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孤求敗既然要求敗,為何不去挑戰東邪西毒南帝北丐?

全村人的希望9379


答:提問這種問題的人,以後要加強情商方面的訓練哈。怎麼說呢?讀小說,要保持讀小說的應有的理智,要懂得和作者有心靈上的交流;不要陷在小說中,為小說虛構的各種人物的愛恨情仇所折磨,為小說營造的各種困境而痛不欲生……真的,我見過身邊有朋友因為看小說,被小說主人公悲慘的人生所感染,每天長吁短嘆,或愁腸百結,或以淚洗面,甚至,看到最後大結局,因為女主角掛了,他竟然放出話說自己不想活了,想到陰間追隨女主角……

我只有感嘆,情商太低,真不適合讀悲劇類文藝作品,否則,太危險了,搞不好,有性命之虞。

類似的情景,還出現在清朝,有人看京劇《精忠記》,看到秦檜害死了岳飛,控制不住自己的怒火,拎刀子衝上舞臺狂捅飾演秦檜的演員。

還有,某名演員演《霸王別姬》裡的虞姬,入戲太深,出不來,真的橫刀自盡了。

蒼天啊,大地啊,真的真的,這些人的情商真的要大力加強啊。

現在,有人問“獨孤求敗既然要求敗,為何不去挑戰東邪西毒南帝北丐”這類問題,也是中了“入戲太深”的毒,小心啊。

他們也不想想,所謂獨孤求敗,所謂東邪西毒南帝北丐,全都是金庸先生想象出來的人物,根本就不存在,挑戰啥挑戰?金庸先生安排他們挑戰,就有挑戰的情節,金庸先生不安排,那您想破腦袋他們也沒有這個挑戰啊。

當然,您可以改過另一個方式,問,“金庸先生為什麼不安排獨孤求敗挑戰東邪西毒南帝北丐捏?”

這樣子問,就比較正常了。

那麼,我就可以就“金庸先生為什麼不安排獨孤求敗挑戰東邪西毒南帝北丐”這個問題,簡單明瞭地解釋下。

金庸先生的武俠代表作一共有十四部,為“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

金庸先生並不是在動筆前就有了一個包含了十四部小說的宏大框架的,而是走一步看一步,一部部寫,剛開始寫時,他也不知道會寫多少部,而且,寫的順序,並不是按“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這十四個字的排列順序寫,也不是按小說中所反映的歷史背景時間先後寫。

他最先的開山之作,是《書劍恩仇錄》,創作時間在1955年,反映歷史背景為清乾隆年間,即公元1753年—1759年,首發連載雜誌為《新晚報》。

其次是《碧血劍》,創作時間為1956年,反映歷史背景為崇禎六年至崇禎十七年,即公元1633年—1644年,首發連載雜誌為《香港商報》。

再次是《射鵰英雄傳》,創作時間為1957年—1959年,反映歷史背景為南宋寧宗慶元五年至嘉定十四年,即公元1199年—1221年,首發連載雜誌為《香港商報》。

注意,之前的《書劍恩仇錄》、《碧血劍》和《射鵰英雄傳》的內容是沒有什麼關聯的,但《射鵰英雄傳》開篇宏大,故事精彩,堪稱武俠作品的劃時代之作,讀者非常渴望讀“後射鵰時代”的故事,且呼聲一浪高過一浪。

於是,金庸先生就構思和創作了《神鵰俠侶》,創作時間為1959年—1961年,反映歷史背景為南宋理宗紹定五年到開慶元年,即公元1232年—1259年,首發連載雜誌為《明報》。

這之後,《雪山飛狐》、《飛狐外傳》、《倚天屠龍記》等書才相繼誕生。

《倚天屠龍記》被稱為金庸“射鵰三部曲”之第三部曲。也有人想把《天龍八部》列入到“射鵰”系列中去,畢竟,裡面講述的幫派、武功傳承,如丐幫、降龍十八掌、一陽神指等等,都與“射鵰”故事一脈相承。

甚至,還有人把《天龍八部》中的段譽理解成《射鵰英雄傳》裡的一燈大師——金庸先生為此不得不出面做了些解釋。

插一句,金庸先生在刻畫蕭峰這個大英雄人物的時候,用力過猛,一不小心,就讓他在雁門關外自盡了。

有讀者因此向金庸先生提出:蕭峰是降龍十八掌的唯一傳人,他還沒收徒弟,這就死了,那後來的洪七公、郭靖等人又是從哪兒學到這門神功的呢?

金庸先生急得連連拍腦袋,一迭聲稱,寫漏了,寫漏了。

據說,金庸先生晚年在重改自己這十四部小說時,添了一個細節:蕭峰在自殺前,把降龍十八掌傳給了虛竹。

再回到“金庸先生為什麼不安排獨孤求敗挑戰東邪西毒南帝北丐”這個問題上。

金庸先生在寫《射鵰英雄傳》時,已經設定東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是當世最為強大的武林高手了,不可能有其他人更在這五人之上。當時,他也沒想到以後要寫《神鵰俠侶》的。而到了寫《神鵰俠侶》了,要寫楊過另外學到更高明的武林絕學,就必須再捏造、不,再塑造一個更厲害的武林高手出來,這不,一拍腦袋,就多了一個獨孤求敗的人物了。

應該說,金庸先生這樣寫是符合讀者口味的,必須有新的角色出現,才能更讓讀者心花怒放嘛。要不然,楊過獲得的新異能又是從東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那個路數來的,實在索然無味。

真的,這麼寫很好,很精彩,也很能引發讀者神往。

想必,金庸先生那會兒應該也不會料到有人會提出“獨孤求敗既然要求敗,為何不去挑戰東邪西毒南帝北丐”這類問題的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