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河南省应对新型肺炎要求确保每个定点医院至少有一名中医医师参与诊疗?

陈皮


大家都知道,此次武汉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全国中医系统抽调5000多名中医医务工作者奔赴湖北,并组建了多支中医医疗队分别进驻湖北各大定点医院!由于目前新冠肺炎还没有特效药物,而中医药在改善症状上发挥出了独特优势!

最重要的是在全国各省的保卫战中,河南作为中医大省,率先做出相应,积极推动中医药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要求每个定点收治医院必须配备中医师!表明对中医的信赖和支持!值得全国推广!

同样是河南,南阳市成立了中医药发展局!和南阳卫健委是平级的关系!给各省市带了一个好头啊!只有这样,咱们中医才能真正的发展起来!



淘哥说中医


现在的这次肺炎,西医只能实验性治疗,没有特效药!可是中医历史上有治疗瘟疫的经验,并且很成熟!

这个经验应该推广到全国,不仅仅是河南!

从这次中医药介入的情况看来,效果还是非常明显的,也很好!刚看到青岛治疗的三例,转阴时间缩短!并且恢复的很好!


悬壶闹市



老谷218


中医就是遵循了生态平衡的自然规律,才能呈现出卓越的功效!人类既然会生病,那必然会有治愈的解药!有些病不是治不好,而是没有发现所针对的药物而已。而中医药却能以最快最有效的方法来治疗。对中医药能治好病不要问为什么?无法写论文!大多数都是人们“死猫当活猫”而治好的,祖传的经验,通过实践而证明能治病的中医治疗方法和药物,能不信吗?河南省在这场疫情阻击战中作出了回答!


影视演员陈旭明


说明了中医已经衰落到必须靠政府用制度来保护的地步了。西医,确实有它精准明快,方便易行的特点,更主要的是其中利益深度较大,可以给从业人员带来可观的经济利益,迎合了当前一切向钱看的风气。而中医,虽然博大精深,但真正能够熟练掌握并运用,确实需要一番功夫,对于当前浮躁的社会来讲,没有人愿意再下这样的功夫,或者很少有人去这样做了。因此,逐渐被排挤到边缘地带,患者想求中医,医生无利可图,千方百计将你引导到中医,即便你坚持,最终还会给你用一部分西药。故而,中医在最近几十年急速衰退。但又有西医所不能及的独特优势,人们还不能轻易放弃。河南的这一举措,是保护中医的一个可行的方法,希望通过政府努力,使中医真正能够发扬光大。


王焱燚


中医中药对冠状病毒的治疗效果不亚于西药而且没有副作用,我认为甚至效果更好。老祖宗的东西就是好!



岩鑫7788


这个指令下达的好,中医药的兴旺在于上层建筑制定政策,因为中医药在医院是不赚钱的科室,很多中医都改行了,中医药在医院的生存空间非常小,希望各医院对中医药重视起来,特别是待遇应该倾斜,鼓励中医药从事工作者努力把国粹传承下去!



乐夫


南省应对新型肺炎要求确保定点医院配备中医师参予诊疗。这个建议很好,这次疫情,中医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治愈了很多新冠肺炎轻症患者。

中医已经一千多年了,是我国中华文化宝贵的财富。中医讲究培元固本,西医治表。通过这次大灾大难,希望国家重视中医在治病救人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建议在全国公立医院中,设置中医部,将老祖宗留下的中医发扬光大。


西部的天空会很好


国家卫健委发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一版)”到现在的试行第五版,始终坚持中医药。

一、中医抗疫,历史可鉴

中医历史悠久,对于疫情的记载,也见于多种文献:

在有确切疫灾年份记载的春秋至清朝之间(770 BC—AD1911)的2681年中,共有疫灾之年669年,平均疫灾频度25.0%,即平均每4年就有1年发生疫灾,疫灾是古代中华民族的重大灾难之一。中国疫灾频度的朝代变化有2个明显的高峰期:第一高峰期是魏晋南北朝,其疫灾频度约为21%,较其前的先秦两汉和其后的隋唐五代都要高;第二高峰期是南宋以后,特别是明清两朝,其疫灾频度高达33%~82%,平均59.6%,超过了以往任何时期。魏晋南北朝高峰期的形成,既与气候寒冷、极端气候事件频繁有关,也与战乱连绵,人口大规模迁移有关。该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大动乱时期,无论三国时期的混战厮杀,还是西晋末年的永嘉之乱,又或者是南北朝时期的五胡乱华,都导致了大批难民的流动。这些难民的流动既为瘟疫的流行提供了便利的传播途径,也使瘟疫的流行具备了大量的易感人群,从而导致了瘟疫的频繁发生。烈性传染病天花就是该时期借由战争引入并广泛流传的。南宋以后高峰期的形成,与魏晋南北朝时期有相似之处,气候寒冷干旱,自然灾害频繁,民族冲突较多仍然是瘟疫频繁的重要诱因所不同的是南宋以后特别是明清以来人口密度增加,人口流动性增强,致疫病种增多对疫灾频度的提高也起了重要作用。

邓拓,《中国救荒史》:我国在两周时期,仅有一次疫病流行的记载,秦汉时期13次,三国两晋时期17次,南北朝时期17次,隋唐五代时期17次,两宋金元时期32次,明代64次,清朝74次,民国6次。

那么,中国式怎么度过这些大大小小有记载的疫情呢?

1.历代政府、医家皆有贡献:

1)隔离治疗,阻断传染:汉元始二年(公元2年)就已采取了隔离措施,并设立“临时时疫医院”,隔离传染源。此后历代效仿,至今也是一条根本措施。

2)颁布医方,群防群治:在村口要路立牌晓示或编撰一些简单的强身健体避疫的药方引导群众运用,防护机体抵抗力,控制疫病蔓延,切断疫病的传播途径。

...

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载有常食大蒜可预防疫痢、霍乱等传染病。

胡正心在《简易备验方》中提出了蒸汽消毒法。

张景岳的《景岳全书》中记载了用“福建茶饼”进行口腔消毒,以防病从口而入。

2.常见隔离消毒等方法

陈修园认为,避疫之法,惟在节欲,节劳,仍勿忍饥,以受其气。胆为中正之官,胆气壮,则十一脏之气赖以俱壮,邪不能入。《医学三字经》中载有方剂预防温疫,后人据其功效拟方名为神圣避瘟丹,另以羌活、独活、白芷、香附、大黄、甘松、山柰、赤箭、雄黄各等分,苍术倍用,上为末,面糊为丸弹子大,黄丹为衣,晒干,正月初一清晨,焚一炷避瘟。

熊立品在《治疫全书》中提出瘟疫流行时节“四不要”原则,即“瘟疫盛行,递相传染之际……毋近病人床榻染其秽污毋凭死者尸棺触其恶毋食病家时菜,毋拾死人衣物。”

刘奎的《松峰说疫》记载了用屠苏酒方、麻豆投井方、苍术、贯众、赤小豆等进行饮用水的消毒。书中还载有避瘟方65方,使用方法有内服、纳鼻、取嚏等不同。

二、中医抗疫,有理有据有法

3.中医的特点:未病先防,欲病救萌,既病防变。

4.疫病绝对不同于普通外感病,《素问·刺法》:“余闻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温厉大行,远近咸若”。

5.中医治病。因人因时因地制宜。一以贯之。也就是说药方或者取穴,可以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而有所差异。

6.中医在中国历史上的抗疫方法很多,不仅仅局限于汤剂。孙思邈所著的《备急千金要方》中除了载有近20首辟疫方,在药物的使用方式上,除佩戴胸口外,还有口服、烟熏、粉身、身挂、纳鼻、浴体等,药物剂型除蜜丸外,还有散剂、汤剂、酒剂、膏剂等。

药物以辛香味厚者为主,如在雄黄丸、屠苏酒、粉身散、太乙流金散、疫瘴发汗青散等代表方中,雄黄、雌黄、细辛、川芎、蜀椒、桂心、白芷等都是用的最多的药,为后人进行疫病的药物预防提供了很多借鉴。【上述药物请在中医指导下应用】

7.有效借鉴。达原饮 (明代吴又可《瘟疫论》1642年) 、蒿芩清胆汤 (清代俞根初《通俗伤寒论》1776年) 、甘露消毒丹 (清代王孟英《温热经纬》1852年) 等方在2003年的抗击SARS战役当中,再一次展示了中医药抗疫的能力。

8.中医运动。对于目前身体健康的朋友,包括新冠肺炎治愈的朋友,可以选择八段锦、太极拳、六字诀等方式开始锻炼。

三、中医抗疫,有速度有温度

9.中医药方法比较灵活,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与西医治疗方法共用。

10.中药香囊;点燃艾叶、苍术等,简单快速,可以在入户调查和排查时直接分发。

参考文献:

[1]王文远,杨进.古代中医防疫思想与方法概述[J].吉林中医药,2011,31(03):197-199.[2]李福伟,甄利鸿,吴荣梅,翟玉梅.中医“防疫”思想探讨[J].亚太传统医药,2008(10):144-145.

[3]刘洋,于峥.论中医防疫[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3(06):9-10.

[4]马有度.漫话中医防疫[J].四川医学,1982(01):46-47.


海舒医生


河南省应对新型肺炎要求确保定点医院配备中医师参予诊疗。这是因为当前抗新冠病毒形势需要。

病毒肆虐,生死选择面前,谁愿意生命让病毒吞噬?“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在西医尚未找到有效的抗击病毒药物时,传承几千年的中医却彰显其效。中医无愧是匹好马,所以国家力挺,医院选择,病患愿意接受中医方法治疗。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出现、疯狂,国家卫健委和国家中医局连续发布的五版诊疗方案中,中医辩证施治诊疗肺炎占据不小的比例。许多中医专家奔赴抗病疫一线,从中医角度提出病疫的病因病机和治则法则,提出分期论治的思想,在目前尚无抗病毒药物的情况,中医的参予取得了令人信服的功效。

人体是一个智慧系统,自身具有强大修复的潜能,中医本着补不足泻有余、扶正固本、防末病治已病的理念,施治中采用“隔离”、“服用防病草药”、调气血实五脏、调补结合等方法,使病患从重症转轻、甚至纯中药治愈,中医是从临床中走出来的,才能在抗击新冠病疫中获得显著效果。

3支国家中医医疗队,222O人被派狂武汉;

截止2月13日12时,广东中医医疗队共收治116名病人,其中1O8例是重症、危重症,1O5例服用中药后病情明显改善。19例出院,22例符合出院标准转入缓冲病房;

2月16日15时,江西2名患者纯中药治疗出院。

所以,湖南的选择是明智的,符合当前抗击新冠病毒肺炎现状的需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