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懂書法還是廈門大學的“學”真的少了一筆?

千千千里馬


廈門大學,門頭題字為草書、又不是楷書寫法,怎麼可以做到畢恭畢敬的筆畫完整呢?

如果那樣,草書就不復存在了吧?照此說法,"廈"字裡面的"夏"也缺胳膊少腿呢!

事實上草書難倒門外漢,也有情可原。但是,出自筆墨書寫大家或者文人雅士之手的錯別字,就不應該了。

若不按相約成俗的套路規矩約束自己,而由著自己狂傲不羈的性子,隨意發揮,又有誰欣賞得了那樣的"大作"呢?

如果可以難倒彼此之間的文人墨客,對於普通百姓而言,與拒人千里之外又有什麼區別呢?

公共場所,大雅之堂的文字,是給別人看的,需要考慮絕大多數人的方便與否!

高深莫測就有故弄玄虛的質疑了。當然對於諸如草書"學"字,是否少了筆畫的問題予以談討,大有裨益。

起碼是提高人們理解識別祖國語言文字,博大精深水平的一種有效途徑,何樂而不為呢?
(網絡圖片)


莫忘初心242650426


廈門大學的校名是魯迅的墨跡,並不是由魯迅親筆題寫的,而且從魯迅的手稿中挑選集字而成。

那麼廈門大學校名為什麼用魯迅的字呢?當然跟魯迅是中國現代文化領域的一面旗幟有關,而且新中國成立後“魯迅”兩字可是響噹噹的政治符號,所以用魯迅的字作校名是非常光榮正確的事。但是校名用名人的字總有淵源吧,不能生拉硬扯。所以魯迅跟廈門大學是有關係的,就是魯迅曾經在廈門大學任教過!雖然只是短短的四個月,但卻是魯迅生命中的重要時刻,在鼓浪嶼的優美景色中確立了和許廣平的關係。因為以上的這些原因,廈大校名用魯迅的字無可厚非。

但是現在讓人質疑的是魯迅題寫的校名中四個字有兩個不規範字,“門”和“學”。當然不是大文豪魯迅寫錯了,而且魯迅這四個字都是草書,草書為了書寫的迅疾對很多字簡化得很厲害,甚至難以辨認。但是要知道,毛主席的草書大開大合,率性灑脫,但是為幾所著名大學題寫的校名,卻是中規中矩,非常規範。

近年來,對漢字的規範性要求越來越高,而魯迅寫的“廈門大學”四個字也越來越被人所詬病。這當然不是魯迅的錯,廈門大學作為文化陣地的塔尖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所以我們現在到廈大去,校門上的校名已經換成廈大創建者陳嘉庚的字了,而且,十分規範!







愁容大騎士


對於這個問題,我發表一點個人看法,不當之處請大家指出!

提到廈門大學,我想很多人是心嚮往之的,他是國內排名前十的大學,被譽為“最美麗的大學”,由於特殊的地理位置,廈門大學是真正的“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然後就是這樣一所國內知名的大學,很多人卻在質疑他的校名,這當然不是質疑廈門大學這幾個字有什麼不妥,而是質疑其中“學”字的寫法,很多人更是直言寫錯了,那麼這個字真的是寫錯了的嗎?


其實這幾個是魯迅先生寫的,這並不是說魯迅先生為廈門大學題寫的校名,而是從魯迅先生的書法當中摘取的這幾個字,組成了廈門大學的校名。
魯迅先生在廈門大學曾經有過短短四個月的執教經歷,然後廈門大學卻為他設立了紀念館,也保留了當時魯迅的臥室。

那麼,這個“學”字是不是魯迅寫錯了呢?因為魯迅喜歡造字,也喜歡寫通假字,那麼這個字是不是也是這種情況呢?

實則不然,因為這個“學”字採用的是草書的表現方法,而且是懷素的草書,大家知道,在草書裡,多一筆少一筆實在是很正常的事情!


所以說,這個“學”
字並沒有寫錯,而是我們今天用楷書標準的字形來要求這個字,所以覺得寫錯了,這其實是我們的不認識這個草字!

對此,你有什麼看法呢?歡迎大家留言,感謝關注!


筆尖寫字課堂


寫的沒錯,學字草書“子“上面三個點,上面二個點的是草書的“草“子,這個大學的學字上明顯是三個點,只是後面二個點連了起來,不容易分辨。

字是沒寫錯,不過話又說回來了,標語牌是寫給大眾看的,就要照顧到絕大多數觀眾的識別能力。草書可以用在藝術作品中,但面對大眾的標語牌就應該正正規規的寫。前一陣子網上流傳的把“山東博物館”,誤讀成“山東情婦館”就鬧了一陣笑話。



大自然一員


廈門大學這四個字並不是魯迅先生為廈門大學題寫的校名,而是從魯迅先生的書法當中摘取的這幾個字,組成了廈門大學的校名。

魯迅不僅是偉大的文學家和思想家,而且是一位優秀的書法家,由他的思想和文學成就之大,使得人們往往忽略他的書法成就。

郭沫若曾稱其書法“遠逾宋唐,直攀魏晉。”魯迅書法多為行書。綜觀其風格特點,當以顏真卿《爭坐位帖》脫出,上融篆隸、章草意,下摻宋人筆、明清間翰札法,形成了樸質渾厚、外柔內剛、疏朗雅潔、灑脫靈便的藝術風格。大幅書作,注重章法、結體工穩、用筆凝重樸拙,舍細節而重大體,氣緩意闊、氣韻直入魏晉,足見其書法藝術修養之精深。小幅信札、文稿,則信手拈來,心閒手熟,因時變體,草草不工而古法具備,常得天真爛漫之趣,足見其早年書法臨池之功厚。

很多人都在質疑其中“學”字的寫法,各抒己見,那麼這個字真的是寫錯了的嗎?其實非也,只不過是一種草書寫法。魯迅先生曾經在廈門大學有過短暫的執教經歷,加上當時魯迅先生文學成就,影響力。廈門大學也想提高自己的知名度而用了魯迅的字體作為校名。還為他設立了紀念館。

中國的書法藝術,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是世界藝術寶庫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書寫中也存在不少缺筆字,比如古人寫流,缺一點,可誰能說它是錯字?





羽汐影視先鋒


“廈門大學”的“學”字這樣寫,不是錯字,而是“學”的草書寫法。

題主應該知道,中國書法傳統上分為真、草、隸、篆四種字體。真,是指楷書;草,就是前文提到的草書;隸,是指隸書;篆,是指篆書,又分大篆、小篆。

歷史上,這四種書體各有各自興盛的時代,各有各的代表人物,比如,楷書代表,大家耳熟能詳的歐顏柳趙四大家;草書的張旭、懷素;篆書的李斯等。

由於題主問題事關草書,所以我就本人理解的草書創作特點囉嗦一下,當然不一定全面。

筆畫上,草書有“簡”與“省”的特點,所謂“省”,就是一些同質的筆畫可以省略去掉,前文說的“學”,其“冖”與“乛”(“子”的上半部分)就是同質相類似的筆畫,於是就省略掉了。所謂“簡”,就是草書中有些偏旁部首可以簡寫,如:言字旁可以用豎鉤替代,心字底可用三個點或一個橫替代等等。

另外,草書還有線條流暢,神到意連,章法開合有度等特點,在此不作贅述了。

以上是自己的膚淺理解,不喜勿噴。


長天一鶴2017


整體看這四個字屬行草體,草書“學”不少,有這樣寫的!



固感力


  在我們國內,有非常多的著名院校,這些學校大多都有著較長的歷史,在這段歷史當中,學校也經歷著翻天覆地的變化,就比如我們的廈門大學,作為百年名校,廈門大學在芸芸學子的心目中有著不可磨滅的地位,但是有人卻表示作為名校的廈門大學在校名上出現了錯誤,這是怎麼回事呢?

  

  廈門大學校區修建在廈門的海濱處,周圍有著非常多的名勝,列如南普陀寺,以及鼓浪嶼,因此相比起大多數的高校來說,校園環境還是非常不錯的,學生們考到廈門大學來學習,在日常生活中也是一件十分愜意的事情。

  

  而事實上,廈門大學還經歷過多次的改名史,它建造於1921年,它的第一個校名並沒有什麼太過不同,只是用繁體字書寫而已,而在抗戰時期,廈門大學經歷了一次搬遷,而搬遷之後,被題名為“國立廈門大學”。

  

  而最後一次次更新校名是在1956年的時候,由於當時魯迅的名字十分響亮,並且還曾經在廈門大學任教,所以採用的字體就是魯迅所喜歡的書法字體,而魯迅也沒有為廈門大學題字,只不過是可從他色的文學著作當中提取出來的文字而已。

  

  而魯迅當時所使用的字體也並非是簡體,而是草書,所以廈門大學中的學字少一筆也無可厚非。而有網友表示:事實上,過去的很多字體如今的年輕人不太認識這很正常,因為他們看到的只是事物的表面。對此你有什麼看法呢?


長春同城


這種情況還真是因不懂書法造成的誤解。


首先,就事論事來說,“學”字的草書體有這種寫法。


廈門大學校名採用魯迅先生字體集字的方式,向魯迅先生致敬,本身是無可非議的。

我們知道,魯迅先生與廈大的淵源頗深。


1926年8月,魯迅因思想激進、支持學生運動,被北洋政府通緝,被迫南下,赴廈門大學任國文系教授。年底,辭去職務。



雖然時間不長,但在學術和文學創作上卻收穫了較大的成績(據報載):



如今,廈門大學以這種集魯迅書字的形式來題寫校名,也算是向先生致敬了。

魯迅先生所寫的原字,的確不容易找到。但其他書家所寫的“學”的草體,我們可以大體來個“管中窺豹”。

如圖所示:


雖然草體的“學”字,中間禿寶蓋保留的佔絕大多數,但也有部分書家,像張瑞圖、敬世江等,對此做了進一步的簡省,從而把禿寶蓋省去了。


這樣說來,廈門大學集魯迅的字作為題寫的校名,並無什麼不妥——這裡,“學”字的書寫有先例可循,不是故意少寫一筆的。


也就是說,書法中某字的書寫方式,與普通的書寫中該字的寫字方式,是不能劃等號的。書法固然要從字的間架結構出發,但它畢竟是一種藝術,它還要求高於生活,它可以做適當的變形、誇張或簡省。


再次,廈門大學在選擇校名書體的時候,似乎更應該嚴謹慎重些。不要早三暮四、首鼠兩端的。

如果,你決定就選魯迅字體,就針對公眾熱議,發表一個公開聲明,給解釋清楚,消除大家的疑慮就行了;如果不用,那就設計一個既好看好認又有文化內涵的校名題字。


根芥微塵


題主你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我不是專業研究書法的,我的看法僅供參考哦。

我覺得學字是可以這樣寫的。題主看下面的圖片唄。

圖一圖2張瑞圖寫的,圖3圖張即之寫的。圖四是敬世江寫的。

廈門大學的學就和那個張瑞圖寫的有點接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