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封控、上门排查、物资供应、心理疏导、应急处置……社区书记的身影,在这里!

武汉有3000多个社区,一个社区就是一个疫情防控的堡垒。社区基层党组织发挥政治引领作用,社区书记冲锋在前、坚守一线,做社区群众“主心骨”。从小区进出到上门排查、从物资供应到心理疏导、从卫生检疫到应急处置……他们日夜忙碌,既是守护者也是贴心人,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守严守牢社区这道防线。

把电话号码贴在楼栋里,封控不讲情面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在硚口区汉中街,一对“85后”社区书记夫妻为居民拉上“防护线”。

欧阳诚今年35岁,是牌楼社区的党委书记,他的妻子吴境是尚义社区的党委专职副书记。疫情发生后,他们一直坚守各自社区战疫一线。

牌楼社区成立于2013年,有2774户居民。欧阳诚把社区所有工作人员的电话号码全部打印出来,一张一张贴在每个楼栋的大厅里。他的妻子工作的社区是老旧社区,入户摸排只能爬楼梯,每天拿着小喇叭走街串巷,叮嘱督促社区居民多通风、戴口罩、勤洗手、不聚集。

从2月6日开始,江夏区湖泗街王通村支部书记胡世林就在微信群中连续发布防控信息。“胡书记的妈妈要出门,都被他拒绝了,任何人都不给情面。”有的村民这样说起这位守门人。

“起初有村民想出去买东西,我们一边宣传阻止,一边组建了微信群,想方设法解决村民所需物资。大家都在微信群里,有事说一声就行。”这些时,胡世林为村里的封控,忙得脚不沾地。

社区是疫情防控第一道防线,这道关口必须守牢。测体温、看证件、登记身份证号,不管谁要进出都一样。在汉阳区五里墩街五福里社区封控点,对人车进出,都严格进行“两查一登记”。“就连我,都不能靠‘刷脸’过关,不能说我们都是老熟人,就不看证件了。哪怕每天进出小区,跑十几趟,每次都要认真测体温、登记。” 五福里社区书记钟曦告诉记者。

在黄陂三里桥街王家墩村,党支部书记潘运清带着村“两委”挨家挨户做工作,组织带领在村里的25名党员每日入户测量体温、宣传防疫知识、进行卫生消杀、在路口执勤。进村路口晚上执勤,全部都是党员上岗,严守路口,铁面无私。多亏这个“不讲情面”的基层党组织,全村没有一例发热患者。

“我们是社区守护人,工作很重要,必须守严守牢。”“只要大家平安,付出多少都是值得的。”长江日报记者采访时,从社区书记们的口中,总能听到这样的话语。

发动邻里互助,做好居民生活的“服务员”

“这种药没买到,我们再去给您找。这是其他药和医保卡,您记得收好。”青山区白玉山街康达社区书记柳莉刚登记完居民们的订菜需求,就急匆匆赶往临近居委会的一个门栋,一口气爬上6楼给居民送药。

将药交给居民后,她又叮嘱怎样团购菜,什么时候能买到肉,一一交代过后才转身离开。下到3楼时,她还不忘顺手将一户居民放在楼梯转角的生活垃圾带走。

40多天来,雨衣、套鞋和口罩,成了柳莉上班时“标配”的防护装备。“每天路走得多白玉山街康达社区是典型的老旧社区,半数以上是65岁以上的老人,其中还有不少独居、空巢老人。这些天来,柳莉和社区同事、下沉党员等一起,每天至少要帮居民们订购100来份蔬菜,多的时候要订200多份。

柳莉还做得“很过细”:“菜到了之后我们要先看一看,把不新鲜的叶子去掉,再分装成一份份。”给最困难的独居、空巢老人家送鱼,柳莉还为他们搭配一些面条和青菜,“这样老人们拿到就能下锅,煮汤、下面都很方便。”

保证居民生活供应才能安民心,才能使封控得到保证。3月1日下午,在江汉区民意街多闻社区,社区自办便民超市又进回一批货物,办事处大厅里堆满了食用油、蔬菜、大米等物资。

“手机团购对老人来说有困难,所以我们就在社区提供便民买菜服务。”社区书记田霖急匆匆地把每份菜用塑料袋打包好,附上超市小票,种类、重量、价格一清二楚。

对于行动不便的居民,田霖和同事会单独将物资送上门。多闻社区居民中老年人占近四成,为保障每位居民的正常生活,每次进货他们要寻遍好几家超市。

诉求一件件解决,用乡音广播做“心灵按摩”

守住大门也要守住“心理防线”。特殊时期,社区作为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天天同居民打交道,急群众之所急、忧群众之所忧,做好群众的贴心人。

3月2日,已经治愈出院身在隔离点的刘先生说,等他回家了,一定要好好向张淑静书记道声谢。在刘先生病情最严重的时候,武昌区南湖街中央花园社区党委书记张淑静不仅从行动上给了他定心丸,还隔天就打电话来询问他的身体情况,鼓励他。

一碗方便面、两部手机、一台电脑,事情太多,这些天,洪山区珞南街洪珞社区“临时书记”黄恒只能“一心多用”。

由于原有的工作人员病倒,社区几近“停摆”,街道党政办工作人员黄恒主动请缨,当起了社区“办事的人”。“我们老的老小的小,怎么出门买菜?冰箱都要空了,你们终于来了。”“我们家病人药不能停,说好的怎么都不送。”……面对居民的困难,黄恒一条条整理诉求、一件件解决,每天处理近300个电话。

黄恒患有腰椎间盘突出,腰疼得难受时,他就干脆躺在办公室地板上干活,一边安排工作,一边接居民电话。

这些天,江汉区万松街商务区第一社区的孤寡老人、困难家庭和行动不便的居民都会收到一张粉色心形卡片,让他们倍感温馨。

“街坊邻居一条心,抗击疫情有信心!”“守望相助抗肺炎,众志成城护家园!” 社区书记叶翠和同事把加油鼓劲的语句写在卡片上,与爱心蔬菜一同送往居民家中。

爬楼送菜、乡音广播、入户排查……江夏区纸坊街中建三局二公司社区里的10名“娘子军”守护着6000居民,社区书记魏萍遥说:“我们都是党员,义不容辞。”

这群社区“娘子军”每天忙得脚不沾地,除了为居民做好生活保障服务,她们还想着法子给居民做“心灵按摩”。

在魏萍遥的带领下,她们发挥各自“语言天赋”,用各种乡音广播防疫知识,“我们这里有四川籍居民,听到乡音觉得亲切些,让他们不那么闷。特殊时期,社区更是成为居民群众的依靠。”魏萍遥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