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春玉米,盖地膜好还是不盖地膜好?两者该如何抉择?

kart2011


种植春玉米盖地膜好,由于地膜玉米栽培投资少,效益高,操作简便,增产增收,深受农民欢迎,因而能很快在全国各地推广应用。

地膜覆盖裁培增产原因分析


1.可以增温、保温防寒,地膜覆盖可以提高表土层温度2一3℃,种子发芽快,提早4-6天出苗,延长了营养生长期;同时可提早播种7-10天,以便于抢上季节。

2.可以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地膜覆盖可防止大气直接与土壤表土层接触,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损失,从而达到保水防旱的目的。同时又能阻止土壤养分随水分蒸发损失,并能防止雨水或灌溉冲刷,减少养分随水流失,使大部分养分保留在土壤中,从而增强了土壤的保肥能力,提高了肥料的利用率。

3.可以保土,防止土壤板结,覆盖膜以后,能阻挡雨水直接冲击,既能减少水土流失,又可避免土壤板结。所以覆膜的土质疏松,通气性好,肥料分解转化快,有效养分多,有利于根的生长发育,根系发达,扎根深,从而增强植株抗旱抗倒能力。

4.叶面积大,光能利用率高,根据经验地膜玉米的叶面积比露地的有明显的增加。覆膜的叶面积系数比露地的增加26.5%和59.7%;玉米的生物产量在苗期地膜玉米平均单株鲜重比露地同期增加145.2%,拔节期增加141.43%,扬花期增加17.3%。由于叶面积增大,光能利用率高,光合产物积累多,有利玉米生长发育,茎秆粗壮,穗大粒多,粒重增加,单株生产力高,增产显著,一般增产幅度为30%-100%,最高的增产达3倍以上。

地膜覆盖技术


1.要认真选地,精细整地,地膜玉米根层密,根长而数量多且主要分布在20-30cm的土层中。要使地膜玉米有个发育良好活力较强的根群,就必须认真选地,要选择那些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质疏松,有机质丰富,肥力中等以上,保水保肥能力较强,排灌方便的地块,这样才能有利于根系的生长。而不应选择那些陡坡地,土层瘠薄,有机质缺乏,排水不良的低洼易渍水的地块。

地膜玉米如果整地粗放,畦面高低不平,土块过大,就很难使地膜紧贴地面、产生空隙、通风漏气,便失去地膜的保温、保湿、保肥、防雨水冲刷等作用。因此,播种前必须要进行精细整地,要求翻耕的深度为18-20cm,深浅一致,耙松、耙碎、平整。可见,精细整地,是确保盖膜质量和全苗,获得较大增产的重要措施之一。

2.合理密植采用宽窄行单株植。一般的栽培密为每公顷3000-3500株,宽行为80-90cm,窄行为40cm,株距为30-33cm;紧凑型品种每公顷为4500株左右,宽行为70-80cm,窄行为35cm,株距为25-30cm。

3.选用优良的玉米杂交种,地膜玉米宜选用中迟熟的杂交种,该种比当地露地品种的生育期长10-15天,或所需积温多250-300℃,叶片数多1-2叶,且穗部上面叶片上冲,下部叶片平展,这样能充分发挥地膜玉米的增产优势,提高经济效益。目前各地推广的优良杂交种主要有中单2号、鲁玉号、液单2及4号、桂顶号和南顶号等。

4.施足基肥,玉米种植覆盖地膜后,能显著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但地膜玉米苗期不便于施肥管理,如果基肥不足,则直接影响幼苗生长发育,造成叶黄,植株矮小,扎根浅。因此,播种时应一次性施足全部农家肥和磷、钾肥及60%-70%的氮肥作播种基肥,以达到前期攻苗,中期攻秆,为后期生殖生长打基础的目的。留30%-40%的氮肥在玉米抽雄前10天施用作攻苞肥,以防后期早衰而造成空秆、穗小、秃顶增加和粒重下降。一般每公顷施土杂肥1000-1500kg,水粪750-1000kg,尿素10-15kg,磷肥20-25kg,钾肥10-15kg。

5.适时早播 ,膜玉米的播种期可比露地玉米提早7~10天。土壤水分在田间持水量的60%以上,有利于种子发芽出苗,因此,在适宜播种期内,抓住雨后有利时机及时播种,是保证地膜玉米全苗的关键。

6.提高播种质量,保证一次全苗地膜玉米的播种应开沟进行,播种深浅一致(3.5-4.5cm),防止盖土过厚过薄。盖土过薄,不利种子吸湿,并影响发芽;杂交玉米顶土能力较弱,盖土过厚,对幼苗出土不利,易造成缺苗。此外,地膜玉米的基肥用量大,化肥用量也较多,且集中施用,肥料浓度很大,播种时应避免种子与肥料直接接触,以免引起烧芽,造成缺苗。氮、磷、钾化肥混合施放在2穴种子中间,土杂肥盖在化肥上面,然后覆土。播种后,把畦面刮平,除去大土块,喷洒除草剂,每公顷用拉索100g,或西玛津150g,对水50kg均匀喷洒于畦面,然后覆膜膜要紧贴地面,膜边用土压紧、压严、压实,防止通风漏气。

7.加强田间管理

(1)及时破膜接苗,这是保证地膜玉米苗全的重要环节。播种后7-10天到田间检查,如发现玉米露尖出土,要及时用竹签(似铅笔大小,一头削尖)破膜,接苗出膜。膜开孔1cm左右,不要太大,然后把幼苗轻轻提出膜外,随之用细土封压破孔,以利保温。破膜宜在无风的晴天进行,如果气温低于12℃,可待1-2叶期再破膜接苗。

(2)间苗、补苗和定苗,玉米长至2-3叶期结合间苗,带土移栽补苗,并淋定根水。4—5叶定苗,每穴留1苗。7-8叶抹除分蘖。

(3)重施攻苞肥,抽雄前后是玉米一生中需肥最多的时期。在抽雄前10-15天,每0.067ha施尿素8-10kg,或碳酸氢馁20kg,每隔2株玉米中间打洞深施,施后即盖土。


壮乡新农


种植春玉米。是盖地膜好还是不盖地膜好?两者应该如何抉择?

我首先要说的是,回答了第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就好解决了。

种植春玉米。是盖地膜好还是不盖地膜好?

我的答案是:盖地膜好。为什么呢?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盖地膜最大的优点就是增温。玉米是喜温喜光作物。温度与玉米的营养生长成正相关。只有地温达到了玉米生长的下限温度,玉米才开始营养生长。也就是说,土壤中十至十五厘米中的温度。决定着玉米是否开始营养生长。温度越高,玉米的营养生长就越快。只有温度达到一定的量。玉米才开始从营养生长转入到生殖生长。玉米只有转入到生殖生长了,才能够保证结实。也就是说十厘米土层中有效积温越高,玉米完成营养生长以及生殖生长速度就越快。完成生长周期的所需的时间也越短。后期也就有充足的光和热积累足够多的干物质。从而也就增加了产量。从这个意义上说铺设地膜不但增加了地温也可以增加产量,更可以减少玉米生长周期的时间。也就是说可以提前收获。

第二就是保湿。因为春季风特别多。在干旱的北方,一般来说。刮几场风地皮就干了。土壤的湿度不够水分也就不足了。没有了水玉米也就生长的不好了。

第三,盖地膜也可以控制杂草,减少杂草的危害。因为覆盖地膜土壤表层的温度特别高。这样这样土壤中的高温就杀死了土壤中的杂草种子。杂草没有了,从而也就减少了土壤中营养物质的浪费。保证了玉米更好的生长。

第四。盖了地膜以后。太阳光照射到薄膜上。反射的光也可以照射到玉米秆子的叶子上。增加了光的利用率。也就增加绿叶的光合作用。玉米的叶子也就多产生了些营养物质来供给根系。从而也就增加了产量。

综上所述。种植种玉米还是铺设地膜的好。产量增加了,收货期也提前了。也有了价格的优势。从而收入就更高,利润就更好。

现在再让你选择铺地膜还是不铺地膜,你就不难选择了吧!

我就知道这些。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新疆老吕


种植春玉米,盖地膜好还是不盖地膜好?两者该如何抉择?

春玉米地膜覆盖已推广许多年了,地膜覆盖的主要作用是:提温、保墒,一般在积温相对较低的区域推广面积较大。在积温相对较高的区域地膜覆盖应用在蔬菜和水果玉米种植方面多,而种植大田玉米采用的相对少。所以很难说盖地膜好还是不盖地膜好。那么如何来抉择呢?

1、提温:地膜覆盖,是指以农用塑料薄膜覆盖地表的一种措施。可减缓雨水打击强度,减轻雨水冲刷,防止土壤板结;提高土壤水分的有效利用率;可保持土壤适宜温度、湿度,减缓地温下降速度。早春地膜覆盖一般可提前1周播种,能相对延长玉米生长天数。

2、保墒:可有效的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天旱保墒、雨后提温,促进作物对水分的吸收和生长发育,持续保持土壤湿度。

3、压制杂草:地膜覆盖可有效的压制田间杂草,防止草荒。

所以在积温相对较低的区域选择地膜覆盖可起到提温、保墒及增加产量的作用。

但地膜也不可避免的带来了一定的污染:

1、土壤环境的危害。随着地膜覆盖的推广,随之出现了残膜对农田的污染问题,地膜不易分解、腐烂,残留在农田土壤中,污染了土壤,妨碍了耕作,耕作层结构受到破坏,阻碍水肥输导,影响土壤通透性和作物的生长发育,最终造成作物减产。

2、农作物的危害。由于残膜影响和破坏了土壤理化性状,必然影响作物根系正常的生长发育。 另外,也影响了正常的播种出苗,残留地膜也是导致玉米缺苗断垄的原因之一。

3、农村环境危害。房前屋后、田间、地头、树梢、荒坡残膜随处可见,影响农村环境。所以应尽快在规模推广降解地膜及应的配套技术,另外,建立残膜回收利用体系,督促农民回收残留地膜。


综合农业技术


l要是粘玉米扣地膜,旱熟早上市,早卖锇


秀忠秀


在内蒙古乌兰察布商都县种玉米种多少天的好地温在二千五六


用户5538763429141


分地区,气候生长期长的,不干旱的地区,不盖地膜也可以,地膜成本高,但是早晚温差大,气候生长期短。就得盖地膜,不然玉米长的不程实饱满,盖地膜可以锁住水分,防杂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