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縣文化名勝古蹟楹聯欣賞


嵩縣文化名勝古蹟楹聯欣賞


一、伊尹“元聖祠”及“伊姑廟”

元聖祠又名伊尹廟,位於嵩縣城南5公里處的紙房鄉龍頭村,相傳為伊尹、伊陟父子出生地。伊尹,姓伊名摯字尹,號阿衡。夏朝末年生於伊闕空桑澗側畔,今城南沙溝河岸邊。《水經注·伊水》載:“伊尹母居於伊水川地,妊身而懼。夜夢神人告以東走十里,避水化為空桑而生伊尹。”伊尹樂修堯舜之道,商湯王三聘為相,佐湯伐桀、匡輔太甲、連輔商初四代君王,為殷商六百年基業的奠定立下卓越功勳,被譽為“中華第一相”,世稱“元聖”。伊尹卒於商沃丁(帝)年間,葬於偃師,後人在伊尹故里空桑澗畔修建“元聖祠”。伊尹祠“諸峰環翠,一水瀅清”,廟內現存“元聖祠”正殿5間,兩側廂房各3間,左為“一德堂”,右為“三聘堂”,門樓一幢。1978年,被縣政府公佈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阿衡坊”聯:

伊闕名區 1)

陸渾舊制2)

注:其牌坊原在空桑澗伊尹祠外,民國十七年移至嵩縣老城衙門口。

1)陸渾故地古稱伊闕,夏時稱伊國,唐代設伊闕縣

2)魏晉設陸渾縣

“元聖祠”大門聯:

仕甘五就任天下 3)

垂訓三篇奠乾坤

正殿聯:

志耕莘野三春雨 4)

樂讀尼山一卷書

注:3)五就成湯 4)有莘之野

“道義門”聯:

欲溯伊源 舉足莫往他路走

述賢儒先 虔敬須從此門來

——清道光年間知縣李翰昌題書

“三聘堂”聯:

躬耕莘野,樂研堯舜之道

匡扶太甲,固守大商江山

——清乾隆年間莘樂社學張老師題書的古聯

“一德堂”門扇聯:

與人不求備

檢身若不及

門框聯

尹躬暨湯垂千古

匡扶太甲傳萬世

廂房聯:

聖似堯舜 非禹稷皋夔而天下不治

賢似湯武 非伊萊望旦而社稷不固

——曾就讀伊尹祠私塾的清朝儒生周仁杰題書

“順王廟”大殿聯:

成湯請聘莘野師儒

伊尹順王伐夏興商

“順王廟”1)大門聯

耕莘樂道

順天應人

——清乾隆年間張大年撰文首書

注1):順王廟在桑澗溝口的紙房鄉高村。順王廟古碑載:“嵩縣城南七里許高村南崗聳然特峙,上修有古剎順王廟……”清朝重修碑載:“阿里高家村南崗有三聘臺,順王廟在焉。乃成湯三聘臺伊尹之所,而伊尹順從湯之處也。地勢爽塏,允程合理,福區規模堂皇,誠此地靈境。”

伊姑冢前“伊姑廟”1)正殿聯

子伊尹商元聖開國宰相

母伊姑嵩氏女蓋世至尊

左右門扇聯:

伊水流芳名

古冢存千秋

注1):伊姑冢位於嵩縣飯坡鄉洛溝村中央,清《嵩縣誌》載:“空桑澗南,山澗幽窅,一塚巍然,方立畝許,世傳為伊尹母墓。”此冢孤丘獨立,三面環水,一面靠山,底部周長500餘米,高150餘米,分五面,分別是紅土、白土、黑土、沙土、混合土組成,四周群山全部朝向此冢,蔚為壯觀。冢前修有伊姑廟。

嵩縣文化名勝古蹟楹聯欣賞


二、兩程故里及二程祠

二程祠堂位於嵩縣田湖鎮程村,是北宋著名理學家程顥、程頤的故居,二程後裔世居於此。二程故居初建於宋徽宗崇寧二年(公元1103年),大觀元年(1107年)程頤卒,後人在此建祠。明景泰六年(公元1455年)皇帝下詔將程村命名“兩程故里”,並在程村東1華里處建石牌坊一座,上書“聖旨”,下書“兩程故里”。擴建房舍60間。後受戰亂破壞,幾毀幾修。清道光年間,全祠總面為4392平方米,佈局為三進大院。整體建築,高大宏偉。祠內石碑林立,古柏參天,歷來被視為理學名區,清康熙二十六年(公元1687年)三月御書“學達性天”匾額,懸掛在程氏祠堂門首。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九月,慈禧太后與光緒皇帝路過洛陽時,慈禧太后於書寫“希蹤顏孟”,光緒皇帝手書“伊洛源淵”匾額,送程祠懸掛,至今仍存。院內有一巨碑,約六、七米高,為書法極品,據說為元代趙孟頫所寫。

(一) “道接子輿”、“學貫濂溪”廡坊聯:

聯一:言動不苟泰山嚴嚴之象

論議無懈大臣諤諤之風

聯二:汝豐坐同有曾點契孔之樂

河皋立要同顏淵服膺之傳

——分別為二程門生楊時、遊酢所題

(二) “欞星門”門聯:

聯一:奎壁萃文星道統相傳應有自

嵩邑開景遠皇恩接蔭更無涯

聯二:教衍唐虞道宗靜專扶昌運

源分洙泗學究誠明立正傳

——均為兩程門人朱光庭題

(三) “誠敬門”門聯:

仁義立治行之本

誠敬開入聖之門

(四) “道學堂”門聯:

春風和氣純乎純矣

烈日秋霜正者正也

——二程弟子朱熹題

(五) “道學堂”室內塑像兩邊聯:

此道無傳久矣溯秦漢唐以前仰承鄒嶧

斯文不在茲乎自周邵張而外佑啟紫陽

一一道光四年嵩縣知事劉禮淞題

嵩縣文化名勝古蹟楹聯欣賞


(六) “和風甘雨’’、“烈日秋霜”廡房門聯:

聯一:春風前共遊楊立

冬雪此同呂謝當

聯二:門內盡列家學遠

戶中鹹坐道思深

聯三:同堂配享傳萬古

一事成祀永千秋

聯四:戶外無雪猶共立

窗前有風還同當

(七) “啟賢堂”門聯:

歷官十二三朝貴

享祿六十兩賢宗

(八) “東講堂”門聯:

天地民物造學業

忠孝節廉成文章

(九) 二程神篷聯:

自古漢唐無雙仕

於今伊洛第一家

(十) 村口“石牌坊”聯:

聯一:解經遺蹤猶有在

過化尊神澤未淹

——河南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盧連章題

聯二:定性識仁統物我

存誠主敬一天人

——河南大學宋代研究中心教授姚瀛艇題

三、朱熹“文公祠”及朱氏宅院聯

朱熹為宋代大理學家、教育家、二程弟子,他把孔孟以來到周敦頣、程顥、程頣、韓愈等人的思想加以綜合,構成自己龐大的客觀唯心主義思想體系,成為宋明理學的主體,被南宋、元、明、清多代奉之為官方哲學,正統思想,統治中國思想界達數百年之久,對鞏固封建統治起了重大作用。朱熹不僅發展了二程的理學思想,而且發展了二程的教育思想。朱熹的《小學》、《近思錄》、《白鹿洞書院學規》,長期支配著中國封建社會後期的教育活動。

朱熹六代孫朱裳,於明萬曆年間,任泗州判時,遷嵩暫居田湖程村,後在程氏後裔的幫助下,定居大朱村。明萬曆三十年,在嵩縣閻莊鎮大朱村建文公祠,塑文公像。

(一) 嵩縣閻莊鎮大朱村朱熹廟:

大門聯:

偉哉河洛,此道宗元兩夫子 1)

雄矣武夷,斯理功成一聖賢 2)

——朱熹後裔朱義方題。2005年世界朱氏聯合會第六次代表大會赴嵩祭祀二程祠及朱熹廟時,被世界朱氏聯合會收藏。 1)指二程。 2)指朱熹。

神像神龕聯:

孔孟資不墜

周程藉折衷

(二) 朱氏石坊聯:

地揖清高 碧水丹山新世界

門庭開闊 禮門義路古傳統

—— 朱氏後裔朱義方題

(三) 朱熹為朱氏堂軸題聯:

鳶飛月窟地

魚躍海中天

——此軸聯收藏於嵩縣紙房鄉朱王嶺村朱氏家族

(四) 朱氏家族常用聯:

婺源品根武夷植序

耕讀傳家道德為基


嵩縣文化名勝古蹟楹聯欣賞


四、萬選才陵園“萬氏佳城”

萬選才,字德英。1892年12月生於閻莊鎮段溝村,幼年家貧,20歲拉桿參加鎮嵩軍,由於作戰勇猛,歷任營長、旅長、師長。1927年投靠馮玉祥國民新軍參加北伐,任國民革命軍第八方面軍第一軍軍長,在戰鬥中身先士卒,衝鋒陷陣,屢建奇功,被譽為北伐猛將。1930年春任國民革命軍第六路總指揮,兼任國民政府河南省主席。1930年4月,在聯馮反蔣戰爭中,遭同黨劉茂恩暗算陷害,4月21日在路過鎮嵩軍舊部旅長阮勳防區時,劉派阮將其攔截扣留,送交蔣介石,1930年8月27日在南京遇害,年僅38歲。1932年,河南省財政廳撥款為其修建陵園,冬季將其遺體運回,安葬於陵園“萬氏佳城”,陵園位於嵩縣閻莊鎮東一公里,佔地50畝,內存馮玉祥、閻錫山、吳佩孚、吉鴻昌、于右任、李宗仁等國民黨將領手跡。

陵園大門聯:

想豫北畿南,袍澤同仇,戈矛敵愾,爭教青史留芳,烈烈勳名誰先我

看山環水抱,松柏蒼翠,楸梧森烈,畢竟丹心不朽,凜凜英氣猶逼人

聯二:

二十載經營締造,縱橫燕趙豫秦,惟我丹心貢同志。

半生來苦衷孤誚,仔肩軍政黨國,經教青史慰忠魂。

——上為愛國將領 馮玉祥親題,扁額為:功在黨國

于右任題匾:浩氣長存

主祭大院門聯:

建節荊河從看總攝師幹克集壯猷葵葛憑思越蔭

開藩嵩洛方精求治理未酬遠志桑梓恭敬感棠封

國民黨軍閥吳佩孚題扁: 名流千古

閻錫山題扁: 魂歸中原

五、名山古剎聯

嵩縣文化名勝古蹟楹聯欣賞


(一) 伏牛山“雲巖寺”

雲巖寺位於伏牛山腹地的嵩縣白河鄉下寺村,分上、下寺兩部分,面積5平方公里,是伏牛山最大寺院。始建於唐元和年間(公元804年前後),為唐朝自在禪師所建,元時已與五臺、峨嵋、少室齊名,明時進入巔峰。據碑載:當時環繞雲巖寺而建的寺院達150餘座,“鉛松茂卉,凌雲蔽日”,“僧舍散落,遍巖谷高下,事農誅茅為庵者,不下數百墅。”僧眾數千人,進入伏牛,如入佛國。寺區內群峰聳峙,怪石嶙峋,飛瀑流湍,古木參天。特別區域內遺存的千年銀杏群,堪稱天下一絕,2007年6月被上海大世界基尼斯總部認定為古銀杏樹最多的寺院並授牌。

白雲吐岫以寺號1)

野牛降伏而山名2)

—— 明朝第一任內閣首輔、翰林學士解縉親題

天連山勢全雄晉3)

地轉河流遠界秦

——明代大詩人謝榛題

注:1)雲巖寺位於龍池曼山麓,白雲繚繞,又名雲崖寺。 2)傳說唐自在禪師雲遊到此,降服了野牛嶺的野牛,得名伏牛山。並居此,開創雲巖寺。 3)晉朝七雄

嵩縣文化名勝古蹟楹聯欣賞


(二) 伏牛山“紅椿寺”

天王殿聯:十里松杉圍古寺

萬重雲水繞青山

三孔橋亭子木刻楹聯:

北亭:伏牛山間禪林靜

紅椿墁上磬聲悠

——橫批:皇家寺院

南亭:六根清淨出三界

八相成道離五行

——橫批:天下第一名剎

大雄寶殿聯:春曼院花莊嚴絕妙

澄菩提樹色相皆空

大雄殿聯二:無人無我現自在

非空非色見如來

注:紅椿寺位於伏牛山腹地的嵩縣車村鎮高峰村,始建於明嘉靖初年,是一所規格很高的皇家寺院,也是環繞雲巖寺的最大寺院,佔地50餘畝,殿堂僧舍300餘間,僧眾700餘人,騾馬成群,寺產頗巨。明末毀於李自成義軍。

嵩縣文化名勝古蹟楹聯欣賞


(三) 西巖山“龍興寺”及“金宮院”

山頂武則天避暑閣聯:

雲生幾處飛彩霞

月到群巔掛玉鉤

——清順治戊子舉人、文詞家董鐸題

山門木刻聯:

聯一:混沌初分道為先

常有常無得自然

聯二:紫氣東來三萬裡

幽美初度五千年

二門聯:

聯一:北斗北辰中夫大神

上朝五闕下覆崑崙

聯二:調理綱紀統御乾坤

大周天界剛傲如塵

金宮院正殿門聯:

育爐燒煉延年藥

靖道修行益壽丹

殿堂聯:

面開人間是非曲直事事扶正祛邪

觀遍世上黑白清濁處處懲惡揚善

注:西巖山又名思遠山,海拔884米,巍峨挺拔,山上白石裸露,望之如皚皚白雪,史稱“西巖戴雪”,為嵩縣八大景之一。傳說唐女皇武則天曾幸遊於此,山頂遺存有乘涼閣、射雁塔、避暑樓等遺蹟。寺院始建於唐代,唐朝皇家寺院安國寺首座圓敬高僧(嵩縣籍),曾到此寺出家,使該寺名揚朝野,載入史冊。1986年公佈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02年為配合開發思遠山及龍興寺旅遊,修建金宮院,距龍興寺百餘米,為佛道合一廟院,宗教開放場所。

(四) 熊耳山“吉祥寺”

天王殿:正氣浩然胸懷坦蕩遍法界

寶杵降魔群邪歸佛永太平

觀音殿:問觀音為何倒坐

恨凡夫不肯回頭

地藏菩薩殿:眾生度盡方證菩提

地獄未空誓不成佛

大佛殿:慈悲喜捨度有緣人

福態莊嚴成世之逞

殿內佛篷聯:

若不回頭誰替爾救苦救難

如能轉念無須我大慈大悲

注: 吉祥寺位於嵩縣舊縣鎮西北5公里的熊耳山麓,創建於東漢明帝時期,與雲巖寺、甘露寺並稱洛南三大寺,迄今近兩千年,是嵩縣保存最完好的一座古寺。寺院分三節大院,僧房160餘間,佛殿、廊房俱全,建築雄偉;塑像披彩著金,栩栩如生。1986年被縣政府公佈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5年正式修復開放,現為開放型宗教活動場所,香火鼎盛,佛事規範,寺規嚴格。

(五) 吉祥寺下院“善覺庵”

修行應以戒為師

學道當知心是佛

注:善覺庵是吉祥寺下院。尼庵原名“桂庵修”,與吉祥寺同期修建於漢明帝時期,原為寺院後塔林,佔地10餘畝。現修建有大殿、齋房、療房、藏經庫等庵房67間,為宗教活動開放場所。

嵩縣文化名勝古蹟楹聯欣賞


(六) 七峰山下“竹林寺”

竹林密密環坡茂

泉水淙淙繞寺流

——民國時期嵩縣教育界名流,“嵩英中學”首任校長李警堂題

山麓殿宇嵯峨,不盡茂林起祥雲

澗畔亭臺相映,無際修竹生檀香

——省戲曲協會會員李文歌題

注:竹林寺位於城南七峰山下的紙房村寺溝中,北距縣城三公里。寺院建於明朝,三面環山為屏,四周竹林為幛,南北十二蔥嶺遙遙相向,形成“十二鳳凰朝竹林”之奇觀。寺區環境幽靜,“面對青峰,後有茂林,松柏蒼蒼,綠竹猗猗”,“遠吞山光,平挹伊瀨,茂林修竹,輝映千竿,變泉中央,彩耀五色,燦乎皇哉”,素有“天上竹林,地上少林”之說。1989年竹林寺被縣政府公佈為重點文保單位,現為宗教開放場所。

(七) 疊翠山“玉寶寺”

大佛殿聯:

人在畫中不作雄頭三分佛

身飄虛外更親盛世九芙蓉

注:疊翠山位於嵩縣城北,山上柏樹茂密,故稱“疊翠”,與城南七峰山隔河相對,“七峰對疊翠”為嵩縣八大景之一。玉寶寺建於疊翠山頂,佔地20餘畝,初建於唐,原建有天王殿、大雄寶殿、三皇姑殿和配殿等,為嵩縣著名古剎之一。1992年修建大佛殿、菩薩殿和10間東西配殿,現為宗教固定場所。

(八) 庫區安陵“三聖殿”

菩薩殿聯:月澄禪心靜禪界清靜鎮禪宗

雲擁大雄深大眾肅容參大覽

殿前樂舞樓聯: 白雪曲高依詠和聲傳雅奏

清平調古式歌且舞有遺音

注:三聖殿位於庫區鄉安嶺村,始建於清雍正五年,佔地8畝,現存正殿、拜殿、七星廟及舞樓各三間。此舞樓與舊縣街舞樓是嵩縣保存最完好的兩座古舞樓,具有很高的建築藝術價值。1986年被公佈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六、道觀神廟聯

嵩縣文化名勝古蹟楹聯欣賞


(一) 九皋山“鶴鳴觀”

九皋山位於嵩縣北面,海拔930米,古時山上群鶴翔聚,《詩經》曰:“鶴鳴於九皋,聲聞於天”,被譽為嵩縣八大景之一。後為道教名山,山上遺存有72洞府。鶴鳴觀位於主峰之顛,古為祖師廟,相傳商朝殷紂王之子殷蛟曾在此修煉,後人修祖師廟以紀念。秦漢時擴廟為觀,稱鶴鳴觀。唐朝貞觀年間,尉遲敬德捐資擴建,詩仙李白曾題扁“鶴鳴寶觀”。明萬曆,清康熙、乾隆均有重修。1996年被縣政府列為旅遊開發項目重修。現存的門楣石匾“鶴鳴寶觀”為李白手跡。

“鶴鳴觀”聯:

龍去深湫猶帶雨

鶴歸華表不聞笙

—— 明朝嵩縣縣令李化龍題

“祖師殿”聯:

道祖修行鶴鳴山

神通廣大聞天下

嵩縣文化名勝古蹟楹聯欣賞


(二)、陸渾山湯池溝“湯王廟”

山門聯:雲封野寺僧疑鶴

澗引湯泉氣作煙

——清康熙進士張漢題

清代湯王殿聯:湯王真帝有道君

治國聘賢相伊尹

注:湯王廟位於九皋山南陸渾麓屏鳳山下湯池溝,傳說此地為湯王三聘伊尹之地,後人修建“湯王廟”紀念,現湯王廟移建鳳凰山麓。溝中有溫泉,傳說湯王曾浴此溫泉療疾,故名湯池溝,據史料記載,歷代修建湯池34次,較大兩次是清乾隆年間縣令康基淵率修和民國二十三年國民黨75師師長宋天才捐修,現建有溫泉山莊療養院。

(三)雲夢谷“姜公廟”

山門聯:

翹首仰神蹤,山也神林也神泉也神今吾進三清洞非神也神

及時行福地,春亦福夏亦福秋亦福冬爾入姜公廟不福亦福

中門聯:

教有萬法正氣長存不可取法捨法非法非非法

道本一乘根源自別故說下乘中乘上乘上上乘

三清洞聯

三清洞中開普渡

五洋江心造慈航

注:姜公廟位於田湖鎮伊河東岸高屯村,坐落於九皋山西麓的雲蒙山谷。三面青山巍巍,一線峽谷幽幽,山坡松柏成林,谷中石階入雲。殿宇富麗堂皇,鱗次錯落,佈滿山谷。姜公廟始建於秦,傳說姜子牙為相前曾在此修煉學醫,採藥為百姓治病,後人蓋廟紀念。民國時重修三清洞和劉祖十八弟子洞。現有廟宇數百間,從谷底直排山顛,中間999層石階,氣勢壯觀。姜公廟會為豫西最大廟會,輻射周邊40餘縣市,規模盛大,香火鼎盛。

(四) 太極山“祖師廟”

太極山山連山山山清幽

祖師廟廟對廟廟廟空靈

——著名編劇李文歌題

廉潔為心忠信為仗

文章花冊功德在民

注:太極山位於大章鎮楊莊村伊河南,山勢崔巍險峻,青峰連綿。主脈東南九道巨嶺,狀如游龍朝向主峰,稱“九龍朝鳳”之地。山腳是廟,山腰是洞,山顛殿宇排列,凌空繞雲,恍如仙境。祖師廟初建於唐,北宋形成規模,清道光年間重修廟宇,金塑神像。主峰建有前後大殿6間,東南西三方偏峰分別建有關帝廟、黑虎廟和靈官廟,三廟各有一幅浮雕楹聯,系宋代大文豪蘇軾親題,吸引眾多遊人登山觀賞,當時流傳有“遠來朝拜太極山,不看楹聯心不甘”之美談,可惜現已失傳。

(五) 老龍寨“老龍廟”

關帝殿壁畫聯:

三人三姓三結義

一君一臣一聖人

夜靜五更思漢室

花開三月想桃園

氣吞東吳千員將

勢壓曹營百萬兵

夜看《春秋》文夫子

單刀赴會武聖人

志在《春秋》功在漢

心同日月義同天

注:老龍寨老龍廟位於九店鄉老龍村,始建於西漢初年,距今2000餘年。廟院依山而建,層層疊疊,自東而西依山勢建有三節大院,主要建築有聖母洞、洞上為老母閣;祖師洞、洞上為玉皇閣;關帝廟、靈官廟、龍王廟及鐘樓、戲樓、僧舍、碑林等。廟院地平、牆壁、神臺、臺階均為天然大理石加工而築。規模宏大,建築獨特,為山區一大人文景觀。

(六) 德亭“十方朝元觀”

禍福無門惟人自招

善惡之報如影隨形

注:朝元觀位於嵩縣德亭鎮一里處,初建於大金,其創建人周真人曾兩受皇封,使朝元觀名聲遠播,從金、元至明、清,香火一直鼎盛。廟觀四面環山,風光險秀,殿宇房舍30餘間,現為宗教固定場所。

(七) 車村“關帝廟”

聯一: 春秋匪懈祀典重新漢千古

宇宙長存神功並著忠一生

聯二: 生蒲州、事豫州、守荊州、戰徐州,萬古神州同慶

兄玄德、弟翼德、釋孟德、擒龐德,千秋盛德無雙

注:位於車村街北,始建於明代中葉,前後三座大殿,南建有戲樓。1986年被縣政府公佈為文物保護單位。現重修為四合頭院,固定宗教活動場所。

(八) 孫店“城隍廟”

木雕聯:御災除患神功著

福善惡淫天道昭

注:該城隍廟位於車村鎮孫店街東,始建於清康熙年間。孫店地處伏牛山腹地,四面群山環抱,清代設四品守備署,建有守備衙門,管轄方圓七縣,頗具聲威,城隍廟因守備衙門而建,建築雄偉,現為固定宗教場所。

(九) 舊縣“九龍聖母廟”

九龍騰空降吉祥

聖母回宮賜百福

注:九龍聖母廟位於舊縣鎮東村山坡下,與吉祥寺、三官廟、火神廟、舞樓等形成古建築群落。

嵩縣文化名勝古蹟楹聯欣賞


七、古書館、戲樓楹聯

“首三圖書館”聯 1)

將軍武庫書連屋

疆土絃歌史銘勳

注:首三圖書館,在嵩縣田湖街宋天才宅院內。“首三”,即宋天才乳名,曾任國民黨75師師長。此聯為國民黨元老於右任題書。

閻莊街戲樓聯:


金花金價,銀花銀值,於本地視為珍品


玉川玉音,鐵娃鐵嗓,在當時尚屬能人 1)


1)注:金花、銀花、玉川、鐵娃均為民國時嵩縣西關同慶會戲班主要演員。


德亭戲樓聯:


同賞龍虎鬥


共品鶴鳳吟


橋頭戲樓聯:


紅臉忠黑臉智白臉奸賊


老旦青正旦秀花旦風流


嵩縣文化名勝古蹟楹聯欣賞


八、旅遊景區、名勝聯

(一) 人間仙境“白雲山”

白雲山位於伏牛山腹地,山勢雄偉,森林茂密,瀑布成群。開發有玉皇頂、九龍瀑布、原始森林、小黃山、森林癢吧、高山牡丹園、高山天池等遊覽區。被評選為中國最美的地方、5A景區。其玉皇閣建於海拔2216米的“中原最高峰”玉皇頂上,建築風格獨特,古樸典雅,巍巍壯觀,雲遮霧罩,幻如仙閣。

白雲山主峰玉皇閣聯:

生民盼九州,至善至德。

玉帝凌天宇,唯尊唯我

——原文化部部長、當代著名作家王蒙題

白雲山玉皇頂聯:

西豫無雙秀  

中原第一峰

——省書法協會會員朱義方題

嵩縣文化名勝古蹟楹聯欣賞


白雲山山門聯:

悠悠白雲潺潺清潭雲湧飛瀑化玉簾真乃天宮玉苑

浩浩森林燦燦山花林幽花豔伴奇石宛如人間仙境

——徵聯作品

白雲山名勝聯:

聯一:跨伏牛牽伊水當春夏之際黛峰鬱郁

臨熊耳眺外方望南北諸峰白雲依依 1)

聯二:白雲遙入懷千山俊秀翠含黛

青褐近可掬萬壑蔥籠紫生煙

——均為省硬筆書法協會會員張相正題

注 1)熊耳山與外方山

聯三:天上瑤池南湖水

人間仙境白雲山

——“人間仙境白雲山”為中國書法協會會長啟功題書

白雲山留侯祠聯:

一世功名嘗夙願

幾縷白雲伴終生

——嵩縣知名學者張進瑩題

嵩縣文化名勝古蹟楹聯欣賞


(二) 奇石奇水“天池山”

山門聯:

奇幻旖旎不信人間存仙境

空靈幽絕方知世上有天堂

——省文聯作家李鐵城題

天池山餐飲小街聯:

山澗明月清風徐徐入夢來

竹林茅舍野味濃濃不思歸

——張相正題

賢相躬耕伊水畔

偉人仰臥天池山

注:天池山位於熊耳山麓,青峰連綿,林海茫茫,建有國營“王莽寨林場”,開發有“神奇飛來石”、“高山天池”、“秀麗玉女溪”、“雄險二郎溝”等遊覽景區及唐鼎野外訓練基地。特別其“偉人臥像”與“公心”峰惟妙惟肖,相得益彰,鬼斧神工,堪稱天下一絕。現為4A景區、“國家森林公園”。

嵩縣文化名勝古蹟楹聯欣賞


(三)嵩縣八大景老對聯

左霧雨右戴雪見七峰疊翠舉目陸渾春曉

依活水望溫泉聞九皋鶴鳴傾聽伊河秋聲

左鳳山右伊水相處陸渾春曉

遠霧雨近溫泉耳聞九皋鶴鳴

­注:嵩縣八大景為:陸渾春曉、鶴鳴九皋、七峰疊翠、三塗霧雨、西巖戴雪、伊河秋聲、源頭活水、曲裡溫泉。“陸渾、九皋、七峰、疊翠、三塗、西巖”,均為山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