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春节,越南给我们送来“特殊礼物”

1975年春节,越南给我们送来“特殊礼物”|1

M-109自行榴弹炮早期型号

抗美援越战争胜利后,1975年春节前夕,越南给我们送来了特殊的“春节礼物”---缴获的美军武器装备。这批礼物被运至北京南苑机场,共有十几种,包括:陶式反坦克导弹、BLU-82燃料空气炸弹、AGM-62“白眼星”电视制导空地导弹、M-109型155毫米自行榴弹炮、M-107型175毫米自行加农炮、M-102型105毫米榴弹炮等。国内相关单位对这批样品进行了认真的测绘分析,对我国武器装备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借鉴作用。更多内容请点链接:

1975年春节,越南给我们送来“特殊礼物”|1

陶式反坦克导弹

陶式反坦克导弹

上个世纪60年代起,中苏关系走向对峙,最终酝酿出1969年的珍宝岛冲突。珍宝岛之战中,我军挫败了苏联军队的入侵企图,还缴获了当时最先进的T-62型坦克,但也暴露出我军反坦克武器威力不足的情况,当时的主力反坦克武器---40火箭筒与无后坐力炮均无法击穿T-62坦克的正面装甲。为应对苏联钢铁洪流,国内启动了前所未有的反坦克武器大会战。

1975年春节,越南给我们送来“特殊礼物”|1

J-201反坦克导弹

分布在26个省市的18个工业部门3000多个企业,组建了400多条动员生产线,攻坚的主要品种包括:坦克、反坦克炮、反坦克导弹、空地导弹、航空炸弹、无坐力炮、火箭筒及弹、反坦克地雷等。反坦克导弹是重中之重,研发“第二代红外半自动反坦克导弹”被正式提出,该项目最终产品就是大名鼎鼎的“红箭-8”反坦克导弹。但实际上,当时中国的技术基础极其薄弱,虽然国际上反坦克导弹已发展至第二代,国内实际上还不能生产靠谱的第一代反坦克导弹,国产首款反坦克导弹J-201到1973年才最终定型。

1975年春节,越南给我们送来“特殊礼物”|1

军博中的红箭-73反坦克导弹,背后为40火箭筒

此时,我国(1971年)已从友好国家获得AT-3“赛格”导弹样品,随即开始仿制,陕西、辽宁、吉林、山西4地先后加入。AT-3“赛格”与J-201参照对象德国“柯布拉”同属第一代反坦克导弹,因研发时间稍晚,性能更胜一筹。AT-3仿制型号“红箭-73”终于在1977年取得重大突破。1977年9月15日,在北京举办了一场反坦克武器汇报表演,徐向前、王震、 罗瑞卿、粟裕等将领观看汇演,其间,之前表现尚可的J-201导弹突然失控,向观礼台飞来,虽然导弹最终坠落在空地上,未造成严重后果,但无异当场给J-201判了“死刑”。因为与同场竞技的“红箭-73”相比,J-201性能本就不占优势。

1975年春节,越南给我们送来“特殊礼物”|1

海军陆战队装备的红箭-8反坦克导弹

山西“红箭-73”在完成靶场试验、部队试用后,在1979年2月率先完成设计定型;1979至1980年,辽宁与吉林的红箭-73相继完成设计定型;上级决定后进生---陕西的“红箭-73”不再进行设计定型,只进行接产鉴定。从1962年J-201导弹上马,到1979年,山西“红箭-73”率先完成设计定型,前后历经17年,文革的影响不容忽视,但也反映出:我国在小型导弹领域基础非常薄弱,反坦克导弹作为系统工程,国内配套产业不完善,配件产品严重落后。国产第一代反坦克导弹遇到的问题,平行研发的第二代反坦克导弹一样也会遇到。从1969年蹒跚起步,整个70年代,“红箭-8”导弹的研制进度历尽坎坷,极其艰难。困难中,两个时间节点必须要提起。

1975年春节,越南给我们送来“特殊礼物”|1

外贸坦克上装备的JD-3型红外干扰机(烟雾弹发射器上方)

一是1975年。1975年春节前,越南给中国送来了一批越战中缴获的战利品,其中就包括陶式反坦克导弹。通过对陶式导弹和发射装置的测绘分析,我们掌握了该导弹设计原理和一些单项技术,对在研“红箭-8”方案的确定、部件的选择都有很好的帮助。事实上,“红箭-8”反坦克导弹的技术方案也是1975年才确定,或许正是印证了那句话“心有灵犀也得一点才通”。

1975年春节,越南给我们送来“特殊礼物”|1

法国陆军“小羚羊”武装直升机,挂载“霍特”反坦克导弹

1975年春节,越南给我们送来“特殊礼物”|1

“小羚羊”武装直升机与“霍特”导弹

1987年,友好国家提出了为其T-72坦克安装陶式导弾干扰器的要求,我国就在之前测绘、研究的基础上,抓住其弱点,成功研制了陶式导弹干扰器。试验中,面对陶式导弹,安装在坦克上的干扰器取得了5发全部干扰成功的好成绩,受到外方好评。中国JD-3型红外干扰机曾出口伊拉克、巴基斯坦等国,并装备在外贸型85C、90III式坦克上。

1975年春节,越南给我们送来“特殊礼物”|1

2017年1月,驻吉布提法军小羚羊发射霍特打靶

二是80年代初。1976-1978年间,“红箭-8”进入了关键时期,技术难关久攻不下,试验屡屡失败,处境相当困难。就在此时,中国与西方关系改善,法国突破了“巴统”的限制,向中国推销“米兰”、“霍特”反坦克导弹。法国人既邀请中国去法国参观访问,又派出“小羚羊”直升机,搭载“霍特(Hot)”导弹来华表演。当时的中国,人不傻,钱也不多。经反复考虑,最终只引进了8架“小羚羊”武装直升机,并随机引进了少量“霍特”反坦克导弹。这是我军装备的第一款专用武装直升机,虽然数量很少,却频繁出现在演习、影视作品中,让人误以为装备数量很大。

1975年春节,越南给我们送来“特殊礼物”|1

“霍特”反坦克导弹

这对于国产“红箭-8”的研制无疑是最好的结果:既规避了项目被砍的风险,又通过交流学习、逆向测绘,为研究人员带来许多之前无法获取的宝贵信息。一次参观归来,“红箭-8”总师的考察报告足足讲了两天,相信其他研究人员也都受益匪浅。所以,在“红箭-8”身上,看到“霍特”的影子也就不足为奇了。当然,两者只是大体上相似,“霍特”导弹长1.27米,弹径136毫米,裸弹重23公斤,静破甲厚度800毫米(后期1130毫米),飞行速度240米/秒,射程4000米;“红箭-8”仅长0.875米,弹径120毫米,裸弹重11.2公斤,静破甲厚度大于900毫米,飞行速度230米/秒,射程3000米,弹体和重量都比“霍特”小不少。

1975年春节,越南给我们送来“特殊礼物”|1

红箭-8反坦克导弹结构图

1975年春节,越南给我们送来“特殊礼物”|1

早期介绍红箭-8反坦克导弹的文章,对标的就是陶与霍特

更重要的是,80年代初“霍特”导弹售价高达3万美元一枚(“小羚羊”直升机单价只有70万美元),同等价钱,至少可买5枚“红箭-8”。在进口的几百枚“霍特”导弹用完后,国产“红箭-8”已经有了机载型号,所以后期大家见到的“小羚羊”和直-11挂载的都是“红箭-8”,与原装“霍特”相比,外观上最大的区别在于发射筒后部呈喇叭形。(作者:军研吴小胖,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定删,谢谢!)

更多内容请点链接:

1975年春节,越南给我们送来“特殊礼物”|1

车型:卡罗拉,图片来源:@世界轻武器

1975年春节,越南给我们送来“特殊礼物”|1

您能看出来,陆航的“小羚羊”挂载的是“霍特”还是“红箭-8”吗?

1975年春节,越南给我们送来“特殊礼物”|1

从外观上看,相较于“”红箭-8“,红箭-9”与陶式更亲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