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黄子孙有3大特殊“印记”,永远无法抹掉,若你有,那就没错了

世界上每个人种甚至民族,都有自己的特殊印记。黑种人、白种人和黄种人的皮肤差异自不必提,就连同人种内的不同民族差异都很大。例如,希腊人和意大利人虽然同属白种人里的地中海型人种,但希腊人额头宽度更窄,还拥有更为宽阔的面庞。而典型的意大利人脸型,则相对瘦长一些,眉尖也往往向下撇。

同样,炎黄子孙也有3大特殊印记,这种生理学特征方面的记号,是通过成千上万年演化而来的,非常稳固。《史记》中的《五帝本纪》中曾记载:“黄帝之眦翘而不平,不隆,无日角,百世以俟圣人不惑。”大意是说,五帝中,黄帝的眼角是上翘的,而不是平的,也不高耸,没有日角(日角是指颧骨中央),拥有圣贤的面相。今天,我们就来看看炎黄子孙都有哪3大印记。

第一大印记:眉骨低

炎黄子孙有3大特殊“印记”,永远无法抹掉,若你有,那就没错了


眉毛之下有眉骨,而低眉骨是炎黄子孙的一大印记。众所周知,欧罗巴人种和雅利安人种的眉骨普遍比较高,这一点决定了他们的脸部更加立体化,这种眉骨特征,再伴随着眉骨和眼皮之间的间距较小,使得他们的眼阔周边看上去更有冲击力。相反,华夏子孙的眉骨较低,而且眉骨和上眼皮之间的间距也较大,这让眼阔周围看上去更加舒缓一些,平和一些。

炎黄子孙有3大特殊“印记”,永远无法抹掉,若你有,那就没错了


实际上,中国古籍中早就记载了炎黄子孙的这种印记特点。《黄帝内经》中记载:“华夏之民,男子之眉骨,女子之黛骨,悉平而不隆。”这里所说女子的黛骨,就是指眉骨,平而不隆,就是平缓的意思。

第二大印记:铲形门齿

炎黄子孙有3大特殊“印记”,永远无法抹掉,若你有,那就没错了


炎黄子孙不可不知的第二大印记,就是特有的铲形门齿。所谓铲形门齿,就是门齿的形状像两个铲子一样。这种门齿特征为华夏民族所特有,已经在科学上达成了共识。二零一二年,一篇名为《论华夏族铲形门齿的进化意义》的论文中写道:“在2008年到2010年期间,对全世界所有主要人种和民族类别中的16万受调查者的调查发现,91%的中国人拥有铲形门齿,这一数据在阿拉伯世界国家的概率是1.2%,在欧洲和美洲的概率是7.0%,在非洲的概率是11.8%。”

炎黄子孙有3大特殊“印记”,永远无法抹掉,若你有,那就没错了


实际上,铲形门齿的形成,和中国土地上的一种相对特色的食物,枣子,有关。古代狩猎文明时期,普通人一天中的大部分时间都在为获取食物忙碌,这种情况下,摘取类似于枣子这样现成的植物果实充饥,就非常必要了。在用门牙咬枣子的时候,铲形门齿也显然更有优势。正是在成千上万年中这样的不断进化,最终进化出了这种独特的门齿。

第三大印记:小脚趾分半

炎黄子孙有3大特殊“印记”,永远无法抹掉,若你有,那就没错了


炎黄子孙身上特有的第三大印记,就是小脚趾分半。华夏子孙的小脚趾,自古以来就不是光甲,而是花瓣甲。《汉书》中记载说:“匈奴南下掳掠民子民女北上,有女曰华氏,被掳前已有孕,贼(指匈奴)谓之曰:‘若产子为光足甲即留,若非,即赐马两匹使回。’”这位被匈奴掳掠的民女已经有了身孕,匈奴告诉她,如果她的孩子脚指甲是光甲,就必须留下,如果不是光甲,那就给她两匹马,让她回中原。很可能,小脚趾的光甲,就是和北方游牧民族血统融合的结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