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此人聰明絕頂,卻糊里糊塗落得悲慘結局

三國時期此人聰明絕頂,卻糊里糊塗落得悲慘結局

在三國人物裡虞翻是爭議較大的一位,有人說他是文武全才,有人說他是經學大師,也有人說他是個渾身長刺的人,甚至有人說他精神不正常。可以公認的是,虞翻是一位天賦極高的人,聰明絕頂,但他又糊里糊塗,最後落下悲慘的結局。

與那些只會誇誇其談、口氣很大的狂士相比虞翻更有真才實學,僅就他的口才一項在整個三國時代恐怕很少有人相匹敵,此外他在經學方面的成就也常常為人稱道,他還善於長跑和使用兵器,真是個難得的全才。

一、說服縣長開城門

虞翻是漢末揚州刺史部會稽郡餘姚人,虞氏是會稽郡大族,虞翻從小才氣很高,也很好學。與一般孩子相比,虞翻屬於又好強、脾氣又有些倔的一類,12歲時他哥哥的朋友來家中做客,客人沒搭理他,虞翻很不高興。人家走後,虞翻馬上給對方寫了封信,信中寫道:“僕聞虎魄不取腐芥,磁石不受曲針,過而不存,不亦宜乎!”意思是,聽說琥珀不沾腐爛的草,磁石不去吸彎了的針,碰面連個招呼都不打,太不應該了吧!

看到這樣的話大家都感到驚訝不已,虞翻的名氣於是傳開了。當時的會稽郡太守名叫王朗,就是在小說裡被諸葛亮罵死的那位,聽說虞翻挺有名,就聘請他當郡裡的功曹。這時孫策平定江東,會稽郡是孫策進攻的重點。孫策進兵的時候正值虞翻的父親去世了,按禮制他要在家中守喪,不問政事,但聽說大兵壓境,虞翻顧不上那麼多,穿著孝服就來見王朗,王朗傳令見他,虞翻把孝服一脫,馬上來到王朗面前。

虞翻對王朗說,孫策勢頭很猛,不可與之爭鋒,最好的辦法是撤出會稽郡,先找個地方躲避一下,但王朗不聽。王朗決意一戰,果然不是孫策對手,於是從海上逃亡,虞翻一路隨行。他們逃到了侯官縣,侯官縣長閉城不受,一行人眼看進退無路。關鍵時刻虞翻隻身進城,一番話竟然說服了縣長,城門打開,王朗等人才有了落腳之地。王朗對虞翻說:“你家中還老母親,你還是回去吧。”就這樣,王朗又回到家鄉。

後來王朗還是被孫策俘虜了,孫策自任會稽郡太守,考慮到虞翻的能力和名氣,加上虞氏在本地又有很大影響力,孫策繼續聘虞翻為功曹。

孫策親自前往虞翻的府第拜望,以朋友之禮對待他,孫策說:“今後咱們就是在一起共事,你不要認為自己是我孫策的郡吏。”

三國時期此人聰明絕頂,卻糊里糊塗落得悲慘結局

二、說服華歆投降

拿下會稽郡後,江東只有豫章郡還不在孫策手中,豫章郡太守名叫華歆,跟王朗一樣都是名士,也拒不投降。孫策對虞翻說:“華歆雖然名氣不小,但不是我的對手,聽說他那裡武器也不足,戰事一開自然傷亡不小,你能否先去一趟,轉達我的意思?”虞翻領命而去,戴上葛巾,身穿便服,徑直來到豫章郡見華歆。當初王朗曾派虞翻拜會過華歆,商量聯合起來共同對抗孫策的事,所以華歆對虞翻並不陌生。

見到華歆,虞翻問他:“請問,您覺得您的聲望與我們王朗太守相比哪個更大?”華歆想了想,說:“不如王太守。”虞翻又問:“豫章郡的糧食有多少?武器怎麼樣?官民的士氣又如何?這些與會稽郡能否相比?”華歆說:“也不如會稽郡。”虞翻繼續說:“孫策將軍足智多謀,用兵如神,連敗劉繇、王朗,這個您都聽說了,現在您想守住孤城那太難了,如果不早做打算,後悔都來不及了!現在孫將軍的大軍已近在眼前,我現在回去,如果明天中午之後得不到回信,那豫章郡的事我就不管了!”

虞翻回去之後,還沒等到第二天中午華歆已經派人來迎接孫策進城。孫策擺酒慶功,席間對虞翻說:“中原的文士們相聚談論,往往說我們江東雖然也人才濟濟,但學問還是不夠深,您學識淵博,知道的也多,我想讓您去趟許縣,會見朝中的名士們,去殺殺他們的威風。”虞翻不想去,半開玩笑地對孫策說:“我可是將軍您的寶貝,拿給人家看,如果被人家留下來不還,您就沒有優秀的輔佐人才了!”孫策大笑道:“是這個道理!”孫策讓虞翻仍任會稽郡功曹,對他說自己戰事纏身,不能呆在郡裡,讓虞翻替自己管理該郡。

三國時期此人聰明絕頂,卻糊里糊塗落得悲慘結局

三、說服孫暠不造反

孫策死時虞翻不在身邊,當時他已改任富春縣長,聽到孫策去世的消息,縣裡的官吏都要前去奔喪,虞翻對大家說:“現在形勢並不穩定,大家都走了,恐怕這裡會發生變故。”他讓大家留在縣裡,穿著喪服進行弔唁,這個做法被相鄰各縣紛紛效仿,後來接到張昭以長史身份發來的公文,也是這樣的要求。

孫策死後二弟孫權接班,孫權當時只有18歲,孫氏內部有人不服,孫權的父親孫堅有個弟弟叫孫靜,他的兒子孫暠擔任定武中郎將,駐紮在烏程,打算擁兵自立,已經下達了命令,準備攻打附近的會稽郡。

虞翻聽到消息,向上面彙報已來不及,乾脆直接跑去見孫暠,對他說:“孫策將軍英年早逝,部屬已由將軍的弟弟孫權統攝,重兵已圍城固守,你要發動叛亂,我和郡中吏士們準備以命相搏,為新主公除害,你自己權衡利害吧!”孫暠想了想,發現自己還真沒有多大把握,於是放棄了原先的打算。

四、說服關羽部下投降

孫權掌權後改任虞翻為騎都尉,這是個軍職,不是很高,低於將軍、偏將軍等高級將領,相當於現在的旅長或師長。虞翻跟孫權的關係也大不如之前與孫策那樣親密無間,虞翻本事很大,但脾氣更大,說話很直,“性不協俗”,意思是比較清高、不能跟大家打成一片,在孫權面前他多次犯顏諍諫,有時讓孫權下不了臺,孫權一生氣,把他關在丹陽郡涇縣思過,虞翻在此渡過了很長一段時光。

一直到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呂蒙秘密籌劃襲取蜀漢的荊州,期間曾在建業養病,呂蒙知道虞翻很有才能,想用他。呂蒙向孫權提出請求,說虞翻懂醫術,懇請將虞翻放出來給自己看病,孫權同意了。這一年底,呂蒙率領秘密集結的吳軍悄悄接近關羽鎮守的荊州,吳軍士兵藏在船艙裡,讓老百姓划船,外面的人扮作商人,晝夜不停地溯長江而上。到達關羽的後方基地南郡,負責防守該地的是南郡太守糜芳和將軍傅士仁,關羽向來心高氣傲,一直瞧不起這兩個人,此次出兵,麋芳、傅士仁負責後勤保障,中間難免有供應不及時的地方,關羽很生氣,威脅說回來後要收拾他們。

三國時期此人聰明絕頂,卻糊里糊塗落得悲慘結局

呂蒙瞭解到其中情況,派虞翻前去勸說傅士仁投降。呂蒙給傅士仁寫了封信,陳說利害,虞翻拿著這封信去勸降,他再次發揮他口才出眾的本領,憑藉一番話又把傅士仁說降了。負責防守南郡郡治所在地江陵,麋芳見此情景,也開城出降。呂蒙很高興,命人在江陵城外的一處沙丘上設宴慶祝,虞翻提醒呂蒙江陵城內的情況還很複雜,還沒到慶祝的時候,應該儘快佔領各處要地,將全城牢牢控制在手中。經虞翻的提醒呂蒙馬上醒悟,趕緊派人在城中清查,果然發現了藏在城中準備發動叛亂的伏兵。

五、在孫權面前耍酒瘋

虞翻再立大功,孫權怒氣也消了。孫權親自趕到荊州,指揮奪取荊州的戰役,他讓虞翻呆在自己身邊,遇到問題可以及時聽取他的意見,但這種良好的關係沒有持續多久,原因是虞翻的脾氣沒改,讓孫權受不了。曹魏名將於禁曾被關羽俘虜,孫權佔領荊州後於禁落到孫權之手,孫權決定釋放于禁,以拉近與曹魏的關係。

一次,孫權讓于禁和自己乘馬並行外出,剛好被虞翻撞見了,虞翻上去對著于禁就罵:“你這個降虜,怎敢和我們君王並駕齊驅?”說著還要拿馬鞭打于禁。于禁即便是俘虜,但現在也是孫權的客人,虞翻的舉動分明讓孫權下不了臺,在孫權呵斥下虞翻才住手。還有一次,孫權在樓船裡與大家宴飲,于禁聽到音樂起了傷悲之心,流下淚來,虞翻又跳起來罵道:“你是不是想靠假心假意以求得赦免?”孫權聽了,心裡極為不高興。

三國時期此人聰明絕頂,卻糊里糊塗落得悲慘結局

對待蜀漢的降將麋芳,虞翻更不客氣,虞翻搭船出行,正好與麋芳的船相遇,麋芳主動避讓,但虞翻仍高聲罵道:“喪失了忠信,拿什麼服侍君主?獻出人家的兩座城,還稱什麼將軍?”麋芳關上船窗,不敢面對。虞翻搭車出行,走過麋芳掌管的營門,營門此時已關,車子過不去,虞翻大怒:“該關的時侯打開,該打開的時候又關了,你們是什麼意思?”麋芳聽後,心裡更加不安。

孫權當上吳王,慶祝宴會上孫權起身為眾人敬酒,走到虞翻跟前,虞翻突然倒地,像是喝多了,不去接酒。孫權以為他真喝醉了,但剛離開虞翻又坐了起來。孫權大怒,認為虞翻這是在捉弄他,孫權這時可能也喝得有點兒多,當場拔劍就要殺虞翻,在坐的人無不大驚失色,大司農劉基離得最近,一下子抱住了孫權。

劉基為虞翻求情:“大王喝多了就親手殺善士,虞翻即使有罪,但天下人誰知道?大王能容賢畜眾,所以海內望風,現在放棄這些,行嗎?”但孫權的怒火仍未平息:“曹孟德還殺過孔文舉,我殺個虞翻又有什麼呢?”劉基說:“曹孟德輕害士人,已招來天下人的非議。大王躬行德義,可與堯、舜比高,為什麼要與曹操比?”好說歹說,總算保住了虞翻的命。但虞翻不汲取教訓,不久又惹孫權生氣,一件又一件的事加在一起,

孫權實在忍無可忍,下令把虞翻流放交州,虞翻於70歲時病死於交州。

三國時期此人聰明絕頂,卻糊里糊塗落得悲慘結局

六、商智高,情商太低

虞翻集眾多才能於一身,前途應該一片光明,但他至死僅擔任過騎都尉這樣較低的職務,並且最終淪落到為同僚所忌、為主公所恨、不為世道所容的地步。《三國志》記載,虞翻被流放交州時除諸葛瑾外其他人都不敢替他求情,“不敢”也許只是原因之一,在不少同僚的心裡“不願”恐怕也是有的。

是不是命運對虞翻不公?或者虞翻生不逢時、沒有遇到一位賞識他、包容他的明主?恐怕都不是,虞翻的坎坷命運還得從他自身找原因。史書記載,孫權曾跟張昭在一起談論神仙,虞翻在座,虞翻聽著聽著,突然指著張昭對孫權說:“他自己都是死人,還談什麼神仙,世上哪有神仙?”這種話就不是傲慢無禮了,簡直可以說怪誕不經,甚至說真的有精神方面的疾病。

《三國志》就此解釋說虞翻“性疏直,數有酒失”,也就是生性耿直而且容易酒後失禮,並且說他“古之狂直,固難免乎末世,然權不能容,非曠宇也”,言下之意不是他不理解社會,而是社會不理解他。其實這個說法有些偏頗,虞翻固然智商過人,但他不解人情世故,不知道做臣下應當遵循什麼本分,也不知道先要自立、自保才能談及理想抱負,而徒以“狂直”、“疏直”對抗長官和同僚,結果自然為眾人所不容。

三國時期此人聰明絕頂,卻糊里糊塗落得悲慘結局

虞翻不反對孫權,不然當初就跟王朗、華歆一樣應曹操徵召跑到許縣去,他不是狂士也不是“憤青”,他是一個有真才實學也樂意建功立業的人,但就因為臭脾氣和一次次酒後失言,斷送了自己的前程。俗話說“不是路不平,只有你不行”,遭遇失敗和挫折,一定要先檢討一下自己,看看是哪些方面的不足導致了失敗,如果總是遭遇挫折和失敗,那更要好好地反躬自省,看一看自己的心態和狀態,反省一下自己的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