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項服務很多銀行不再免費,不留意或致逾期發生

近日,北京的王先生向媒體反應,他在2016年就已停用的一張已還清欠款的華夏銀行信用卡,無端多出27塊的欠款,還給自己的信用造成嚴重損害。

怎麼一回事呢?據王先生表述,他在2016年停用了手上的華夏銀行信用卡,而且在停用前已將欠款全部還清,還多放了幾塊錢在裡面。最近查詢徵信報告時卻發現,這張當初已還清欠款的信用卡莫名其妙顯示已使用30元的額度,其中27元為逾期金額,且已有15個月處於逾期狀態。

這項服務很多銀行不再免費,不留意或致逾期發生

一般來說,徵信報告中出現“連三累六”(即連續三次逾期、累計六次逾期)的情況,想從銀行取得貸款是相當困難的。而現在王先生的徵信報告中竟然出現了15個月的逾期,信用已然大損。淡定不了的王先生遂找到華夏銀行信用卡中心討說法,得到的答覆是這筆逾期金是短信提醒費產生的

王先生確實開通了短信提醒服務,但在該信用卡辦理到停用這段時間裡,華夏銀行還沒對短信提醒服務收費。根據華夏銀行官網發佈的公告,該行自2018年9月11日起才開始對短信交易提醒手續費進行收費,收費標準為每月3元。

王先生由於在停用該信用卡後,已經改變了工作城市,手機號也變更了,所以並沒有收到華夏銀行關於短信提醒服務收費政策調整的提醒,關於即將逾期的短信提醒自然也收不到。

早些年,各家銀行為了推廣信用卡業務,推出了不少免費服務,以這個短信提醒服務來說,很多銀行原來都是不收費的。但是,這幾年,我們可以看到,銀行正在逐漸收回這些優惠政策。這些小額的收費項目看似只是蝨子腿,但如果用戶量達到1000萬,一個用戶每月收3元,一年便可收取3.6億元。

這項服務很多銀行不再免費,不留意或致逾期發生

對用戶來說,有些項目收不收費是我們很難左右的,我們能做的就是提高警惕,避免重蹈王先生的覆轍。王先生這件事給我們的啟示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要養成查詢個人徵信的習慣。如果不是主動查詢個人徵信,王先生可能到現在還不知道自己的徵信已經花掉。目前,查詢個人徵信是非常便利的,登陸央行徵信中心官網,上面有個互聯網個人信用信息服務平臺,註冊後就可查詢了。

二是,不用的信用卡最好不要閒置一旁不聞不問。銀行對信用卡的管理辦法不是一成不變的,很多信用卡可能在辦理時不收年費、短信提醒服務費等費用,但這並不意味著以後不會收。如果政策一旦改變,我們又不能及時獲知消息,很可能導致我們信用受損。

三是,註銷信用卡要注意銷卡和銷戶區別。銷卡是終止信用卡片的使用權限,而銷戶是將個人在銀行開設的賬戶註銷掉。很多銀行會對註銷卡片卻沒有註銷賬戶的信用卡賬戶收取管理費。比如,廣發銀行就會對銷卡未銷戶的賬戶每月收取5元的管理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