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论语易解」6.26 井有仁焉

【原文】

6.26 宰我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也?”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译文】

宰我问:“有仁德的人,假如有人告诉他,‘井里掉下一位仁人啦。’那他会不会立即跟着跳下去呢?”孔子答:“为什么要这样呢?是君子肯定要过去营救的,但绝不会立即跟着跳下去而被陷于井下啊;君子也许是可以被欺骗的,但不可能被愚弄啊。”

【注释】

(1)《后案》:“皇本作‘井有仁者焉’,《晋语》‘善人在患,不救不祥’,此意可通。仁、人二字,古多互用。如《诗》‘先祖匪人’,‘人’当作‘仁’;《本草》‘杏仁’‘桃仁’等字,古本作‘人’也。”

(2)《朱注》:“从,谓随之于井而救之也。逝,谓使之往救。陷,谓陷之于井。欺,谓诳之以理之所有。罔,谓昧之以理之所无。盖身在井上,乃可以救井中之人,若从之于井,则不复能救之矣。此理甚明,人所易晓,仁者虽切于救人而不私其身,然不应如此之愚也。”

【解读】

《周易·系辞下》云:“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 宰我名列孔门十哲之言语科,或为“躁人”焉,故以“井有仁”这样的话来测试和为难仁者,而孔子之答亦妙矣。此诚如朱子所言:“盖身在井上,乃可以救井中之人,若从之于井,则不复能救之矣。”虽然孔子说过“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 (17.8),但仁者并非真的是愚人,反而多是智者,他肯定能恰当判断救人之策略,而不会盲目跟随落井之人而下井;这是因为,拯救落井之人自为仁者所必为,但“杀其身无益于人,仁者之所必不为也。惟君父在险,则臣子有从之之道,然犹挟其具,不徒从也。”(朱熹《论语或问》引苏氏语)

井在古人生活中具有重要作用,《周易》第四十八卦为井卦,其卦辞有“改邑不改井”“往来井井”之语,由此亦可略见井在当时老百姓中的崇高地位。但井又是危险的,它和陷阱有相似之处,故而井卦虽然主要是从“井养”取义,但也有“羸其瓶”之告诫;这就说明,“落井”之危险,无论对人、对物始终都是存在的。再结合本章内容来看,估计当时有人落井应是常有之事,这才导致宰我设局,提出如此刁钻古怪之问题来问孔子。


《论语易解》作者,孙福万教授,1964年生于山东省临清市,现为国家开放大学教授,中国成人教育学会、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学术委员。1986年山东大学哲学系本科毕业;1989年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长期从事哲学、教育学及远程教育研究及教学工作,曾在英国、比利时、马来西亚等国的多所大学或机构访问或学习,并在本校负责哲学引论、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管理学、教育学等课程教学。著有《远程教育哲学导论》、《敝帚集》,《远程教育百词辨析》、《远程教育概论》和学术论文多篇。

「特稿」「论语易解」6.26 井有仁焉

孙·教授的《论语易解》是他潜心十年的力作,以《周易》精神逐章解读《论语》,是一部比较全面而系统的以《易》解《语》,以《语》证《易》的学术性著作。书中提出了诸多新见解和新认识,对于弘扬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具有重要推动作用。本书的重点在于对《论语》的解读部分,书中大量汇集引用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对于研究者来说是一部很好的学术性参考资料。同时,对《周易》和《论语》的爱好者来说,也是一部很好的普及性读物。好,我就说到这,隆重向您推荐孙福万教授的《论语易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