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文公重耳:一生不思进取,却成为春秋霸主,背后的真相

有些人是命运的开拓者,主动作为成就事业;有些人是命运的跟随者,迫不得已成就事业。

晋文公重耳,就是后者。

但,这就是历史的真相吗?

晋文公重耳:一生不思进取,却成为春秋霸主,背后的真相


01

公子重耳从来没想过,自己有一天会当上晋国国君。

父亲晋献公是一代雄主。在他的手上,废除了公族大夫制度,起用了如士蒍、荀息、里克等异姓人才,率先实现了任人唯贤。

军事上晋国也很强大。在位时期,晋国版图扩张到此前的三倍,成为当世首屈一指的强国。

有时候,虎父无犬子;有时候,太强势的父亲,儿子容易软弱。

但这些和重耳都没有关系。因为,他不是太子。

晋国太子申生,成熟稳重,深得众望,是公认的国君接班人。申生和重耳的关系也很好。

有这样优秀的父亲和大哥,重耳只需要安安心心做好他的公子,其他都不需要想,也从来没想过。

当公子期间,重耳就做好了一件事:交朋友。

从小到大,重耳都喜欢交朋友。

哪些人是他的朋友呢?

赵衰、狐偃、贾佗、先轸、魏犨等等。

请记住这些人的名字,他们是晋国未来的栋梁,缔造了这个国家上百年的兴盛。

本来,重耳可以一直做他的公子,快快乐乐过完这辈子。

没想到的是,英明了半辈子的父亲,年老时竟然昏庸了一把,打算废长立幼。

而晋献公背后的女人,幼子的母亲——骊姬,不仅想要太子的位置,还想要太子的命。

父亲昏庸后母无情,太子会怎么应对?

晋文公重耳:一生不思进取,却成为春秋霸主,背后的真相


02

整个晋国的目光,都投向了申生。

如果申生选择反抗,以他的声望和遭遇,会有很多人会同情他、支持他,包括重耳在内,都会支持大哥。

如果申生还在,一切都会不同。

但是,申生竟然自杀了。

说是高洁也好,说是软弱也罢,申生不愿意和他们去争。比起地位,他更看重自己的名声。

宁愿玉碎,也不愿和瓦片争。

晋国,要大乱了。

骊姬准备除掉晋献公其他的儿子,公子们纷纷出逃。在这些人中,最有名望的是两位公子,一个是重耳,一个是夷吾。

不仅是公子,晋国的群臣也乱成一团。一朝天子一朝臣,到了抉择的时候。

选对了主子,飞黄腾达;选错了主子,灰飞烟灭。

狐氏选择了重耳。狐毛、狐偃两兄弟跟随出逃翟国。选择的理由,可能因为他们是重耳的舅舅。

耐人寻味的是,他们也是夷吾的舅舅。在两位外甥之中,狐氏却选择了重耳。

赵衰、贾佗、先轸、魏犨、胥臣等,也都选择了重耳。他们看好重耳的前途。

选择了重耳,他们就赌上了自己以及整个家族的前途性命,从此改变了命运。

还有一些人,跟随公子夷吾逃亡梁国。

就像那时的齐国,管仲跟随公子纠,鲍叔牙跟随公子小白一样,各随其主,各安天命。

这是命运的豪赌。选的那一刻,谁知道自己对不对呢。

晋文公重耳:一生不思进取,却成为春秋霸主,背后的真相


03

很快,重耳的第一次机会来临了。

公元前651年,晋献公去世,支持原太子申生的里克等人杀了继任的国君和骊姬。

里克选择了重耳。他派人去翟国迎接重耳,打算拥立他继位。

这是一次绝好的机会,但重耳犹豫了。

说到底,重耳和申生,骨子里是同样的人。他们都不喜欢争,他们都很看重自己的名声。

相比快马加鞭诈死争位的齐恒公小白,此时国君之位唾手可得,重耳却放弃了。

他担心里克等不是真心拥护他,怕其中有诈;担心现在乘乱夺国,自己的名声会不会不好?

数不清的犹豫,说明就是不愿意。

因为这些担心,都不是事。重耳完全可以先找外援,再回国扫清障碍;而乘乱回国也是当时各国常态,并不会影响名声。

可能,藏在重耳内心深处的,是他并不想做国君的隐秘念头吧。

这次放弃,让重耳付出了十九年的代价。

晋文公重耳:一生不思进取,却成为春秋霸主,背后的真相


04

第一次机会,重耳错过了,夷吾做了晋惠公。

而逃亡时,重耳已经43岁了。

晋国国君跟重耳没什么关系了。他过得怎样呢?

他在翟国待得很开心。翟国人对他不错,娶了一个叫季隗的姑娘,小日子过得挺好。

春秋时期,各国都有不少公子流亡,有些人终生流亡,再也没有回过国。

可能这也会是自己的命运吧,闲暇的时候重耳不禁想想。

但,就这样待在国外,又有什么不好呢?

重耳对自己在翟国的生活很满意,一待就是十二年,一直待到晋惠公派人来杀他。

他能够放下不做国君,可是做国君的人,却不能放过他。

被逼离开翟国,重耳恋恋不舍。最放不下的是妻子季隗。

他对妻子说,等我二十五年不回来,你就改嫁。

季隗知道他的心思,微微一笑:等到二十五年,我坟上的柏都长大了。放心了,我会等着你的。

那时齐恒公还在世,霸主声威,响彻各国。

重耳和群臣一商量,准备投奔齐国。

晋文公重耳:一生不思进取,却成为春秋霸主,背后的真相


05

来到了齐国,齐恒公待重耳很好,把齐姜嫁给了重耳,还陪送二十辆驷马车。

重耳又过上了安逸的生活,在齐国待了5年。

就像在翟国一样,重耳很享受现在的生活,不愿意离开。

那时,重耳已经近60岁了。春秋时期人的平均寿命只有30多岁,重耳已经步入老年了。他不想折腾了。

即使刨除年龄因素,以性格来看,重耳也不是喜欢奋斗的人。

刘备40多岁感叹自己髀肉复生,惆怅没有成就事业。但这些年,重耳从来没有过这种想法。

期间,不是没有过机会。

晋惠公对外背信弃义,对内倒行逆施,把晋国管理得一塌糊涂。公元前645年,秦晋两国交战,晋惠公被秦穆公捉了。

那是重耳第二次好机会。他完全可以借机回国,登上国君宝座。

可是,重耳不想回去。

他想要的,从来不是国君的位置。他想要的,只是眼前安逸的生活和温暖的家庭。

老婆孩子热炕头,开心过好每一天。

这是重耳的小目标,却不是跟随重耳的臣子的目标。

狐偃、赵衰他们抛家弃国,多年流亡,不是为了过这种日子的。

彼此目标不一致,埋下的矛盾终将爆发。

晋文公重耳:一生不思进取,却成为春秋霸主,背后的真相


06

时间过得很快,一转眼离当初离晋,就过去了十几年。

大家越来越老,距离晋国国君也越来越远。

赵衰、狐偃很焦虑,聚在一起商量离开齐国的事情。

妻子齐姜知道了这件事,劝重耳赶快离开齐国。

重耳不想走,说人生来就是为了寻求安逸享乐的,管其他的事干嘛。

我不走,死也要死在齐国!

不走也得走。

齐姜和赵衰等人灌醉了重耳,用车载着他离开了齐国。走了很长的一段路,重耳才醒来。

好脾气的重耳,居然怒了!

太过分了!这么多年,被父亲追杀,被弟弟追杀,为了逃命不得不跑。现在好不容易在齐国过上了好日子,这些混蛋,居然把这一切都毁了!

不顾自己快60岁,气昏了头的重耳,拿起了戈,要杀舅舅狐偃。

狐偃躲过了戈,说如果杀了我就能成就你,我情愿去死。

重耳仍然气呼呼地,说事情要是不能成功,我就吃你的肉!

狐偃哈哈一笑:如果事情不能成功,我的肉又腥又臊,怎么值得你吃!

舅舅的玩笑话并不能真的平息重耳的怒气,但看着跟随的群臣冰冷的目光,重耳冷静了下来,拿戈的手也慢慢放下了。

如果真的不走,这些人会怎么对自己?

自己的人生,并不完全属于自己,也属于他们。

晋文公重耳:一生不思进取,却成为春秋霸主,背后的真相


07

从那以后,重耳清楚知道,不管自己想不想当这个国君,背后的人也必须要自己当这个国君。

接受了自己的命运,重耳一行再次踏上漫漫流亡路。

一路看遍人间冷暖,小国往往无礼。

到了曹国,曹共公无礼,想偷看重耳的骈胁。路过郑国,郑文公也不按礼接待。

大国反而重礼。

来到宋国,宋襄公按国礼接待了他。到了楚国,楚成王用对待诸侯的礼节招待。到了秦国,秦穆公把同宗的五个女子嫁给重耳,其中包括太子圉的妻子怀嬴。

重耳再一次犹豫了。

太子圉是自己的侄子。娶侄媳妇,会不会破坏自己的名声?

跟随他的胥臣毫不犹豫给了一耳光:圉的国家,我们都要去攻打了,何况他的妻子呢!

这让重耳下定了决心。

这次晋国国君,我势在必得!

公元前637年,晋惠公薨逝,太子圉继位,是为晋怀公。

重耳在秦国,晋国不少大夫暗地劝他回国,秦穆公也支持他,晋国民众也拥护重耳。

元年前636年,秦国护送重耳来到黄河岸边。

望着滔滔黄河,重耳感慨万分。

十九年前逃离晋国,仿佛还在昨天。父亲逝世后,自己推掉了国君,从此流亡多年。如今连弟弟也逝世了,终于要回去了。

这就是所谓的天命吧。

走过了19年光阴,62岁高龄的重耳回到晋国,成为了晋文公。

晋文公重耳:一生不思进取,却成为春秋霸主,背后的真相


08

重耳的一生,是被别人推着走的一生。

做公子时,从没想过做太子;逃离晋国,是为了保命;逃离翟国,也是为了保命。而离开齐国,是被众人所骗。最后回晋国做国君,也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终其一生,他没有什么鸿鹄大志,也不想做什么晋国国君。

但是,命运一步步地,把他推到了这里。

推动他的,是父亲的昏庸,是申生的自杀,是夷吾的无情,更是身后狐偃、赵衰、贾佗、先轸、魏犨、胥臣等人的不断推动。

真正的推动者,其实是狐偃、赵衰等人。

重耳接过了属于自己的命运,做上了晋文公,晋国大治,奠定百年强盛基业,晋文公本人也成为了春秋五霸之一。

最后,获益者是谁?

表面上是晋文公重耳,实际上是推动他的那些人。

狐偃、赵衰、贾佗、先轸、胥臣等人崛起,走上晋国政坛高层。魏犨开始地位虽然不高,但魏氏连同狐氏、先氏、胥氏、赵氏都进入了晋国六卿。

再后来,赵韩魏三家分晋,赵、魏即是当年赵衰、魏犨的后人。

没有晋文公,就没有晋国六卿,也没有后来的三家分晋。

真相就是:真正的推动者,才是最终的获益者。

晋文公重耳:一生不思进取,却成为春秋霸主,背后的真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