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锢之乱——伤及汉朝国本的祸乱


党锢之乱——伤及汉朝国本的祸乱

党锢之乱是指汉桓帝,汉灵帝的东汉政权长期被宦官和外戚把持,一些正直的官僚士大夫和太学生联合起来,形成反对宦官集团的社会政治力量,与宦官发生党争的事件。

事件因宦官以党人罪名禁锢士人终身而得名,党锢之祸,以士大夫一等人几乎被诛杀殆尽,宦官集团获得完全胜利而告终。

张让、赵忠、封谞、段珪、曹节、侯览、蹇硕、程旷、夏恽、郭胜十人朋比为奸,号为“十常侍”。

也是把持东汉政权主要的宦官人等。


党锢之乱——伤及汉朝国本的祸乱

东汉政治统治更加黑暗,政权危机四伏,东汉后期,宦官掌握官吏正面权,大肆收取贿赂,买官欲绝,严重阻塞了太学生进入士途的通道,引起他们的强烈不满,正直的官僚和士大夫阶层为国家的命运和前途极度担忧,他们联合起来反对宦官专权,他们抨击时弊,褒扬不为权贵的人物,要求进行政治革新。称为“清议”

东汉第一次“党锢之祸”

东汉开明人士力求通过清议,就危机四伏的东汉统治,一时之间清议之风盛行,对宦官专权造成很大的舆论攻势,东汉桓帝时期,宦官一党独大,把持朝政,朝纲混乱不堪,遭到世人的反对,而反对宦官专权的领袖人物是李膺、陈蕃。

东汉宦官张让的弟弟张素因残暴无道,畏罪躲入张让家中,司隶校尉李鹰,亲率衙役到张让家中将其捕获法办,李鹰因此获得很高的社会声望,人们都以受到李鹰的接待为荣。

公元166年,宦官赵忠,候览等及其党羽利用即将大赦的时机,为非作歹,企图逃脱制裁,不畏权势的官员,在大赦之后依然是制裁作恶分子,宦官集团开始向汉桓帝进言,汉桓帝听信宦官一面之词,重惩了这些官员,太尉陈蕃、司空刘茂,一同向汉桓帝进谏,汉桓帝不悦,刘茂不敢多言,只有太尉陈蕃依然进谏,朝中大臣,地方官员以及民间的太学生们,纷纷站在士人一边,指责宦官乱政,而汉桓帝不仅没有听信士人的忠言,反而把他们纷纷贬官,一些官员更是入狱被害。

党锢之乱——伤及汉朝国本的祸乱

与宦官交结深厚的巫师张成,为了显现神通,唆使儿子在大赦之前蓄意一杀人,李鹰在大赦之后仍然杀死张成之子,士人与宦官之间的矛盾集中爆发,宦官诬陷李鹰交结太学结党诽谤朝廷,汉桓帝大怒,昭告天下逮捕并审理党人,太尉陈蕃拒绝在诏书署名,导致诏书无法生效,汉桓帝直接跳过司法程序,命宦官直接审理党人一案。

党人相继被捕,太尉陈蕃屡次进谏,引起汉桓帝的不满,汉桓帝将陈蕃罢黜,不久又将司空刘茂罢黜,宦官集团获得空前胜利,审理党人的官员被党人的精神感动,取消对党人的酷刑,与此同时李鹰等人在狱中故意供出宦官子弟与党人结交的事情,宦官集团担心引火上身,向皇帝进言大赦,不久汉桓帝改元永康,大赦天下,党人依在大赦之列,但是已经被终身罢黜,不得为官,第一次党锢之祸结束。

党锢之乱——伤及汉朝国本的祸乱

东汉第二次“党锢之祸”

汉桓帝帝死后汉灵帝继位,窦太后临朝听政,大将军窦武和太尉陈蕃辅政,他们重新启用李鹰等被禁锢的党人,准备一举消灭宦官集团,但是不久,窦武等人的计划被宦官获悉,宦官发动宫廷政变,劫持窦太后、挟制灵帝,窦武兵败自杀,太尉陈蕃被捕入狱,随即被杀害,陈蕃、窦武举荐的百官全部被免官,但是陈蕃、窦武等人的名望仍在,依然威胁宦官的地位,宦官趁机向年幼的灵帝进谗言,党人再次遭到追捕,一时之间,入狱党人无数,李鹰等百余人被处死。

公元176年,永昌太守曹鸾上书为党人鸣冤,灵帝名人拘捕并处死了曹鸾,他还下诏免除与党人有关的一切官员的官职永生禁锢并牵连五族,党锢的范围,再一次扩大。

公元184年黄巾起义爆发,汉灵帝怕党人与叛军一同作乱,宣布赦免党人,党锢才彻底结束,党锢之祸使得亲政官员在朝廷无立锥之地,东汉的统治更加黑暗,激起世人豪强不满,促使东汉的统治走向崩溃的边缘。

党锢之乱——伤及汉朝国本的祸乱

黄巾起义

东汉的两次“党锢之祸”,直接让本已苟延残喘的汉朝打下致命一击,宦官危害朝廷,以自身利益为大前提,把持朝政,不顾黎民生死,只顾自身享乐。

宦官能把持朝政,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皇帝年幼无知,不懂是非曲直,只听信宦官一面之词便讲忠勇之士逮捕入狱,致使朝中无有用之人,更是给宦官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极其有利的环境,所以东汉的溃灭是皇帝的昏庸导致宦官和外戚的壮大,最后反噬其害。

关注文化历史,关注@孤篇;

铭记过去,共同成长!!

我是孤篇,一个专注于文化历史的95后青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