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练」初中语文基础练习:文言文阅读

(一)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二)叔文败,(刘禹锡)坐①贬连州刺史。在道,贬朗州司马。地居西南夷,士风僻陋,举目殊俗,无可与言者。禹锡在朗州十年,唯以文章吟咏,陶冶情性。蛮俗好巫,每淫祠鼓舞,必歌俚辞。禹锡或从事于其间,乃依骚人之作,为新辞以教巫祝。故武陵溪洞间夷歌,率多禹锡之辞也。

(选自《旧唐书·刘禹锡传》)


注释:①坐:连带受罚。


1.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名:有仙则名 名之者谁


B. 是:斯是陋室 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C. 素:可以调素琴 素湍绿潭


D. 劳:无案牍之劳形 劳其筋骨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3.文段(一)中“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一句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有什么作用?


4.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文段(一)(二)中刘禹锡安贫乐道的情怀表现在哪里。


「每日一练」初中语文基础练习:文言文阅读


答案在这里


答案:1.D


2.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3.用它们作类比,表达自己以古代贤人自况的思想,暗示陋室不陋。


4.文段(一)从身居陋室交往人物不俗、日常生活高雅表现刘禹锡安贫乐道的情怀;文段(二)中,被贬后虽身处民风粗陋之地,但仍能用写文章和吟咏诗文的形式来陶冶性情,并参与当地民众活动,为他们写下许多新的文辞,表现了刘禹锡安贫乐道的情怀。


【解析】甲文选自:《全唐文》 作者:刘禹锡 年代:唐

乙文选自:《旧唐书》 作者:刘昫 年代:五代


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出名。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显得有了灵气。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长到台阶上的苔痕颜色碧绿;草色青葱,映入帘中。到这里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古琴,阅读佛经。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王叔文失败,因罪被贬为连州刺史。在路上,被贬为朗州司马。地处西南夷,士风偏僻,举目风俗,没有可以对话的人。刘禹锡在朗州十年,只有以文章吟咏,陶冶性情。蛮人风俗喜好巫术,每次淫祠鼓舞,一定要歌俚辞。刘禹锡有人从事于其中,于是在诗人的创作,为新借口教巫祝。所以武陵溪洞间夷歌,大多刘禹锡的意思。


1.本题考查文言文中的一词多义,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在平时文言文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一词多义的单音节词。解答时,首先要明确每项中这个词的正确解释或用法,再作比较,得出正确选项为D项。都是使动用法,使……劳累。其他各项的意思分别为:A:出名命名。/B:表判断/这。C:不加装饰/白色的。


2.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只要字字对译,不丢关键字,然后语句通顺,意思明确,就可以拿满分了。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切忌漏翻关键词语。重点词语: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乱,扰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