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家習對聯,為的是傳揚中國傳統文化


宅家習對聯,為的是傳揚中國傳統文化

我最近一段時間喜歡上了對對聯,原因是在我的周圍有很多詩詞愛好者和美文寫作者。他(她)們在詩詞、寫作方面都有很多值得我學習的地方。每天都有對聯在頭條出現,有時候有人出上聯,你來對下聯,亦或是她出下聯,你來對上聯。久而久之,我也上癮。從過去的小白,經過觀察學習再拜一個小老師,如今也有所收穫,還經常得到我小老師的表揚。

現在正好是冠狀肺炎疫情復航時期,剛好在家隔離防護,有大把的時間看書學習。每天早晨,就跟盼星星一樣,盼著老師出上聯,我好動腦子對下聯。

如今,我不單單是對對聯,還進一步開始研究對聯的起源及與中國傳統文化的關係。我發現對聯不僅僅只在旅遊景點及公園、宮殿裡出現。她還與吃有很密切的關係。

我們都知道對聯是我國的傳統文化,早在上千年以前,就有先人在竹板、楹框、古建築物,等地題寫對聯的習俗。這個習俗延傳至今,過年過節家家戶戶也都有寫對聯,貼對聯的習慣。

它雖然比不上詩歌,但是它的用處不比詩歌少。

宅家習對聯,為的是傳揚中國傳統文化


據說古人將對聯寫在用桃木製成的板子上,掛在門的上方,以求辟邪,也叫“桃符”。

我們去旅遊,進各大公園也能看到很多對聯,比如故宮博物院,它是我國明清兩代的皇宮,有很多的大殿,太和殿,保和殿,乾清宮等等。其中很多大殿都有一幅對聯,康熙、乾隆、乃至慈禧都有書寫對聯的嗜好。

乾清宮是皇帝召見和選派官吏、批閱奏報,處理日常政務和舉行重大賜宴活動的場所,著名的“千叟宴”也在這裡舉行。

表正萬邦,慎厥身修思永;

弘敷五典,無輕民事惟艱。這是康熙所提。大意是:中國要想使得各國的欽佩,就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要想保住皇帝的地位,要提倡尊老愛幼的品德,不要小看管理老百姓的事情,這其實是很難做的事情。

在三希堂也有乾隆題寫的對聯:懷抱觀古今,深心託豪素。

乾隆自命為“風流皇帝”,喜歡舞文弄墨。在各個地方都喜歡題寫對聯,這幅對聯字數雖然不多,卻很切題,顯示出他對自己的讚譽。

看到這些對聯,可以想象我國古代上千年以來的傳統文化多麼博大精深。

宅家習對聯,為的是傳揚中國傳統文化


大禹治水的故事,大家都聽說過,為了將氾濫成災的古泗水導入淮河,為民變患為利,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的獻身精神,傳頌至今。據說,凡是他治水期間留過足跡的地方,都有人為他立祠題聯。

其中一幅對聯是這樣寫的:洪水想當年,幸怪鎖江湖,十萬戶飯美魚香,如依夏屋;

清時思儉德,祝神來清浦,千百載泳勤沐澤,共樂春臺。

這幅對聯不僅歌頌大禹治水的功德,還把美麗的傳說聯繫在一起,更是提示人們厲行節約的社會意義。

通過這些對聯,我們不難看出,對聯不僅出現在一些名勝古蹟,家家戶戶,更是出現在民間對為百姓、為國家做出貢獻的人歌功頌德的對聯。

於這些對聯,還有一些與吃相關的對聯。宋代詩人蘇東坡不僅僅詩歌了得,他還是一位美食家,他對吃的研究達到一種更高的境界。《老饕賦》是蘇東坡留在世上最富盛名的美食篇章 ,有人說他簡直是吃貨的代言人,這話真不假,他不僅會吃還會做美食。

他有一幅關於吃魚的對聯很有意思,為了能吃到魚,他也真是拼了。

宅家習對聯,為的是傳揚中國傳統文化


這裡有一個小故事:蘇東坡喜歡交朋友,其中有一佛印與之交情深厚,他們經常在一起談論詩文佛經,這個佛印與其它修佛者不一樣,喜歡喝酒吃肉,一點也不顧忌。一天,佛印正在吃午飯,遠遠見蘇東坡直奔這來,佛印為了逗蘇東坡,將平時敲經唸佛時用的磬倒轉,輕輕地扣在檯面上的一盤魚之上,只吃白米飯。蘇東坡是誰呀,他剛一進門,就聞到魚香味。

再一看見佛印正愁眉苦臉地吃著白飯,桌上什麼也沒有。心想:“明明有魚的味道,怎能一轉眼沒有了”?再看桌上一隻倒扣著的磬,便明白了。而佛印見蘇東坡進來,說道:“明公此時到來,想必尚未用飯。不過今天不知道您到訪,沒有什麼酒菜,湊合吃點白米飯吧。”說完剩了一碗米飯給蘇東坡。

而蘇東坡心裡琢磨著如何讓佛印把魚拿出來呢?他心生一計,便從容道:“今天經過李施主門前,見有副對聯,挺有意思。”上聯是:

向陽門第春常在;

“下聯好像是積善人家甚麼的,這三個字怎樣也想不起來了。不知你是否還記得?”佛印不知是計,應道:“學士怎麼了,這不是常用的春聯嗎?”下聯是:

積善人家慶有餘。

蘇東坡一聽,立刻笑道:“對,磬有魚。既然磬裡有魚,怎麼不拿出來一起嚐嚐呢?”佛印也笑道:“明公真是足智多謀。”說完便端出魚來,兩個人邊談邊吃了起來。

向陽門第春常在,既然磬(慶)裡有魚(魚)這幅對聯 不僅說明蘇東坡的聰明,更是他把想得到的美味用對聯的形式表達出來,簡直是身體力行著什麼是吃貨的最高境界。由此看來會寫詩的好處多多呀。因此,我總結出一個道理:要想成為一個真正吃貨必須會寫詩,詩跟吃真是分不開的孿生兄弟。


中國文化真是博大精深,對聯是中國的傳統文化,更是一種獨特的文學藝術形式,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是中華民族特有的精神財富。

今天的我們要讓中國傳統文化發揚光大就要把對對聯延續下去,它雖不是詩歌,但是卻凝聚了中國人民的集體智慧。

下面選幾個我最近與朋友一起對的對聯給大家展示一下:


暗香何處,倚門問雪梅先破

明廊迎春,附窗探枝柳隨青


鵝黃點點迎新綠

紫斑油油送舊容


抱酒吟詩,偶遇春風先和唱

提壺醒腦,巧聞鳥語不言說


春風不肯閒,詩書翻作桃花味

初夏忙收種,汗水換來麥穗香


欲寫詞兒,詩種桃園三兩畝

想唱歌曲,賦詞竹海千萬條


春水未深,東風已破桃花陣

秋波盈眶,西域常見酥梨鄉


梨花委地,十分春色都辜負

時光無語,空餘錦瑟盡有誠


紅豆煮詩,釀取春詞吟入酒

碧水託蓮,唱出秋曲並蒂蓮


平仄推敲,清平樂裡墨調韻

雅俗共賞,蝶戀花中蕊自馨


紅櫻先雪,海棠未雨春成半

綠柳已彎,桃花飄香夏要來


東風初歇,哪知花瓣已遮路

夏至未來,方曉杜鵑早盛開


有誰憐,落花積處無人管

何其哭,香斷天涯半為憐


但有東風,楊花吹雪春搓綠

難忘北國,樺林沐雨夏江南


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