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有種特效藥,說是“除了砍頭,一敷便好”,後來卻絕跡民間?

晚清有種“特效藥”,說是“除了砍頭,一敷便好”,後來卻絕跡民間?

自神農嘗百草,到現代醫學,中醫文化已經流傳千年,如今還成為了一門獨立的學科,對於人類的發展也是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

晚清有種特效藥,說是“除了砍頭,一敷便好”,後來卻絕跡民間?

而在晚清時期,由於由於留長辮,所以前額會“拋光”,當那時候的剃頭匠水平有限,考慮到剃頭的時候會存在一些風險,剃破頭也是常有的事情,所以正規的剃頭師傅基本都會隨身攜帶一種“特效藥”,這種特效藥往傷口上一敷,不出一兩天馬上痊癒。而在當時對於這種藥也有廣告標語,說是什麼“除了砍頭,一敷便好”,至於真相如何?請看下文。

晚清有種特效藥,說是“除了砍頭,一敷便好”,後來卻絕跡民間?

此外對於這種藥,當時的各大藥鋪基本也都能夠買到,而有意思的就是這種藥卻有許多人都不知道其真正的成分,即便是一些地方上的郎中和一些藥店的老闆,最多也是僅僅知道這種要的主要成分是“龍骨”,其他均不知道,而這個“龍骨”有具體是什麼藥材,知道的人更是少之又少。

晚清有種特效藥,說是“除了砍頭,一敷便好”,後來卻絕跡民間?

其實後來我們才得知,這種所謂的“特效藥”,極有可能就是金創藥,而有關金創藥的起源,也是涉及到了一個剃頭師傅,這個剃頭師傅便是李成。李成此人對於剃頭可謂是手藝極差,經常剃著剃著就將別人頭剃破,為此,周圍的街坊鄰居對他也是劈頭蓋臉的謾罵。後來這個李成就從別人口中得知了一種止血藥,說什麼一敷就好,而這種藥就是“龍骨”。

晚清有種特效藥,說是“除了砍頭,一敷便好”,後來卻絕跡民間?

後來這個李成就找到了這種“龍骨”,將這種藥打成粉末裝,隨身攜帶,以後遇到剃破頭的時候,就將粉末敷上,也因此再也沒有出現過剃破頭的現象,而街坊鄰居對於這種藥的也是非常的鐘愛,李成見狀,索性不幹剃頭了,轉行賣起這藥的生意。

不過至於這個“龍骨”又究竟是指什麼?後人發現這些“龍骨”就是甲骨碎片,也就是我們知道的“甲骨文”,說白了就是龜殼。不過當時這個李成卻沒有發現這些“龍骨”上面有著文字,直到1899年,被古董商人發現了,並憑藉著直覺都感覺出這東西肯定來頭不小,於是就和外國人沆瀣一氣,大量的收購國內的“龍骨”,結果就導致國內大量的殷商甲骨外流。

晚清有種特效藥,說是“除了砍頭,一敷便好”,後來卻絕跡民間?

不過當時有一個愛國商人範維卿,給予瞭解到甲骨的珍貴意義,不惜變賣家產,最終將市面上的甲骨全部買下來,一共收集了1500多片甲骨碎片。直到後來新中國成立,範維卿的後人就將這些具有重大意義的甲骨上捐給了國家。如今這些甲骨已然成為了國寶級的文物。

晚清有種特效藥,說是“除了砍頭,一敷便好”,後來卻絕跡民間?

這也就是為什麼當初在清朝火熱的“特效藥”,到後來卻絕跡民間的原因,試想誰還會拿國寶級別的文物做藥方呢?

其實我們也不難發現,這也難怪小時候手之上出血了,有些老人會用一些動物的骨頭,用刀刮下一點粉末,敷在傷口上,止血的效果非常好,而至於為什麼會這樣,老一輩的人也是說不清,只知道說是上一輩也是這樣做的。其實中醫藥很難言傳身教,必須要靠悟性和多年的臨床用藥經驗才能出道,而如今的中醫藥,也只能說是傳下來的皮毛,還有許多都已經失傳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