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懿奪權成功後,那跟隨他一起起義的3000死士是什麼下場啊?

湖北劉得華


這個問題老梁來回答。

但凡瞭解歷史的,一說到司馬懿,個個不喜歡,作為咱大華夏地頭上九個大統一王朝奠基人壓根就沒人待見,不可謂不悽慘啊!

當然您別拿那所謂的《軍師聯盟》說事,誇了,誇了,其實說道根子上,他可沒那麼高大尚。

所以要想把題主這問題整明白了,咱還得從司馬懿是個啥人說起。

司馬懿

咱說司馬懿,這就得拿曹操做個對比,畢竟老人們都說人比人氣死人嗎?沒有對比就沒有高下不是。

曹操一代梟雄,咱老說這老爺子奸詐,但說道當中間,咱就得給這位豎個大拇哥,他的事都願意嚼咕嚼咕。

想當年曹操擱臺上說大話:“天下無我,不知幾人稱孤,幾人稱王?”

火車不是推的,牛皮不是吹的,這話可一點都不大。遠的不說,就說那死的懵圈的袁術,這不就是假到冒泡的皇帝嗎?就曹操這輩子,被他拍死的各色皇帝還少嗎?

全天下十三個州,他獨得九個,一多半都是人家拿下的。您總結曹操這輩子,不管是打天下,還是安定天下,能與之媲美的開國皇帝能有幾個?雖然他終其一生沒能坐到皇帝的位子上,當然他也有這心思。

更加重要的一點,他的後人坐上了皇帝位,並沒有殺掉禪讓的前朝皇帝,這就是加分項啊!

您瞅瞅司馬懿呢?他的後人殺曹魏的皇帝可不止一個。

咱接著說司馬懿,他這人做事那叫個不地道啊!接受兩皇帝的遺命,輔佐三朝皇帝,硬生生的靠著自己壽命足夠的長熬死了有作為的老曹家的人,終於等到了一軟柿子。

靠著權謀詐術,不講信用,連坑帶騙的把個曹魏給架空了。

所以司馬家這天下,是靠著陰謀詭計和失信於人整來的。

咱舉例說明一下。

別的不說,就說這高平陵之變,這時間都到結尾了。

曹爽帶著皇帝曹芳被司馬懿給堵到了城外邊了。當時就有人建議曹爽召集兵馬,征討司馬懿。

咋說呢?這會司馬懿的高平陵政變壓根就沒有成功,因為最為重要的皇帝他沒堵上,拿捏到手裡邊。

也就是說這天下依然是曹魏的天下,天下的兵馬依然曹魏的兵馬,司馬懿手頭上就那三千跟著他玩命的死士,所以曹爽翻盤的機會是很大的。

結果司馬懿就派了蔣濟去勸說曹爽。

蔣濟是怎麼說的:“哎呀!曹將軍您就放心好了,咱這司馬大人可是指著洛水發誓,他要的其實就是兵權,你一根小指頭他都不會碰你的!”

咋說呢?曹爽這人沒啥大本事,就想混點好吃的,混點好喝的,這輩子迷迷糊糊,稀裡糊塗那麼過去就完事了。

所以這曹爽摸著自己個大肚皮,把那劍一丟,他還真把兵權給交了出來。把自己個當個山藥蛋,還是個銷了皮的山藥蛋,軲轆著就躺到了砧板上了,就等著司馬懿好吃好喝好招待了,這操作還真沒誰了?天下頭一份,人才啊!

很可惜啊!司馬懿這輩子壓根就不知道啥叫信用,頭一個月發生的事,把後遺症歸攏好了,第二個月就把曹爽給宰了。

曹爽就成為了歷史上最為可笑的一盤菜,被司馬懿擱腦門上貼了一個謀反的罪名,夷了三族,這騷操作,把個曹爽坑的不要不要的,最後都哭了。

而那個被推出去說服曹爽的蔣濟,感覺自己個也被坑了,紅口白牙的咋就說了謊話呢?但司馬懿可沒忘記他的功勞,封了候給他,他到沒接受司馬懿的封賞,當年就鬱鬱寡歡病死了。

瞅見沒,司馬懿這輩子堪稱巔峰的時刻,說道根子上這就是靠著陰謀和不講信用弄來的。

就他這行為,咋能和曹操比,真心的沒法比。

而他的後人晉明帝司馬紹,知道了司馬懿乾的這些個事,都哀嘆:“得國如此,怎能長久?”

所以格局大小,孰高孰低一眼就能瞅出來,白臉的曹操那叫梟雄,幾乎白手起家,雖然有著挾天子以令諸侯的事,但大半天下確實是人家打下來的。

司馬懿?拉倒吧這就是垂垂老矣的陰謀家而已,司馬家的天下這就是坑過來的。他是人家的臣子,轉手就偷了人家的家業。

這跟老管家殺了人家少主,自己當起了主人有何區別?

這也是為嘛?晉朝能有規模龐大的八王之亂,進而造成了黑暗的五胡亂華,根不正啊!

您瞅瞅曹魏的時候,你聽過胡人擱大華夏地頭上胡亂逛蕩?沒有吧!

那麼跟著司馬懿玩命的三千死士最後咋樣了呢?

《晉書》中記載

初,帝陰養死士三千,散在人間,至是一朝而集,眾莫知所出也。

也就是說這三千人,是被司馬懿養在陰暗的地方,不到啟用的時候,這輩子都見不得光。

只有當司馬懿發出召集令,這幫人才能從陰暗的地方跳出來。

大傢伙想一下,能讓這三千人死心塌地的跟著司馬懿這麼玩命的幹,無他?原因只有一個,最後能撈到好處,而且還不是一般的好處。

至少得是高官得做,駿馬任騎不是。

當然這些個死士,也不是大馬路隨隨便便撿到一個就能做的,這都是司馬懿當年的老部下,信得過的人。

說道這裡估計有小夥伴要懷疑,這可是三千人啊,這不是三千個山藥蛋啊,那找這麼多信得過的人呢?

其實也簡單,擱過去,等級森嚴僕人,門客,家將這基本上屬於主人的個人財產,有著生殺予奪的權利。

咱舉個例子大傢伙體會一下。

話說當年司馬懿拒絕曹操的徵召,理由是自己個生病了爬不起來。

這不有一天,外邊下起了雨,司馬懿躺在病床上還在呻吟:“哎呦!哎呦!”

突然他就想起來,自己擱外邊還曬著書呢?這跳起來就去收書。

就這操作被一個下人瞅見了,你都想不到司馬懿的老婆張春華立馬就把這下人給殺了,目的是防止這下人洩密。

瞅見沒,擱那會主家對下邊的人有著生殺予奪的權利。

而家裡邊的主子遭了殃,那下人他也不見得有個好,畢竟那會講究世家,門閥不是。

這主子說要幹啥,你這下邊的人不跟著一起幹,最後還是得跟著吃掛勞。

所以司馬懿也用不著養三千人,其實最多養三百人就可以了,這三百人每人帶九個手下,這就足夠三千人了。

當然這是最多標準,有那多帶三五十個的,你要是這麼算下來,他也就是一二百人,所以需要獎賞的沒有那麼多。

那麼司馬懿賞了嗎?這肯定得賞,不然他到哪裡去服眾?

畢竟這天下還是曹魏的天下,還不是他司馬一家就能說的了話的,他還需要控制整個朝堂的運作,少了這些人的操控,他如何運作?

所以賞賜高官,這是他必須要做的。

但這高官不會太高,畢竟司馬懿能夠興風作浪,其根本原因是曹魏動了世家的奶酪。

這奶酪就是曹魏堵上了固有的世家生來就可以高官得做的途徑,那麼司馬懿不能拿出好東西來安撫這幫子世家,人心浮動那是必然的結果。

這也就是為什麼?史書僅僅記載了這三千死士發動高平陵之變之後,就再也沒有被提及的原因,畢竟能寫到史書裡邊的,這也得有一定的級別不是。

所以跟著司馬懿造反的這幫人,應該是得到了他們想要得到的東西,司馬懿和他們也是相互依存的關係。

畢竟單單得到世家的支持,司馬懿還不想被這些人直接威脅到,自己的親信總比外人強不是!

好了,今天就寫到這裡,喜歡的朋友加個關注,順手點個贊呦!


梁老師說歷史



公元249年,七十歲高齡的司馬懿,趁權臣曹爽陪同魏帝曹芳前往高平陵祭拜魏明帝曹叡之時,突然發動政變,逼迫郭皇后下達懿旨,罷免曹爽的輔政大臣之職,利用陰養的3000死士,控制洛陽,關閉城門。這場政變,司馬懿贏了,誅曹爽三族,排除異己,安插忠於自己的親信,架空皇帝曹芳,為晉朝的建立,奠定了根基。在這場政變中,司馬家族陰養的3000死士功不可沒,在關鍵時刻佔領皇宮,控制京城。那麼,在政變後,這3000死士去哪了?結局如何?下面依據演義及《晉書》中相關歷史,分析如下三個結局。


第一個結局:司馬懿奪權成功後,他的3000死士可能高官得坐,駿馬得騎。

古代,學會文武藝,賣與帝王家。這3000死士為啥死心塌地地跟隨司馬懿,就是為了將來有一天獲得巨大的好處。古代,私自蓄養死士是犯法的,是十惡不赦的大罪,那些死士也知道自己的主子為啥蓄養死士,是為了將來有一天奪權篡位做準備。因此,司馬家族的死士,常年散落民間,在陰暗處,不能見光,不能見人,只有在主人召集的時候,才會蜂擁而至。《晉書》中記載如下:

初,帝陰養死士三千,散在人間,至是一朝而集,眾莫知所出也。


這些死士都是司馬家族的親信,大部分是跟隨司馬懿數十年的老部下了。這時,高平陵之變成功,將曹爽等曹氏宗族一網打盡,常年不見光的3000死士終於可以光明正大地活在人世間了。因此,在高平陵之變中起了重要作用的3000死士立有大功,論功行賞,他們都是大功臣。司馬懿也不會吝嗇區區幾塊官印,會大大獎賞這些跟隨他們的死士。如漢高祖劉邦與霸王項羽爭霸天下,勝利之後,大肆封賞跟隨自己的老鄉,老部下,如夏侯嬰、樊噲等人。


第二個結局:司馬懿奪權成功後,他的3000死士可能享受榮華富貴,做一個富家翁。

司馬家族的3000死士,他們中的部分人文化水平相對低,可能不適合做官,也有的人不願當官。司馬懿只能在金錢、美女等物質上彌補了。人活在世上,雖然遠大志向很重要,必要的物質享受還是不可避免的。如果一個人立有大功,卻無慾無求,是會被主公猜忌的,認為其志向遠大,可能將自己推翻。就連漢出三傑之中的蕭何,也是通過“自汙”的辦法,躲過了劉邦的清算,避免了和韓信一樣的下場。

因此,司馬懿的3000死士,立有大功,不會如介子推一樣自命清高,既不做官,也不喜歡金銀珠寶,做一個與世人格格不入的隱士。他們都是食人間煙火的普通人。他們中有的不喜歡當官,也會接受司馬懿送給的榮華富貴。


第三個結局:司馬懿奪權成功後,他的3000死士可能繼續雪藏,直到司馬炎登基為帝。

司馬懿控制曹魏大權後,還有很多反對勢力存在。如司馬懿之子司馬師掌權時期,發生了淮南三叛、夏侯玄叛亂,司馬昭掌權時期,發生了魏帝曹髦討伐事件。司馬懿很清楚,雖然現在朝堂之上的反對勢力被清除,可是不可能絕跡。想當年,曹操手下部將眾多,現在那些人雖然故去了,他們還有後代在朝為官。這些人對曹魏的忠誠度很高,是不會容忍司馬家族篡奪曹魏江山的。


因此,司馬懿及其兒子們為了穩固執掌朝政,繼續雪藏立有大功的3000死士。只有永遠藏有底牌,後手,才能應對突發事件,這3000死士就是司馬家族最後的底牌。如果曹爽有3000死士,他可以和司馬懿爭鬥一番,勝負未知。而曹爽沒有私自蓄養死士,在司馬懿關閉洛陽城門後,他失去了軍權,失去了一切,最後乖乖地向司馬懿投降。


直到晉武帝司馬炎稱帝,建立晉國,消滅東吳,統一天下,這些死士才失去了雪藏的意義。他們才走到前臺,享受應該得的榮華富貴。演義中相關描述如下:

今天祿永終,天命在晉,司馬氏功德彌隆,極天際地,可即皇帝正位,以紹魏統。

司馬懿正是靠著陰養的3000死士,才取得高平陵之變。他自然不會吝嗇賞賜,不是給這些死士高官,就是給他們金銀珠寶、美女。這些死士跟對了主人,註定鯉魚躍龍門,成為人上人。

你是如何看待司馬懿的3000死士的?

歡迎關注,講述三國故事,瞭解那段鮮為人知的歷史。


三國逐鹿


關於司馬懿養三千死士,最終通過"高平陵"政變,除掉政敵曹爽這事,我的觀點是:司馬懿肯定養了一隻死士隊伍,但人數沒有這麼多。政變成功後,根據個人意願和能力,有的當了文官,有的當了武官,有的繼續當死士,有的榮歸故里了。


1)三千死士,是誇張數字

首先,"三千死士"是個誇張數字。中國曆來有個傳統,叫做虛張聲勢。比如,赤壁之戰,曹操部隊總數不過20萬,卻號稱80萬。此外,古代的數字中,很多都是虛指。比如,統帥三軍,並不是真的只有三個軍,而是形容所有部隊的意思。"九",則在《易經》中代表滿的意思。十年寒窗,並不是真的只讀了10年。所以,3000死士,其實只是叫起來順口,霸氣而已。

其次,兵不在多而在精。3000死士,吃喝拉撒,都是個問題,以司馬懿的工資,怎麼養的起,養這麼久?更何況,他們住哪裡呢?怎麼保證不被發現,不洩露秘密呢?

2)事成之後,這些人去哪裡了?

根據牛娃推測,這些人應該也就500人左右。他們主要來源,一是司馬懿當大將軍,指揮部隊時吃空餉,然後悄悄留下來的。二是司馬家族的秘密部隊,為了家族利益,全部交給司馬懿使用了。三是投靠司馬懿的一些門客。


那麼,事成之後,根據個人意願和能力,他們的去向就主要有如下幾個方面:

一是去基層部隊,當個中低層軍官。有些確實四肢發達,頭腦簡單,這樣的人放高級將領不像話,但不加官進爵又說不過去,只能當個伍長、什長、校尉等。

二是到皇家禁衛軍中。我們知道,皇家禁衛軍,最重要的是絕對的忠心。這些人,是參加了政變,通過實踐檢驗的人,可以放心大膽的安插到禁衛軍中,以便以後謀朝篡位使用。


三是安排到中央和地方核心部門做官。這些死士中,不全部是武官,也有運籌帷幄,排兵佈陣的文官。那麼,事成之後,他們其中一部分進入朝堂,一部分在京城附近為官,一部分會去司馬懿認為的核心地帶為官。關鍵部門必須是自己的人,這點是必須的。

四是繼續留在司馬懿身邊,管理剩下的死士。任何時候,都必須有後手。死士,就像核武器,具有強大的震懾作用。所以,不可能都解散,總得留下一部分,作為負責人,教導新加進來的死士,做好傳幫帶。


執著的放牛娃


3000死士,在司馬懿奪權的過程中,發揮了極大的作用。可以說,如果沒有這3000死士,就沒有司馬家的未來。但是,以司馬懿的為人來看,這3000死士註定是沒有好下場的。

一、司馬懿為人隱忍,能忍的人,報復心比較強

司馬懿隱忍的功夫,是曹操所不能及的。他能忍、會忍、甘於忍。如果他不夠陰,不夠忍,十個司馬懿,也不夠曹操、曹丕、曹睿殺的。正是因為他夠陰、夠忍,才一步步受到了重用。司馬氏家族,在曹氏政權中盤根錯節,干係甚深,而且所謀者大。整個司馬氏家族,都沒有投靠劉備,也沒有投靠孫權。他們都把雞蛋放在了一個籃子裡,自然要好好地維繫這個籃子。他們辦事滴水不漏,絲毫不會讓曹氏抓住把柄。這3000死士,何其多矣!就算是藏上兩百人,也得費好大功夫。但是,這3000人一直沒有被人發現,可見司馬家做事何等謹慎。這份謹慎,恐怖也是諸葛亮不能及的。司馬懿熬死了諸葛亮,熬死了曹操、曹丕和曹睿。比他多厲害的人,比他熬死了。沒有他厲害的,也被他熬死了。他就像一座休眠的火山,一直在隱忍當中,一旦爆發,非同凡響。司馬懿一舉誅殺了曹爽。作為立下功勳的死士,也就完成了自己的使命。他們再存在,也沒有必要。

二、司馬懿必須殺死這3000死士,他不能給後人樹立這樣的“榜樣”

3000死士雖然功勳卓著,但是,他們只要活著,就是一個巨大的把柄,也容易讓後人詬病。司馬氏註定會榮登皇位,統一天下。司馬懿所慮深遠,他不會讓後人學習司馬家的所作所為。如果司馬氏當政,朝中也出現了像司馬懿這樣的權臣,暗地裡也陰養死士,篡奪大權,司馬氏的天下恐怕也要淪落他人了。這是司馬懿不想看到的。3000死士,即使口風再緊,也難保不會出現差池。而且他們當初都立過誓言,即使司馬懿殺死他們,他們也只能從命。從他們當死士的那一刻起,他們的命運就已經註定了。而且自古以來,凡是當死士的,都沒有一個好下場。


枕史潤智


要說司馬懿,必須先說曹操的厲害。司馬懿篡奪曹魏大權之事,曹操生前早已經預料到了。

曹操聽人說司馬懿有“狼顧之相”,就想親自做一下驗證。曹操讓司馬懿在前面行走,忽然叫司馬懿,毫無戒備的司馬懿很自然的將臉轉了180度向後看曹操,而身體卻絲毫不動。司馬懿的狀態,就像狼回頭看時一樣,故稱之為“狼顧”。這讓曹操吃了一驚。

隨後,曹操又夢到了“三馬同食一槽(諧音曹)”,曹操隱約感覺到,這是司馬氏要吃了曹氏的基業呀。從此之後,曹操開始厭惡、防備司馬懿,還對當時的王太子曹丕說:“司馬懿非人臣也,必預汝家事。”

曹操還真說對了,司馬懿絕非甘於做人臣之輩,一有機會,必然是要奪取大權的。

司馬懿歷經了曹操、曹丕、曹叡和曹芳四代曹魏君主。曹丕和司馬懿素來關係很好,特別是在王位之爭上,司馬懿還幫助了曹丕,深得曹丕信任。因此,曹丕在位,並無衝突。曹丕臨死之時,還將魏明帝曹叡託付給了司馬懿和曹真。

曹真雖然只是曹操的養子,但是對曹魏忠心耿耿。而且,曹真頗有謀略智慧,且勇武善戰,有曹真在,司馬懿還真不敢肆意妄為。不過,等曹真去世之後,曹叡臨死前託孤,卻所託非人了。

曹叡去世前,將幼帝曹芳託孤給了司馬懿和曹真的兒子曹爽。曹爽雖然和其父曹真一樣,素有大志向,可是曹爽的能力相較曹真卻差了一大截。曹爽聽從親信的建議,開始排擠司馬懿。原本,曹爽的計劃進行的很順利,以明升暗降的方式,將太尉司馬懿,升級為了太傅司馬懿,奪了司馬懿的軍權。同時,曹爽又安排親信分別擔任中護軍、中領軍、武衛將軍等職,全面控制了中央禁軍。此時,整個洛陽城的禁軍,以及天下的軍隊指揮權,等於全歸了曹爽,而司馬懿被徹底架空了。

曹爽只要稍微謹慎那麼一點點,司馬懿即使偷偷的養再多的死士,也很難有翻盤的機會。但是,正好遇到了自大的曹爽,讓司馬懿成功抓到了機會。

按照《晉書》的記載,曹爽為了伐蜀,竟然把原來的中護軍夏侯玄給升為了徵西將軍,而將中護軍一職給了司馬懿的長子司馬師,犯下了第一個錯誤。司馬氏父子都不是省油的燈,得到一點火花就可以燦爛。司馬師藉助自己中護軍的身份,開始私募勇士,並隱匿在民間。

有人說司馬懿奪權是被曹爽逼的,這是值得商榷的。曹爽的確奪了司馬懿的兵權,但司馬懿裝的一手的好病,從曹爽讓司馬師做中護軍一事來看,曹爽沒有殺司馬氏父子的打算,所以,司馬懿沒有性命之憂。司馬懿完全可以說自己年事已高,請求退休回家養老就好了。但是,司馬懿沒有,而是開始謀劃奪權。


司馬師雖然養了三千死士,但這時候的司馬氏父子,還是很難有大的作為,畢竟京城及附近都是曹爽的親信兵力。只要曹爽時時刻刻留一名以上握有兵權的親信在洛陽城內,司馬懿父子即使起兵反叛,城內的親信也可以隨時打開洛陽城門,讓曹爽入城平叛。

結果呢?曹爽犯了第二個錯誤,他認為他已經全面壓制了司馬懿,司馬氏父子已經不足為慮了,竟然帶著所有握有兵權的親信,跟隨幼帝曹芳謁陵去了。

司馬懿當然不會放過機會,曹爽出城的第二天一大清早,就在宮城司馬門前召集來了中護軍司馬師手下的禁軍,以及養在民間的三千死士。禁軍、死士一出,置陣甚整,震驚內外。特別是三千死士,大家竟然都不知道這些人是突然從哪裡冒出來的。

曹爽未留一個握有兵權的親信在城內,司馬懿帶著三千死士和禁軍,順利控制了郭太后,攻佔了武庫,並奪了所有京城駐軍的兵權。曹爽接著犯了第三個錯誤,沒有帶著幼帝曹芳逃往許都繼續討伐司馬懿,竟然投降了,最後落了一個被誅三族的下場。

司馬懿發動的高平陵之變成功,順利控制了幼帝曹芳和皇太后,剩下的就是逐步控制曹魏政權和論功行賞了。

事後,司馬懿被幼帝任命為丞相,晉升安平郡公,食邑萬戶,什麼奏事不名,入朝不趨,劍履上殿,加九錫之類的篡位流程,全走了一個遍。司馬懿竟然還假惺惺的堅決推辭不受。而實際上,司馬懿比當年的曹操過分多了,根本不把小皇帝曹芳看在眼裡。遇到國事,反而是皇帝曹芳要到司馬懿的宅中,親自問詢該怎麼做。這司馬懿儼然就是太上皇了。

司馬懿的兩個兒子司馬師、司馬昭,自然也少不了封賞,加將軍稱號,掌握兵權,封侯,增加食邑。而支持司馬懿發動兵變的司徒高柔、大臣王觀等人,也皆獲封侯爵。其他一些位次比較低的大臣、將領也都得到了封賞。

那司馬師所招募的三千死士去哪裡了呢?司馬師自然不會卸磨殺驢,畢竟篡位的大業還沒有成功。司馬師如果這時候把三千死士給“兔死狗烹,鳥盡弓藏”了,那是會失去天下人心的,以後估計就很難再有人跟著司馬師幹了。

司馬師在起事前招募這些死士,應該就像現在招募僱傭兵一樣,這些死士原本可能就是一些喜歡打仗的老兵、流寇之類,只要給予重金的酬勞,就會跟著賣命。除了金錢收買之外,司馬師無外乎再加點情懷,畫個大餅,說成事之後,除了再另行給予酬勞之外,能力強的還可以封官進爵,普通的也可以混個禁軍之類的正式編制。

三千死士得到這種允諾,除了個別人會在拿到酬勞之後,離開之外,其他的應該都會被編入司馬師所率的軍隊之中,跟著司馬氏父子,繼續吃香的,喝辣的。甚至,其中有一些能混成親信,或者中高級軍官,也不一定。


奕天讀歷史


司馬懿是和諸葛亮同時代的人,熬死了諸葛亮他也老了,作為曹家的幾朝元老,他對曹爽也沒有什麼利用價值了,所以曹爽就架空了他的實權,最後司馬懿就只剩下一副空架子了。


三千死士其實是誇張的說法,歷史歷來都喜歡虛張聲勢,就比如曹操號稱80萬大軍,他哪有那麼多呀,撐死了也就20萬,再說這司馬懿,曹爽給他多少錢能養的起三千死士啊,曹爽一直下決心要除掉他,能讓他過得這麼安逸。所以司馬懿的晚年過的十分憋屈,司馬懿在曹爽面前如坐針氈,稍微犯一點錯曹爽就要派兵殲滅他,曹爽雞蛋裡挑骨頭,對他橫看豎看不順眼把他視為眼中釘,肉中刺但是為什麼司馬懿最後反敗為勝了呢?

當初司馬懿被曹爽架空的時候,據說他手上還有3000兵士,然後再依靠司馬家這麼多年的威望和強大的影響力,司馬家族當時就是天下謀士的代表,天下謀士都會以司馬家為首是瞻,還有就是司馬懿為官這麼多年,在朝中肯定有不少心腹之交,司馬懿就憑著這麼一股多年累積下來的人緣和家族的威望,把各方的勢力聚集起來,商討怎麼除掉曹爽,司馬懿老謀深算曹爽根本就不是他的對手,所以司馬懿沒費多大力氣,就把曹爽殺了個片甲不留,最後曹爽還死在自己手裡。

其實這麼多年來司馬懿在曹爽面前唯命是從只是臥薪嚐膽罷了。,沒有把握的事他是不會做的,所以他在等待時機,等待時機一成熟一舉就幹掉了比自己強大好多倍的曹爽。

結束語:不過據我分析司馬懿的那3000兵士根本就不是他自己養的,而是來自天下的豪傑聚集在一起,他們是特別反感憎恨曹爽的人,就等著司馬懿一登高一呼,然後聚集在一起一舉殲滅曹爽,司馬懿奪下政權之後,肯定會對這3000個人論功行賞加官進爵,要不是有他們,司馬懿不會反敗為勝。一舉制敵,司馬懿心裡非常明白,光靠他自己的膽識和謀略,沒有人擁護也是不會成功的。


我揮劍只用了一天,但我磨劍卻用了20年。”司馬懿最大的能耐就是能忍、能熬,他熬死了袁紹、袁術;他熬死了曹操、劉備、孫權;他熬死了諸葛亮、曹丕、曹叡。待天下英才散盡,司馬懿揮一揮劍,便取得了天下。


佳寧姐姐說歷史


我是專注歷史的莫地方,我來回答。

公元249年,司馬懿趁著大將軍曹爽陪同魏帝曹芳去高平陵祭祖之時,利用私自圈養3000死士,發動政變控制洛陽城及皇宮,這場政變司馬懿獲得全勝,誅殺曹爽三族,架空曹芳,正式掌握曹魏實權。

這場政變中,司馬懿圈養的3000死士立下不朽之功,沒有3000死士,司馬懿就很難掌握曹魏實權,擊敗曹爽,可以說離不開這3000死士功勞,不少人就對3000死士結局到底如何?

最好的結局:3000死士成為人上人,光宗耀祖,安享晚年

我們先了解是死士,什麼是死士,他們沒有思想、生活,只為主人的利益或生或死,他們隨時都在等待主人召喚。

司馬懿十分有心計,很早就蓄養死士,這個數量有3000人左右。這3000人早期隱藏於民間,從事各行各業,互不相識,就只有在主人召集之時,蜂擁而來,組成一支精兵,為司馬家族利益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晉書》中有一段記載“初,帝陰養死士三千,散在人間,至是一朝而集,眾莫知所出也。”

司馬懿通過高平陵之變,除掉曹爽,獨攬曹魏大權,這3000死士在完成這項任務後,就可以光明正大活動,司馬懿必然也會對這些死士加官進爵賞賜金銀,安享晚年,這個是最有可能的局面。

最差的結局:司馬懿斬盡殺絕

司馬懿奪取大權後,逐步剪除3000死士,利益面前,只有死人才可以放心。司馬懿雖奪取曹魏大權,朝局未穩,他只能逐步除掉死士,才能保證安全,司馬炎奪取天下後,必然會這些死士逐步清理。

司馬懿在高平陵之變成功後,不會立刻除掉3000死士,司馬懿善待這些死士可能性很大。


莫地方


曹操和曹丕父子都知道司馬懿是個人才,但是也清楚他是個不甘心為人下的人,所以曹家父子對司馬懿是一邊重用,一邊又防著他。

就是到了後來,曹家的曹真、曹爽、曹休等,還是一直防範著司馬懿。魏明帝去世後,留下曹爽和司馬懿輔政。開始時,司馬懿在與曹爽的爭奪中,一直處於下風。

公元249年,司馬懿裝病,曹爽陪同曹芳去祭拜魏明帝,司馬懿趁機發動政變,利用自己私養的3000死士,奪取城門,佔據皇宮,殺了曹爽滿門。

這裡有幾個問題,在司馬懿沒落時,為什麼還有3000人願意跟著他?司馬懿是怎麼私養死士不被發現的?司馬懿奪權後,他的3000死士去哪了?


為什麼3000人願意跟著無權無勢的司馬懿?

河內司馬家是當時的名門望族,在溫縣一代很有影響力,司馬家世代為官,家庭富裕。

雖然曹爽和曹氏集團一度打壓司馬懿,司馬懿在朝廷上不順利,但是他家底殷實,而且很有影響力。所以就算是在官場上失意,司馬懿也可以號召很多人,讓他們心甘情願為司馬懿效力。

死士大多是家境貧困的一些亡命之徒,對於他們而言,誰得勢誰掌權無所謂,他們只在乎誰能給他更多的錢。


司馬懿的3000死士,是如何不被人發現的?

古代私養死士,私藏甲冑都是重罪,和謀反是一個罪名,是要滅九族的。那麼在這種情況下,為什麼司馬懿可以悄無聲息地養3000人?

第一,司馬懿性格擅長隱忍。在諸葛亮北伐時,司馬懿與諸葛亮對抗多年,司馬懿擅長防守,諸葛亮為了激怒司馬懿曾經給司馬懿送女人衣服,可是司馬懿卻不以為然。由此可見,司馬懿是一個很能隱忍的人,在與曹爽的對抗中,司馬懿也是不斷隱忍,來迷惑大家。

第二,曹爽無能,這樣才給了司馬懿可乘之機。蔡東藩曾評價曹爽:“曹爽一庸奴耳,不度德,不量力,竟以一時之徼倖,入為首輔。”當時朝廷裡能與司馬懿對抗的就是曹爽,可是曹爽是個無能的人,司馬懿要想騙過曹爽是很容易的。


司馬懿政變成功後,他的3000死士去哪了?

司馬懿政變成功,他的3000死士有著重要作用,那麼司馬懿最後是如何對待這3000死士的呢?

第一種可能性,司馬懿還是把這3000人藏了起來。司馬懿雖然政變成功了,但是曹家還是守著江山,司馬懿也清楚,遲早有一天司馬家要取代曹魏。而這3000人,對於司馬懿來說,留給後人準備奪權才更有價值。

第二種可能性,司馬懿將3000人富養在民間。這3000人是對司馬懿最忠心的人,也是司馬懿的心腹,但是這些人又參與了政變,不方便在朝廷為官。所以司馬懿可能將這3000人放在民間,給他們足夠的財富,需要時再重用他們。

司馬懿讓司馬家族走上政壇,他的3000死士功不可沒。


斯幽說歷史


司馬懿是曹魏的元老重臣,自曹操時代,就在仕宦曹魏。司馬懿歷仕四朝,是曹魏帝國的元老勳臣。司馬懿作為曹魏重臣,為曹魏立下了汗馬功勞。

曹丕征討東吳時,司馬懿坐鎮許都,幫曹丕穩定後方;東吳乘曹丕新喪之際伐魏時,司馬懿領兵禦敵,擊敗諸葛瑾,並斬殺張霸,斬首千餘級;從蜀漢叛逃過來的將領孟達,投魏後還和蜀漢勾勾搭搭,企圖再次回到蜀漢,司馬懿以迅雷不及掩耳,斬殺了孟達;諸葛亮北伐時,司馬懿坐鎮關中,堅守不出,阻擋住了諸葛亮的步伐;遼東太守公孫淵襲擾曹魏邊境時,司馬懿率軍北上平定了遼東;東吳出動四路大軍攻打曹魏,司馬懿主動請纓擊潰了吳軍,斬首萬計…

魏明帝死後,7歲的皇太子曹芳即位。重臣司馬懿和宗室曹爽受命共同輔佐曹芳,一開始曹爽對司馬懿這個四朝元老非常敬重,“以父事之”,什麼事也都找司馬懿商量。司馬懿在曹爽這個資歷和威望都遠不如自己的後輩面前,也沒有倚老賣老,而是以自己豐富的軍政經驗指點曹爽。但是沒過多久,曹爽就不耐煩了,以明升暗降的方式,改任司馬懿為毫無實權的太傅,把司馬懿排擠出權力中心,曹爽自己大權獨攬。

擠走司馬懿之後,曹魏進入曹爽執政時代。曹爽執政時,胡作非為、倒行逆施、專橫跋扈,把朝政弄得一團糟。曹爽亂政的行為,不僅使得曹魏朝政日非,而且侵犯了曹魏元老勳臣們的利益,元老勳臣對曹爽倒行逆施的行為極為不滿,迫切希望有人撥亂反正,制止曹爽亂政。

而在當時能出手制止曹爽的,只有司馬懿。司馬懿作為魏明帝的託孤重臣,其資歷、功勳和威望都是無出其右的。只有司馬懿才有能力干預朝政,司馬懿具有足夠的權威和號召力,終結曹爽亂政的行為。於是元老勳臣都把撥亂反正的重任,寄託在司馬懿身上。

於是司馬懿覺得自己的機會來了,他暗中聯絡曹魏重臣,一起對付曹爽。後來,蟄伏許久的司馬懿乘著曹爽陪同曹芳到洛陽郊外的高平陵祭祀魏明帝之際,在曹魏元老重臣的支持下,突然發動政變,一舉拿下曹爽,滅其三族,徹底翻盤。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高平陵之變。

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之前,他的兒子司馬師曾“陰養死士三千”。在高平陵之變中,這三千死士發揮了重要作用。

高平陵之變後,司馬懿取得了曹魏的執政權,開始了謀朝篡位之路。那麼政變成功後,這三千死士到底去哪兒了?總結起來無非就是3個結局:

1.在高平陵之變中,死於武裝衝突。儘管高平陵之變時,沒有發生大規模衝突,但還是仍然有零星衝突。所以不排除有些死士死於這些零星衝突。

2.一些非常有能力的死士,進入司馬家族謀朝篡位的隊伍中,繼續為司馬家族效力,為司馬家族篡魏立晉貢獻自己的力量。

3.功成身退,和司馬家族相忘於江湖。高平陵之變後,肯定會有很多死士選擇離開司馬家族,過自己想過的生活,或者浪跡江湖,或者歸隱田園。


袁衛宇


這個在歷史上沒有明確記載,死士是以死為生的人,司馬懿能夠取得高陵政變的勝利,依靠的就是身邊這三千死士。

既然是政變,那肯定要流血犧牲,這些死士大多數都犧牲了,沒有犧牲的也只會在暗處,不會擺在明面上,他們還是暗地裡為司馬懿做事的!



跟隨司馬懿奪權成功後,他的3000死士可能有兩種結局,一是3000死士封妻廕子,成為人上人;第二種結局是司馬懿對他們趕盡殺絕。



從司馬懿的人物性格分析,司馬懿並不是一個過河拆橋,冷血無情的人,在這場兵變中,3000死士的功勞很大,沒有他們,司馬懿是不可能奪權成功的,因此跟隨他起義的三千死士很可能已經過上了榮華富貴的生活。而且死士的忠誠度無需懷疑,司馬懿留在身邊也是一大保障。



所以司馬懿奪權成功後,當也不會放棄他的3000死士的,只不過後來沒有讓他們再派上用場,全部都隱姓埋名了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