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魂》到《陳情令》:從耽改劇的持續爆火,看受眾市場的變化


《鎮魂》到《陳情令》:從耽改劇的持續爆火,看受眾市場的變化

在剛剛出爐的《2019十大電視劇/網劇》評選中,作為2019夏日限定的《陳情令》毫無懸念地拿下了榜單第一的好成績。

事實上,這把從夏天燒起來的大火,直到現在也沒有絲毫要滅的意思,甚至現在還燒到了泰國、韓國等地,粉絲瘋狂追捧的程度,也並不比國內粉絲遜色,這也讓資本感受到了耽改劇的超強吸金能力。

《鎮魂》到《陳情令》:從耽改劇的持續爆火,看受眾市場的變化

說到耽改劇的爆火,我們不得不說說"耽美三部曲":

1.0版:2016年的《上癮》。這部劇算是打響了耽美劇的第一炮,火遍國內外。當然他的尺度之大,現在還無人能敵。而兩個男演員收穫的紅利,至今還被人津津樂道。

《鎮魂》到《陳情令》:從耽改劇的持續爆火,看受眾市場的變化

2.0版:2018年的《鎮魂》。這部劇有多火爆?它把已經出道10年、依然默默無聞的朱一龍直接捧成了頂流,徹底打破多年來娛樂圈的局勢,由此可見其勢頭兇猛的程度。

《鎮魂》到《陳情令》:從耽改劇的持續爆火,看受眾市場的變化

3.0版:2019年的《陳情令》。作為最火的年度大劇,它的宣發製作都跟上了,選角也很到位。爆火的結果,不僅是肖戰、王一博等兩個主角成了年度"雙頂流",就連劇中戲份不多的配角,也都小火了一把,能做到整個劇組"全員紅",《陳情令》算是第一個吧。

《鎮魂》到《陳情令》:從耽改劇的持續爆火,看受眾市場的變化

我們不禁要問,為什麼這幾年火起來的都是耽改劇?耽改劇到底有什麼魅力?觀眾又為什麼喜歡耽美作品?這其中又反映出受眾市場怎樣的變化?

什麼是耽美?

"耽美"一詞源於日本,原指唯美主義,後來被國內腐女用來表達男性和男性之間的愛情。腐女則是指一群沉迷於耽美小說的女生,在網絡小說類型中就專門有"耽美向"這個類別。

腐女們對耽美小說里人物的痴迷是站在腐門外的人無法想象的,腐女們有一句經典的語錄"一入腐門深似海,從此節操是路人",而近幾年由耽美小說改編的耽美劇一部部出現在了大眾視野,人們也慢慢看到了這群沉迷耽美文化的群體有著怎樣的力量,她們所帶來的市場經濟效益甚至催生越來越多的耽美小說步入影視化的進程。

《鎮魂》到《陳情令》:從耽改劇的持續爆火,看受眾市場的變化

耽美IP的造星能力和所能帶來的巨大衍生經濟效益,讓耽美IP儼然成了娛樂產業新的香餑餑。據某網站統計,已經完成劇改授權、待播或待拍項目的耽改劇就達59部之多,這其中既包括了熱門的經典作品,如P大的《六爻》、《殺破狼》、墨香銅臭的《天官賜福》等,也有相對小眾的《成化十四年》、《死亡萬花筒》等。

可見,現在的讀者或是觀眾,尤其是讀者觀眾中的青少年群體對耽美題材作品的熱情,遠遠超過了我們的預期。

哪些人喜歡耽美?

在耽美題材的受眾中,女性明顯大於男性。而在受到熱捧的耽美小說中,一個很明顯的共同點就是,兩個男主角的顏值一定都非常能打。也許,消費男色就是其中一個重要原因。俗話說同性相斥,可能俊男美女談戀愛已經不能滿足女孩們越來越刁鑽的胃口,而兩個美男在一起,反而可以帶來雙倍的快樂。

《鎮魂》到《陳情令》:從耽改劇的持續爆火,看受眾市場的變化

縱觀這兩年爆火的耽改劇可以知道,雙男主的顏值一定要既滿足了女性對美好肉體的遐想,又帶有普通言情劇不具有的美感,還要契合大眾,尤其是青少年的反叛心理,這也是為什麼耽改劇能在青少年當中收穫最多擁躉的根本原因。

除了青少年群體外,喜歡看耽美的人群中,還包括了35—50歲的女性群體。在每一段耽改視頻下方的評論區裡,聲音最多的通常是:看了這個劇,真想回家把老公給休了!又或者是:這才是老公該有的樣子啊,看看自己都找了個什麼玩意兒?諸如此類的吐槽。

在耽美劇中將自己代入無敵甜寵的角色中,用以彌補現實生活中缺失的那份滿足,或許才是家庭主婦們追捧耽美的根本原因。

《鎮魂》到《陳情令》:從耽改劇的持續爆火,看受眾市場的變化

為什麼喜歡耽美?

首先可能是因為新奇和禁忌吧,越是隱晦越是似是而非,越能引起人們的好奇心,加上男性之間的故事一般不會通篇只寫他們談戀愛的情節,會更多的結合感情外的其他事件發展,如懸疑探案、成長奮鬥等等主線劇情,對於觀眾來說,看兩個帥出天際的小哥哥手牽手的打怪升級的蘇爽,就已完勝任何狗血的言情劇了。

其次是反叛所謂的"主流"讓人感到刺激又快樂。同性題材在中國大眾媒體中還屬於一個比較敏感的題材,大家在"廣電"這個共同的"假想敵"面前不自覺的形成了一種不可言說的默契。就拿"社會主義兄弟情"這個詞來說,戲謔中帶著一絲無奈,妥協中又帶著一絲嘲諷,甚至還有些玩世不恭的意味。

最後還有一個更妙的點在於,正因為兩個主演之間沒有直接的親密接觸,而言語之間又總有曖昧湧動,更是激發了腐女們的自發創作,以UGC作品來進行網絡二次傳播,會寫文的寫同人文,會繪畫的出畫作,會剪輯的進行拼接剪輯等,這種N次傳播的結果,往往比正劇的效果還要好,粉絲力量的強大由此可見一斑。

《鎮魂》到《陳情令》:從耽改劇的持續爆火,看受眾市場的變化

對於耽美,真愛派與吐槽派的battle從未停止

在耽美中,幾乎每一個主要人物都有自己豐富的情感線路,他們介於現實和理想,生活與想象之間,因為這種朦朧的質感讓每個讀者禁不住咂摸,愛不釋手。相對比集中反映現實生活的都市情感劇,這種充斥著"少年感"的故事更能滿足我們躁動不安的心臟,更能撫慰我們無處安放的青春。

然而,耽美中的真愛派與吐槽派的battle也從未停止過。

真愛派:

01、我想帶一人回雲深不知處,帶回去,藏起來!

02、對我來說,風光無限是你,跌落塵埃也是你,重要的是你,而不是怎樣的你!

03、我想,給你,一生到老!

04、……

吐槽派:

01、藍湛:我問靈13載,等一不歸人……

02、花城:我幾次灰飛煙滅,等了你800年……

03、長庚:我想,給你,養老送終……

04、……

啊啊……我等了你800年/我問靈13載,難道只是為了跟你拜把子當兄弟嗎???

別抓狂了,廣電爸爸說了,社會主義兄弟情,它難道不香嗎?

《鎮魂》到《陳情令》:從耽改劇的持續爆火,看受眾市場的變化

2020年什麼樣的耽美最受歡迎?

不管是否承認,觀眾的口味早已改變,這是鐵上釘釘的事實,作品創作方也好,拍攝方也罷,只有敢於擁抱變化,才能贏得觀眾,贏得市場。

雖然觀眾喜歡看耽美劇,但也不是什麼耽美劇都看的,只有那些符合她們預期和設想的耽美劇才能得到她們的青睞。

01、要雙倍帥:消費男色的時代,主角的選擇,必須顏值先行。如果說看帥哥可以給人帶來快樂,那麼看兩個帥哥在一起,則快樂翻倍!

02、要雙倍爽:男男cp在一起,情感的表達上會更直接,沒有哪一方腦殘,也沒有哪一方作死,更沒有什麼瞎矯情,有的只是直來直往的信任,爽!

03、要雙倍強:霸總愛上貧家女、王子愛上灰姑娘之類的,之所以不再受歡迎,根本的原因就是,現在觀眾更喜好強強聯合—你很好,我也不差,這才是正道!

04、要大格局:雙男主的劇裡,世界觀通常都建立在家國天下的基礎上,相比傳統的兒女情長、小女兒態之類的,它的格局更大、更容易讓人產生代入感,也就更容易讓人上頭!

《鎮魂》到《陳情令》:從耽改劇的持續爆火,看受眾市場的變化

但是,對於原著的真愛粉來說,最不能忍受的,莫過於劇版被魔改了。其實也不難理解,耽美劇本來看的就是感情線,你硬是給改成兄弟情,能不彆扭嗎?誰家兄弟會動不動就牽手、動不動就抱抱?

自己腦補一下吧,如果"西北一枝花"顧大帥含情脈脈地對長庚說:我想,給你,一生到老!換成長庚對顧大帥說:我想,給你,養老送終!就問你會不會吐血,會不會噴飯?

不管怎麼說,從廣電已報備在冊的劇目來看,2020年將是耽美劇集中爆發的一年,盼只盼別改得太面目全非才好啊,阿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