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李連杰主演的電影《少林寺》創下票房1億的記錄,當時的1億票房可以對等成現在的多少票房?

芘律IzGT6401


提到李連杰,大家都非常熟悉,他被稱為功夫皇帝,在中國電影史上佔據著極其重要的地位,是他把中國的功夫片推到了巔峰時期,他演的黃飛鴻傳到了國外,而很多外國影迷一提到黃飛鴻就想到了李連杰



李連杰因出演《少林寺》這部影片出道,並一舉成名。這部戲也讓他火遍了大江南北。而當時這部戲在熱映的時候,全國上下都掀起了觀影的熱潮。那會兒人們晚上沒事就看電影。據坊間流傳,當時一塊磚可以換一張門票,而為了看電影,有很多農村的公廁都被拆了。可見這部影片在當時的影響力有多大!
因為當時票房統計的還不是很正規,所以具體的票房數據無法得知。而現在我們說《少林寺》的票房,只能粗略計算得出,“一毛錢的票價創下了1.6億的票房”。而那個時候,人們整體的購買力水平都特別低,如果我們把這個票房成績換算成如今的票房的話,你們就能知道這部戲到底有多火了!

當年《少林寺》火爆的程度,真的難以用言語來形容。當時是以趕片場的形式來播放影片的,一部影片一晚上可以放四次,在四個地方輪流放。而每個地方都擠滿了人,人山人海,就連屏幕後面也都坐滿了人。所以這部片子在那一代人當中,幾乎都看了兩遍,而當時中國大約有11億人,看過這部影片的能夠佔到百分之七八十,可見當時觀影的火爆了而那時候《少林寺》的票房,好像是兩角五分錢一張票。不過全國各地有可能有一些差異。如果按照當時農村的觀影人數來看,那這個數據就沒法統計了,農民看電影是不花錢的,他們擠到空地上放映,就和下鄉放電影的感覺一樣。

而那時候《少林寺》的票房,好像是兩角五分錢一張票。不過全國各地有可能有一些差異。如果按照當時農村的觀影人數來看,那這個數據就沒法統計了,農民看電影是不花錢的,他們擠到空地上放映,就和下鄉放電影的感覺一樣。我們現在來估算一下,假如按照城市實際購買票數來算,當時1.6億票房摺合到現在大概在100億票房的樣子。


Z左手牽右手


當時《少林寺》的票價是1毛錢,1億票房的話就是10億張電影票,咱們按照現在電影票平均值35元來算的話,10億乘以35元也是350億的票房,以上我們是粗算,但是大概可以體現當年《少林寺》的票房有多高了!



而實際上當年《少林寺》的票房有1.6億,摺合到現在的票房要遠比上年的數值高很多,那麼《少林寺》為何會有如此高的票房呢?

首先,我們先看一下1.6億是多少張電影票,沒錯,是16億張,也就是有16億次觀影,1982年我國的人口還沒過10億,除去老人和小孩,能夠觀影的群體也就5億,甚至比這還要少,畢竟不是所有人都會去看電影!

那麼,很顯然這16億次觀影有很多人是重複去看的,同時《少林寺》這部電影的上線時間一定很長,要不然以當年的影院數量,就算天天滿座,這16億觀影次數也得幾個月!



綜上,《少林寺》這部電影的票房是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很多人單獨去看,最後累積到1.6億的票房,倘若按照現在電影的上映節奏,一個月就下線,《少林寺》怎麼也到不了1.6億的票房!

當然,也有很多朋友認為當年少林寺的票房有些虛誇的成分,實際票房可能並沒有那麼高,道理和我分析的一樣,16億次的觀影次數在那個年代實屬比較難實現!

總之,當年《少林寺》的票房為1.6億,摺合成觀影次數是16億次,至於摺合現在的票房是多少,大家可以乘以自己認為的電影票價值,就可以得到摺合到現在的票房!




草根說電影


1982年,由李連杰、丁嵐、計春華等人聯合主影的電影《少林寺》成為當時轟動一時的影片。不僅是在中國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在全世界都有著不小的影響。



《少林寺》之所以會引起如此的轟動,首先,影片中的場景均是實景拍攝,片中的瀑布、古寺、佛像等景色都給人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其次,劇中的主要演員都是身懷真功夫的演員,這樣便使影片中的打鬥場面顯得更加的真實。

所以,當時的1億票房應該是隻多不少,而當時的1億票房,拿到現在等於多少票房呢?由於當時的電影票是分級的,根據座位的不同,價格也不一樣,從最低的5份錢一張,到最高的2角5分一張不等,所以很難用一個比較準確的數字來體現。但是,可以從《少林寺》在當時的影響來判斷,在現在應該屬於什麼級別的影片。

在《少林寺》拍攝期間,影片的版權已經被很多國家的片商搶定了,在美國的紐約、泰國的曼谷,澳大利亞的悉尼,菲律賓的馬尼拉等地上映期間,票房均打破了當時華語片的票房紀錄。在泰國,《少林寺》甚至成為了很多影院的一針強心劑,讓那些經常面臨困難的影院再次獲得了重生。在日本,由於《少林寺》的上映,日本少林寺拳法聯盟得到了快速的發展,會員由之前的70萬人急劇上升到120萬人。

通過上述舉例,相信大家不難看出,能與當年《少林寺》相比較的電影,我想只有電影《泰坦尼克號》或《阿凡達》這樣的影片了。那麼《少林寺》當時的票房換算到現在應該是多少,我想大家心中已經有了答案了。(LR)


捕魚小分隊


李連杰當年憑藉一部《少林寺》紅遍大江南北,一毛錢的票價取得了1.6億票房,可以說沒有這部電影就沒有今天的少林寺,你們可能想象不到,80年我姑丈戰友的部隊初到少林寺的時候,看到的是殘垣斷壁,一片狼籍,太破了,還幫忙收拾。

所以說咋看一下這個問題好像是在問當年一億等於現在多少錢(當時我所在的福州工資大多十幾元,猴票8分錢,名家字畫幾毛錢一尺,大宗商品一套現在所謂的10萬一平的學區房不過幾千),實際上這個問題最深層的回答應該是影響力和社會關注度。

票房無疑是社會影響力和社會關注度的反應,我不是藥神成功嗎?票房在那裡它當然成功!並且作為話題電影的高峰,它很有感染力,很多年前就知道諾華格列衛,終於有人拍出來展現在人民群眾面前。票房是衡量電影成功的關鍵,賣座的票房無疑是名利雙收,是對電影人最大的回報,但其實它也不是衡量的全部。

當年的少林寺紅透半邊天,可謂萬人空巷,那個時代沒有什麼娛樂,橫空出世這麼一部精彩的動作電影,我想說或者我內心深深的感覺它的關注度喜愛度影響力可能要用現在一年電影票房的總和來衡量了!因為特殊的歷史時期在方方面面的影響力完全是現在電影完全不可能達到的。


鮮衣怒馬雲飛揚


這是個相對專業的經濟學問題,不是經濟學專業人士,無法提供準確的數據。但我能提供相對靠譜的思路。


見到有答主因為1982年一毛錢的票價,和今天35元一張的票價算出兩者之間的倍數是350,然後用當年的票房乘以350,得出結果。


這種計算思路,恕我能以認同。


裡面存在的問題是,電影票屬於文化消費,不屬於剛需,它的價格膨脹速度勢必與貨幣的貨幣通脹率並不協調。


靠譜的做法應該是找出1982年1毛錢對米麵這樣剛需物品的購買力,和今天米麵的價格做個對比,從而得出價格差。


做出這樣的事情,必須要有相對專業靠譜的數據進行支持。因為我拿不到專業可信的數據,就不湊熱鬧推算了。


有感興趣的朋友可以試一下。


優優飛揚


一定要有參照物,82年電影票0.1元,現在均價60元

按普通工資單位:82年月工資20-30元,現在4000-5000元,增幅200倍。

1億等於150億。

按日用物價單位:82年豬肉0.6元,現在15元,增幅30倍。

按黃金價格單位:82年60元,現在300元,增幅5倍。

按人均消費單位:82年的20元工資可以看200場電影,買30斤肉,買0.33克黃金。現在5000元工資可以看90場電影,買333斤肉,買160克黃金

82年電影票相當於月工資的1/200,現在電影票相當於月工資的1/100。

生活用品的月購買量增了10倍,黃金標價的月購買量增了400倍,而電影票的月購買量降了1倍。

也就是說豬肉價格漲了30倍,我們的月購買力漲了10倍。黃金價格漲了5倍,我們月購買力漲了400倍,電影票漲了600倍,我們月購買力降了1倍。

說明電影的成本增長比例大大超出了“生活日用品”和國家標準儲備力象徵的“黃金”增長比例。

豬肉現在是我們普通的日常食物,黃金也是中檔生活水平人們的擁有商品。

而且,82年的電影院明顯比現在所謂的大熒幕數量多,日常人們的生活消遣少,文化娛樂匱乏。

所以82年《少林寺》1億的票房,1億×600÷2÷[{(400÷5+10÷30)÷2}÷100]≈80.33億






青蚨在線


先更正一下,《少林寺》當年票房不止1億,而是1.6億人民幣。

少林寺1982年上映,記得那時候我們福建鄉下票價是浮動票價,尤其是五天一次的圩市趕集時,上午場次便宜,中午兩點場次最貴,傍晚場次也便宜,晚飯後場次貴,剛上映貴點,上映久了以及閒時便宜點,每張票在五分到一毛五之間,兒童還有半票。平均就算一毛錢吧。

中國去年票價扣除補貼後,平均每張票是31.74元,差不多是1982年的平均票價的317.4倍,1982年1.6億的票房,每張1毛錢,相當於現如今16億張電影票,16億張電影票,按照現在平均票價31.74換算,就是507.84億的票房。而我們的2017年票房總額,不過559億。

也許你要問,那時候中國人口不過10億,哪來16億的觀影人次?不是沒有可能,那時候電影事業不比現在影響力差,不僅城市裡有電影院,幾乎每個鄉鎮都有電影院,鄉鎮電影院的放映員還時不時遊走在自然村放映露天電影,電影受眾面一點都不比現在小。而且那時候電視還沒有普及,看電影、看戲是集體消費的主流。在我們老家鄉下,婚喪嫁娶紅白喜事要包場放露天電影,偷伐樹木被抓也要罰請大夥看露天電影,像《少林寺》《地雷戰》等,光露天電影我就看過不下十幾回。

用當年平均票價直接乘現在平均票價,也許不太科學,而且一張票價的變化並無法體現通貨膨脹的係數。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1982年中國人年平均工作798元,這個數據虛實我不清楚,我所清楚的是,那時候老爸在供銷社當主任月薪不過37元,要養活我們一家老小。現如今,就算3700元的月薪,肯定養活不了我們一家人,消費的通脹,可見一斑。不過那時候老爸單位福利好,經常有發電影票,尤其是逢年過節。我的觀影愛好,就是那時候培養起來的。換句話說,當年《少林寺》的電影票裡,還有很多是個單位的福利票,加上《少林寺》引發的全民觀影,16億觀影人次不是沒有可能。


曾念群


82年時一般電影票價2角上下,少林寺當時內地上映票房1.6億(一說是1.36億),在香港公映創1600多萬港元超高記錄,在日本創40億日元票房記錄,83年在韓國創51億韓元記錄。全片拍攝成本是120萬元。這部片子記得看過兩三遍,留下印象很深,很好的故事情景,全是真正的武術運動員的武打動作,王立平的作曲,鄭緒嵐的演唱"收羊女",演員全部上譯廠的配音演員的配音,如童子榮為李連杰飾的覺遠配音,丁建華為丁嵐飾的白無瑕的配音,畢克的旁白等,所有這一切,成就了這部創歷史的武打片。這部片子的產生有一背景,79年國務院僑辦和港辦主任廖承志建議拍關於少林寺的電影,說香港及海外觀眾喜看武俠片,他從劇本創作,借武術演員及服裝道具等都提出建議,但初拍效果不佳,請張鑫炎導演救場,此時已花費了40萬港元,張導將前面拍的全部推翻,由正劇風格改為輕喜劇,換掉原主演長城公司的吳剛和全部由京劇演員擔任的主要角色,換成從七省挑選的武術精英出演,1980年,17歲李連杰入劇組,扮演師付的於海是武術運動員,扮演禿鷹的計春華是浙江武術隊退役後回隊找隊友時被張導遇見相中,扮王仁則的於承惠年輕時是青島武術全能冠軍,這些人拍過少林寺後,我們在很多武打片中常可看到他們飾演的角色,十八歲的北影演員丁嵐被王導看中飾演女主角白無瑕。這部片子一反舊式武俠片的表演花架與鏡頭技巧,讓觀眾欣賞的是真正中國功夫,在武打片電影史上有劃時代意義。時期不同,今日的票房與當時無法比較,現一部片子,不可能再有那麼多的觀眾,也不可能給那麼多人留下那麼深的記憶。



瀚墨尋夢


以前沒有網絡,電視都很少,到電影院看電影作為娛樂活動,去的人比較多,加上電影數量較少,估計電影院一天只放少林寺一個電影,排片率有很大優勢,觀影人次很高,票房就比較高。

現在的人業餘生活真豐富,到電影院看電影的人少了很多,即便有像戰狼二這樣的現象級電影,加上延期放映,國內票房也沒有超過100億。

況且現在每年產出電影數量很多,排片率不會太高,即便很高也不會持續太久,一旦熱度發酵完了,排片率就降了,為新片讓路,票房自然也下來了!

現在是資本運作的時代,而不是製作創新的時代,大量的IP電影與主題電影出現,成為投資的風向標,加上高片酬,偷稅漏稅,洗錢等因素,導致電影的質量嚴重下降,真正的好電影會因為沒有資本投資而胎死腹中,換來的是流量IP等摻雜其中高成本低製作費用的爛片。

馮褲子說中國垃圾觀眾太多,這是對的,因為沒有好電影所以爛片也將就著看吧,一旦出現好電影,平時不看電影的人也會去電影院貢獻票房的,譬如戰狼2,紅海行動,我不是藥神……,還有一些製作一般的情懷電影,如美人魚,雖然這這電影票房很高,但是口碑主要集中在人,而不是電影本身和演技上面。



VS知行合一


電影《少林寺》上映是在1982年,當時中國經濟條件還是很差的,電影票價也在1毛錢左右,而當時該電影票房達到了驚人的1.6億,這在現在不算什麼,就算是爛片,也是分分鐘破億,但是要知道當時票價均價0.1元,而現在票價均價35元!如果按照目前票價計算1.6億×350=560億


在香港,票房1616萬港幣,一舉打破當時香港功夫片票房最高記錄,日本票房40億日元,1983年,在韓國上映,票房51億韓元!

根據2007年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發行的《中國電影圖史》一書中第591頁記載“僅國內觀影人數就達到了5億人次”,要知道,在1994年電影體制改革後,中國首部達到1億人次觀影人次的只有《戰狼2》,《戰狼2》是目前國內票房最高的電影,而在《少林寺》面前也是小巫見大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