京成婚。

从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年)开始至宋徽宗大观元年(1107年),朝廷风云变幻莫测,其父跟随者赵挺之(中书侍郎)和手握大朝中大权的宰相蔡京卷入朝廷党派纷争之中。李清照之父受到牵连,被罢官返回故里,四年后赵挺之和李格非又官复原职。这时的李清照也得以反归汴京城与夫婿赵明成重相团聚;但是好景不长,一家人相聚一年后,蔡京官复原职,赵挺之也被罢官病逝,其父一干人等被诬陷入狱,后罢官获释,两家人无奈之下,被迫再次返回青州老家居住度日。其后李清照与丈夫赵明成在青州老家隐居十年之久,潜心创作诗词画作,并与丈夫搜集金石字画钻研学术,临摹、仿造学习。丈夫在其居处取名为归来堂,李清照自号易安居士。

寻寻觅觅,千古才女在失意中找回遗落的词句

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年),李清照三十八岁,春夏两季依然在钦州定居,秋冬季跟随丈夫移官至莱州定居,在此期间帮丈夫收集整理《金石录》,并装卷成书,题名为《金石录后序》。

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年),金兵大举入侵中原,俘获宋徽宗、钦宗二帝(父子)北去。史称“靖康之变”、“靖康之耻”,北宋皇朝由此土崩瓦解。此时的李清照已四十四岁。

同年五月康王赵构在南京应天府(河南商丘)即位,改元建炎,后为高宗。是年八月赵明成任江宁、江东二府经制副使。金兵南下的铁蹄已直逼青州(山东辖县级市),青州城变得岌岌可危,朝不保夕。这时的李清照与赵明成着手遴选所藏之物,准备南下后撤,大量印书字本、古器、字画、碑文,碣帖之多,竟一时难以割舍,斟酌再三、精选出重大、重要器件,车载十五辆之多。过东海、渡船过江,最后才到建康。至十二月,青州兵变、沦陷,暂留青州房屋没带走的十余间书籍,在熊熊大火中被付之一炬。

寻寻觅觅,千古才女在失意中找回遗落的词句

建炎二年(1128年),李清照独自押运十五车书籍器物至镇江。春初时节,这批稀世珍宝终于抵达江宁府。自江宁府后李清照每日游历名山大川,寻找诗情画意,寄情于山水之间;建炎三年(1129年)二月,赵明诚停止守御江宁,独自弃城逃离。后由于途中染疾,赵明诚竟于建炎三年(1129年)八月十八日卒于建康。赵明成逝去后,李清照极为悲伤,料理后事后,大病一场。希望投送给朝廷的文物又散失、遗落过半。

建炎四年(1130年)初春,李清照跟随徽宗足迹流徙浙东一带至浙江衢州;绍兴元年(1131年)春至绍兴一民居钟氏家中,晚上书画被盗,从此图书文物书籍大部分流落散失;绍兴二年(1132年),李清照至杭州;绍兴四年(1134年),李清照完成了《金石录后序》的写作编篡,同年十月避乱金华府又添新作《打马贱》。李清照在金华留住期间作《武陵春》词,感慨漂泊、流落天涯的悲苦身影,再作《题八咏楼》诗,感叹“江山留与后人愁”的千古绝唱;绍兴十三年(1143年),李清照将赵明诚遗作《金石录》勘校整理成书;绍兴十三年(1143年),李清照将赵明诚遗作《金石录》勘校整理成书,奏表献于朝廷。

寻寻觅觅,千古才女在失意中找回遗落的词句

绍兴十五年(1155年),李清照怀着对家乡亲人的无限思念和对故难离回归;在极度失望、悲苦,凄凉中悄然与世长辞,享年七十三岁。

女词人的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气魄与坚毅韧性

一代词人李清照,成就众多千古名句绝唱,这与她的环境、氛围、内涵、教养,修为是分不开的。自幼生长在良好的家教中,是在蜜罐中长大的,生活无忧快乐,父亲是朝中高官,母亲是名门之后。这给她日后成为名家——天下第一词人打下坚实基础!

如果女词人就这样的过完平谈、安逸,无奇的一生,也许会成为一个诗人、词人,但成就不了千古绝唱的奇才女子;但历史偏偏和她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十八岁时就嫁给一个官家儿子太学生赵明诚(父赵挺之)为妻,却没能享受得到荣华富贵的安逸生活;反而带给它的是坚辛、坎坷、曲折,多磨多难的苦楚酸痛之路。其夫虽为官家子女,在太学读书回家与妻团聚,竟然要买掉衣服典当做为生活和购买碑帖之费用,这对如今的官商子女或富二代来说,简直是个不可想象的事,可是他们绝对体会不到这种古人对学术爱好已经到了痴狂的程度!

寻寻觅觅,千古才女在失意中找回遗落的词句

李清照和丈夫赵明诚夫唱妇随近三十年之久,总算过上一段相苦相衣的清苦生活;另一时期是李清照之父被蔡京诬陷罢官回到青州过了一段十年的安稳生活。金兵南侵时,李清照已四十四岁,至到其夫卒亡时的三年中饱经战乱伤痛之苦,李清照已到四十七岁,已近知命之年。为了保全丈夫的文物,完成遗愿《金石录》,在无路可走时还有过一段婚史,绍兴二年(1132年),到达杭州,图书文物丧失殆尽,在颠沛流离带来巨大痛苦,走投无路下,再次嫁给一个叫张汝舟的官员,其官员却是觊觎她的珍宝收藏,当发现结婚后并没有多少财物,竟向堂堂名流大词人拳脚相加,过后此官虽然被告罢官,却给词人的心灵带来了巨大创伤和烙印。

说句实话在国破家亡的战乱年代,区区一介手无缚鸡之力的女流要保全十五辆车载的文物之多,其艰难程度可想而知。甚至连逃亡小命要保全也有一定的难度。李清照为何这样执着呢?因为她心中有个宏大的愿望,在支撑着她实现,才没被倒下,保护丈夫遗存的文物,完成《金石录》。

寻寻觅觅,千古才女在失意中找回遗落的词句

这种数量庞大文物在逃难中随身跟行,其实选择也不一定恰当,我们来个假设把文物留下,选择一个更好的办法:就是李清照和赵明诚留下的十五车和十余间在青州的文物合在一起,找个地方埋藏(地库、地窖、地洞等)、掩盖好,或是找某个隐秘的山洞藏好也是个不错的办法,等平息战乱或安稳后再取出也更为妥当。这点办法和花费是难不到他们的。但不知道古人是怎么想的?我们也不是名人,这只是一个假设的想法而已!

女词人自成体系、独树一帜的创作风格

女词人能够在北宋文坛异軍突起,形成一个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创作风格,无不跟他的生活阅历相辅相成的。首先在大的方面关心祖国、热爱国家,追求男女平等;还能够在垂暮之年——近六十岁的时候,把丈夫的遗物《金石录》编撰成书稿及少量文物无偿的捐献给当时的北宋朝庭,这是何等的英雄气概!宽广的心胸和度量,但他清贫多磨多难、凄凉、痛苦的一生叫人观后潸然泪下、掩面而泣。哪种“人比黄花瘦”的清新碗约的细微心境显露的无比细致;“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的壮烈、豪迈诗句更显的豪气干雲。

寻寻觅觅,千古才女在失意中找回遗落的词句

词人一生写的词序中,前部分描写待阁闺中与婚后生活,写的多于自然风光和离别相思之苦;后部分抒发伤感中的情怀与惦念中的孤独生活哀愁和迷茫。她的诗意中不像有大江大河的咆哮与冲击的惊天动地之声,而是更来的细、柔、绵、轻、细腻,悠久亘长;在《一剪梅》中“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一个轻字和独字表现的非常小心翼翼,这种轻解罗裳,手提裙角,慢慢地独自踏入兰舟中的落船无声之感,因为是船在水中也不可能是大起大落,描画的是神韵独到。作者在她词中多次提到“黄花”,在《声声慢》中满地黄花堆积,用年轻人眼光,哪不就是一堆被风吹落的黄花而已;用老年人眼光看就会把自己比成昨日黄花,已无一是处,只待被残风吹落而已!古人写诗填词更讲究押平仄之韵,女词人在音准韵律协调配合上来的更显完美无缺。

寻寻觅觅,千古才女在失意中找回遗落的词句

女词人的一生就这样在平淡、无奇中流走了,历史留给了我们一大堆的好奇、无奈,她使人发奋探索无尽的迷思!品鉴历史,以明心镜,读完女词人的一生,心情久久难以平静,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