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已十岁,我和亲家母还没有见过面”,儿媳:不见也好,清净


“孙子已十岁,我和亲家母还没有见过面”,儿媳:不见也好,清净


婆婆:孙子已十岁,我和亲家母还没有真正见过面

冬至这天,许曼去婆婆家吃晚饭,然后拍了视频发给远方的父母,又和父母视频了一会儿。

许曼放下手机后,婆婆突然对公公说:“老伴,孙子都十岁了,我们和亲家还没有真正见过面!啥时咱俩到内蒙走一趟,和亲家见见面吧?!”

公公“嗯嗯”地应着,杨晓东也随声附和:“妈,我不能再同意您的想法了!”

许曼却不置可否地笑笑。

没错,许曼和杨晓东结婚十二年了,儿子也已经十岁,但是双方父母还没有见过面。

许曼出生在内蒙,长得却娇小清秀,家里是老大,还有弟弟和妹妹。许曼学习好,也爱学习,虽然所处的生活环境不富裕,但是父母在当地尚算知识分子,没有忽视过对许曼的教育。而许曼高考时被广东的一所高校录取了,大学毕业后又在广东找到了工作,于是就定居广东。

后来,许曼经同事介绍,认识了杨晓东。


“孙子已十岁,我和亲家母还没有见过面”,儿媳:不见也好,清净


杨晓东是本地人,普普通通的打工仔,家境一般,但为人实在,也很喜欢许曼。

于是,杨晓东和许曼恋爱一年多后,俩人努力攒了一笔钱,借旅游的机会回了一趟内蒙,婚事就订下来了。

婚礼是在杨晓东家举办的,结婚前也没人对许曼说过提亲、彩礼、或者邀请她父母过来之类的话。

许曼在本地没有亲戚,于是,结婚前两天,杨晓东在本地最豪华的酒店订了房,许曼就从酒店出嫁了。

许曼和杨晓东结婚后,生了一个儿子,公公婆婆身体也不太好,杨晓东又失业了好几年,经济比较拮据,而许曼父母的经济也很一般,许曼的弟妹们还没有成年。于是,俩亲家一直没有见过面。

结婚十年,许曼自己一个人带儿子回过娘家一次,后来这几年都是靠手机和视频与父母联系。

许曼说:“距离真的太远了。刚结婚那会儿,交通还没有现在这么发达,手头也很拮据

。现在我们经济好一些了,但是双方父母的健康也不太好了,来回太折腾了,我父母和我公婆还真的是没有真正见过面。但我公婆逢年过节会给我父母打个电话,也叮嘱我寄些礼物给我父母,所以,我想,他们见不见也没啥了,就是见了语言不通也没什么话可说,不见面也一样过日子。”


“孙子已十岁,我和亲家母还没有见过面”,儿媳:不见也好,清净


说多了都是事,不说话又尴尬。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许曼这种婚姻状况,巧儿就耳闻目睹过不少。

有的亲家,由于地理位置、语言以及各种原因,除了在儿女订婚、结婚时见过面,但儿女婚后,基本没再见过面,估计一辈子都不会再见面吧。

有的亲家,即使地理位置相距不远,甚至同一座城市,也基本没有什么来往。

林瑛的父母和公公婆婆就住在同一座城市,结婚的时候,俩亲家倒是见过面,婚后第二年的春节,林瑛想着自己和丈夫都是独生子女,如果回婆家过年,父母的年会过得很冷清。于是,年三十晚,林瑛自掏腰包,请双方父母在一起吃了一顿年夜饭,但俩亲家在饭桌上交流不多,后来婆婆也不开心,说在酒店吃年夜饭,既贵又不好吃,还不如在家吃好。林瑛听了就比较生气,后来也不组织年夜饭了,和丈夫约定轮流带孩子各回各的父母家过年。

为此,林瑛说:“我父母和公婆都不是那种会来事的人,说多了都是事,不说话又尴尬,不见不来往也罢。”


“孙子已十岁,我和亲家母还没有见过面”,儿媳:不见也好,清净


有的读者看到这里,也许会批评林瑛的婚恋观,认为林瑛包括俩亲家都没有什么人情味,脱离社会主流的婚恋和人情观。

在许曼和杨晓东的婚姻里,俩亲家没有真正见过面,是经济和地理位置导致无可奈何的距离感,而在林瑛的婚姻里,这种无可奈何就不存在了。

但是,巧儿以为,所谓的社会主流婚恋和人情味,是把这些当成可利用的人脉积累起来,在有社交需求和落难时总是有人在么?不,真正的潜台词不过是担心在自身年老体弱时有可能索取不到儿媳或者女婿的时间和物质价值罢了。


“孙子已十岁,我和亲家母还没有见过面”,儿媳:不见也好,清净


巧儿后记:

儿女们结婚后,双方父母如何相处确实也是一门学问。

儿女们的婚姻,不管是哪一方父母管太多,最后都没有什么好结果。

能够经常来往的亲家,在外人看来当然很有人情味,但是人情和人心是最容易攀比的,尤其三观不合的亲家,来往多了,说多了都是事,不说话又尴尬。

亲家基本没有什么来往,在外人看来没有人情味,但对不少儿女们看来,这是一种互利互惠的婚姻生活方式,双方不仅能节省大量时间、精力、财力浪费在人际关系的维持上,也能避免双方和人际关系干涉夫妻俩的家庭生活。

所以,巧儿认为,只要小俩口有能力把自己的日子过好,并做好自己的纽带作用,那么亲家少走动、基本没有来往也没啥大不了的问题。

你赞同巧儿的看法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