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應該多少天澆一次?有什麼科學依據嗎?

莊稼佬290


玉米應該多少澆一次,有什麼科學依據嗎?

玉米,又稱苞米,包穀棒子,禾本科一年生草本植物。玉米植株高大,莖粗壯,是我國重要的糧食作物和飼料作物,也是世界上種植面積僅次於水稻和小麥的作物。玉米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維生素和其它微量元素,味道香甜,可以做各種菜餚,也是酒精的工業原料。那麼種植玉米應該多久澆一次水,有什麼科學依據呢?


玉米需水特徵。玉米的需水量是很大的,並且隨著各個生長階段的變化,需水量也在變化。一般情況下,玉米拔節期和抽雄期的需水量是最多的。另外玉米種植地的保水性和透氣性也會對灌溉量產生很大的影響。

玉米灌溉的幾種方法。玉米是成行種植的,所以可以用畦灌,在行間挖一條溝,然後從引水口放水進畦進行灌溉。這種方法澆水量大,澆的透徹。還有噴灌,就是用一定的壓力將水從田間的管道噴出,在空中形成細小的水珠,進行灌溉,這種方式不僅可以提高灌溉效率,還可以節約水量。


玉米灌溉的幾個階段。

出苗到拔節期。這個時期的玉米植株生長慢,需水量少,灌溉量佔總量的百分之二十。充分灌溉有利於植株進行深紮根,土壤溼度保持在百分之六十左右。澆水次數和灌溉量根據土壤溼度確定。

拔節到抽雄期。這個時期玉米植株的根,莖,葉都在迅速生長,需水量較多,灌溉量佔總量的百分之三十。特別是在大喇叭口期,缺水可能會造成花粉發育不全,雌穗不出,造成嚴重減產。澆水次數和澆水量根據土壤溼度確定,適當可以增加灌次數和水量。

抽雄到灌漿期。此時期玉米葉面製造的營養物質較多,開花,授粉,籽粒形成都需要大量水分。灌溉量約佔總量的百分之二十到三十。特別是抽雄前十天到抽雄後二十天,是玉米需水最多的時候,灌溉不足將嚴重減產,土壤溼度保持在百分之七十到八十之間。

在最後,就是玉米的灌漿到成熟期,這個時候水分主要是用於玉米粒增大,缺水則會導致葉片早衰,造成秕粒,灌溉量佔總量的百分之十五到二十。土壤溼度保持在百分之七十左右。如果你有玉米種植好的建議,歡迎留言一起交流,瞭解其它種植知識歡迎關注我。


小李說農事


玉米種植過程中應該多少天澆一次,這個是沒有絕對規律的,要結合土壤本身情況和當地的氣候情況來決定。但通常來說,在玉米需水較大的生長期,如果天氣乾旱,應該10天至半月澆一次水,確保玉米生長期水份需要

玉米的植株比較高大,葉面寬大,生長期也比較長,且生育期主要處在夏秋高溫季節, 蒸發量大,所以整個生育期水分消耗量很大。從玉米生長期來看,苗期需水量較少,穗期是需水臨界期,也是灌溉的關鍵期。夏玉米生長階段 穗期需水量最多,其中抽雄至抽絲期日需水裡最大。玉米開花散粉後,生殖生長旺盛,需水量較多,以後隨著植株衰老,需水量逐步減少。根據專家研究表明,玉米播種至拔節期,也就是苗期,需水量佔整個生育期的19%,拔節至抽雄期需水佔整個生育期的33%,抽雄到灌漿期需水佔總生育期的37%,灌漿到成熟期需水量佔11%。

根據玉米生長期的需水規律,我們可以看出,玉米需水量呈現兩頭小中間大的規律,需要較多的時期是中間的生長期,即拔節以後一直到灌漿期結束,這一時期需水佔整個生育期的70%。所以,玉米的灌溉期主要為中間的這兩個時期。

通常來說,玉米播種只要足墒播種,出苗整齊,苗期一般不需要澆水。但拔節以後需要水量較大,氣溫也較高,便要注意土壤的水分含量。因為這一時間陽光強烈,如果玉米苗中午打蔫兩頭恢復,那不會影響玉米生長,如果兩頭也打蔫,特別是經過一晚上緩和和露水,如果早晨玉米苗仍大蔫,那必須進行澆水了。

抽雄到灌漿期是玉米一生中需要水最多的時期,特別要注意灌漿期,這一時期缺水將直接影響玉米的產量。不過這一時期一般在多雨季節,需不需要澆水主要看天氣情況。這一時期,最好保護玉米中午也不打蔫,使土壤中含有足夠的水份。

總之,玉米澆水要依據玉米需水規律,結合當地氣候情況,缺水時及進灌溉。灌溉方式可以細流溝灌,也可以自壓管灌和滴灌,通常以細流溝灌為主。如果天氣乾旱一直不雨的情況下,通常半月左右澆灌一次。一般在玉米生長到大喇叭口期,也就是玉米苗展開10至12葉時,應該進行第一次澆灌。玉米一生如果天氣乾旱,通常澆灌4至5水,即可滿足玉米需水量。澆4次水是指灌漿結束後不再澆水。高產豐產田因為耗水澆大,可在乳熟中後期適量澆灌第五水,主要為了延長葉片功能,增加粒重,提高產量。


齊東晏子


對於種植莊稼,老趙從不提倡按部就班的管理方式。由於地域的不同,氣溫、光照、土壤肥沃度等都會存在偏差,就算同一地方,每年的降雨量、土壤溫度也會不同,所以,對於給玉米補充水肥時,同樣要“因地制宜、因時而異”。

老趙家住雲南的偏遠山區,在當地,種植玉米大多會選擇在小滿前後,原因是小滿之後,降雨量增多,有利於種下的玉米種子萌芽生長。加之玉米根系較為發達,本就屬於抗旱作物,對水分要求不高,玉米種下之後到收穫之前都不需要給其施加水肥。



今年由於天公不作美的原因,雲南普遍乾旱,從年初至6月份,只下過四場雨,因降雨量較少,導致土壤嚴重缺水。玉米雖於小滿前後種下,但雨水遲遲未到,較為乾燥的土壤導致玉米無法出土,當地老農只能選擇挑水澆灌。在玉米出苗前,澆水頻率為兩天一次。


玉米出苗後,仍未下雨,而幼苗期的玉米對於水分需求量較大,加之天氣一天比一天炎熱,土壤水分蒸發又過快,老農只能把澆水頻率增加到一天一次。

老趙以我們雲南今年的實際情況為例,只想告訴大家,所謂科學依據,一切都得建立在“因地制宜,因時而宜”上,否則,將成為空談。


彝州老趙




玉米是一種比較常見的農作物,在它的整個生長過程中,每一個生長階段所需要的水分和營養是不一樣的,通常都是因地而異,看天而定。沒有什麼標準的規律。


如果是大旱天氣,最好能一週或兩週澆一次水,保證玉米所需要的水分,如果是陰雨連綿的天氣,不單不用澆水,同時還要注意防澇排水,以保證玉米的正常生長。

玉米是屬於根系特別發達的農作物,一般都是株高葉大,它主要生長在夏秋季節,由於天氣炎熱的原因,在它整個生長的過程中會比較乾旱,容易缺水,所以給地澆水也成為了一種必然的趨勢。



咱們就來說一下,在玉米生長的整個過程中所需要的水分。

玉米生長的整個過程分別是:玉米出苗期,拔節期,抽雄期,散粉期、抽絲期(灌漿期)至完熟期。在玉米生長的每一個過程中,它所需要的水分也是不同的。

在玉米出苗期,由於這時種子剛剛種下,正在紮根,不需要太多的水分,這時不用澆水。所以這個時期需要的水量只佔整個過程的19%左右。




玉米拔節期,這時是玉米的莖節間快速向上生長的時期,也是小喇叭口期和大喇叭口期。這時土壤需要足夠的水分來滿足玉米的生長,促進玉米增產,這個時期所需要的水量佔整個生長過程的30%到35%左右。

玉米抽雄期,這時耗水強度特別大,如果缺水,會嚴重造成玉米不同程度的減產,甚至絕收,所以這時的土壤水分不能低於70%。如果地裡乾旱的話,一定要及時澆水,以免減產。這個時期所需要的水量,同玉米拔節期一樣,佔整個生長過程的30%到35左右。



玉米散粉期,這時玉米開花所需要適宜的溫度是25到28℃,適宜的溼度是65%到90%,如果出現持續乾旱高溫的氣候,會嚴重影響玉米的開花散粉,會造成缺粒、減產。這個時期所需要的水量佔整個生長過程的40%左右。

玉米抽絲期,也就是灌漿期。這時候水對於玉米更重要了,主要是促進籽粒灌漿,提高籽重,這時如果幹旱,一定要及時澆灌漿水,如是下雨,那就要及時的排水防澇。這個時期所需要的水分同玉米散粉期一樣,佔整個生長過程的40%左右。



玉米的完熟期,此時玉米株已經成熟,開始衰老,需要的水分量也在逐漸減少。此時的水分量佔整個生長過程的10%左右。


這就是玉米生長的每個時期所需要的水分。有針對性的補充水分,更有利於玉米的增產和增收。


娜娜談農村


根據旱情而定!沒有具體的多少天就必須澆水的!而且農民也不信那種嚴謹的科學依據,畢竟農民種地是為了掙錢生活,而嚴謹的灌溉方式只適合科研或育種的試驗田而已。下面就簡單聊一下關於這方面的話題,僅供參考:

這是澆第一遍水時的情景

今年以來我們這邊大旱,播種沒幾天就開始澆頭遍水了!

像我們這邊的農村,自夏收小麥完以後,就沒怎麼下過大雨,一直是高溫炎熱的天氣,因此雖然是播種了玉米,但出苗率比較低。為此,我們這邊很多農戶都是播種沒幾天就澆上頭遍水了!

現在已經七月了,只有零星雨點,第二遍水也已經開始澆了!

由於從六月中旬一直到現在,基本沒怎麼下雨,一直是炎熱天氣,就連我們這邊的金蟬都很少捉到。而玉米地的旱情也在加劇。

我們這邊已經出現了澆二遍水的情況,我們家也準備行動了,要不玉米會枯死減產的!如果這幾天仍然沒有雨的話,正好趁大河裡來水了,再澆第二遍水!一般來說,對於玉米生長期,會澆個兩三遍水,視當地的旱澇而定,有時候雨水充沛的話,也可能只澆一遍水哦!以上僅供參考,歡迎關注我,瞭解更多農村新鮮有趣的事兒!也歡迎大家繼續補充觀點看法,共同探討!


龍百曉生


問題:玉米應該多少天澆一次?有什麼科學依據嗎?

答案:玉米在各個生長髮育階段,所需求的水分是不相同的。澆水與玉米生長髮育時期、土壤墒情、天氣情況等等原因有直接的關係。

玉米各個生長髮育階段所需的水分不一樣。玉米播種時,土壤墒情差,玉米地比較乾燥,種子播種下去,很難吸水萌芽。這時,先播種再澆一次重水。在玉米拔節抽穗期和揚花授粉期以及灌漿成熟期,都需充足的水分,才能滿足玉米生長髮育的正常需要。這各階段都要注重水分的需要。在一般情況下,可以再澆兩次重水。第二次澆水,在拔節抽穗期澆重水一次。再到灌漿成熟期。澆重水一次。其它時候,視土壤墒情而定,需要澆水時,稍作補充。



澆水還要看土壤墒情況。若是夏天,氣溫高,土壤蒸發量大,墒情差,或久旱不雨時,土壤裡的少量水分根本不能滿足不了日常生長髮育需水的需要和高溫蒸發的需要。如果不即時澆水,會影響玉米的正常生長髮育。所以,這時要即時澆水,恢復和緩解乾旱的傷害。

澆水還要看天氣變化情況。若是久雨不晴,土壤水分充足,就要注意降雨時排水排漬,防止水澇。若是久晴不雨時,土壤墒情下降,就得即時補水增墒,保證玉米正常生長髮育。夏季高溫悶熱,雨水稀少時,要關注土壤墒情,即時發現立即澆水。

總之,玉米在整個生長髮育階段,土壤墒情狀況下降,會影響生長髮育時,需要澆水就必須澆水補水。

【以上是本人觀點,如有不妥,請大家在留言區處留下你寶貴的意見,並積極參與評論,特邀請大家關注三農達人旭日東昇付先,一起探討三農問題!】


鄂東三農


玉米應該多少天澆一次?哪有什麼科學的依據,那得看看玉米生長需不需要水分,如果生長玉米的土地水分缺少了,如果玉米生長需要水分了,那就得澆水了,至於一次需要給玉米澆多少水,那就得看玉米需要多少水了,如果玉米地有點乾旱了,那就要多澆水的,如果玉米地的墒情很好的話,那就要少澆水的。

如果你有了給玉米澆灌的設備和條件的話,那這個問題就好辦了,你可以隨時掌握玉米生長需要水分的情況,適時的給玉米地澆水灌溉,這樣既可以保證玉米的正常生產,也不至於浪費水分,因為只要玉米需要水分,你就應該給玉米澆灌水分的,壓根也沒有什麼科學的依據,需要幾天給玉米澆一次水的。



給玉米地澆水,就是一個原則,就看玉米的生長需不需要水分,玉米生長需要水份了,你就要給它澆水,玉米的生長不需要水分了,你就不要澆水,在雨水多的時候,還應當時刻注意玉米地雨水的情況,如果玉米地雨水太多的話,就應當做好玉米地雨水的排放,避免出現洪澇災害。



在東北的廣大農村,由於種植玉米的面積大,基本上沒有給玉米澆灌水的設備和條件,玉米的生長是需要靠雨水的,風調雨順的話,玉米就會獲得豐收,如果出現旱汗澇不勻的年代,農民們就是要靠天吃飯了,而有給玉米地澆灌水條件的地方,只要自己認真觀察玉米的生產情況,就可以根據玉米生長的需求,隨時隨地的,適量的給玉米地澆水了!

感謝您對從善如劉三農問答的關注和支持,歡迎您的評論留言!


從善如劉L


請點擊關注【鄉村關中】, 分享不一樣的“三農”精彩。

現在,鄉村關中一帶的玉米播種已經結束,玉米苗相繼出土。看來,今年的玉米苗長勢不錯,出苗率基本都屬正常。我們這裡就是小麥收割後,立即播種玉米,世代就是如此。當然對玉米種植、田間作業管理,以及收穫也都積累了豐富的經驗。針對題主的問題,我們可以理解為玉米什麼時候澆水,生長週期應該澆幾次水?那麼,作為“三農”領域民間觀察員的【鄉村關中】結合玉米生長週期的實際情況,說說玉米生長週期的幾個關鍵需水階段,視情況而定澆水。

第一,玉米出苗時期澆水很關鍵。

對玉米生長週期的澆水,這並沒有固定的時間,而是需要根據玉米生長的情況,和玉米地的墒情而定,如果玉米生長週期雨水充沛,當然就沒有必要澆水了。當然,最重要的是玉米出土時,田地墒情欠佳,無法保證玉米正常出苗,自然就需要澆水了,這是確保良好的出苗率澆水,這也是當年玉米豐收的保障。如果連出苗率都保證不了,那後續田間作業管理就是一句空話。

第二,玉米拔節時期需要澆水。

玉米生長到拔節時期,一般都是七八葉期間,這個時間決定著玉米杆的高度,只有玉米杆吸收了充分的營養,才能供給玉米棒;往往一年這個時期,也是玉米最需要求水分的時候,與此同時,農民都要給玉米追肥,只有水肥充足,才是玉米豐收的關鍵。當然,這時也是一年雨水最充沛的時候,農民朋友視土壤墒情澆水,沒有必要浪費澆地的水費費用,無謂增加投資成本。如果天太旱,那這次澆水也是必不可少的。

第三,玉米抽穗時期的澆水很重要。

我們看到,玉米到了抽穗時期,這時正處揚花受粉階段,這次澆水是相當重要的,是為了確保玉米植株良好的受粉;如果沒有良好的水肥保證,玉米授粉情況欠佳,玉米棒結的顆粒很少,或者造成空心棒、黑苞等現象。因此,這期間的玉米地澆水是至關重要的。

第四,玉米成熟期澆水也有必要。

一般到了玉米成熟期,這時主要是澆“催黃水”,因為這期間,玉米都基本成熟了,植株到了生命末期,有的玉米植株自然死亡了。所以,這期間澆水的作用主要催黃,更加讓玉米顆粒飽滿,成熟度更好,才能大獲豐收。如果條件不具備,當然就不需要了。

第五,玉米澆水要考慮投資成本。

我們說,玉米成長週期到底要澆多少次水,這要視當地的水源條件而定,也要視澆地的水費而定,不能動不動都要澆水。你想想,現在一斤玉米價格在一元左右,每澆一次水產生的費用都在二百元左右,澆四茬水的費用都800元了,這還不算人工費用、化肥費用、機耕費用、收穫費用,以及後續的脫粒費用等。你想想,如果把這些費用都算進去,農民的投資成本多少錢?收益又有多少錢?這樣的虧本生意,農民還願意做嗎?他們還有沒有必要費這麼大苦力種玉米呢?

總之,玉米生長週期到底要澆多少次水,這要視當地的墒情而定,視當地的水源而定,還要視農民的投資成本而定,這些都沒有統一的規定,也沒有一成不變的規律,一切都要視實際情況確定;況且,近年來,玉米價格較低,如果按照這樣的節奏來澆水,僅僅一年的澆地水費,都是很大的投資成本,或許一畝地收入費用還抵不過整個季節的澆地產生的水費費用,這到底划算不划算,農民朋友自有思量!

我是職業農民【鄉村關中】,我們一起關注“三農”動態,解析“三農”熱點,剖析“三農”萬象,探索“三農”規律,推動“三農”發展。你對此有何高見,歡迎留言分享。


鄉村關中


科學興農為您解答。

這個問題顯得有些無聊,玉米多少天澆水有規定嗎?恐怕即便室內養花也沒有規定一定要間隔幾天澆一次水,施一次肥的說法吧。關於澆水施肥一定要結合實際需求,比如說近期天氣乾旱,那麼可能澆水就相對頻繁,而如果雨水過多的話,還有必要進行排澇呢,而不是說澆水了。

關於玉米澆水也要看玉米的生育時期,比如說播種階段,如果傷情不好,就無法實現全苗,這個階段自然有必要補充澆水。而對於苗期來說,植株需水量較小,此時來說田間水分含量略微低一點也不必急著澆水,甚至乾旱一下,推遲澆水還能實現促進地下根系生長、強壯根系的目的。

而像進入開花期的話,這時候對於水分需求非常敏感,並且由於乾旱、缺乏水分還可能會導致花粉活力下降無法完成受精作用而出現凸尖。因此如果該階段缺水的話,就需要及時補充水分了。

在玉米生育期澆水還要根據田間的土壤墒情以及天氣狀況,這個沒有一成不變的規律可循,正所謂死讀書則不如不讀書,道理均是一般。像如今的天氣,天氣炎熱、蒸騰速率較大,土壤也非常容易出現乾旱,如果持久性的乾旱,會嚴重製約玉米生長髮育。這就有必要澆水緩解旱情。

綜上來說,對於玉米澆水沒有一成不變的定律,唯有從實際出發,根據田間玉米生長狀況,土壤墒情綜合考量,才能做出最佳決策。一味的套用固定模式,不僅不會增產還可能會造成生產災難!

這裡是科學興農,歡迎添加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科學興農


玉米這種植物不僅抗旱還抗澇,在北部地區種植廣泛,我們都知道夏天的玉米生長過程中,因為天氣炎熱最容易缺水,而一旦缺水肯定會影響玉米的生長,導致產量底下,關於玉米需要多少天澆一次水並沒有什麼科學規律,但是我們可以根據很多現象來判斷是否應該澆水了。

根據玉米生長階段判斷

長深根階段

我們都知道玉米這種植物每個階段,需要的水分和養分是不一樣的,而玉米長到20釐米高的時候,一般都已經開始扎深根了,這個階段玉米需要水分,但是不應該澆水過多,以免發生倒伏現象,我們可以使用水泵均勻灑水,這樣更容易讓玉米根更加發達,可以保證玉米生深根需要用水!

拔節階段



拔節階段對於玉米特別的重要,這個階段玉米生長髮育的特別快,需要大量的養分和水分,水分充足了才能夠保證,玉米拔節更加順利!

出穗階段


出穗階段玉米開始結果,在這個階段保證玉米的水分,這個階段玉米需要大量水分,來保證自身的生長和需要,在這個階段玉米高達兩米,巨大的玉米葉光合作用消耗水分,保證這個階段的用水,就能夠保證玉米的產量!

根據觀察來判斷

我們還可以通過觀察來判斷玉米是不是缺水了,就像一個不會說話的嬰兒一樣,它餓了渴的時候,會表現出來一種不舒服的樣子,玉米一樣是的,尤其是在大夏天的時候,白天太陽溫度高吸收大量的水分,玉米無法保證供給足夠的水分,然後玉米葉就會自動捲曲,其實這個現象是玉米極度缺水的階段,我們可以選擇在晚上給玉米補充水分,切記不能夠在白天給它澆水。那樣的話會燒死玉米植株的!

綜上所述阿坤認為我們對於玉米,並沒有什麼科學規定澆水的天數,我們應該根據玉米的具體情況判斷,可以在玉米的每個極度消耗水的階段澆水,也可以去觀察玉米的形態去判斷是否應該澆水!

以上是阿坤對於玉米應該多少天澆一次水問題的分析,歡迎朋友們關注點贊,歡迎朋友們評論區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