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辩证法?

偉大的時代


唯物辩证法是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就如一把手术刀,可以解剖万物,学精辩证法,做事如同”疱丁解牛“一样游刃有余。


学习知识的目的在于运用,不能为了学习而学习,充满究学气,咱就说点重点。


其核心就是矛盾两方面的对立统一,矛盾两方面的无条件的绝对的斗争性和有条件的相对的同一性促进了万事万物的发展变化。

辩证法包括很多内容,不是三言两语可以道 尽的,其核心,就是要从矛盾两方面(即正反两方面)考虑事情。

其实 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阴一阳之谓道”就是辩证法。

《孙子兵法》中的“知彼知已”、“以实击虚”、“以迂为直”、“以正合、以奇胜”、“ 分合”、等等,里同的例子太多,都是从正反对立的两方面考虑事情,这样才全面。

《易经》中的三原则,变易、不易、简易也是从变、不变对立的两方面观察万事万物。

《道德经》中“反者,道之动也”、美丑、福祸相依等等里面太多例子,可以去阅读思考一下。

举点直观的例子,理论与实践、主观与客观、知与行,生产者与消费者组成对立统一关系 ;开车时油门与刹车等等,任何事都要分析对立统一的两方面才能办好事。不然就是片面主义、主观主义,考虑事情不全面,很容易失败。


唯物辩证法让我们用全面的而非片面的、本质的而非表面的、联系的而非孤立的、发展变化的而非静止的眼光观察万事万物。


爱悟道


辩证法的核心在于两个字,“辩”和“证”。 “辩”:即思辨,辩论。“证”:即证实、证明。

“辩证法”:即通过思辨与实证相统一的方法来证实我们的内心的想法,认识相关事物。

现实生活中,我们认识一件事物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推理,也就是通过已知的现实条件,推理出还没有被认知到的领域知识。二是实验,也就是经验主义,实事求是,通过现象和数据说话。

辩证法是这两种方式的统一。



而辩证法也有很多种,如唯物主义辩证法、唯心主义辩证法,朴素辩证法等。现代的辩证法起源于黑格尔。

辩证法的三个阶段: 辩证法发展的第一阶段是通过辩论达到真理,形成理论和概念,开始认识和理解事物,是辩证法发展的思辩阶段。 第二阶段是在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实验,揭示宇宙发展的普遍规律,认识事物的本质,是辩证法发展的实证阶段。 第三阶段是前面两个阶段的综合,作为思辩与实证相统一即对称辩证法,是辩证法发展的最高阶段。



世界就像一头大象,没有哪个人能单独摸全摸清它,我们只能摸到大象的一部分,而且每个人摸到的感受都不一样,每个人心里都有属于自己的一头大象,只要自己确认了,就应该坚持自己的看法,哪怕最后被别人反驳是错的也没有关系,因为别人也会有被反驳的一天。

偏激不可怕,可怕的是听风就是雨,以讹传讹,毫无自己的主见。坚持错了并不可怕,因为到目前为止这个世界上还没有一套完美的理论,可怕的是你是对的,反而没有坚持下去,岂不遗憾。

辩证法的目的是给人以真理,明眼人能看到整个大象,大象怎么动往哪走都能看到。但遗憾的是,面对世界这个大象,我们都是瞎子。



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和我留言分享!


牧子闲话


不懂辩证法的人别乱说了,还什么没有绝对的是,没有绝对的不是,这不是瞎说么。

首先,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中,辩证是这么来的:

通过归纳法,归纳出某一类事物都有具有相同额性质,即集合的划分,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共性就是都有中国的户口身份证,否则就不是中国公民,但是中国公民可以具有广东人或者上海人的个性。往上归纳找共性,往下演绎看个性。

那么,如果寻找到最普遍的规律,就需要对世间万事万物做出归纳,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观察,万事万物这个总的集合具有一个共性,绝对运动。

既然我们已经了解到万事万物都具有一个共性:绝对运动。目前来讲,这个公理是正确,因为没有发现绝对静止的东西。那么运用公理化方法,向下演绎,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一、由于万物可以被视为同一个范畴整体下的存在,因此万物的存在具有全面性;

二、由于万物具有绝对运动这一普遍的共性,因此万物是普遍联系的;

三、万物不间断的绝对运动,可以进一步知道运动在时间和空间两方面都发生着,因此万物是不断发展的。

即全面、发展、联系,即辩证。

“发展”+“本质”概念:事物在运动之中(自我内部的运动,与外部他事物联系的整体运动)发展,最初产生微小的变化,由运动而产生的微小变化又反过来影响着事物的运动形式,因此逐渐累积成巨大的变化。结合本质的概念: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根本特质——因此巨大的变化使得过去的本质消失,产生新的本质,旧事物转化成新事物。这就推导出了“质量转化”的命题(量变质变规律)和“度”的概念。

“全面”+“联系”:由于事物的全面性,因此事物与事物之间存在多层次、多方面的联系,有负相关的联系(互相制约、冲突),也有正相关的联系(互相促进、协作),也有多种联系在不同层面的结合,由此推导出矛盾对立和统一的原理。此原理进一步结合“发展”,即对立统一的事物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运动,是的事物的性质改变,相互关系也发生改变,由此推导出矛盾的转化。在结合系统论层级性原理,可得出矛盾的主次。

以上便是《矛盾论》的主要内容,矛盾论涵盖了这部分马哲所有概念,即在抽象上描述事物的普遍关系及其变化的命题与概念。此即,唯物辩证法。

欢迎在评论中发表自己不同的观点。


简方程式


辩证法是哲学中最重量级又最难学的内容,名篇《矛.盾.论》就是讲辩证法

△△△辩证法类似于思维导图


辨证法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柏拉图的一个教学方法,即"助产术",他在课堂上利用不断的追问(打破沙锅问到底)来启发学生进行辩论,通过辩论来证明自己的观点,这就是"辩证"的本意

我们看看用辩证法怎么样来分折"矛盾"现象

A:矛盾分为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B:主要矛盾又分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和主要矛盾的次要方面→还可以往下分

这是不是象思维导图呀?!对的,辩证法本质上就是象思维导图一样去穷尽地分析问题的一种方法(即工具)

△△△辩证法是思想工具

哲学上有两对重要的概念:咱物论和唯心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我们可以把它们四个概念当成与锄头一样的东西一一即工具,锄头是物质工具,而唯物论和唯心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思想工具

△△△唯物论研究什么?辩证法研究什么?


那么这四个思想工具有什么用呢?

唯物论和唯心论,用来研究和回答了世界是什么的问题

A:唯物论:即世界是物质的,物质决定精神,存在第一性,思维第二性

B:唯心论:物质世离开人就没有意义了,思维是第一性的,存在是第二性的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用来研究和回答"世界存在"的状况问题一一即这两者研究的问题包括两个大问题:

A;世界的这些东西有什么特点?性质?→是永恒不变还是不断在变化?如果变化又是怎样变化的等等

B:世界上的这些东西互相之间有什么关系呀?→主观和客观是什么关系?主体和客体是什么关系?世界是可知的还是不可知的等等

结论:辩证法是用来研究世界怎么样

即这个世界的千变万化,形形色色,有什么规律、有什么特点?

这些问题,今天己经不需要我们再去研究了

一代一代哲学家的努力,到了马克思恩格斯这里,他们总结了"辩证法"名下的两个总观点、三个基本规律。

△△△辩证法的两大总观点


辩证法的第一个总观点:

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是普遍联系的关系

这种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多样性",又有"直接性和间接性",还有"必然性和偶然性"。

辩证法的第二个总观点:

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是永恒不断发展变化的即世界上的万事万物"运动是绝对的,而静止是相对的"

如果认为某人以前好而无视眼前的表现,仍然认为他好,这种观点就不是"辩证法"而是形而上学。

△△△辩证法的三大规律

第一,对立统一规律(也叫矛盾律/矛盾论,后来简化成"两分法、两点论"等等等)

任何事物都存在着正反两面,相反的两个面既对立、又统一于此事物之中。

白天和黑夜构成了一天24小时

名著《矛.盾.论》就是专门写这个"对立统一"规律

把"辩证法"搞成"变戏法“的就是这一条对立统一规律被滥用,将专题论述

第二从量变到质变的规律

事物质量的增加或减少会引起事物性质的改变。量变是事物连续的、逐渐的、不显著的变化,是事物在数量上的变化。

质变是事物本质的变化,是一种飞跃,包括渐变和突变。

下雨天,雨水积多了,就会引起水灾。

第三,否定之否定规律(即:肯定一一否定一一再肯定一一再否定规律

事物的发展总是按"正一一反一一合"的方式前进。

人的成长,青年是对童年的否定,中年又否定了青年,在这种否定中又有继承的内容,既是否定又是"升华"

总结:辩证法的最主要内容


辩证法的两个总观点, 是马克思总结的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总特征

辩证法的三大规律,是马克思总结的世界上万事万物之存在和发展的基本规律

结论:辩证法的最主要的内容:两个总观点+三个基本规律。


即: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是普遍联系的,它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它是矛盾对立的统一体,它会从量变到质变,它在"否定之否定"中发展。


欧阳雨晴


回答《什么是辩证法》?我参与进来学习,讨论一下这个哲学理论问题。这是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基本问题。简单说!辦证法,观点,事实,用证据证明的方法,就是辩证法。比如:打官司,张三拿出李四写的借款一万元借条,管李四要。李四说我还你了,用卖猪钱还的,是邻居老王送给你的。张三说,这借条是你写的,我能空口瞎说吗?法庭用什么方法作出判决?用逻辑学,哲学,举证,质证,辩论的方法,用证据,人证,作出判断,这个庭审方法,解决李四到祗欠不欠张三,一万元?就回答了什么是辩证法。庭审查明李四用卖猪钱,还张三了,庭审李四将送钱人老王请到法庭作证,将一万元送给张三的,借条,张三没返回。法庭作出判决,张三败诉。这是生活中辩证法的适用。我们再回到本题讨论。哲学分二从大主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围绕世界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展开斗争。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本原。列举物质第一性证明。唯心主义认为世界是精神的,是上帝造的。列举上帝造人,神灵等证明。坚持唯物主义派的,没有辩证,又形成形而上学。唯心主义派。没有辦证,又形成主观唯心主义。综上分析,辦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辩证法必须反思,必须与时具进。否则,就是形而上学。世界一切事物都是运动的,发展的,联系的。用这种方法看世界,这个方法就是辦证法。否则就是形而上学。仅供讨论参考。


李正生


所谓的辩证法,其实,就是把一切未知、未识、未解和未用的一切万事万物,通过一种方式方法,把他辩证到可识、可知、可解和可用。

辩证法分别为:唯物主义辩证法和唯心主义辩证法。

唯物主义

唯物主义辩证法是以物为参考,从物质本身岀发寻找物质之根源!从我为启点向宇宙深处探索!这就是我通常所讲的从有无一步步艰幸向前探索!所以我们通常认为,黑格尔所讲存在即合理,这就是唯物主义辩证法,以物为主。这个物包括的是现代的科学,现代科学包括物理学、化学、数学、几何学与及植物学。

例如物理学包括:物质的结构和运动学与及热力学,物质结构分別是:

动力学分別是:强相互动力、弱相互动力、电磁力与万有引力!

热力学分别是:

热力学第二定律也就是熵增原理:不可逆热力过程中熵的微增量总是大于零。

牛顿对力的三大守恒定律分别是:

一,惯性,一个物体在没有外力的影响下/会保持当前的静止和均速状态!

二,能量不可能凭空消失,也不可能凭空产生!

三,大小相等,力量相反!

化学分别是:

这些就是组成物质的基本原素!不同原素相互作用,会产生不同的化学反应,延生岀了如今的电子世界!

等等以上这些都是以物为基础,经过无数次辩证理论到实践,来探导物质的基本结构原理与及物质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这些知识才有利于我们更好的掌握和运用!所以叫做唯物主义辩证法!

唯心主义辩证法

而唯心主义辩证法则是:以逻辑思维来辨证的。无物作为参考,是从万物之根源,宇宙的深处,物质的内部向外探索!是一种最高的觉悟思想和智慧!

而唯物主义,只是我们了解自然万事万物的一半,这是为何?这是因为我们只知道存在即合理,难道不存在就不合理了吗?其实不然,不存在同样是合理,因为一切的存在都是从不存在中而存在的!

道存不存在?不存在,:道是空虚的,正因他的空虚,才可以繁演万物不生不灭,万物才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所以,老子所道:"道冲,而用之惑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就是这个大道理!道是什么?道指的就是天道、地道、人道与及万物生存之道!统称谓自然之道,大道是也!大道讲的就是自然之规律和法则,这个规律和法则就是对利统一!他无所不包,无所不容!

天存不存在?不存在,他同样是空虚的,无边无际的,正因为他的空虚,才有利于天体自然的运动,有了这些天体,万物才有了根基!天体自然的运动,万物才有了生命之活力!才可以繁演生息!

零存不存在?同样不存在。他是虚无的,正因他不存在,是虚无的,他才可以任一变化,他任一的变化,可以改变一切事物的变化!这就是《易经》里面所讲的变易和变卦!这种变化,才有利于自然万事万物循环统一!就如同我们的自然之数,如果没有这个零的存在,这些自然之数又如何去变化和循环统一呢。而这个变化,也同时代表的是不同的时间和不同的空间。时间越长,空间越大,生命的延续就会越长;反之,时间越短,空间越小,延续性就会越短。而我们人类现在生的处境就是空间越来越小,对于人类来讲,那灾难和危险性就会越来越贫乏,越来越高,越来越临近,值得人类去警惕和深思!以上这些不存在的就是唯心主义辩证法!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自然万事万物中,有些事物的存在是合理,有些事物是不存在才合理!

无论是唯物还是唯心,都是合理的,他们的相互关系则是:物以心为动,心以物为基。物没有心不能动,一切物体都会静止,包括我们的社会和科学都会停止不前;而心没有物质作为基础,心就会沒有任何的作用,如同这空虚的天,如果没有物质,他又有什么作用呢!


反观世界论


什么是辩证法?


辩证法是关于事物矛盾的运动、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的哲学学说。它是和形而上学相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认为事物处在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是由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斗争所引起的。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辩证法、认识论、逻辑学是"同一个东西”。
在旧哲学中,本体论、认识论和逻辑学是割裂的。在马克思主义以前的一切旧哲学都没有科学地解决逻辑和作为客观实在的历史的统一、逻辑和人类认识史的统一问题,因而在他们那里,研究理论思维规律的逻辑学同研究世界存在和本质的本体论,同研究认识规律的认识论都是互相割裂分离的。

黑格尔以前的唯心主义哲学,也都把本体论和认识论和逻辑学割裂开来,康德哲学就是这方面的一个特殊典型。黑格尔批判了康德的不可知论和唯心主义的先验论,也批判了旧唯物主义的形而上学观点,在哲学史上第一次提出了辩证法、认识论和逻辑学相统一的思想。但是,黑格尔这个天才思想也是建立在唯心主义的基础之上的。他认为存在的本质是思维,是绝对观念,因而,本体论、认识论、逻辑学三者的基础是思维,是统一于绝对观念,但实际上黑格尔还是没有真正解决三者的统一问题。

和黑格尔相反,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逻辑同客观的历史和认识的历史是统一的,因此,认识论、逻辑学、本体论(这个名词是旧哲学的用法,按新的说法就是世界观或宇宙观)三者也是统一的,认为这三者统一的基础是物质世界,三者都是对同一个物质世界的正确反映。






飞龙在天231272723


辩证法有三大定律,即对立统一律,质量互变律和否定之否定律。辩证法是关于认知方法论的哲学思想。下面简单介绍一下,辩证法在现代科学和管理学中的应用。

戴明环

戴明环最初用于质量管理,现在已经推广到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戴明环把管理的过程定义为计划-执行-检查-总结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不是执行一次就完成的,而是周而复始不断循环,一次循环解决一些问题,未解的问题在下一循环中改进方法继续解决,从而实现螺旋上升。戴明环的思想就是辩证法三大定律的具体应用。

科学方法论

科学方法论把科学研究的过程定义为五个步骤: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实验,实施实验,搜集证据,得出结论。这5个步骤也是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每一次循环都会解决部分问题,同时发现新问题,不断地循环往复实现认知水平的螺旋上升。可见科学方法论也是辩证法基本原理的具体应用。

值得注意的是,从唯物主义观点来看,辩证法概括了物质运动和变化的基本规律,但不是具体规律,辩证法要通过具体的方法论才能被合理运用。直接用辩证法去解释个别现象很容易产生形而上学的结果。举个例子,周易可以说是辩证法的鼻祖,但周易被用来预测风水,运势就是典型的滥用,滥用的结果有目共睹,就不啰嗦了。


日冲信息 黄


辩证法分为唯心的与唯物的,唯物的即辩证唯物主义,它给人们提供按照辩证的方法论看待客观事物,即用运动的、联系的和系统的观点看待客观事物的方法。为什么这样呢?因为客观世界、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就是辩证的,具体地说:1、客观事物都是运动的,不运动的客观事物、物质是不存在的,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2、客观事物、物质都是相互联系的,联系是物质存在的前提,世界上找不出一个单独存在而与其它物质不相联系的物质的,比如太阳系不能离开银河系的中心黑洞,离开了就会脱离其约束而离开银河系,地球与太阳的关系也是如此,人离不开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等等;3、客观事物、物质都是以系统的方式存在的,任何一个物质当把它分割时,当分割到一定程度时,都是由更小的子系统所组成的,而不是原物质形态的无限细分,宏观世界是这样,微观世界已经被量子力学所证实也是这样的,比如从电子跃迁出来的东西它不是由电子分割出来的部分电子,而是光子,而光子与电子在性质上与电子完全不同。一块铁,分割到原子层还是铁原子,再往下分,就不是铁了,而是电子、夸子、胶子,而铁、铜、非金属炭等等所有元素的夸子其性质是一样的,已经脱离了元素级的性质。人也是一个系统,而且是一个很复杂的系统。按照客观事物本来的面目去认识它们,才是正确的方法,唯物的辩证法是正确的方法论。


惠舒旅社老板



说辩证法之前,先说一下辩证。就是事物的两面性。

以欲望为例,墨子认为欲望是万恶之源。主张扼杀人的一切欲望和精神需求。

而孔子能辩证的看待欲望。孔子既认识到欲望是万恶之源。又认识到欲望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原动力。

欲望既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原动力。更是社会倒退的原动力。

所以墨子提倡灭欲。孔子提倡节欲、适欲。

以上是辩证的认识欲望。

把辩证系统化、理论化,就是辩证法。

老子的辩证法,最具有代表性,包括对立统一规矩和柔弱胜刚强。

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总是朝着相反方向发展:月盈必亏,物极必反。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是对老子辩证法的高度概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