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從軍事方面來說,二戰時的希特勒和斯大林誰用兵更厲害?

作為第二次世界大戰最血腥的戰場之一,蘇德戰爭對蘇德雙方統帥有著超乎常人的考驗,從前線指揮,到軍工生產,再到後勤補給,可以說雙方最高統帥的意志和決心對士氣的鼓舞乃至戰爭的結局,都有關鍵性的作用,但這種關鍵性作用卻並非影響戰局的決定性作用。

單純的從軍事層面上講,德國希特勒的軍事水平遠超蘇聯最高統帥斯大林。

蘇德戰爭爆發伊始,斯大林就犯了致命的錯誤,那就是以斯大林為首的蘇聯統帥部對歐洲乃至世界戰事判斷失誤。當情報部將德國即將進攻蘇聯的情報送至斯大林手中,斯大林並沒有過於重視這一情報,反而篤信1939年剛剛簽訂的《蘇德互不侵犯友好條約》,他自以為是的認為,德國在完全佔領英倫三島前不會進攻蘇聯,畢竟一戰德國有兩線作戰的慘敗教訓。

但此時的德國領袖不是威廉二世皇帝,而是具有雄才大略的梟雄希特勒,而且早在1925年在希特勒作品《我的奮鬥》中就有所暗示,那就是希特勒將帶領德國人民消滅東方的斯拉夫人,也就是社會主義蘇聯。據統計,希特勒的這本《我的奮鬥》,從1925年出版,到1941年蘇德戰爭爆發,16年間竟公開出版了幾千萬本,要知道德國的總人口也不過幾千萬,由此希特勒在這16年的民眾影響力提升有多快!

如此之深的仇蘇情緒,竟然騙過了一紙《蘇德互不侵犯友好條約》,致使二戰初期,蘇聯疏於對德國的防範,最終被希特勒突襲得手,損失慘重!

單從軍事方面來說,二戰時的希特勒和斯大林誰用兵更厲害?

1941年6月22日,希特勒撕毀《蘇德互不侵犯條約》,以事先擬訂好的一份代號叫“巴巴羅薩”的計劃,出動190個師,3700輛坦克,4900架飛機,47000門大炮和190艘戰艦。軍分三路以閃電戰的方式突襲蘇聯。

德國所謂巴巴羅薩計劃,是集中大量兵力,以“閃電戰”從數個方向實施迅猛而深遠的突擊,佔領蘇聯首都莫斯科(Москва)、蘇聯第二和第三大城市列寧格勒(Ленинград)和基輔(Ки?в,Киев)等,把蘇聯紅軍的主力消滅在蘇聯西部地區,爾後向蘇聯腹地長驅直入,進抵阿爾漢格爾斯克(Архангельск)、伏爾加河(Волга)、阿斯特拉罕(Астрахань)一線,並用空軍摧毀烏拉爾工業區,從而擊敗蘇聯。

其實,對於德國早期的入侵波蘭、閃擊西歐、佔領法國,蘇聯並沒有毫無反應,相反,蘇聯統帥部在其西部邊境部署了超過500萬的強大軍隊,以及大量的飛機、坦克、火炮等先進裝備。但是,以斯大林為首的蘇聯統帥部並沒有做好對德作戰準備,可以說,蘇德戰爭爆發前夕,蘇聯從上到下都沒有聞到大戰即將來臨的火藥味,因此精良裝備、人數龐大的蘇軍在德軍的閃擊下,迅速被擊潰。

事實上,執行巴巴羅薩計劃的德軍大部分本來是西線進攻英國的主力,只因在後來的”海獅計劃“中無法奪取制海權、登陸英國,隨後取消進攻英國本土、掉頭攻打蘇聯。

然而,奇怪的是,幾百萬德國精銳從法國調到德國東部邊境,斯大林竟然沒警覺。

雖然,蘇聯情報機關發現了德軍頻繁調動的跡象,蘇聯外交人員居然去質問德國:為何向蘇德邊境調集重兵?德國回覆:我們在演習!

如此大的動作,德軍從西線將幾百萬軍隊調往德國東線,目的居然是演習?最可笑的是蘇聯居然信了,還是信得那麼的真切,可見斯大林這些人的麻痺程度。

蘇德戰爭爆發後,斯大林也是親自指揮了一套,不聽朱可夫的建議,導致基輔戰役慘敗,直接損失100萬蘇軍,被俘就達65萬人,基輔戰役也被稱為人類歷史上最大的殲滅戰。整個二戰,俄國人投降、被俘的數量遠超國力軟弱不堪的中國人。

單從軍事方面來說,二戰時的希特勒和斯大林誰用兵更厲害?

由於軍事指揮上的低能,導致基輔戰役的慘敗,讓斯大林認清了自己的軍事水平,確實不咋地。基輔戰役後,斯大林迅速退到二線,充當蘇軍後勤補給的總指揮,把軍事工作交給朱可夫這些人,自己做配合,幹自己比較熟悉的政治工作,發佈各種命令:不許後退,後退槍斃,把後方的糧食運上來,運不上來槍斃,工廠加大產能,不加大產能槍斃......

我們知道德國的將軍們軍事水平很高,有不少大師級人物,曼施坦因、隆美爾、保盧斯等,他們大多都很服氣希特勒的軍事能力。

德國最開始準備打法國,參謀部拿出來作戰方案,絕大多數的將軍們都不同意,只有兩個人認可這個方案,其中有一個就是希特勒,另一個是曼施坦因。後期盟軍準備在法國登陸,絕大多數的德國將軍們認為登陸點是在加來,準確的判斷出登陸點在諾曼底的也只有兩個人,其中一個還是希特勒,另一個叫隆美爾。

從這兩個小案例上我們就能看出來,希特勒在軍事上的敏銳、直覺、素質,是跟曼施坦因、隆美爾在一個水平線上的。

單從軍事方面來說,二戰時的希特勒和斯大林誰用兵更厲害?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希特勒最高的軍事成就並不是滅亡法國、擊敗英國、突襲蘇聯,而是1941年的冬季,成功避免了德軍的潰敗,為德國的本土防守保存了有生力量。直到1945年,盟軍才徹底打敗了德國。1941年德軍成為強弩之末,被擋在了莫斯科城下,隨著莫斯科寒冷的冬季到來,面對蘇軍的反擊,絕大多數的德軍將領主張撤退,只有希特勒強令:不許撤退。

希特勒這是挽救了整個德軍。

如果德軍撤退,幾千裡的路程,天寒地凍,後面蘇軍追擊......這是什麼?想想拿破崙盛極一時,卻兵敗莫斯科城,最後在撤退的路上被俄軍徹底擊潰,這就是拿破崙兵敗俄羅斯的翻版。如果當時德軍撤退,是不會有幾個人能活著逃出蘇聯的。屆時蘇軍乘勢打過來,戰爭在1942年就結束了。這跟我們古代的淝水之戰、土木之變都是一個道理,只要一撤退,立馬就是全軍大潰敗,毀滅。志願軍入朝,聯合國軍也是一潰千里。宋朝的戰爭、拿破崙進攻俄國......無數的戰例,只要一撤退,就是全軍覆沒。

1941年,希特勒強力阻止德軍撤退,換句話講,也是在阻止德軍的覆滅。而且他成功了,德軍熬過了冬季,又打了3年。

最後在紐倫堡的審判中,德軍的將領也對希特勒在這件事上做出的決策表示佩服。

與斯大林不同,德國的戰爭,從頭到尾幾乎都是希特勒親自指揮的,而且勝多敗少,不乏經典。他打的敗仗,無非是樹敵太多,把全世界的強國捆一起打......

希特勒像是個精力充沛的黑社會金牌打手,講拳頭,他誰也不服。斯大林、羅斯福、丘吉爾這些人是老流氓,打架差一些,但江湖經驗豐富,聯手玩死了這個無法無天、不講規矩的新勢力。

所以說,論軍事水平,肯定是希特勒高。但論政治手段,還是斯大林強。


希特勒是一個能力出眾,非常有才華的人,但我個人想法,他不適合當元首。斯大林+朱可夫這種組合才是最合理的。因為我還是認可我們老祖宗的觀點:天子,不要幹具體的工作。一個國家的最高領導人,不要做專業性事務。像明朝廢除了宰相,什麼事都得皇帝親自辦,以及希特勒這種親自指揮打仗......這都必將把民族帶進災難。德國的災難,也是從罷黜俾斯麥這個宰相開始的,皇帝、元首親自上陣......

不折騰,我將無我,這些重要指示大家還得深刻體會!

希特勒、隋煬帝這些人為啥會敗,歸根結底就是“我執”太重,自我意識太重。個人能力很強,野心很大,於是就開始“折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