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台湾光复后的青少年和儿童


图为1950年,国民党初到台湾时设立的小学,因物质条件有限,教室与学校围墙均以竹篱代之。台湾光复前曾受日本半个世纪的殖民统治,学校后面的日式房子为时代的痕迹。国民党将大陆的学式、师生关系、称谓甚至孩子们的穿着习惯带到台湾,不过也采纳了日本“国民学校”的制度。

1950年,台湾国民学校的孩子们正上体育课。一位男孩展现自己的双杠技巧,旁边的同学则露出钦羡的目光。

1950年,台湾国民学校两名女学生上体育课时训练体操技巧。国民党初到台湾时,大陆小孩与台湾本地小孩在穿着和语言上有着明显的差异,大约经过十年,始趋于一致。

照片中所记录的是1952年台湾一所小学运动会时,小学生们在表演“阅兵”。前面的“指挥”年纪稍大,约八九岁;后面的“士兵”们,大都在五六岁。幼小的他们还很难走出整齐划一的步伐,但手中统一的玩具枪、头上的帽子,却使他们威风凛凛。

这张照片,乍看之下,仿佛是“文革”时代的中国大陆,其实不是的,这是五十年代的台湾。1954年2月12日,“大专青年先锋营”在台北近郊的北投复兴岗举行始业典礼,三位女学生参加了典礼后,在“无条件的服从领袖”的政治标语前留影。可以想象,这个先锋营是以对青年们灌输“正确的思想”为目标,培养他们对领袖的效忠精神,以及把这些想法和精神再经由他们灌输给其他人。


这幅照片记录的是1955年“双十节”,台北某校的女学生的操枪队列表演。远看似乎也威风凛凛,英姿飒爽。黑鞋、白袜、过膝裙,煞是好看。但仔细一看,毛病立刻就出来了。她们没有军人气质,太阴柔软弱,缺乏那种刚强和坚毅不拔的精神。当然了,当局本来也就没有指望他们能够上战场。

1956年,台湾的小朋友们也加入了崇拜领袖的“合唱”,在儿童节上书蒋“总统”。这幅照片中的小姑娘,正在台上宣读自己给蒋介石的上书,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我们万分的兴奋和愉快,因为我们得到了总统和夫人的爱护,真是太幸福了。但是在快乐的时候,不要忘记还有小朋友在大陆上受苦受难,没有快乐······我们要发奋读书,恳请总统总统和夫人设法拯救他们 。”

20世纪60年代,台北市举行祭孔典礼,由小朋友们主演的“八佾舞”。针对中国大陆爆发“文化大革命”,1966年底蒋介石宣布推动“中华文化复兴运动”以高唱政治对台戏。这项政策强调儒家思想的灌输,规定中学必须教授《论语》《孟子》以及先秦思想史,并以传统儒家的“仁政”严厉批判秦始皇。这项“文化复兴运动”大抵上持续到80年代中期,使得这一代的台湾青年,普遍具有较深的传统文化修养以及一定的国学水平。


20世纪70年代,台北祭孔典礼上表演传统舞蹈的幼儿。孔子原为礼官,熟知祭祀之事,因此祭孔本身即为繁复礼仪的重现。此时中国大陆正处“文革”,山东曲阜的“三孔”遭严重的破坏,孔老夫子已被归为牛鬼蛇神之列,不过在台湾却年年举行隆重的祭孔大典,倒应了孔子自己所言“礼失而求诸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