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時候,有些道理真的要等長大之後才能理解。
為什麼這樣說呢?這就和今天我們要談論的話題有關係。
還記得我大學的時候,在一次節目匯演結束後,我的舍友,也就是現如今我的閨蜜,很後悔的對我說:"後悔啊,小時候我媽媽也讓我去學畫畫、學鋼琴,但是那個時候不懂事啊!只想著玩玩玩,現在…唉!後悔!"
也正是因為自己的這份後悔和覺悟,所以當我閨蜜有了小孩之後,她就狠下心逼著孩子去學習一兩個興趣特長,只為孩子以後長大了不要像自己這樣後悔。
現實生活中有很多這樣的例子,小的時候因為貪玩,不想每天被安排著去學習各種特長,而有的家長就是看著孩子委屈巴巴地樣子,心也軟了,認為"小孩子的童年就應該是無憂無慮的。"這種做法就導致家長的妥協讓步。
而孩子長大之後,可能在中學階段還不能有所體現,但是當孩子進入大學後,面對一個更加寬的社交面,這個時候對個人綜合能力就起到體現。
而沒有才藝的你,就像是被邊緣化了一樣,根本融不進那個圈子,只能站在邊緣,暗自羨慕。
有個個人才藝就是如虎添翼,錦上添花,在今後的發展中,也可以增加不少的機會,而這一切很多都是要歸功於小時候,面對你的抗拒,家長們並不退步,而是逼著你學。
今天我們就來給大家說一說,有關於在孩子成長中,在學習方面家長到底要不要"逼"孩子一把的問題。
一:孩子未來會感謝父母的"逼迫"
三歲學古典小提琴,六歲學鋼琴,十一歲學芭蕾,十五歲學電子小提琴,十八歲參加娛樂公司選秀,二十歲以韓國男團super junior M成員身份正是出道。這十年時間,Herry劉憲華像穿梭於任意門的大男孩,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充分展示外在魅力和內在才華,而近幾年的發展來看,觀眾們也是對這個男孩子投以了更多的關注,其在湖南衛視策劃的大型真人體驗類綜藝節目《嚮往的生活》中的表現,更是被大家冠上了"音樂才子""綜藝之光"的鮮明標籤。
而在一期《嚮往的生活》中,著名的小提琴家呂思清演奏了一曲《梁祝》
談論起小提琴,在場有三個人是會拉小提琴的:呂思清、劉憲華和王迅。
Baby 詢問大華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學習的小提琴,劉憲華回答自己從三歲就開始學了。
Baby繼續問:"那你小時候願意嗎?"
劉憲華說:"我不願意,一直到我十一歲左右的時候就不想啦,然後我就參加第一個比賽,從那個時候,就開始喜歡了。"
Baby追問:"那你感覺現在感謝父母嗎?"
劉憲華給出的答案是:"非常非常感謝。"
和劉憲華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王迅,他小時候也學過小提琴,卻沒有堅持下來。
對此,王迅遺憾地感嘆道自己特別後悔沒有堅持學拉小提琴,否則現在也會多一項技能。
我們都感嘆劉憲華展現出的才華橫溢,但其實他在小的時候也和我們很多人一樣,對花時間去學習都是很抗拒的,但是因為迫於家長的要求和逼迫,所以才堅持了下來,發展成為自己的優勢和成功的砝碼,要知道是金子總是會發光,抓住機會我們就能讓自身的特長得到展示,就可以給自己爭取到更多的成功幾率。
二:孩子成長中,家長應該多一些理性
在早些年家喻戶曉的一部國產連續劇《家有兒女》,其中有一幕我記得很清楚:劉星曾抱怨其母親在小的時候不逼著他學一些興趣愛好,如果當初逼一把,他也許也能成為一個才藝雙全的小明星。
"我不願意學,那您就不讓我學啦?那時候我還小,我還小不懂事,難道您就不懂事嗎?你就應該從小教育我。"
確實現在很多家長,在面對給孩子報名興趣班的時候,很容易因為孩子的辛勞和抗拒而"心慈手軟",太過於寵溺孩子,心疼孩子,也不願意逼迫孩子,一句"孩子不喜歡,逼著也沒用"就讓家長放棄和妥協了。
為人父母,不應該縱容和寵溺孩子,畢竟學習就是一個吃苦的過程,只有吃得了苦,才能成為人上人。
優秀的孩子是因為除了自身的天賦以外,更重要的是其背後都有一個比較"狠"的父母。
三:成功之路都是充滿艱辛的
郎朗的父親郎國任在《我和郎朗的30年》中講述了兒子郎朗練琴的艱辛。
2歲開始學練琴,每天至少8個小時。
後來才有了郎朗的開掛人生。
強者講的是堅持不懈,而不是喜歡與不喜歡。
一位清華教授說:"中國教育最大的騙據就是快樂教育、學歷無用以及釋放孩子的天性,這三個騙局,正在一步一步扭曲中國孩子的成長。"
沒有哪個孩子願意吃苦,他們更願意舒舒服服長大,如果父母不做選擇,過分的尊重孩子的想法,讓孩子自己選自己喜歡做的事情,童年一時爽,餘生幾多殤。
父母的不狠心,孩子有缺乏自覺性,最終只能落個"沒有一技之長"的地步。
絕大部分釋放天性自由成長的孩子,當面臨人生困境的時候,都會回過頭來抱怨人生,百元父母當初對自己的放縱,埋怨父母對自己的不負責。
通往成功道路困難重重,那些走到成功的人,有的時候並不是天賦異稟,更多的是比別人多了一些堅持。而孩子在道路上,更需要的是家長在背後的監督,鼓勵和支持。
四:三歲逼迫、五歲熱愛是最好的途徑
孩子成長髮展的道路上,家長們到底要不要逼孩子一把?這個問題,答案是:在一些事情上,逼孩子一把是有必要的,也是不可缺少的。
在才藝學習上,面對孩子的貪玩好動,家長要更加的理性,因為孩子是缺乏判斷能力的,並不知道自己的放棄對未來會留下哪些遺憾,所以家長們就要發揮一個引路人的作用,督促孩子學習和成長。
三歲時的孩子,自我意識剛逐漸清晰,開始對這個世界展開探索,注意力方面也是很分散的,很難在一件事情上堅持不懈,尤其是對於一些特長學習的堅持,需要家長們監督孩子完成學習任務,幫助孩子養成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努力培養孩子的興趣。
而當孩子五歲的時候,家長們更多而是可以去選擇孩子所感興趣的事物,因為這個時候孩子更加註重自身的想法和選擇,強制性的逼迫會導致孩子出現逆反心理,所以這個時候家長更多的是要引導孩子,尊重孩子的選擇,這樣才能提高孩子的學習興趣和效率。
當我們羨慕別人家的孩子才華橫溢的時候,也要看到被人家的父母在背後付出的努力,父母都是愛孩子的,但愛孩子也並不僅僅是順著孩子,還有一種就是要幫助孩子找準方向,真正懂得愛孩子的父母,都是狠心的,因為懂得在不該妥協的地方決不妥協。
我是小鹿媽咪,也是3歲寶寶的媽媽,每天記錄和分享不同的育兒知識及經驗,喜歡文章請關注我。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閱讀更多 小鹿媽咪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