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史談:從殖民地到聯邦主義,美洲殖民如何脫離英帝國的主權?

序言:當英帝國在17世紀殖民擴張到了大西洋彼岸時,新的問題就出現了。即使同英國最偏僻的郡相比,美洲的各個社區也有著更加難以預見和更為多樣化的利益。顯然,明智的辦法是,這些社區的治理應與英國其餘地區的治理協調一致,然而,美洲社區的遙遠和交通的落後,使英帝國難以進行甚至無法進行控制。

美國史談:從殖民地到聯邦主義,美洲殖民如何脫離英帝國的主權?

歐洲國家在北美的殖民範圍

即使是英國最精明、最靈活和最具遠見的行政官員,如果他們不瞭解美洲殖民地的狀況,或者他們所得到的充其量也只是幾個月前的過時信息,那麼,他們也就不能使自己的計劃適合殖民地的情況。在使治理權力和責任擴散到各個殖民地中心的諸因素中,最為重要的是缺乏通訊聯繫。

18世紀中期以後,通訊聯繫開始有所改善,但已為時太晚。一種正在發生作用的聯邦主義已經發展了起來,一種美國式的政治制度,新的合眾國的希望與苦難,已經在殖民地的生活的條件下緩慢地發展起來。

美國史談:從殖民地到聯邦主義,美洲殖民如何脫離英帝國的主權?

英帝國的殖民地範圍

英帝國與北美洲殖民地的政治權力是如何發展起來的?

英國和北美洲殖民地之間的非經常性的通訊聯繫為解答這一問題提供了線索。直到1755年,北美殖民地與英國之間還沒有定期的郵政業務。英國上議院貿易和殖民地委員會(1696年以後稱商業部)的要員雖然負有管理殖民地事務、指導殖民地總督和保持殖民地同帝國聯繫的責任,但也不得不依賴友好的商船偶然提供的幫助。

那些沿海航行的小船可以到達、而遠洋輪船很少能夠到達的殖民地,同"本國"缺少有效的直接聯繫。例如,北卡羅來納總督通常通過弗吉尼亞得到他的信件,而弗吉尼亞又經常是通過紐約得到它的信件的。又如,1745年,倫敦的商業部給約翰遜總督寫了封信,抱怨說已經三年沒有收到他的信了。一年以後,約翰遜從北卡羅來納回信說,他剛剛收到商業部的這封信。

美國史談:從殖民地到聯邦主義,美洲殖民如何脫離英帝國的主權?

英國殖民者示意圖

由於缺乏一個優良的海港,北卡羅來納比任何其他殖民地都更顯得與世隔絕,但是,即使是同最好的港口間的聯繫,也是緩慢而拖拉的。比如,在整個冬季,美國馬薩諸塞州的波士頓一般是無法與外界接觸的。一個勤勉的馬薩諸塞總督在秋末寫的信,通常要到來年4月或5月才能送到倫敦的商業部。這種信息耽擱意味著,應當在議會休會前向它提供最新消息的殖民地委員會,實際上提供的至少是一年以前的情況。

英國的戰爭風險阻礙了英國與殖民地之間的通信聯繫

從1689年直到頒佈印花稅條例的那一年,其中幾乎有一半時間,英國至少同一個歐洲國家處於戰爭狀態。即使一切都很順利,郵件最後到達了英國港口,耽擱也並沒有就此結束。有時,寄給殖民地委員會的文件包裹在海關一放就是一年甚至更長的時間也沒有投遞。

美國史談:從殖民地到聯邦主義,美洲殖民如何脫離英帝國的主權?

英帝國通信船隻

為了避免這種通信耽擱,信件經常通過私人來輾轉傳遞,但是結果秘密通知早在送到前就已成了公開消息。由於殖民地委員會的信件一般並不能順利地郵遞,它就把信件壓下來,試圖節省郵資,而把成捆信件通過非正式渠道進行傳送。直到1755年才有了每月定期來往港口的郵船。

到了18世紀中期,倫敦再想加緊對殖民地政府的控制,已經為時太晚了。距離遙遠,交通不便,和多種多樣的、緊迫的地方問題,使北美洲至少有了十三個政府中心。這種權力的分散並非出自任何人的計劃,並非運用一種理論的結果,也並不體現任何已知憲法的"原則"。

從英國建立了最早的永久性殖民地起到北美革命爆發的一個半世紀中,它是斷斷續續地逐步發展起來的。因此,大英帝國的政治機器就是不乾淨利落;誰也沒有作過有意識的努力,一種正在起作用的聯邦主義就在北美髮展起來了。

美國史談:從殖民地到聯邦主義,美洲殖民如何脫離英帝國的主權?

英國殖民者

英帝國政府的管理不當致使北美聯邦主義產生萌芽

在18世紀關鍵性的最初幾十年中,殖民地委員會應當負責治理殖民地,但是南方部國務大臣卻掌握了在殖民地恩賜官職和任命殖民地總督的權力。這些官員有時就是殖民地委員會的敵人,他們將自己的精力用於陰謀反對殖民地委員會。

於是,由於英國國內政治的迫切需要,使大臣們把總督的職位用來獎勵那些既無管理能力又無興趣管理的追隨者。這些名義上的殖民地總督官員經常只管領取這種掛名職務的薪水,而將自己的權力交給了代理人。所有這些都促成了英國政策的模糊和搖擺,同時也為北美方面興起有效的政府中心開闢了道路。當英國總督的權力在18世紀變得越來越微弱的時候,殖民地的議會就填補了這一真空。

美國史談:從殖民地到聯邦主義,美洲殖民如何脫離英帝國的主權?

英國殖民者到達北美殖民地

除了其他方面的權力以外,這些殖民地議會還具有徵稅權從而也有了扣留薪水權。它們逐漸取得了支配地位。倫敦委派的總督,雖然可以誇誇其談,但日益失去了他們的實際作用。與此同時,在十三個殖民地中,每個殖民地都有一批人在他們自己的立法機關中獲得經驗,併為能在自己的立法機關中開會而躊躇滿志。在新英格蘭以及新英格蘭人的制度得到支持的任何地方,市鎮會議進一步擴大了自治的機會。這樣,北美的聯邦主義就從殖民地經歷中發展了起來。

到1760年已經出現了一個複合的帝國,這是"一個經驗主義的帝國,一個機會主義的帝國,這是一個英國人並不理解的帝國"。實際上,早在1787年聯邦憲法通過前的幾十年,實際上就實行了後來成為美國聯邦制的權力分散的做法。

這一複合帝國的主要特徵非常簡單。一箇中央權力機構("國王")控制外交事務,管理陸軍和海軍,宣戰和締和,管理郵局,負責美洲印第安人事務,控制殖民地內的土地和邊遠地區的土地。倫敦的議會並不為純屬殖民地內部事務進行立法,而主要是控制它們的貿易和航海,或者只就明顯涉及整個帝國的事務進行立法,諸如歸化或發行貨幣等。


美國史談:從殖民地到聯邦主義,美洲殖民如何脫離英帝國的主權?

英國等西方國家的殖民運動與貿易

在貿易和財富問題上的重商主義思想,是以建立一個自給自足的帝國為目標的。這種思想有時也打擾殖民地的內部經濟,但是,此種情況甚為少見。每一個殖民地的大部分法律都是自己制訂的。一個弗吉尼亞或馬薩諸塞的居民會發現,支配他的日常生活的法律主要是他自己所在的殖民地議會制定的,雖然在這背後確也隱藏著英國政府拒絕承認或殖民地向英國樞密院提出上訴的極端可能性。當然,這些法律的基礎是英國的普通法。

但是,甚至對於這種法律,殖民地人民也作了明確的修改。隨著日益不聽倫敦指揮的法官將普通法用於當地,普通法也就不斷被修改,以適合地方上的需要和偏見。在19世紀和20世紀,美國聯邦政府大體上也還是這麼做的,幾乎很少有什麼變化。

美國史談:從殖民地到聯邦主義,美洲殖民如何脫離英帝國的主權?

美國獨立戰爭示意圖

英帝國強調對北美殖民地的"主權"

早在大英帝國的這些實際做法逐步形成之前,現代國家的理論基礎就已經在西歐積累起來了,至少從十五世紀以來就是這樣。但是,英帝國的這些做法在發展的過程中很少顧及現代的學說。例如,一種新的"主權"理論認為,對於真正的國家概念來說,最為根本的是單一的最高權力,只有它才有立法權。封建主義的盛行,是以各種有關權力分割、權力分配和權力互惠的理論作為基礎的,但是現代國家——例如英國或法國——所以能夠出現,僅僅是因為人民接受了這樣的思想,即每一個國家都有著一種單一的和不可分割的"主權"。

何為"主權"?1576年,法國的讓·博丹對"主權"的概念作了經典性的闡述,他說,每個國家都具有一種無比的"崇高和永久的權力",這種權力不受限制,也無法加以限制。後來在1651年,英國的霍布斯在他所寫的《利維坦》一書中也堅持主權是不可分割的。1690年,約翰·洛克的《政府論》主要探索的依然是不可分割的"主權",認為主權存在於人民本身,存在於創造了政府的人們。

美國史談:從殖民地到聯邦主義,美洲殖民如何脫離英帝國的主權?

約翰·洛克

於是,隨著現代國家在歐洲的發展,主張政府的權力不可分割的觀點變得越來越廣泛了。從17世紀初起,當北美的經驗正在創造出一種起作用的聯邦制安排時,歐洲的思想家卻忙於斷言:這樣一種安排是不可思議的,同現代國家的存在是背道而馳的。

英帝國對此難以理解,這並不奇怪。肯定和英國政府最新發展的思想本身,似乎否定了北美的經驗。殖民地的生活產生了一種正在起作用的聯邦主義,而歐洲的生活和思想則產生了一種武斷的叫做"主權"的絕對的東西。英國作家薩繆爾·約翰遜在《徵稅並非暴政》一書中聲稱,"主權沒有等級"。

美國史談:從殖民地到聯邦主義,美洲殖民如何脫離英帝國的主權?

英國作家薩繆爾·約翰遜

與此同時,英國人的實用主義也同樣興旺繁榮。許多英國人認為,那些邊遠地區的美洲人民要麼"絕對從屬",要麼"絕對獨立",再沒有什麼其他合理的辦法可供選擇。這種僵化的理論早就使他們在愛爾蘭陷入了困境,這時又使他們在北美遇到了麻煩。他們說,假如議會真能為殖民地立法,那麼議會的權力也就一定是無限的。

北美的經驗已經遠遠超出了英帝國的理論。殖民地的立法機構控制著相隔萬里的、倫敦無力干預的地方和內部事務,卻願意將那些要有英國海軍作後盾的有關帝國的政策、貿易,以及航海等主要問題留給倫敦去處理。北美人已發明了一種權宜之計,只要偶爾對帝國變化的需要適應一下,就有可能繼續無限期地發揮作用。當18世紀60年代英國政府力圖加強對北美殖民地的控制時,倫敦就是無視現實。

美國史談:從殖民地到聯邦主義,美洲殖民如何脫離英帝國的主權?

美國獨立戰爭示意圖

隨著英帝國與北美殖民地衝突的尖銳化,很多英國作家更加固執地一味頌揚他們那些美好的固定不變的性質、觀念和標準,試圖消除這種北美的神秘。英國人的合唱變成了一個宗教儀式。有位英國人在1769年寫道:

北美殖民地要麼承認英國具有完全的立法權力,要麼把自己建成獨立的國家;我所說的是完全的立法權力,因為如果在它們的服從中還保留有任何它們可以從法律上要求加以維護的東西,它們本身就必然具有一種高於殖民地母國的權力,因為母國對立法機構的服從是無限的。

1773年,擔任英屬馬薩諸塞的總督托馬斯·哈欽森堅持說:"在同一個國家中不可能有兩個獨立的立法機構。"英國人用這些忠誠的措辭,來斷定早就存在的東西是不可能存在的。

幾乎直到北美殖民地獨立的那一年,英國人還在提出北美人正在用事實加以反對的理論。英國人一再強調對北美殖民地的"主權理論",這種主權完美無缺,永存不朽,獨一無二,不可分割,不可分散,必須得到一致的支持。

美國史談:從殖民地到聯邦主義,美洲殖民如何脫離英帝國的主權?

美國獨立戰爭示意圖

英國人在北美的對手不是以理論而是以事實來答覆,不是以邏輯而是以經驗來答覆。過分陶醉於自己的邏輯的英國人,忘記了北美殖民地是一個正在成長的共同體,現在包括一個他們正在談論的廣大的新世界。英國政體曾經證明它足以適應這種擴張的需要,但是英國政治家和政治理論家現在卻並不認為如此了。

當時擔任殖民地郵政總局副局長的本傑明·富蘭克林是個忠誠的英國人和有經驗的北美殖民地居民。當他在1766年2月3日—13日於倫敦下院作證時,上述差別就顯得引人注目了。前一年通過的印花稅條例已引起了一場風暴,英國議會正在辯論是否應予廢除。並詳細詢問了剛從賓夕法尼亞到達不久的富蘭克林有關北美人的觀點。

美國史談:從殖民地到聯邦主義,美洲殖民如何脫離英帝國的主權?

美國開國元勳本傑明富蘭克林

在法律理論和帝國學說的問題上,富蘭克林並不清楚,甚至是混亂的;在純粹的墨守法規的世界裡,他顯得很笨拙和侷促不安。但是在事實的世界裡,他是沒有匹敵的。他解釋了北美殖民地如何忠誠地承受了大英帝國戰爭的沉重負擔。他認為,強迫殖民地居民交付印花稅是不可能的。富蘭克林的這種理論上的薄弱和事實上的有力,集中體現了這個新國家的特點。

在富蘭克林向下院說明了印花稅條例的代價巨大的結果以及這個條例不能執行的原因以後不到三週(3月4日),下院就通過了取消印花稅條例的決定。在這一決定正式成為法律的當天(3月18日),議會不顧一切地通過了一份體現絕對主權理論的新的"公告令",用以給自己壯膽。公告令宣佈,議會"在任何情況下"都可以為殖民地居民制定法律。富蘭克林宣稱自己"非常厭惡"諸如"我們的主權"這樣的措辭,那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美國史談:從殖民地到聯邦主義,美洲殖民如何脫離英帝國的主權?

《常識》的坐作者托馬斯·潘恩

北美殖民地推翻英帝國主權論,逐漸脫離英帝國主權

北美殖民地居民以各種可以想象得到的形式,以演說、小冊子、雜誌、書籍和宣言,提出了各種各樣的區別——不同立法的區別,不同司法權的區別,不同稅收的區別,國土、島嶼和領土的區別。

但是,北美立場的巨大力量並不在於理論。在1776年發表了常識這本小冊子的托馬斯·潘恩是在兩年前才到達北美的。他的這本小冊子為獨立事業進行了雖然粗糙但卻有力的辯論,不過,它也幾乎沒有提出一種深刻或持久的政府理論。

熱衷於宣傳北美革命事業的潘恩,推翻了英國託利黨所提出的"主權"絕對理論,而宣佈了他自己的與這種論據並無多大關係的絕對理論。1776年,對美國革命事業理解更深刻的約翰·亞當斯在他的《關於政體的思考》中為潘恩的簡單化和絕對化提供了一種對治的辦法。在該書中,他主張成立"混合"政府,特別主張建立兩院制的立法機構,以逐漸脫離英帝國主權為目的。

美國史談:從殖民地到聯邦主義,美洲殖民如何脫離英帝國的主權?

美國開國元勳之一:約翰·亞當斯

自此,北美新世界出現了一系列捍衛這個正在起作用的複合帝國的理論,1775年,約翰·亞當斯在他的《諾萬格勒斯》文件中表現出他博學善辯。他說,英國主權論據的核心是,"議會對所有殖民地具有唯一最高的、無上的、絕對的和不受限制的立法權力"。但是,亞當斯駁斥說,議會對於殖民地的唯一正當權力是管理它們的貿易,並且這種權力的根據決不是任何普通法原則,而僅僅是殖民地的同意,這種同意又是基於英國明顯的需要,已經完全不適合北美殖民地的現實情況了

在上層英國人中,敢於面對這種不受歡迎的事實的全部複雜性的,為數極少。贊同埃德蒙·伯克關於歷史力量的見解,關於不可能用"主權"的邏輯來消除自由的經驗的見解的,為數極少。伯克警告說:"假如那種主權和他們的自由不能調和,他們會選取什麼呢?他們肯定會爭取自由,沒有人會被人說服去當奴隸的。"顯然,伯克的警告是正確的。

美國史談:從殖民地到聯邦主義,美洲殖民如何脫離英帝國的主權?

傑菲遜,亞當斯和富蘭克林在起草《獨立宣言》

結束語

綜上所述,北美殖民地居民和英國人意見分歧,根本談不到一塊,因為英國人是教條主義的,他們求助於脫離現實的抽象原則,使北美"革命者"從此蒙上惡名;而北美人則求助於歷史和經驗。

北美聯邦主義的產生必然要受它自己的環境的支配,受到北美特有政體的本質的支配,而不是受到英國抽象概念的支配。無論北美人在政治理論上多麼薄弱,但他們早就證明了在將社群聯合成各種各樣的新的組合方面,有著豐富多彩的計劃。

美國史談:從殖民地到聯邦主義,美洲殖民如何脫離英帝國的主權?

起草《獨立宣言》現場

從1643年建立的新英格蘭同盟,到1754年本傑明·富蘭克林的"奧爾巴尼方案"、1774年的第一屆大陸會議、1781年的邦聯條例,最後再到1787年的美國聯邦憲法,美國人在用新奇的方式制定不同的聯邦主義政體,這些經歷都顯示了北美殖民居民一種無窮無盡的機智。分散的人口、廣袤多樣的北美大陸、距離"母國"英國的遙遠,所有這一切都培育了一種北美聯邦的實驗主義。這種與殖民地俱生的實驗精神將隨著美國國家的成長而發揚光大。


參考文獻:

《英國史》

《美國史》

約翰·亞當斯《諾萬格勒斯》

約翰·亞當斯《關於政體的思考》

約翰·洛克《政府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