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桃源:眺望那道分水岭

随笔 || 田桃源:眺望那道分水岭

眺望那道分水岭

·

这些年,转山转水转佛塔,转过祖国各地很多分水岭。

眼前就有一道分水岭。

·

桃源境内,雪峰山余脉,这道分水岭,我们俗称的界子,一边是安化,一边是桃源。

随笔 || 田桃源:眺望那道分水岭

随笔 || 田桃源:眺望那道分水岭

【莽莽苍苍分水岭】摄影:真心人

安化那边的水,注入资水。

桃源这边的水,注入沅水。

·

分水岭有几个高点。

其一是高山,在芦花新跃村。高山我有个同学,叫鲁金月,读高中时去她家里玩过,要爬半个坡,她说,翻过高山,那边就是安化。


这位同学后来嫁到慈利,据说因难产去世。原来新跃与高山是两个村。新跃又叫陈家溪,出了几个人物,一个是“宏远法律”,还有一个是教我英语的陈老师,另外青山出鹞子,美女一大群。

·

第二个高点就是一脚踏三县的插角山,与桃源、常德鼎城、安化的交界。前天写过,插角山上插角殿,系三县合修。插角山的西麓属安化,西北麓属桃源,东北麓属鼎城区, 主峰海拔716米。 山腰有三口水井,面桃源的叫桃花井,面安化的叫乌龙井,面常德的叫桂花井。

插角山海拔虽然只有716米,现在经专家考证是善卷归隐之地,已经成为常德善德文化的源头,正在由当地文化人英老倌等人打造善德文化的高点。


随笔 || 田桃源:眺望那道分水岭

随笔 || 田桃源:眺望那道分水岭

随笔 || 田桃源:眺望那道分水岭

【三县交界插角山】供图:英老倌

第三个高点当是乌云界主峰月亮山。乌云界主峰海拔1028.1米,我最早登顶是20岁出头的时候,后来与好友立民上山露宿一晚,再后来,与驴友们上去多次。


顶上原来有一个哨棚,后来毁了。靠近主峰有一户人家,姓黄名宏德,整日除了放羊,也做茶叶,现在也玩玩摄影。是一个有追求有生活情趣的青年。



随笔 || 田桃源:眺望那道分水岭

随笔 || 田桃源:眺望那道分水岭

随笔 || 田桃源:眺望那道分水岭


我在主峰下的鄢家坪当孩子王一年,住在学校,吃呢,基本上都是在老百姓家里,不是这家请,就是那家请,即使家里没有孩子读书的,也请。我又喜欢一杯酒,所以,日子也不算清苦。


还有一个高点是仙池界。仙池界是著名沙画艺术家苏大宝的家乡,素有“桃源天路”之称的桃源318线穿过仙池界。仙池界茶叶也属于高山茶,得益于苏大宝同学的大力推广,市场走势很好,甚至走上了一带一路。


随笔 || 田桃源:眺望那道分水岭

随笔 || 田桃源:眺望那道分水岭

雪峰山余脉桃源地段,最高峰并不是乌云界,而是牯牛山,海拔1104.2米。在今湖南桃源县南。《方舆纪要》 卷80桃源县“桃源山” 条下:“ 《志》 云,县南二百五十里有牯牛山,与安化县接界。”


这道分水岭的另一个高点是观音尖,在西安镇境内。我曾爬到一半,地面湿滑,轮胎打滑,打了退堂鼓。


分水岭还有一个高点,也是三县交界,那就是位于西安镇薛家冲的领峰山,说是三县,也是三个市交界,即常德、怀化、益阳交界。 登上海拔一千多米的领峰山顶峰,四面风光尽收眼底。


随笔 || 田桃源:眺望那道分水岭

随笔 || 田桃源:眺望那道分水岭

【分水岭】真心人摄


分水岭有了这些高点,就有相应的水系分布。


在乌云界片区,分向沅水的一级支流有5条,即水溪、澄溪、大洋溪、夏家溪、夷望溪。


官方公布的水溪发源于黄毛尖,我也不清楚黄毛尖在哪里。那些具体的小地名,恐怕只有踏遍青山的刘老树清楚。但我一直认为水溪的源头就是插角山的桃花井。

·

我老家就在水溪附近。水溪,古人叫鼠溪,因其主要发源于黄石溪的老鼠洞而名。其来历可以追溯到宋代。清代诗人向文奎有《舟发鼠溪》诗曰:


月帆烟雨挂行舟,劝酒离亭散客愁。

可笑痴人多路债,桐花三月下沅洲。


为什么后来鼠溪又叫水溪了呢?传说老鼠是不吉利的东西,但五行属水,所以将鼠溪改成了水溪。新时代,王群同志又把水溪改成了秦溪,不过当地百姓并不认账。


随笔 || 田桃源:眺望那道分水岭

随笔 || 田桃源:眺望那道分水岭

【秦溪】


沉溪,古人又称后溪。发源于牯牛山乡仙池界(亦称古佛山),流经牯牛山、沙坪、郑驿,在郑驿的麦家河注入沅水。


沉溪又被写成澄溪,因为沅水涨水倒灌,把原本清澈的溪水变浑,但终因澄溪上游植被好,水清,又把这条溪水便清澈了 ,所以叫澄溪。

·

溯澄溪而上,到竹山两溪口,又分为大溪和小溪,大溪被尘晨同志改为了凤溪,当年我们建设三闲居时,尘晨一篇《乌云界,借我一截溪流》,拉开了竹山旅游的序幕。沿溪行,你便可以找到刘老树以及若干当代隐士。


随笔 || 田桃源:眺望那道分水岭

随笔 || 田桃源:眺望那道分水岭


大杨溪发源于牯牛山乡黄柏垭,源地高程205.19m,流域面积129km²,干流长度33.5km,年水量1.432亿m³,从田棚注入沅水。


大杨溪的叫法,大约来自于流经的的杨溪湾(朝阳村),那里杨树很多,所以叫大杨溪。也有人叫大阳溪或大洋溪。大杨溪有两级支流6条,右纳杨家溪、江里溪、檀木溪。


所有溪流中,最著名的莫过于夷望溪。夷望溪发源于桃源、安化、沅陵三县交界的领峰尖(一说岭峰尖),流经西安、太平铺、茶庵铺、兴隆街河沅陵官庄,干流长103.9公里。


随笔 || 田桃源:眺望那道分水岭


随笔 || 田桃源:眺望那道分水岭

【浆声欸乃夷望溪】网络图片

乌云界地处暴雨中心,森林覆盖率高,涵养水源丰富,地表水系十分发达。发源于保护区内的大小河流有40条之多,一时也说不完。这些河流落差大,河床坡降陡,降雨量丰富,水能蕴藏量大。她们像一条条血脉,滋润着桃源大地。

区内发源的河流呈树枝状分布汇聚,无外来水流,自成水系,随后分别注入澄溪、水溪、夏家溪、大洋溪、夷望溪后入沅江,汇入烟波浩渺的洞庭湖。

·

乌云界的地下水全部属于基岩裂隙水大类的浅变质岩裂隙水亚类。含水岩组包括冷家溪群、板溪群、震旦系下统板岩、变质砂岩、板状页岩等。

特殊的小环境使得乌云界片区的茶叶微量物质特别丰富,富硒,口感淳厚。因此我常说“刘老树茶,野好”是有道理的。其实,乌云界片区所产的“君和”茶叶、仙池界茶叶,还有西安镇的“山洞溪”茶叶大致如此,区别在于制作方法的不同。


随笔 || 田桃源:眺望那道分水岭


乌云界不仅出好茶叶,那些野生蘑菇,蜂蜜,竹笋......无一不是好东西!


从高山到领峰山,雪峰山脉群峦叠嶂,绵延起伏。既然是分水岭,两边的水脉、人文之脉都不尽相同。


从人文上看,桃源这边崇文,安化那边尚武。

·

安化、新化人大约潜移默化地受到战神蚩尤的影响,好斗是天性,打架厉害,桃源人肯定不是对手。曾国藩的湘勇与咱们没什么关系,但是与安化、新化有关系,“无湘不成军”,善战。演变到今天,李作成便是代表。

·

桃源人自古崇文,“桃源精神”就有这点,受善卷、屈原、陶渊明、刘禹锡的影响会更多一点,文人辈出,文职将军蛮多。即使像黄狗皮、肖二大这样的山野村夫,写几首诗,也像模像样,登在《诗刊》不足为奇。


虽说是分水岭,也有诸多融合的东西,岭上这边人说话,大多是安化口音,什么“开边客”(外面去)、“盖时你”(赶死你),显然不属于北方方言区发音。


一方山水养一方人,两边生活习俗相互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很多人都是安化迁移过来的,也有嫁到安化的。分水明晰而血脉相融。


·

眺望那道莽莽青山,一眼望不到边的生态屏障,切切实实成为我们生存环境的“保护伞”,清新的空气,涉世未深的泉水,丰富的物产,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乡亲。


老屋开门见山,抬眼就见那道分水岭,饮水思源,我对那道分水岭情有独钟,眼神里,总是脉脉含情。


随笔 || 田桃源:眺望那道分水岭

随笔 || 田桃源:眺望那道分水岭

随笔 || 田桃源:眺望那道分水岭

随笔 || 田桃源:眺望那道分水岭

【分水岭上好风光】太极摄郎摄


随笔 || 田桃源:眺望那道分水岭

治学三分匪气,练剑半个书生


随笔 || 田桃源:眺望那道分水岭

在看,在转

向真,向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