阖卷寻旧梦,江村蚕事忙

疫情期间呆在家里,闲得无聊整天就看电影电视,各种类型的,乱七八糟,到后来实在看不下去了,就在家里乱翻,翻箱倒柜,就跟小偷进了家一样。别说,这一翻还真有些收获,让一些已经被遗忘的东西重现天日,也勾起了那些早已褪色的记忆,比如费孝通先生的这本名著《江村经济》。

阖卷寻旧梦,江村蚕事忙

十几年前,我跨专业考研,报考社会学专业,除了啃指定的考试教材外,为了更多的了解社会学这门学科,我一有空就往北京建国门内大街的中国社会科学院书店跑,囊中羞涩,那些正版名作买不起,就在书店里泡着,没少挨店员的白眼,后来终于狠了狠心,借钱买了几本书,其中就有《江村经济》,一本关于开弦弓村调查的社会学经典。

事情起于一件令人悲伤的青春往事。

1935年冬,年轻的清华大学研究生费孝通携新婚妻子前往广西大瑶山,进行关于少数民族的人类学实地调查,不想误入当地山民设下的捕捉野兽的陷阱。妻子连夜下山去找救援,结果掉下山崖而亡,费孝通也身受重伤。意想不到的凄惨变故给新婚不久的费孝通带来了沉重打击,他无法接受爱人离去的事实,一度情绪消沉。第二年,按照原先计划,导师吴文藻(注:著名社会学家,冰心丈夫)安排费孝通远赴英伦学习。在准备出国的这段时间内,听从姐姐费达生的建议,费孝通回到家乡江苏吴江县开弦弓村参观现代制丝工业,《江村经济》这本被公认为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奠基之作就是根据在此期间的访问调查而写成的。

在序言中,费孝通先生动情地写到:

请允许我以此书来纪念我的妻子。她的庄严牺牲使我别无选择地永远跟随着她。

阖卷寻旧梦,江村蚕事忙

《江村经济》是关于一本关于中国农村生产、消费、交易和分配体系的学术调查。在一个多月的时间内,在姐姐费达生的联系下,在开弦弓村村民尤其是村长的全力配合下,费孝通走遍了开弦弓的角角落落,展开了详细的访问。开弦弓,位于长江下游的太湖东南地区,传统上这里的农民以种植水稻为主,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新工业的引进,这里的农民加入到生蚕制丝的工业生产中,深受传统文化影响的村庄在现代工业的冲击下,人们的观念也发生着或大或小的变化。家庭关系上,作者从家庭的生育、儿童教育到家庭成员的分工,从婚姻对家庭关系的冲击到婆媳关系的变化,再到男女性别观察农村重儿轻女的传统观念,考察了家庭这一社群最基本的单元在变社会迁和传统文化的双重影响下方方面面的展现。

财产和继承上,作者着重考察了农村所有权关系的变动和生活、生产资料的分配问题,进而详细剖析了传统农村的分家、继嗣、赡养和继承权问题,可以看出,人们的观念是不可能独立于社会的变迁而不移的,移风易俗可能是中国农村最现实的改变,农民也许是最能适应社会的变化的,因为他们是最务实的一个群体。

在经济生活方面,作者从消费入手,考察了传统文化对农民消费的控制,可以看到,农民的一切活动如:住房、衣着和礼仪等都有固定的轨迹,受到方方面面的影响。

重点来了,在一个受现代工业影响的东部先发展地区,太湖岸边的开弦弓以及周围的村庄的农民的职业活动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基本职业到专门职业的发展,这一地区已经有了现代工业的印记,人们的方方面面也将受此影响。从水稻种植业到精丝制造业,由此引出土地的占有问题、交易和资金的分配问题,作者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观点:这一地区农民的生活收入中副业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多。随着收入的增加,农民的观念也发生了变化,但也有了新的烦恼。这是现代工业影响的结果,在社会变迁的大背景下,太湖边上的这个村子所受到的影响是当时整个中国处在巨大变化的缩影。

在去英国的轮船上,费孝通用两个星期写成了这个一开始名为《开弦弓,一个中国农村的经济生活》的学术调查报告。在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学习期间,在著名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的建议下,改名为《江村经济》正式出版。这是“人类学实地调查和理论工作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是国际人类学的经典之作。

费孝通先生后来的经历广为人知,他除了是著名学者,还是国家领导人,但无论是哪种身份,实地调查是他一辈子的爱好和风格。他曾多次到开弦弓调查,写成《行行重行行》等著作,提出了著名的“苏南模式”。他还根据温州民营经济的发展做了多次实地调查,提出“温州模式”,为民营经济的发展做了系统的理论总结做出了巨大贡献。今天,无论是以苏锡常为代表的苏南模式还是以温州为代表的温州模式,经济建设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先生泉下有知,当不胜欣慰。

阖卷寻旧梦,江村蚕事忙

费孝通先生有个著名的说法:为百姓谋稻粱。从他一生中我们看出,无论是在顺境还是逆境中,这一志向他终生不改。为了纪念费孝通先生的江村之行,江苏吴江县建立了费孝通江村纪念馆。由此引起一个思考:学问的目的究竟是什么?今天我们各种学习,所为者何,是为自己还是百姓谋稻粱?

阖卷寻旧梦,江村蚕事忙

费孝通江村纪念馆

阖卷寻旧梦,江村蚕事忙

疫情发展至今,已经一月有余,为了不给国家添麻烦,全国人民都在家里闭关。这次疫情也引起了我们的思考:在如此重大危机面前,科学知识是多么的重要!正是由于以钟南山、李兰娟院士为首的科学家准确判断、合理建议,才避免了疫情的肆意蔓延,也才有了国家层面的果断决策,我们才得以看到情况的逐步好转。知识就是力量,诚如斯言!

期盼疫情快点过去!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