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飞庙:曾经的汉恒侯的安息地,如今成为避暑的好地方

俗说:“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春雨的来临,宣告了一年的开始。雨,坠落到地面,浸润进土壤,为萌发的嫩芽带来清泉,也松动了土壤,最终融入江河。早春时节,码头的江水显得那么平静,没有一丝波澜,看不见湍流。江边的石块,布满碧绿的青苔,浸泡在水里,随意舞姿。

张飞庙:曾经的汉恒侯的安息地,如今成为避暑的好地方

在长江边的码头上,流传着一个传说:“头在云阳,脚踏高阳,身在阆中,手指鹿阳。”是指五马分尸的张飞。因人陷害,头颅掉入长江,偶然间,被行船的水手打捞上岸,因知晓其骁勇善战、忠肝义胆、热情待人的气节,被人崇拜。于是,在云阳码头建造庙宇,命名为张飞庙,庙墙上刻着“江上清风”四个大字。庙前广场上张飞画像手持长枪,置于胸前,胡须布满脸颊和下颚,魁梧的身材,套着黑色的盔甲,从码头上看去,显得威风凛凛。忽然,我想起西楚霸王——项羽,不仅外形相像,性格也相似。随后,我听见了空气中传来,咚、咚、咚的声响,转头一看,声音源于庙里的钟。一个人,手握着悬空的木棒,敲击钟,路人说是用钟声纪念张飞。我朝码头的江水望去,竟发现水面出现阵阵波纹。

张飞庙:曾经的汉恒侯的安息地,如今成为避暑的好地方

张飞庙地形地貌比较奇特,它是靠着山座头面向长江,山水园林与庙祠建筑浑然一体,相互衬托。张飞庙外有黄桷树做成梯道让山间的建筑与长江岸上的码头相连。石桥在山间架起像一条长虹一样挂上天上,桥下有一条小溪从山里流出。、在小溪的旁边有一座茅屋,让人想到在三顾茅庐中孔明先生的茅庐,张飞为了让孔明先生起床见刘备,就放了一把火把孔明先生的茅庐给烧了,在这里修建这个茅庐应该有一种纪念的意味了,吗,整张飞庙的外部环境显得十分清幽,像是了陶潜所向往的桃花源。让人感到奇怪的是,这里的环境与这位三国猛将_的性格截然相反。在张飞庙的内部由结义楼、书画廊、正殿、助风阁、望云轩、杜鹃亭、听涛亭等古建筑构成,布局比较严谨,静靠在山体上,依次错落在山间上建筑雄浑大气,和张飞的性格相同,同时与山间的园林向映衬,有着让人曲径通幽处的遐想。因此张飞庙有着“巴蜀胜景”美称。

张飞庙:曾经的汉恒侯的安息地,如今成为避暑的好地方

对于张飞庙里有书画廊大家感到好奇,因为大家从小看《三国演义》的缘故,认为张飞只是一位勇猛的战将,但事实上并非如此,据《三国志集解》记载,张飞不仅会写诗,还会画画。也是一位不错的书法家。据说在三国时的宕渠县,有一个八蒙山,山下有一石,石上题有:“汉将张飞率精卒万人大破贼首张郃,立马勒石。”两行隶书大字。这段题字说的就是那次张飞以少胜多,把名将张郃打得大败而逃的事情。据说当时张飞非常高兴,得意之际,便以石代纸写下了这段文字。今陕西岐山县博物馆就收藏有一幅张飞“立马铭”手书碑石原拓,字体、大小均与史载吻合。碑刻共22个文字,用笔丰满遒劲,气势刚健凝重,充分显示了他的个性和风格,不失为一篇难得的书法作品。

张飞庙:曾经的汉恒侯的安息地,如今成为避暑的好地方

而现在的张飞庙已经不再原址,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因为三峡工程的建设,原来的张飞庙作为库区唯一一个远距离整体搬迁的文物单位,在2002年10月开始闭馆拆迁。逆着长江行走了30多公里,从云阳老县城对岸的飞凤山搬迁至盘石镇龙安村。2003年7月19日“搬旧如旧”的新张飞庙正式开馆。“张飞”的搬迁经费及规格都堪称三峡库区最大的“移民”。

张飞庙:曾经的汉恒侯的安息地,如今成为避暑的好地方

我站在磐石城上,看着城下的云阳县城,看着码头伫立的张飞,在这块小地,经历风雨,沧桑突变。码头的河滩下深埋着烈士遗骨,面对滚滚长江,我忽然听到了纤夫的号子声及历史的回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