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林奇:投資理財還是股市,股票長期跑贏固收,業餘投資者優勢


彼得林奇:投資理財還是股市,股票長期跑贏固收,業餘投資者優勢


投資理財產品OR股市

最近兩年理財收益已經大幅下降,記得15、16年的時候,理財收益5%、6%有一大堆,餘額寶都有4%以上,隨著全球進入低利率甚至負利率時代,中國雖然沒有跟風降息,但是理財收益率也緩慢下降。年化6%以上已經絕跡,整體水平應該在3%左右,餘額寶是2.5%以下。而且這是在沒有降息的情況下,未來的利率是有下調空間的,可想而知,理財的收益會進一步穩中有降,降是大趨勢。

3%的年化收益率基本是嚴重跑輸通脹(2019年12月份的CPI:4.5%),等於是持有收中的貨幣是不斷貶值的,這個時候投資股市應該是一個比較明智的選擇,從宏觀環境來看,股市處於貨幣政策的寬鬆期,走牛的概率遠大於走熊。

從歐美歷史來看,股票的長期收益率一定是大於債券、貨幣市場基金、理財產品等收益的,而且是大幅跑贏。美國為例,1927年以來,普通股票的年平均收益率為10.8%,公司債券為5%,政府債券為4.4%,短期國債券為3.4%。如果是扣除3%的年通脹率,那麼國債的收益忽略不計了。

1927年如果以20000美元為投資本金,假設投資者公司債60年,年化5%複利計算,60年後得到373584美元;如果是投資股票,以9.8%年化福利計算,60年後得到的是5459720美元,差距十幾倍。

這麼長的週期都能跑贏,更不要說在中短週期五年十年,如果是踩對五年十年的牛市週期,那麼收益率將是公司債、理財資金一輩子無法企及的。

當然並不是說債券、理財就沒有投資價值。在市場走牛多年或者走熊多年後,可以進行財富分配,加大股票配置或者減少股票配置,形成相對適合自己的資產配置。隨著年齡的增長,也可以調整理財產品的倉位,一般來說,20-40歲配置股票的比例會高些,60-80%,而50-80歲可能會是理財產品佔60-80%。


彼得林奇:投資理財還是股市,股票長期跑贏固收,業餘投資者優勢


業餘投資者的優勢

前面兩篇講述了專業投資者的優勢與劣勢,相對來說業餘投資者的自主決策力更強,不需要經過決策委員會的批准,不會受到投資人的干擾等,他們通常會想著買入一隻股票的理由而不是挑刺一隻股票的缺點。自我判斷、自己操作、自負盈虧是業餘投資者的最大特點。

業餘投資者資金量較小,基本倉位不會超過個股的持倉上限,不會出現集中持倉股票的流動性風險,不會有人指指點點,不會因為虧損割肉而丟掉飯碗。他們可以全倉買一隻股,也可以買四隻,買十四隻甚至100只,當然也可以隨時空倉。這種自由便利度在機構投資者中幾乎找不到。

機構投資者往往會根據券商研報、證券分析師調研等去佈局,而這會滯後很多,往往佈局在股價的高位。個人投資者更會接近生活,捕捉生活中的熱點,第一時間介入,早在機構佈局前已經活力不俗。

業餘投資者需要放寬心態,把投資當成是一件終身大事,不是短期暴富的手段,只有長期投資才能有資產明顯的倍增,過分的追求短期收益更容易失敗。

股票投資是一項相對專業的事情,也是相對有風險的事情,需要了解經濟形勢、政策走向、行業供需、個股情況,做好功課方能一招制勝。

我們不是鼓勵投資者就不要去投資基金等機構產品,而是表明個人投資者要獲得成功也是有比較多的案例和概率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