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访印度世界上仅存的乌托邦,45个国家的人,在这里过着集体生活

从印度北部旅行一路南下,夕阳下,抵达本地治理,立刻被这个花园般的城市吸引了。

本地治理,英文为Pondicherry,地处印度东南沿海,孟加拉湾西部,属泰米尔纳度邦。十六世纪开始被葡萄牙人占领,1673年成为法国殖民地直至1954年转交政权给印度政府。

造访印度世界上仅存的乌托邦,45个国家的人,在这里过着集体生活

本地治理 法国区街道

城市分为印度区和法国区,新城和普通印度城镇并无二致,而沿海的旧城区则飘着面包烘焙的浓郁香味,亭舍雅致一色的法式建筑,去旅游的游客,大多选择住在靠海的法国区。本地治理是最不像印度的地方,大多与这里曾经的法国殖民统治有关,它还有着世界上仅存的最后乌托邦。

先说说他吧,本地治理还因一位伟人而出名,他就是有“印度三雄”之称的奥罗宾多(Sri Aurobindo)。印度著名的哲学家、独立运动领袖、瑜伽大师,潜心研究超感瑜伽,期望超感瑜伽可以帮助人类实现伟大进化。


造访印度世界上仅存的乌托邦,45个国家的人,在这里过着集体生活

Auroville 游客展览区

说到奥罗宾多就不能不提到:圣母(Mother),Mother Alfassa是土耳其裔犹太人和埃及裔犹太人的后代,与奥罗宾多是“灵魂伴侣”。Mother想要建立一个无国界,不分性别、身份、阶级、信仰,人人都能在里面寻找爱与幸福、追求精神满足的地方,于是就诞生了黎明之城(Auroville, India)。


造访印度世界上仅存的乌托邦,45个国家的人,在这里过着集体生活

乌托邦的概念早从柏拉图时代起就存在,代表着没有阶级没有压迫、人人平等的美好社会。难道现在的社会还会有“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世外桃源

它应该是现在世界上仅存的,也是存在时间最长的地球村和乌托邦。从1968年到现在,已经安然度过了52年之久,而且竟然在印度?这点让我很好奇,这是在种姓制度依旧牢固、阶级分明的印度,光听名字就有些迫不及待,叫了辆TUKTUK,在烈日下奔赴黎明之村。

造访印度世界上仅存的乌托邦,45个国家的人,在这里过着集体生活

小马路上,汽车和乱七八糟的摩托车牛车马车都一起,在上面狂奔,滚滚尘土几乎要堵塞我的鼻腔,烈日下卷来层层热浪。车子在一片密林里停下了,这是村口的泥土停车场,所有的车都停在这里。

造访印度世界上仅存的乌托邦,45个国家的人,在这里过着集体生活


造访印度世界上仅存的乌托邦,45个国家的人,在这里过着集体生活

从停车到地方进去,往里面走,需要走好一段路,没有人工痕迹的原生态树林,走着走着生怕里面钻出什么小动物来。景区是免费的,但要去登记姓名,拿一张类似于进村证的“Free Pass”。

造访印度世界上仅存的乌托邦,45个国家的人,在这里过着集体生活

据说,这里曾经一片荒芜。

最初,人们开荒辟壤,在树上建屋,住在草棚里。改造碱性土地,把只有一棵树的不毛之地变成了拥有两万多棵树的绿洲。全年只有两个月下雨,常年高温,水资源匮乏,人们打地下水,甚至从喜马拉雅高原引水到此地。

印度能源匮乏,尤其电力不足,时常断电,已是多年旧疾。为解决这一问题,诞生了它最具代表性的技术创举之一:风力泵,在1972年安工。这一可再生能源的应用随后被输出到印度各地,遍及南亚次大陆。后来,科技研发中心发明出了光伏太阳能发电装置,它可以使特定的单位组织与农场按需自行制造能源。在Auroville,居民们实现了能源的自治与自理。

造访印度世界上仅存的乌托邦,45个国家的人,在这里过着集体生活


造访印度世界上仅存的乌托邦,45个国家的人,在这里过着集体生活

这个更像一个大型的社区,文明而环保,很多建筑都很有特色。在村里四处走走,村民正在举行一个小会议。这是一幅只有电视剧中才有的画面,村里的人身上似乎都自带仙气,舒畅的笑容,看起来没有任何压力和烦恼,他们都曾经拥有什么样的人生和怎样的内心精神世界。

造访印度世界上仅存的乌托邦,45个国家的人,在这里过着集体生活

在村里四处走走,村民正在举行一个小会议。这是一幅只有电视剧中才有的画面,村里的人身上似乎都自带仙气,舒畅的笑容,看起来没有任何压力和烦恼。在黎明之城,这里有城市规划师、手工造纸厂主、服装设计师、学校教师、森林实验员、瑜伽教师、建筑师、农夫……

据了解,在这里,可以选择任何你想做并能胜任的工作,但所有工作都只能得到很少的基本生活费。即使管理一家工厂,收入也是七成归集体,三成用来付工资和再运转。居民的物质所得很少,需求更少,快乐、智慧、创造性和幸福指数却很高。


造访印度世界上仅存的乌托邦,45个国家的人,在这里过着集体生活


造访印度世界上仅存的乌托邦,45个国家的人,在这里过着集体生活

这里生活着45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多元的文化背景由共同的精神追求所整合,人们过着集体生活,但全然没有消泯个性的痕迹。

就在村里解决了午餐,简简单单一杯咖啡,一个面包。


造访印度世界上仅存的乌托邦,45个国家的人,在这里过着集体生活


造访印度世界上仅存的乌托邦,45个国家的人,在这里过着集体生活


造访印度世界上仅存的乌托邦,45个国家的人,在这里过着集体生活


参观了这里的游客中心,往前面一直走,终点便是黎明之村的标志性建筑——大金球Matrimandir,坐落于城中心的一个用于静心的金色球体建筑,被称为地球村(黎明之城)的灵魂。


造访印度世界上仅存的乌托邦,45个国家的人,在这里过着集体生活


造访印度世界上仅存的乌托邦,45个国家的人,在这里过着集体生活

在村里徘徊着,这样一种强大的精神气场,把我征服了,在我生活的环境之外,存在着这样一群有趣的人。每个人的生活方式有不同,有的人终日奔波,努力多买一个平方,而他们跑到印度的村里,一住几十年,为理想中酷酷的生活找到了最终落脚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