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臏和龐涓恩恩怨怨十幾年,為何桂陵之戰,孫臏生擒龐涓又給放了

孫臏和龐涓恩恩怨怨十幾年,為何桂陵之戰,孫臏生擒龐涓又給放了

歡迎來到正史戲說,我是正史君,本期開說。

孫臏和龐涓恩恩怨怨十幾年,為何桂陵之戰,孫臏生擒龐涓又給放了

孫臏和龐涓本是同門師兄弟,

都拜鬼谷子為師,學習兵家之術。

他們在當時都是絕頂的軍事天才。

不過龐涓心浮氣躁,好大喜功,

在學藝不精的情況下,就提前下山了。

孫臏和龐涓恩恩怨怨十幾年,為何桂陵之戰,孫臏生擒龐涓又給放了

龐涓下山以後憑藉赫赫戰功,一路高升為魏國大將軍。

但是他始終有一個心病就是:孫臏。

孫臏是齊國人,龐涓很擔心孫臏下山效力齊國,成為他的對手。

他也知道自己可能不是孫臏的對手,於是決定先下手為強。

孫臏和龐涓恩恩怨怨十幾年,為何桂陵之戰,孫臏生擒龐涓又給放了

孫臏拿到書信以後,舉棋不定,找到師傅鬼谷子。

鬼谷子同意他下山,但提醒他留意人心險惡。

並且送了他一個保命錦囊,叮囑他到萬不得已時,才能打開!

孫臏自此出山。

孫臏和龐涓恩恩怨怨十幾年,為何桂陵之戰,孫臏生擒龐涓又給放了

孫臏下山以後順利找到龐涓。

龐涓在魏惠王面前也是大力推薦,說孫臏的才能在他十倍之上。

希望能任命孫臏為魏國大將軍,他為副將!

魏惠王心想:這不是開玩笑嘛,來個人就想當大將軍!

還是先當個客卿,看看本事再說吧!

孫臏就留在魏國成了客卿,龐涓開始實施他的第二步計劃。

孫臏和龐涓恩恩怨怨十幾年,為何桂陵之戰,孫臏生擒龐涓又給放了

不過這封通敵信沒有到齊國人手裡。

反而到了魏惠王的手裡,魏惠王大為震驚,誓要殺了孫臏。

在龐涓的力勸之下,最終孫臏受到了臏刑,並且把他關在龐涓府內。

龐涓不殺孫臏,主要是他還要向孫臏學習他沒學到的兵法。

在這裡,很多人都認為臏刑就是把膝蓋挖掉,其實不是!

孫臏和龐涓恩恩怨怨十幾年,為何桂陵之戰,孫臏生擒龐涓又給放了

孫臏剛下山就中了他師兄龐涓的奸計,成了殘廢。

為了保住性命逃離龐涓,他打開了保命的錦囊,

錦囊裡只有兩個字,裝瘋!

孫臏和龐涓恩恩怨怨十幾年,為何桂陵之戰,孫臏生擒龐涓又給放了

孫臏靠裝瘋矇蔽了龐涓,逃回自己的家鄉齊國,被田忌收留。

田忌是齊國的公室貴族,但是因為有鄒忌在。

他在齊威王面前並沒有得寵,田忌很欣賞孫臏的才華,想借著孫臏讓他登上權力的高峰。

於是通過一場賽馬比賽,他成功將孫臏引薦給了齊威王。

這就是廣為流傳的田忌賽馬。

孫臏和龐涓恩恩怨怨十幾年,為何桂陵之戰,孫臏生擒龐涓又給放了

齊威王內心一萬個不服,質問田忌怎麼回事?

田忌藉機把孫臏的事情,原原本本的告訴了齊威王。

經過深入的交談以後,孫臏的遭遇和才華深深震驚了齊威王。

孫臏從此成為齊威王的御用軍師。

而正在此時,趙國向齊國發來求救信,魏國居然仗著兵強馬壯,圍攻邯鄲快兩年了!

孫臏和龐涓恩恩怨怨十幾年,為何桂陵之戰,孫臏生擒龐涓又給放了

齊國主戰,任命田忌為帥,孫臏為軍師帶領八萬士兵,準備開赴戰場。

田忌主張發兵邯鄲,跟龐涓的八萬武卒決一死戰!

孫臏則主張不去邯鄲正面營救,而是選擇迂迴打擊魏國都城大梁。

為什麼要這麼做呢?

孫臏和龐涓恩恩怨怨十幾年,為何桂陵之戰,孫臏生擒龐涓又給放了

在瞬息萬變的戰場上,優秀的將領總是能化腐朽為傳奇。

在龐涓回師的路上,孫臏帶兵埋伏在桂陵,

並且生擒了龐涓,史稱“桂陵之戰”。

我們來看當時的作戰部署。

孫臏和龐涓恩恩怨怨十幾年,為何桂陵之戰,孫臏生擒龐涓又給放了

孫臏首先派出一路人馬,繞遠進攻魏國襄陵,假裝失敗讓龐涓掉以輕心,只帶一小部分兵力回來營救。

然後孫臏帶兵在桂陵提前埋伏,龐涓救援一定是急行軍。

《孫子兵法》第七篇第二條記載,如果急行超過百里,部隊掉隊的現象會非常嚴重。

龐涓只帶了一小部分救援軍,再加上掉隊的,等到了桂陵已經沒有多少人了。

孫臏以逸待勞很容易就生擒了龐涓。

孫臏和龐涓恩恩怨怨十幾年,為何桂陵之戰,孫臏生擒龐涓又給放了

按理說生擒了自己的仇人,應該千刀萬剮!很多人不理解為什麼孫臏把龐涓放了?

就這一件事情,我們就能看出真正的軍事家以大局為重的戰略思想!

其實孫臏也想殺龐涓,但現在不是時候。

此時魏國還在圍攻邯鄲,龐涓可以當作談判資本要挾魏國。

結果邯鄲還是被攻陷了,在“漳水之盟”上,齊國把龐涓還給魏國,魏國把邯鄲還給趙國。

但是十二年後馬陵之戰,龐涓又敗在孫臏手裡了,這次他就沒那麼好的運氣了。

孫臏和龐涓恩恩怨怨十幾年,為何桂陵之戰,孫臏生擒龐涓又給放了

而這一戰,龐涓就此送命。

但是龐涓還是不服孫臏,並大喊一聲:“遂成豎子之名”。

翻譯過來就是:孫臏,你小子又騙我!

你算什麼英雄好漢,用這種下三濫的手法騙走我的名氣,來成就你!


孫臏和龐涓恩恩怨怨十幾年,為何桂陵之戰,孫臏生擒龐涓又給放了

龐涓和孫臏的恩怨就此落幕!

龐涓與其說敗給了孫臏,不如說是敗給了自己,因為史料記載孫臏並不是百戰百勝。

公元前352年魏、韓聯軍就曾打敗過齊、宋、衛三國聯軍,孫臏也無能為力!

龐涓敗就敗在孫臏太瞭解他了,而他自己又心浮氣躁,急功近利。

所以正史君想說:功名利祿先看淡,修身養性在眼前,日積月累終有時,有朝一日豔陽天!

本文參考資料:《史記》、《孫臏兵法》、《三十六計》、《史記·卷四十四·魏世家第十四》、《史記·孫子吳起列傳》、《擒龐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